農業工作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06:53: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工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工作安排工作講話
緊緊抓住糧改契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年,我縣被確定為四川省糧食主產區的銷區,進行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試點,全面放開糧食購銷市場。這是當前我國加入WTO和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新形勢的要求,是廣大農民盼望已久的重要舉措。這一改革宣告了農產品全面放開的最后一道壁壘被撤銷,它將給廣大農民、農村工作者帶來一個全新的觀念,對推動我縣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強我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現我就如何抓住糧改契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講幾點意見,供同志們參考。
一、推行糧改給我縣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我國人多地少,較長時期農副產品短缺較為突出。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農民生產積極性不斷得到提高,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特別是“九五”期間,我國農產品出現了區域性、結構性、階段性相對過剩,糧食產品尤為突出,因此,糧改勢在必行。糧改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農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將促進農業生產發展觀念的轉變。一是由過去單純生產向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轉變。過去糧食生產上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十分突出。農民買種子只要產量高,不管品質優劣。實行糧改后這一傳統觀念必須轉變,在購種時就必須考慮到市場前景,否則就會有收成無效益。二是由“糧食安全”向“口糧安全”轉變,有利于充分發揮我縣的農業資源優勢。
農業工作計劃
各鎮(現代農業園區、濱海度假區)、相關單位: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作出的戰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改革開放30周年。保持我區農業發展的良好勢頭,對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為更好開展年農業工作,結合上級文件精神和工作要求,經研究,特提出年度工作要點,具體內容如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市委九屆三次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要求和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以組織化為載體,以社會化服務為依托,不斷推進我區高效生態農業和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思路
年農業要緊緊圍繞“一個目標、二個原則、三個重點、四大突破、五項措施”,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的發展,強化為農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農業工作計劃
2004年是收獲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業總收入達6535萬元,人均收入6508元。在2005年里,我鎮將以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及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我區“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建設首都生態農業區”的思路,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產業化為載體,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力爭將我鎮建成農產品加工中心,生態旅游、采摘、休閑中心。
預計在2005年內實現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32800萬元,全年接待觀光采摘30000人次,實現采摘收入300萬元,全年實現農業收入72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028元。
一、信訪問題
1、現今存在的最大的隱患就是由于村支部執行有關政策的失誤而導致土地承包期過長,一次性收入,農民在土地上的收益并不是每年都可以分得,這使農民的土地利益受到了影響。
2、確權的土地和不確權土地在稅費改革后的待遇有所差別,不確權村的村民要求種地。
3、土地實行確權的部分,應該有本,但本沒有到本人手上。土地流轉手續不全。我們將積極穩妥地推進此項工作。
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落實惠農政策創新工作思路
努力實現農業工作開門紅
——新洲區2006年農業工作思路及春季農業工作打算
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政府
(2006年2月25日)
各位領導:
工作總結(農業局農業信息)
今年以來,在省農業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的具體指導和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局系統廣大信息工作者,克服了資金短缺等重重困難,通過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級交辦的農業信息工作任務。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主要抓了如下幾方面: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我局黨委十分重視農業信息工作,為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今年我局專門成立了“某市農業局農業信息工作領導小組”,局長某任組長,副局長某任副組長,市場信息與對外合作科科長及市直所有事業單位信息責任人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市場信息與對外合作科,信息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為了強化信息工作的責任,局黨委將農業信息工作納入了各單位一把手年終考核的內容,并分別與局直各事業單位和鎮辦農技站、畜牧獸醫站信息責任人簽訂了工作責任狀。
二、建章建制,實行制度化管理。為了確保我局農業信息工作落到實處,今年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實行規范化管理。一是制定了某市農業局“十五”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規劃,做到信息體系建設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彎路;二是與所屬各單位信息責任人簽訂了工作責任制,強化對信息工作隊伍的管理;三是制定了信息報送和的規范化管理辦法,保證信息來源和暢通,從而提高信息的實效性。
三、狠抓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市委、市政府和市農業局黨委十分重視農業信息服務工作,特別是今年把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業基礎工作,不斷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進各項建設,使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得到了較快發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農業信息服務中心、鎮辦有農業信息服務站、村有農村信息員的上下相通、左右相連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一是以市農業局市場信息科為中心,網絡城區*個涉農部門、*個產業化龍頭企業、*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業局所屬*個企事業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單位,形成了市級農業信息服務中心。二是在楊林尾、毛嘴、胡場、郭河、彭場等*個鄉鎮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網絡了所在鄉鎮的農業“五站”、所有中介組織及產業化龍頭企業。三是村級在種養殖大戶、農業經紀人中大力發展農村信息員,目前全市村級農村信息員已發展到*名。
四、加強信息隊伍建設。我們在發展壯大信息隊伍的同時,更加注重信息員素質的提高。在此,今年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舉辦了信息員隊伍培訓班。我們從上到下先后舉辦了三期信息員培訓班,共培訓信息員*多人,培訓的內容涉及信息采集、信息、計算機網絡基礎等專業知識。二是開展了信息員工作交流活動。十一月份我們舉辦了一次全市農業信息員信息工作交流座談會,請信息工作出色的信息員在會上介紹經驗,通過典型的帶動作用,推動全市信息員隊伍建設和信息工作的開展。三是建立了信息員檔案,加強規范管理。對全市每一個信息員自然情況和信息工作開展情況,我們都進行登記造冊,由市農業局市場信息科集中管理,使農村信息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五、創新信息服務方式。為切實為“三農”搞好農業信息服務,今年我們不斷創新信息服務方式,多途徑地開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開展信息服務。一是開通某農業信息網,開展網上信息服務。某農業信息網于今年*月中旬開通,開通近半年來,網站訪問量達*人(次)。二是舉辦農業信息專欄。今年,我局繼續在市電視臺、市報社分別開辟了農業信息之窗專欄,累計各類農業信息*多篇、共*萬多字。同時,所建立的五個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均在各鎮的電視差轉臺開辟了農業信息專欄,在各自所轄的村開設了信息公告欄,轉載市級的各類農業信息。三是印發信息資料。全市信息資料以市農業局主辦的《農業信息》和《某植保》兩個刊物為主,信息刊物由市級統一編輯、印刷,然后由市、鎮、村三級信息工作人員逐級發行,直至到村到戶。今年,全市印發《農業信息》*期、共*萬多份,印發《某植保》*期、共*多萬份。四是發揮中介組織作用。我市現有各類農業中介組織*多個,中介組織走南闖北,深購遠銷,在搞活農產品流通的同時,還能大量的雙向傳遞各類信息,因此,我們積極動員各類中介組織成為我們的網員單位,在中介組織中大力發展農村信息員,同時各鄉鎮辦農業信息服務站主動與中介組織聯合開展各類農業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組織農產品網上銷售等工作。
農業局農業管理工作通知
年,我縣農業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各級農村和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著“精細、高效、促增收,生態、安全、可持續”的目標,以創新為動力,以項目為抓手,著力實施農民增收九大工程,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力爭年實現農業產值(種植業)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為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起好步、開好局。
一、糧食高產創建工程
我縣是省級商品糧基地縣之一,要把糧食生產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穩定糧食生產,大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
(一)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全面落實上級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完善補貼機制,鼓勵糧食規模經營,扶持種糧大戶。確保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22.1萬畝(其中:水稻14.9萬畝,雜糧7.2萬畝)、糧食總產8萬噸的指導性計劃任務。
(二)持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以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為抓手,以實施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為重點,開展糧食高產競賽,創新糧食生產技術推廣機制,推廣一批科技含量高、增產效果好的糧食“五新”成果。在全縣建設糧食高產創建萬畝示范區,推廣超級稻3萬畝、脫毒甘薯2.5萬畝、脫毒馬鈴薯0.8萬畝,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0萬畝,種植紫云英0.5萬畝、油菜0.5萬畝。大力發展再生稻生產,突破再生稻機收制約瓶頸,篩選萌芽力強的品種,通過建立再生稻高產創建示范片,輻射帶動全縣再生稻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
(三)強化防災減災工作。著力防御洪水、干旱、寒凍等自然災害,加強稻瘟病、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水稻重大病蟲害的監測和預警,開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確保全年農作物總體病蟲為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推行水稻政策保險,落實投保面積15.26萬畝,確保參保率達到80%。
農業局農業信息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在省農業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的具體指導和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局系統廣大信息工作者,克服了資金短缺等重重困難,通過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級交辦的農業信息工作任務。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主要抓了如下幾方面:
一、加強領導,強化責任。我局黨委十分重視農業信息工作,為了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今年我局專門成立了“仙桃市農業局農業信息工作領導小組”,局長顏澤燦任組長,副局長王彥舟任副組長,市場信息與對外合作科科長及市直所有事業單位信息責任人為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市場信息與對外合作科,信息科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為了強化信息工作的責任,局黨委將農業信息工作納入了各單位一把手年終考核的內容,并分別與局直各事業單位和鎮辦農技站、畜牧獸醫站信息責任人簽訂了工作責任狀。
二、建章建制,實行制度化管理。為了確保我局農業信息工作落到實處,今年我們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實行規范化管理。一是制定了仙桃市農業局“十五”農業信息體系建設規劃,做到信息體系建設按步就班,有的放矢,不走彎路;二是與所屬各單位信息責任人簽訂了工作責任制,強化對信息工作隊伍的管理;三是制定了信息報送和的規范化管理辦法,保證信息來源和暢通,從而提高信息的實效性。
三、狠抓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市委、市政府和市農業局黨委十分重視農業信息服務工作,特別是今年把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作為一項重要的農業基礎工作,不斷增加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推進各項建設,使農業信息服務體系得到了較快發展。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市有農業信息服務中心、鎮辦有農業信息服務站、村有農村信息員的上下相通、左右相連的農業信息服務體系。一是以市農業局市場信息科為中心,網絡城區*個涉農部門、*個產業化龍頭企業、*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業局所屬*個企事業單位,形成了市級農業信息服務中心。二是在楊林尾、毛嘴、胡場、郭河、彭場等*個鄉鎮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站,網絡了所在鄉鎮的農業“五站”、所有中介組織及產業化龍頭企業。三是村級在種養殖大戶、農業經紀人中大力發展農村信息員,目前全市村級農村信息員已發展到*名。
四、加強信息隊伍建設。我們在發展壯大信息隊伍的同時,更加注重信息員素質的提高。在此,今年主要抓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舉辦了信息員隊伍培訓班。我們從上到下先后舉辦了三期信息員培訓班,共培訓信息員*多人,培訓的內容涉及信息采集、信息、計算機網絡基礎等專業知識。二是開展了信息員工作交流活動。十一月份我們舉辦了一次全市農業信息員信息工作交流座談會,請信息工作出色的信息員在會上介紹經驗,通過典型的帶動作用,推動全市信息員隊伍建設和信息工作的開展。三是建立了信息員檔案,加強規范管理。對全市每一個信息員自然情況和信息工作開展情況,我們都進行登記造冊,由市農業局市場信息科集中管理,使農村信息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軌道。
五、創新信息服務方式。為切實為“三農”搞好農業信息服務,今年我們不斷創新信息服務方式,多途徑地開辟信息渠道,多形式地開展信息服務。一是開通仙桃農業信息網,開展網上信息服務。仙桃農業信息網于今年*月中旬開通,開通近半年來,網站訪問量達*人(次)。二是舉辦農業信息專欄。今年,我局繼續在市電視臺、市報社分別開辟了農業信息之窗專欄,累計各類農業信息*多篇、共*萬多字。同時,所建立的五個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均在各鎮的電視差轉臺開辟了農業信息專欄,在各自所轄的村開設了信息公告欄,轉載市級的各類農業信息。三是印發信息資料。全市信息資料以市農業局主辦的《農業信息》和《仙桃植保》兩個刊物為主,信息刊物由市級統一編輯、印刷,然后由市、鎮、村三級信息工作人員逐級發行,直至到村到戶。今年,全市印發《農業信息》*期、共*萬多份,印發《仙桃植保》*期、共*多萬份。四是發揮中介組織作用。我市現有各類農業中介組織*多個,中介組織走南闖北,深購遠銷,在搞活農產品流通的同時,還能大量的雙向傳遞各類信息,因此,我們積極動員各類中介組織成為我們的網員單位,在中介組織中大力發展農村信息員,同時各鄉鎮辦農業信息服務站主動與中介組織聯合開展各類農業信息的搜集、整理、和組織農產品網上銷售等工作。
區農業局全年度農業工作報告
各位領導:
首先,對各位領導蒞臨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下面,根據通知要求,我將今年以來區農業和農村工作情況做以下簡要匯報:
一、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區農業局按照市區農村工作會議和《年度全市農業工作要點》確定的任務目標,結合我區實際,科學制定全年的工作重點和推進計劃,層層簽訂責任狀,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倒排工期,狠抓落實。在工作中,我們緊緊抓住黃藍兩大國家戰略在我區交匯融合的歷史機遇,特別是按照全市農業產業化暨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確定的重點任務,突出抓好春耕生產和重大農業項目開工建設,各項工作順利推進,開局良好。截止目前,預計全區實現農業增加值2.43億元,增長7%;預計實現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305元,增長14%。全區小麥種植面積1.615萬畝,目前長勢良好。棉花春播已全面展開,現已播種42萬畝,預計再利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全區45萬畝棉花可全部播種完畢。開工農業重點工程、項目3個,累計投入資金5000萬元。建成特優農產品基地24個,其中綠色食品2個(已檢測合格)。農業品牌建設取得新突破,先后培育了“黃冬棗”、“黃海參”、“黃文蛤”、“黃梭子蟹”、“三豐香油”等十幾個知名品牌,其中,“黃文蛤”順利通過地理標志認證,“黃冬棗”順利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級綠色食品認證。全區共獲得省著名商標5個、省名牌產品3個。工作中,我們具體抓了以下七個方面:
(一)全面做好春耕生產各項工作
一是科學指導春季抗旱工作。面對今年嚴峻旱情,全局廣大職工迅速行動起來,科學指導抗旱工作,全力打好抗旱雙保工作攻堅戰,努力爭取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工作中,利用黃河來水有利時機,發動群眾搶引搶蓄黃河水,指導群眾科學灌溉,同時,及時印發春季農作物抗旱技術要點,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累計培訓農民0.6萬余人,發動群眾4萬人次積極自救,累計上陣機械設備1.2萬余套。目前,全區累計引進黃河水6545萬立方米,已完成春灌旱白地41.31萬畝,完成春灌面積的88.33%;春灌麥田1.615萬畝,有效緩解了我區農田旱情。認真落實上級抗旱補助政策,我區已補貼各類抗旱機具50余臺(套),發放國家小麥抗旱專項補貼資金60萬元。
農業廳農業品牌化工作方案
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的通知》(農市發〔20*〕7號)精神,結合我省農業品牌化工作實際,現制定我省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全面提高我省農產品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為核心,堅持“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方針,發揮產業優勢、區域優勢和特色優勢,培育、整合、保護農業品牌,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支持做大做強名牌農產品,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產業支撐。
二、工作目標
經過“*”的工作,認定河南省農業名牌產品100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800個;全省縣級以上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要全部建成并通過“雙認證”(計量認證、機構認可);省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00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000個;全省名特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95%,形成一大批在國內外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名牌農產品。
三、工作重點
農業局領導農業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這次全市農業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農村工作會議和省農林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20**年全市農業工作,表彰先進,研究分析新形勢下農業發展新要求、新任務,動員部署20**年重點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標任務。漆市長又親臨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我們要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圍繞現代農業建設,20**年全市農業工作成效顯著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農業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以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貫徹執行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狠抓關鍵措施落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糧食連續五年增產,高效農業成效顯著,農產品質量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村清潔能源、農民培訓工程超額完成任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幅度較大。
1、糧食實現連續五年增產。糧食生產克服頻發的自然災害和多種病蟲害的影響,20**年糧食生產再奪豐收,全市糧食總產達79.6億斤,增產4.7億斤,實現了連續五年大幅增產。小麥平均單產780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水稻面積278.7萬畝,單產達1052斤,比上年增加53斤。銅山縣、新沂市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
2、高效農業成效顯著。全市設施農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6.4萬畝,總面積達140萬畝以上。設施農業的發展,帶動了全市經濟作物保持較好發展勢頭。全市蔬菜播種面積582萬畝,同比增加17萬畝。全市高效農業面積發展到434.7萬畝,新增50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4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全市高效農業總面積、新增面積、占耕地面積比重等指標均居全省首位。以縣為單位,我市有5個縣(市)位列全省高效農業前十名、有4個縣(市)位列全省設施農業前十名,在全省20個單打冠軍中,銅山縣的設施蔬菜、食用菌,邳州的出口白蒜等8個位列其中,銅山縣、沛縣、睢寧縣被省政府表彰為全省高效農業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