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廳農業品牌化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09 02:55:00
導語:農業廳農業品牌化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的通知》(農市發〔20*〕7號)精神,結合我省農業品牌化工作實際,現制定我省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全面提高我省農產品質量水平和競爭力為核心,堅持“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方針,發揮產業優勢、區域優勢和特色優勢,培育、整合、保護農業品牌,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市場化運作,支持做大做強名牌農產品,為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產業支撐。
二、工作目標
經過“*”的工作,認定河南省農業名牌產品100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800個;全省縣級以上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要全部建成并通過“雙認證”(計量認證、機構認可);省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00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000個;全省名特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95%,形成一大批在國內外市場中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名牌農產品。
三、工作重點
以龍頭企業為依托,發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鼓勵農產品商標注冊,開展名牌農產品評選認定,加大營銷推介,強化監督管理等工作,提高我省農產品品牌上市率,培育、做強、做大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農產品,促進農業品牌化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四、主要任務
(一)農業標準化工作
到2010年,在農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基礎上,結合我省實際,制修訂農業行業標準50項,地方標準100項。使主要農產品品種、生產、加工、質量、安全、包裝、保鮮、貯運等方面都有標準作為技術依據,形成農業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體系。
抓好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標準化示范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出口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到2010年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示范縣10個;創建省級標準化生產基地100個。
研究制定《縣(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標準》。到2010年省建設縣級質檢中心100個,建設農產品批發市場檢測室250個,全省縣級以上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要全部建成,達到《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要求。
進一步規范農產品銷售標識。20*年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作,共同制定《進一步加強河南省超市散裝食品標簽規范化管理試點方案》,規范標簽、標識,引導群眾消費。20*年11月起,全面落實農業部《農產品包裝與標識管理辦法》,20*年全省農產品標簽、標識使用率要達到90%以上,2008年達到95%以上,2009年以后達到100%。
(二)農業產業化工作
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到2010年,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300家,形成農產品名牌300個左右,并在國內外市場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全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5000個,30%左右的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0%以上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現規范化管理,50%左右的主要農產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生產、加工和銷售,農業生產和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
(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
到2010年,建成省級無公害農(水)產品生產基地600個,出口基地100個,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800個,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認證率明顯提高。鮮活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
加大對已認證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制定監測計劃,實施定點監測和例行監測,對監測中超標的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農產品要堅決取消其認證資格。
制定《河南省農產品生產區域有毒有害物質監測計劃》,并做好大氣、土壤、水體的監測工作,提出禁止生產的區域。對已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按照有關規定定期進行監測。
(四)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工作
各省轄市要研究制定鼓勵支持農產品商標注冊政策,不斷增強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經紀人、農戶等生產經營主體的商標意識。走出一條“開發一個商標,創出一個品牌,闖出一方市場,帶動一片基地,興起一個產業”的路子。要特別重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具有河南特色的農產品的商標注冊工作,防止商標的惡意搶注和侵權行為。要增強工作主動性和預見性,加強與工商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切實幫助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解決在商標注冊和商標保護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五)名牌農產品推薦認定工作
研究起草《河南省農業名牌產品評選認定辦法》,引導品牌農業發展,規范名牌產品認定,推進省級名牌農產品的評選認定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手段,是優化農業結構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的迫切要求。各省轄市農業局,廳屬各單位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制定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機構,改善工作條件,把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納入工作日程。
(二)強化責任,完善機制。推進農業品牌化工作是新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各省轄市農業主管部門要加強政策引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完善工作機制,科學規范品牌經營。要創造條件,從人才、資金、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調動企業和生產經營者創建農業品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業績突出的地方、單位和個人,要及時給予表彰獎勵。
(三)加強溝通,形成合力。農業品牌化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各省轄市農業主管部門要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積極爭取發改委、財政、科技、工商、稅務、質檢等部門的理解和支持,充分爭取和利用好各種社會力量,盡快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市場拉動”的良性互動格局,共同促進農業品牌化發展。
(四)宣傳推介,提高影響。品牌的營銷推介是將品牌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實現品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政府部門為農服務的一項重要職責。對認定的名牌農產品,各省轄市要通過展示、展銷等活動,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媒體,推介品牌,宣傳品牌,擴大名牌農產品的知名度。
(五)強化監管,維護信譽。依法保護品牌,維護品牌的質量、信譽和形象,是保障農業品牌化工作健康發展的關鍵。各省轄市農業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對違法違規者要及時曝光,依法懲處,對恪守信用者要表彰獎勵。品牌主體要強化自律意識,切實加強品牌質量保證體系與誠信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依法經營品牌,自覺維護品牌形象。
- 上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行動方案
- 下一篇:畜牧產業化發展調查與思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