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旋覆花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20:01:2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歐亞旋覆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歐亞旋覆花化學成分試析論文

1儀器與材料

X-4型顯微熔點測定儀(溫度未校正);BrukerEQUINO55型紅外光譜儀;GCT型質譜儀;BrukerAM-500核磁共振儀;Agilent1100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柱色譜用硅膠、薄層用硅膠G、薄層用硅膠GF254均為青島海洋化工廠產品;柱色譜用聚酰胺、聚酰胺薄膜為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四甲生化塑料廠產品,葡聚糖凝膠LH-20為瑞典Pharmacia公司產品。實驗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歐亞旋覆花采自山西運城地區,經河北醫科大學藥學院生藥教研室聶鳳禔教授鑒定為菊科植物歐亞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

2方法與結果

2.1提取與分離取10kg歐亞旋覆花地上部分,粉碎后用95%乙醇室溫提取3次,提取液減壓濃縮至膏狀物762g,將膏狀物分次以1g:2ml的比例懸浮于水中,依次用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萃取液減壓濃縮得干膏。取正丁醇萃取物100g,經AB-8大孔吸附樹脂富集,聚酰胺柱層析,硅膠柱層析,氯仿-甲醇系統梯度洗脫,葡聚糖凝膠LH-20(甲醇)純化得到化合物Ⅰ(8mg)、Ⅱ(80mg)、Ⅲ(12mg)、Ⅳ(30mg)、Ⅴ(7mg)、Ⅵ(8mg)、Ⅶ(100g)、Ⅷ(7mg)。

2.2結構鑒定

查看全文

歐亞旋覆花化學成分探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歐亞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的化學成分。方法采用多種分離技術對歐亞旋覆花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離純化,根據其理化常數測定和光譜數據進行結構鑒定。結果從歐亞旋覆花中分得8個化合物,經鑒定為蘆丁(Ⅰ)、小檗堿(Ⅱ)、萬壽菊苷(Ⅲ)、異槲皮苷(Ⅳ)、槲皮苷(Ⅵ)、綠原酸(Ⅷ)、槲皮素(Ⅶ)和山柰酚(Ⅷ)。結論化合物(Ⅰ)、(Ⅱ)、(Ⅴ)為首次從歐亞旋覆花植物中得到。

【關鍵詞】歐亞旋覆花;化學成分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InulaBritannica.MethodsThen-butanolfractionsofethanolextractofInulaBritannicawereisolatedbychromatographicmethods,theirstructureswereelucidatedonthebasispartitionedandpurifiedbymeansofseveralseparationmethods.Thestructuresoftheseisolateswereelucidatedonthebasisofphysico-chemicalpropertyandspectralanalysis.ResultsEightcompoundswerepurifiedandtheirstructureswereidentified,theywereidentifiedasrutin(Ⅰ)、berberine(Ⅱ)、patulitrin(Ⅲ)、isoquercitrin(Ⅳ)、quercitrin(Ⅴ)、chlorogenicacid(Ⅵ)、quercetin(Ⅶ)andkaempferol(Ⅷ).ConclusionCompounds(Ⅰ)、(Ⅱ)、(Ⅴ)wereobtainedfromthisplantforthefirsttime.

Keywords:InulaBritannica;Chemicalconstituents

歐亞旋覆花是一種傳統的中草藥,為菊科旋覆花屬植物歐亞旋覆花InulaBritannicaL.的干燥頭狀花序,主要分布于我國、韓國和日本,該藥收載于《中國藥典》(2005年版)Ⅰ部,味咸、性溫,入肺、腎經,具有降氣止嘔,消痰行水等功效。主治咳嗽消痰、脅下脹滿、大腹水腫、去頭目風、泄散風寒。本實驗從歐亞旋覆花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部分中分得8個化合物,經光譜鑒定和與對照品對照,確定它們的結構分別為:蘆丁(Ⅰ)、小檗堿(Ⅱ)、萬壽菊苷(Ⅲ)、異槲皮苷(Ⅳ)、槲皮苷(Ⅴ)、綠原酸(Ⅵ)、槲皮素(Ⅶ)和山柰酚(Ⅷ)。其中化合物(Ⅰ)、(Ⅱ)、(Ⅴ)為首次從該植物分得。

1儀器與材料

查看全文

人面子根揮發油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面子根揮發油的化學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從人面子根中提取揮發油,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揮發油化學成分進行分析,并應用面積歸一化法測定各成分的相對百分含量。結果從根中鑒定出19種化合物,占總油量的100%,主要成分為正十六烷酸(28.41%)、(Z,Z)-9,12-十八碳二烯酸(15.50%)、1,2-苯二羧基丁基2-乙基已基酯(14.06%)、(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1-醇(6.65%)。結論首次研究了人面子根揮發油的化學成分,為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人面子揮發油氣相色譜

質譜聯用技術人面子Dracontomelondao(Blanco)Merr.etRolfe是漆樹科植物,又名人面樹,為常綠大喬木,高達20m,生于海拔120~350m林中[1],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1]。其果實、果核、葉及根皮均有藥用,根皮味苦、性涼,具有解毒消癰功能,主治乳癰[2]。有關人面子根的化學成分研究尚未見有報道。為了開發人面子植物的資源,探索其治病的作用機理,本實驗采用水蒸氣蒸餾法從人面子根中提取揮發油,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對其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并確定了各成分的相對百分含量。

1材料與方法

1.1樣品、儀器與試劑人面子根的樣品采自廣西龍州縣城的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園內,經該校黃秋嬋副教授鑒定為Dracontomelondao(Blanco)Merr.etRolfe;毛細管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HP5973MSD,美國Hewlett-Packark公司);無水乙醚、無水Na2SO4均為分析純。

1.2揮發油的提取[3]稱取新鮮的人面子根185g,切碎,放入蒸餾燒瓶中,水蒸氣蒸餾近6h時,餾出液由渾濁變為澄清,即停止蒸餾,得餾出液1450ml,用20ml無水乙醚萃取3次,加入少量無水Na2SO4干燥12h。過濾,所得濾液減壓蒸餾,得淡黃色油狀物,具有特殊香味,稱量得0.1983g,得油率為0.107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