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16:03:3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燃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改燃工作計劃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預防法》和《市人民縣政府關于規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及節制區的公告》精神,依照“兩型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為保證我區環境情勢的基本不變和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努力提高轄區人民群眾對環境維護工作的稱心度,結合我區實踐狀況,為完成2012年度高污染燃料設備改燃工作(以下稱改燃工作)具體完成,現將轄區單位有關改燃工作要求如下:
一、提高認識,增強對改燃工作的指導
施行城市環保潔凈空氣工程是提高我市人居環境質量、構建和諧社會、發明優越發展環境的客觀要求,是“十二五”時期完成二氧化硫減排的主要目的任務。轄區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開展此項工作的主要性和需要性,依照環保部分的統一部署,將此項工作歸入主要議事日程,明確分擔指導,執行目的治理,保證本單位改燃任務的完成。
二、明確目的,保證改燃工作到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預防法》和《市人民縣政府關于規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及節制區的公告》規則,禁燃區內(二橋以東區域)的一切高污染燃料設備,至2012歲尾前必需悉數完成改燃工作。為在2012年具體完成我區的改燃工作,禁燃區內凡運用燃煤鍋(窯)爐的單位,必需將改燃專項資金列入2012年度經費預算,以免因資金安排的問題影響改燃目的任務的完成。我局也將依據各有關單位改燃工作完成狀況及投入成本,爭奪市專項津貼資金,對改燃單位予以必然的資金津貼。
三、依法行政,加大對改燃工作的監管力度
讓地震幸存兒童點燃奧運主火炬
誰來點燃奧運會的主火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網友發起倡議,建議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完成這一神圣時刻。對此,奧組委有關負責人說:“只要能反映出自強不息的精神,反映出這個國家的特色就可以,所以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由地震中的兒童來點燃,也是無可厚非的。”
曾幾何時,很多人擔心,中國的下一代,那
些伴隨著市場經濟和電腦、快餐長大的孩子,能否擔當起將來建設國家的大任,擔心他們不能吃苦耐勞,擔心他們心里唯有自己、沒有他人……但是,一場大災難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中華民族擁有讓人多么自豪的下一代!
是啊,由地震中的兒童來點燃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無可厚非。
奧運火炬手是傳遞圣火,傳遞奧林匹克理想的使者。成為火炬手是一種榮耀。他們將以自己人生故事為圣火增輝,并以高舉圣火的形象激勵和鼓舞世界。
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孩子都給我們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可樂男孩”的樂觀;3歲郎錚吃力的敬禮;瓦礫中女孩勇敢的微笑……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很好地詮釋了頑強、毅力和樂觀,展現了人性最美好的一面。成為火炬手,他們當之無愧。
點燃山區教育的希望
鄧嚴秀,一位普通而平凡的山區教師,憑著對山區教育事業的無比執著,30年來,在上猶縣社溪鎮藍田村極其偏僻的蒙崗復式教學點,既獨自一人擔任一、二年級全部課程,又先后甘當800多名山區孩子的“親媽媽”,連續18年評為縣鄉“優秀教師”和“優秀班主任”,1999年9月,獲得全國首屆“燭光獎”和“愛德基金”二等獎;2004年11月,評為贛州市唯一的“全國復式教學優秀教師”。鄧嚴秀說,這一切都為了——
點燃山區教育的希望
師生們說:“當老師如同鄧老師這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鄧嚴秀最大的心愿就是“教好每一個孩子”。
9月上旬,我們冒著秋風細雨,坐著摩托車,翻山越嶺來到上猶縣社溪鎮藍田村蒙崗組鄧嚴秀家,看到的只是幾間破舊不堪的泥房、不值幾錢的家什,而廳堂里掛著的一塊黑板,雖漆已斑駁,卻格外引人注目。鄧老師的教學生涯,就是從這里開始的。在1993年蒙崗復式教學點建成之前,她都是在自己家里通過這塊黑板,將知識一點一滴地傳授給山里娃娃。
鍋爐安裝噴燃器分析論文
摘要針對鍋爐噴燃器安裝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根據實踐經驗提出了具體對策。
關鍵詞鍋爐噴燃器安裝
噴燃器是鍋爐設備燃燒的關鍵部件。鍋爐運行質量的好壞,鍋爐運行安全與否,鍋爐效率的高低,運行周期長短,都與噴燃器質量密切相關。噴燃器質量的好和壞,從設計到安裝、運行,每個一環節都受影響,即是說,噴燃器在鍋爐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存在著設計不合理,或安裝中出現異常,或運行調試不理想,或煤種變異,或機組不匹配等因素的一項或幾項因素合成的結果。作為生產一線工程技術人員,更多關心的是噴燃器的安裝和運行調試,其中安裝質量是運行調試的前提和基礎,現場組裝噴燃器則易出現更多的問題,如偏擺、傾斜、仰頭、下傾等,其結果是運行中易滅火,或結焦,或噴口變形燒毀,或鍋爐燃燒不完全、熱效率低、出力小,或氣流沖刷磨損管材,或氣流場不均、熱負荷偏差大、引起爆管,或加快金屬材料的損壞等等。因此,現場安裝、檢修噴燃器時,應充分重視正確安裝的意義、方法,對缺陷和問題的補救方案,以保證鍋爐的安全、經濟、穩定運行。現場組裝要求符合安裝工藝和圖紙,符合連接工藝(本部件之間的組合以及本部件與外部管道的連接),保證噴口的冷卻充分均勻和噴燃器的膨脹以及組裝時的支架固定。
1安裝應符合圖紙要求
1.1基準定位
現場組裝噴燃器應根據圖紙要求,確定噴燃器的位置。一般從安全和施工方便角度考慮,安裝時以下排二次風(或者說最下排噴口)位置作為基準,其余噴口安裝均以此為基準,所以此基準必須準確,即標高正確,水平位置正確,各下排二次風在同一水平面,伸入爐膛長度符合圖紙要求等。
燃運班組年底總匯
我們中電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已經投產一年有余了,在即將過去的2011年里,在公司領導的指導、關心培養下,在各班組同事的支持幫助及各值同事的密切配合下,我們燃運班組成員學習技能知識的水平正在不斷提高學習,對工作認真負責,較為圓滿地完成了班組所承擔的各項工作任務,班組成員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在團結奮進、新春將至的熱烈氣氛中為2011年總體工作劃上了一個句號。總感覺僅是彈指一瞬間,2011年整整過去了一年。總體來講,這一年,我們有喜樂,也有哀愁,既體會到了工作沒到位的失落也感受到工作被認可的喜樂,品一品滋味,忙點累點,也是香甜的。
回顧這一年中的工作,燃運班組依然是在困難與學習中成長而來,學習指專業知識與工作經驗,困難是指隨公司業務的拓展和自身的相關知識的局限性。不過不管如何,一路上還是蹣跚走過來了,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是壓力與動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一年。回顧過去的一年,燃運全體員工在公司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燃運工作頭緒多、人員編制少、環境惡劣、任務相當繁重的特殊情況下,通過曲折不懈的艱辛努力,較好地完成了年度主要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成績。
生產指標完成情況
點燃信仰的明燈
上高一的時候,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青年學生黨校學習班的學習,通過學習黨史,我才驀然發現,八十年前的中國原來真是如此的動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渴求和平和幸福生活的心是如此劇烈。我終于明白,先輩們為什么可以為著“為人民謀幸福”這個共產主義信仰而執著追求,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那一刻,對于信仰,我理解了。 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里的一盞明燈。“為人民謀幸福”是發自對人民,對祖國最真摯、最濃厚的感情,這一共產主義信仰,曾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后繼,奮勇前進……,她如一盞明燈,為中國的大地撕破了延綿萬里的黑暗。
“為人民謀幸福”,多少年來一直代代相傳,在不同的年代指引著共產黨員為人民、為國家而奮斗不息。從共產主義先驅先生在風雨如磐中,將共產主義信仰的明燈燃起,到劉胡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為共產主義信仰奉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從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祿為人民謀幸福而“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到佛山人民的驕傲----易新群,用患病的身軀將愛遍灑給山區的孩子。“為人民謀幸福”這盞共產主義信仰的明燈照亮了多少共產黨員的赤子之心。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新疆美麗的伊犁盆地,有一個女軍官,遠離親人,遠離故鄉,二十年來將自己全部的愛奉獻給邊疆人民,她就是優秀共產黨員張惠芳。雖然身為一名邊塞護士,為了解除邊疆人民的身體痛苦,張惠芳在邊疆一扎就是二十年,二十年來,她與丈夫和孩子分隔兩地,為邊疆的病人打針喂藥,端屎端尿,博大的襟懷在沙漠上筑起了愛心的綠洲。1995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沉重的痛苦壓得她淚雨滂沱,然而,一想到黨對自己多年的教育,為了實現為人民謀幸福的信仰,淚痕未干的她,又披起白大褂,出現在醫院的走廊。
這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的確,二十年,并不是一段短暫的歲月。二十年如一日,與戰友們一起戰斗在遠離親人的邊疆,二十年如一日,為邊疆的人民重復著那幾乎是枯燥無味的工作,沒有信仰的激勵行嗎?正是“為人民謀幸福”這個信仰激勵著她二十年來默默地耕耘,正是這盞信仰的明燈照耀著她在邊疆的沙漠上筑起了愛心的綠洲。這也僅僅是我們千百萬共產黨員中的一個平凡的例子,然而,正是在“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共產主義信仰的明燈照耀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度過了艱難險阻,走過了輝煌的八十年。
八十年風雨兼程,八十年歲月滄桑,如今,強大的中國已經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作為一名新世紀的中學生,作為一名沐浴著黨的光輝成長的青少年,我們在緬懷革命先輩為了實現“為人民謀幸福”這一信仰而舍生忘死的同時,“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共產主義信仰的明燈已經在我們的心中點燃。我們深知,建設祖國的重任,在不久的將來,將落在我們的肩上,如果祖國是一座大廈,我愿做一名工人,如果祖國是一個花園,我愿做一名園丁,用我小小的身軀,竭盡我的所能為她添磚加瓦,澆水培土。
我知道這條路很長,或許也很苦,但我愿拿著“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共產主義信仰的明燈執著地走下去。
科學發展燃就業激情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仁:
你們好!
在省領導的指導下全縣上下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的熱潮中,今天我局在這里組織此次演講,給我一個展示的平臺。我演講的題目是《科學發展燃就業激情》。
激情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激情與生命同在。激情伴隨著我走過春夏秋冬,走過今天,走向明天。2005年,幸運之神成就了我的夢想。使我如愿以償地邁進了勞動就業局大門。來報到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決心,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奉獻給這個莊嚴地選擇,就像魚兒愛大海,就像禾苗愛春雨、就像蜜蜂愛鮮花!我深深地熱愛勞動就業工作。3年來,在平凡而緊張的勞動就業工作崗位上,盡管有時不免平淡、繁瑣、勞頓、失落,但更多的是充實、興奮、快樂、滿足、我為勞動就業局承擔著貫徹黨和政府就業方針、政策、統籌城鄉就業,開展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開展再就業和創業扶持,經辦失業保險、實施就業援助,提供勞動保障事務等工作而驕傲,為勞動就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歡呼,為英山大地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雀躍!
有人曾把勞動就業形象地喻為“經濟晴雨表”,因為她直接反映了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為了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為了千家萬戶的和睦幸福,我們擔當著“為國分憂”的神圣職責;其實,勞動就業人也是人民的“勤務員”,為了經濟的發展,為了群眾的利益,扎根一線,揮灑汗水,可以說:勞動就業人是換肩挑擔,一頭擔著國家,一頭擔著人民!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激勵著我們要用滿腔的熱情和辛勤的汗水唱響一曲曲親民、愛民、為民的激越贊歌。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是我們忠實履行的責任。局長深衛東一心一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業績,樹立了“人民公仆”的光輝形象,被譽為為山民打造致富金鑰匙的人;“優秀星級黨員”段志華在農村勞務輸出的最前沿,他以對黨的無比忠誠,對事業的高度熱愛,對工作的極端負責,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使全縣190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找到了稱心的崗位,被務工人員的親切地成為“貼心人”。正是這些奉民為天、為民服務的勞動就業局人,正是這些拼搏、奮進的勞動就業局人,正是這些服務群眾的勞動就業局人,用真誠奉獻,塑造了勞動就業干部職工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光輝形象。從而我縣被評為“全國勞務輸出示范縣”和叫大江南北的“荊楚縫紉妹”榮譽稱號。
劃定高污染禁燃區通告
為進一步防治大氣污染,改善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經研究,決定在我市城區范圍內劃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現將有關事項通告如下:
一、本市市區三環線以內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以下簡稱禁燃區),禁燃區內禁止燃用煤、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各有關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按照本通告要求,在禁燃區內全部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混空氣、人工煤氣、液化石油氣、輕質柴油、電等清潔能源。
二、禁燃區內建設項目禁止新建任何燃煤設施,違者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拆除并依法處罰。
三、禁燃區內仍在使用燃煤設施的單位和個體工商戶,由相關行政部門責令拆除并依法處罰。
四、各縣(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通告,結合轄區實際情況,分別制定高污染燃料控制措施,改善轄區內的環境空氣質量。
五、本通告自2012年月1日起施行。
管理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制度
第一條為防治大氣污染,改善空氣環境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有關規定,結合本市中心城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袁山西路、袁山中路以南,平安路、學府路以北,明月南路、明月北路以西,環城西路以東范圍以及宜陽大道以北、高士路以東、申江路(暫定名)以西、環城北路以南的范圍為宜春市中心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以下簡稱禁燃區)。
本市中心城區禁燃區范圍,可以根據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調整后的范圍由市人民政府公告。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高污染燃料包括:
(一)原(散)煤、煤矸石、粉煤、煤泥、燃料油(重油和油渣)、各種可燃廢物和直接燃用的生物質燃料(樹木、秸桿、鋸末、稻殼、蔗渣等);
(二)燃料中污染物含量超過下表限值的固硫蜂窩型煤、輕柴油、煤油、人工煤氣。
支持由災區兒童點燃奧運圣火
誰來點燃奧運會的主火炬塔?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網友發起倡議,建議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完成這一神圣時刻。北京
奧組委開閉幕式工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也很關心網上評論,但是否會在開幕式上增加默哀內容、由誰來點燃主火炬塔,都無定論,還需研究決定。(5月22日《新京報》)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兩個多月后的北京奧運會,都不可能遠離眼下的這場地震災難而去獨自精彩了。如果北京奧運會拒絕打上汶川大地震的烙印,不僅會讓人難以接受,甚至還會暗弱北京奧運的光芒。如何將汶川大地震很好地融入北京奧運會,尤其是最具情感表達意義的開、閉幕式,想必已經成為北京奧組委積極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此刻,網友發起倡議的“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來點燃奧運主火炬”的建議,無疑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事實表明,這一建議得到了眾多民眾的高度贊同。原因也許正在于:孩子是地震浩劫中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同時又代表著美好未來的希望,由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來點燃奧運圣火,不僅象征著奧林匹克帶來的幸福與美好,也是對奧林匹克永恒價值觀的最好詮釋。
奧運圣火以什么方式點燃?由誰來點燃?一直是歷屆奧運會開幕式最令人期待的兩個懸念。如果說圣火點燃方式更多是對想象力和科技力的炫耀,那么點火人的選擇則更多是在展示這個民族的品格和價值觀。正如肯尼迪所說,評斷一個國家的品格,不僅要看它培養了什么樣的人民,還要看它選擇對什么樣的人致敬,對什么樣的人追懷。讓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來點燃象征著生命與希望的奧運圣火,無疑是對汶川地震遇難同胞表達緬懷的最佳方式之一;它和國旗為公民而降一樣,都是在表達我們對生命的尊重——既是對死者的一種告慰,也是對生者的一種激勵。
近代奧運會上,讓人印象深刻或者說讓人倍受感動的點火人有兩位:一位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上的阪井義則,他生于1945年8月6日,而當天正好是廣島被原子彈襲擊的日子;另一位是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拳王阿里,當時他已經身患帕金森氏癥,這是奧運史上第一次由一個病人來點燃圣火,顫抖的雙手點燃圣火的那一剎那,全世界的人們都為之歡呼。我相信,讓汶川大地震中幸存的孩子來點燃北京奧運圣火,同樣足以感動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