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賄賂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1 03:41: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商業賄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商業賄賂講話
在**治理商業賄賂工作聯絡員
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
(2006年8月5日)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我縣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以來,召開的一次非常及時、非常重要的會議。剛才縣檢察院黨組書記**同志就系統內治理商業賄賂與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做了安排和部署,作為治理商業賄賂工作的責任部門,達到了共同開展治理和預防的目的。下面我就我縣治理商業賄賂工作講幾點意見。
論商業賄賂
[摘要]商業賄賂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商業賄賂出現以來,各國都采取措施加以禁止,世界各地的相關立法就足以鑒證各國當權政府對商業賄賂的重視。筆者在此,僅以個人觀點,試著從商業賄賂的概念,特征及其構成要件入手,剖析商業賄賂的形成原因及其本質,闡述商業賄賂對經濟秩序的破壞和帶來的不良影響,并結合國情,從我國有關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立法情況,試著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目的,就現行相關立法,淺析我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概念特征要件原因危害形式立法
早在人類社會進入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以后,一些人為了達到政治、經濟目的或謀取其他利益,就開始向國家官吏賄賂。我國古代奴隸社會的西周時期就有貪污賄賂的記載,《尚書·呂刑》中所謂“五過之疵”中的“惟貨”,即指官吏接受賄賂。《漢書·刑法志》中也有“吏坐受賕枉法”的記載,《說文》解:“賕,以財物枉法相謝也。”可以說,有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的二十四史從另一個視野看實際是一部貪污賄賂史。
一、商業賄賂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商業賄賂是賄賂的一種形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經濟現象。在當今世界各國,商業賄賂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已成為最主要的一種賄賂形式,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量揭露出來的政治丑聞都與商業賄賂有關,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支付160萬美元,導致日本對田中提起刑事指控,而且牽連了三名國會議員,震動了日、美朝野內外,在拉美與東南亞經濟發展中國家,商業賄賂現象也比較嚴重。在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競爭日漸激烈。由于市場機制不健全,拜金主義和“官本位”,“權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響和管理法規的滯后等原因,曾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較長一段時間內幾乎絕跡的商業賄賂行為又重新出現和泛濫,成為嚴重破壞競爭秩序,腐蝕干部隊伍,侵蝕黨的肌體,為廣大人民群眾切齒痛恨的社會公害,運用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業賄賂行為,維護黨的形象,保障經濟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商業賄賂的概念
商業賄賂特征
一、商業賄賂在實踐中涉及的主體是多樣化的。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與《關于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暫行規定》中的法律條款不難發現,如果是發生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商業賄賂主體只能是“經營者”,即從事商品經營或營業性服務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它既可以是買方也可以是單位法人;既可以是任何從事商品經營或者是營業性服務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其他性質的法人及任何經濟組織;既可以是私營企業、三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也可以是從事經營活動的國營企業、事業、機關、團體以及集體單位的工作人員。商業賄賂主體的普遍性,并不意味著商業賄賂主體所針對的具體對象一定是企業經營者。由于商業賄賂的對象,是企業經營者嘗試與之進行市場交易關系的交易相對人及其負責人、雇員、合伙人、人和其他能對本次交易產生重大影響的相關人員。所以,商業賄賂的主體是多樣化的。
二、根據我國刑法有關賄賂罪的規定,商業賄賂的手段具有多樣性。
賄賂的范圍在我國刑法中規定只能是財物而不包括財物以外的不正當利益,然而商業賄賂行為的手段包括了直接提供財物和其他不正當利益,是多種多樣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商業賄賂手段分為財物和其他財物手段兩類。各種商業賄賂手段在實際情況中名目各異,往往采用各種名義給予財務和利益,比如采用促銷費、宣傳費、贊助費、科研費、勞務費、咨詢費、傭金等假借手段或者給予對方單位或個人現金或實券,工藝品、高檔生活用品等各種禮品的報銷費用。
三、商業賄賂行為由于是秘密進行的,非常具有隱蔽性,是一種暗中操作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其表現形式是秘密給付、收受財物或其他利益,即經營者在帳外暗中向對方給予或收受一定財物或其他報償。由于商業賄賂大多是一對一,交易時往往沒有第三方在場,因此十分隱蔽。而且在商業賄賂違法行為中,行賄方和受賄方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各自獲得了的經濟利益,雙方為了追求共同的長期的經濟利益,會訂立競爭聯盟,一般不會相互揭發,也不會將相互的約定交待出來。加上不健全的會計制度使商業賄賂掩蓋得更隱蔽。通過虛開勞務費用發票或者購買使用假發票,銷售成本的虛假增長,從而沖抵了收受的賄賂,折扣所消費的商業賄賂支出。
治理商業賄賂論文:淺析商業賄賂的危害及商業賄賂整改措施
商業賄賂整改措施
治理商業賄賂論文:淺析商業賄賂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商業賄賂破壞市場秩序和交易規則,侵害群眾利益,誘發腐敗行為和經濟犯罪,毒化社會風氣,損害我國的國際形象,已成為影響經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突出出問題。因此,治理商業賄賂勢在必行,對一個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顯得尤其重要。筆者在本文就商業賄賂的危害及治理商業賄賂的有效措施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商業賄賂的危害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一是商業賄賂從根本上背離了市場經濟對公平交易的要求,踐踏了正常的市場規則和交易秩序,使誠實守信者在競爭中處于劣勢。二是商業賄賂已成為滋生經濟犯罪的溫床,任由商業賄賂的“潛規則”形成氣候,必將滋生出大批利用職務和工作之便收受賄賂、損公肥私的官員和企業經營人員。三是商業賄賂破壞了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為假冒偽劣產品打開了方便之門,最終損害群眾利益。四是商業賄賂造成價格偏高,使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同時也會導致國家和地方稅收的大量流失。五是商業賄賂嚴重破壞國家廉政制度建設,也損害我國的國際形象。
二、治理商業賄賂的有效措施
商業賄賂論文
[摘要]商業賄賂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商業賄賂出現以來,各國都采取措施加以禁止,世界各地的相關立法就足以鑒證各國當權政府對商業賄賂的重視。筆者在此,僅以個人觀點,試著從商業賄賂的概念,特征及其構成要件入手,剖析商業賄賂的形成原因及其本質,闡述商業賄賂對經濟秩序的破壞和帶來的不良影響,并結合國情,從我國有關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立法情況,試著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目的,就現行相關立法,淺析我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概念特征要件原因危害形式立法
早在人類社會進入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以后,一些人為了達到政治、經濟目的或謀取其他利益,就開始向國家官吏賄賂。我國古代奴隸社會的西周時期就有貪污賄賂的記載,《尚書·呂刑》中所謂“五過之疵”中的“惟貨”,即指官吏接受賄賂。《漢書·刑法志》中也有“吏坐受賕枉法”的記載,《說文》解:“賕,以財物枉法相謝也。”可以說,有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的二十四史從另一個視野看實際是一部貪污賄賂史。
一、商業賄賂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商業賄賂是賄賂的一種形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經濟現象。在當今世界各國,商業賄賂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已成為最主要的一種賄賂形式,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量揭露出來的政治丑聞都與商業賄賂有關,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支付160萬美元,導致日本對田中提起刑事指控,而且牽連了三名國會議員,震動了日、美朝野內外,在拉美與東南亞經濟發展中國家,商業賄賂現象也比較嚴重。在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競爭日漸激烈。由于市場機制不健全,拜金主義和“官本位”,“權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響和管理法規的滯后等原因,曾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較長一段時間內幾乎絕跡的商業賄賂行為又重新出現和泛濫,成為嚴重破壞競爭秩序,腐蝕干部隊伍,侵蝕黨的肌體,為廣大人民群眾切齒痛恨的社會公害,運用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業賄賂行為,維護黨的形象,保障經濟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商業賄賂的概念
反商業賄賂感悟
治理商業賄賂如何才干治標又治本呢?認為最主要的要偵破幾件有典型代表的案件,那么。首先起到真正的震懾作用。讓人們改變習慣,不再敬畏“潛規則”而是相信法律。治理商業賄賂,僅靠宣傳是遠遠不夠的也就是說,不只要讓人們通過媒體知道有人因商業賄賂受到處分,更要讓群眾通過執法執紀機關查辦案件,看到身邊的人因搞商業賄賂受到處分。只有這樣,人們才會改變觀念,樹立信心。當然,治理商業賄賂工作,最根本的還是要建立長效機制。不可否認,國現有的專門打擊商業賄賂的規范性文件明顯缺乏,立法層次太低且規定滯后,無法滿足打擊和懲治商業賄賂的需要。因此,更是有必要把自查自糾、專項檢查、查辦案件的效果落到制度建設上,完善立法。另外,平安企業內部建立和完善監督、約束機制也是有必要的首先,財務工作人員自身就有著對企業資金運用的各個環節的敏感性和監督的職責,因此財務人員對防止企業資產的流失和浪費,起著自覺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的管理、監督作用;其次,平安企業要完善員工的職業規范和行為準則,推行反商業賄賂的許諾。
商業賄賂在國已達到很嚴重的水平,目前。幾乎存在于每個行業、泛濫于市場的各個角落,甚至成了很多領域做生意的潛規則”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由此而派生出大量的官員腐敗案件,也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廉潔性和公信力。所以,不管是從經濟方面,還是從政治方面考慮,都必需對商業賄賂進行嚴厲打擊。想,這是中央決定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主要原因。
并以中介機構作為專項治理的重點,此次保監會下達的關于平安業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表示要把車險、銀行安全、團體平安以及此前較少提到甚至有點忽視的大型商業平安項目作為專項檢查。以自查自糾和專項檢查作為這次治理行動的主要方式。要認識到此次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是對平安業進一步規范市場秩序的一個重要機會。過去,習慣上,人們把商業賄賂只看成是不正當競爭,不當成腐敗,而事實上,商業賄賂就是賄賂的一種表現形態,從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競爭的規則,不只阻礙了平安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還增加了公司的經營本錢,造成資產流失,也令誠信經營的企業淪為受害者,同時也損害了廣大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最終損壞了社會風氣,腐蝕了黨員干部和平安員工隊伍。這就是有必要重新審視商業賄賂在腐敗滋生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原因。
堅決鏟除商業賄賂“毒瘤”
總書記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強調指出,要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堅決糾正不正當交易行為,依法查處商業賄賂案件。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認真履行職責,積極投入到治理商業賄賂、懲治腐敗的工作中,堅決鏟除這一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毒瘤”。
治理商業賄賂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塑造清廉、誠信的企業文化。清廉、誠信的企業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企業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重要內容。要將塑造清廉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誠信的企業文化納入到廉政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進一步創新形式、擴大教育對象和覆蓋面,在全社會營造廉潔經營誠信經營的良好氛圍,真正樹立起以“誠信為本、守法經營”為核心的企業經營理念。
治理商業賄賂必須加強組織協調,建立整治工作的聯動、協作機制。要明確職能分工,理順工作關系,加強監察、工商、檢察和公安等部門之間協調配合,建立信息通報、線索移送、案件協查及聯席會議等制度,健全和完善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機制,強化監管部門的責任,將責任落到實處,做到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治理商業賄賂違法犯罪行為的整體合力。
治理商業賄賂必須突出重點,著力遏制其不斷蔓延的勢頭。治理商業賄賂,關鍵要逐步完善運轉協調、監管有力的市場監管機制,健全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重塑公平競爭、守法經營的市場環境。要立足當前,突出重點,整體推進。當前要以涉及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重大商業賄賂為重點,嚴肅查處政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參與或干預企業事業單位經營活動,謀取非法利益、索賄受賄行為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從解決公益性行業、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入手,集中力量整治醫藥購銷、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和政府采購等領域的商業賄賂行為。
治理商業賄賂必須深化制度改革,從源頭上鏟除商業賄賂滋生的土壤。注重從體制、機制和制度上查找漏洞,通過深化改革,從源頭上鏟除商業賄賂蔓延的溫床,是根治商業賄賂的治本之策。必須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事項,在規范行政行為中轉變政府職能。加快金融企業改革,建立健全金融調控體系,完善金融監管體制和協調機制。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加強對政府投資的監管,健全政府投資監管體系和國有資產監管制度。推進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有效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政務、廠務和村務公開,讓群眾享受充分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商業賄賂調研報告
商業賄賂是指經營者以排斥競爭對手為目的,為使自己在銷售或購買商品或提供服務等業務活動中獲得利益,而采取的向交易相對人及其職員或其人提供或許諾提供某種財物或其他利益,從而實現交易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其主要手段有:回扣、手續費、禮品和禮金、報銷各種費用等。我們在檢查中發現,許多企業的稅收違法問題,都有商業賄賂的影子存在,不僅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秩序,造成不正當競爭,更侵蝕了國家的稅基。
一、商業賄賂在稅收上的表現:
1、商業零售企業發售各類購物卡
許多零售企業為了提升業績,年底均推出了購物卡銷售,即購貨單位先付貨款,商家發放等額的購物卡(或券)。我們在檢查中發現,這些商家在收款、發卡的同時,大部分開具的是普通發票,也有部分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發票開具的貨物名稱大部分為辦公用品。這些購物卡被用于職工福利或用于送禮等,成了商業賄賂的一種形式。從我們對購卡單位的跟蹤調查情況看,這些企業將購買購物卡的這些支出都作為正常的辦公費用在管理費用或經營費用中列支了。不難看出,企業通過購買購物卡,至少將應作為業務招待費或工資、福利支出的費用,演化為了正常的辦公費用,擠占了國家稅收,偷逃了企業所得稅甚至增值稅。
2、生產、銷售廠家為了打進大商場,明扣暗扣并舉
如今大商場所經營的商品,一般分為自營與代聯銷兩類,對黃金、鐘表、化妝品等質量要求高、價值變化不大的商品一般采取自營方式,即自行采購自行銷售方式,庫存歸商場所有;對其他商品如服裝、鞋帽、日用品等價格起伏較大,季節性特征較強的商品則采取代聯銷方式,也就是供應商進場方式,庫存歸供應商所有。對后者,商場一般與供應商簽訂代聯銷協議,雙方根據銷售品種、預計可實現銷售額制訂不同的扣率,即明扣,供應商每月底根據商場提供的進場商品當月銷售金額扣除扣率后的金額向商場開具銷售發票。這種銷售形式占整個零售商場業務量可達70%以上。還有一種就是暗扣,是零售商在進貨扣點以外收取的款項。由于零售商占據強勢地位,不停的在明扣以外以種種理由向供應商索取進場費、廣告費、貨架費等費用,攤派促銷人員工資;供應商為了保持不被踢出場,不僅默認這些費用的存在,而且同類商品的供應商之間彼此不良競爭,使這些暗扣水漲船高。這些暗扣,商場收取時一般不開具正規發票,無形中形成了小金庫,偷逃了國家稅收。而供應商支付的這些暗扣,由于不能在稅前扣除,往往采取虛開一些發票沖賬的辦法,同樣損害了國家利益。這種情況不僅存在于零售商與供應商之間,在其他有供銷關系的雙方同樣也存在。
談商業賄賂現象
[摘要]商業賄賂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商業賄賂出現以來,各國都采取措施加以禁止,世界各地的相關立法就足以鑒證各國當權政府對商業賄賂的重視。筆者在此,僅以個人觀點,試著從商業賄賂的概念,特征及其構成要件入手,剖析商業賄賂的形成原因及其本質,闡述商業賄賂對經濟秩序的破壞和帶來的不良影響,并結合國情,從我國有關禁止商業賄賂行為的立法情況,試著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為目的,就現行相關立法,淺析我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概念特征要件原因危害形式立法
早在人類社會進入私有制的階級社會以后,一些人為了達到政治、經濟目的或謀取其他利益,就開始向國家官吏賄賂。我國古代奴隸社會的西周時期就有貪污賄賂的記載,《尚書·呂刑》中所謂“五過之疵”中的“惟貨”,即指官吏接受賄賂。《漢書·刑法志》中也有“吏坐受賕枉法”的記載,《說文》解:“賕,以財物枉法相謝也。”可以說,有學者甚至認為,中國的二十四史從另一個視野看實際是一部貪污賄賂史。
一、商業賄賂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商業賄賂是賄賂的一種形式,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經濟現象。在當今世界各國,商業賄賂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已成為最主要的一種賄賂形式,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大量揭露出來的政治丑聞都與商業賄賂有關,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向日本前首相田中支付160萬美元,導致日本對田中提起刑事指控,而且牽連了三名國會議員,震動了日、美朝野內外,在拉美與東南亞經濟發展中國家,商業賄賂現象也比較嚴重。在我國改革開放后,經濟競爭日漸激烈。由于市場機制不健全,拜金主義和“官本位”,“權本位”等腐朽文化思想的影響和管理法規的滯后等原因,曾在我國計劃經濟體制下較長一段時間內幾乎絕跡的商業賄賂行為又重新出現和泛濫,成為嚴重破壞競爭秩序,腐蝕干部隊伍,侵蝕黨的肌體,為廣大人民群眾切齒痛恨的社會公害,運用法律手段有效制裁商業賄賂行為,維護黨的形象,保障經濟健康發展,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
(一)商業賄賂的概念
關于反商業賄賂感言
增強市場約束力。同時規范重大項目、工程建設、信息科技和大宗物品采購招投標制度,六是提出加強透明度建設。銀監會出臺了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改進和拓寬披露的程序和內容。建設“陽光工程”從機制上預防商業賄賂行為和案件的發生。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商業賄賂的存在及其蔓延,近年來。不僅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妨礙了公平競爭,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毒化了社會風氣,滋生了腐敗行為和經濟犯罪,已成為影響經濟社會正常運行的一大“公害”農村信用社作為資金密集度高、外部風險大的特殊領域,極易成為商業賄賂現象的多發地帶。全社組織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對于推進我社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商業賄賂的認識
說到底其實是對公正的社會秩序環境的收買、褻瀆,商業賄賂的本質。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大敵,更是社會法治、正義的大敵,而要徹底戰勝它不僅需要從市場經濟層面加強治理,更要上溯公共權力的源頭,規范權力與經濟、政府與社會的關系,真正實現公共權力從統治型向治理型、政府職能從經濟建設型向公共服務型的轉型。應該說,國今天的商業規則形態還未擺脫兩種商業傳統的制約,一是脫胎于熟人社會的商業習慣,一是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商業影響。熟人社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商業交易的進行與完成過度依賴人情因素,而不是出于對公共契約的信賴與遵守,而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復雜,昔日基于地緣、親緣上的人情關系又不得不借助行賄等手段來維持,也就是說,脫胎于熟人社會的商業規則中,商業賄賂是市場生存必不可少的法寶。而來自計劃經濟時代的商業規則殘余則表現為,政府權力還掌握著多余的資源置配權,許多可以由市場來置配的資源,仍然須看權力的眼色行事,如此一來,通過向權力者行賄獲取市場收益,就成了某些企業心照不宣的生財之道,這種商業賄賂的本質仍是以人情關系替代公共契約。也正因為商業賄賂存在著頑固的社會土壤,所以,雖然中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已經涵蓋了對商業賄賂的制裁,但商業賄賂還是被許多人視為見怪不怪的行為。商業賄賂也就成為人情社會結出來的毒果子。
二、商業賄賂的行為危害
使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無法發揮正常作用,1商業賄賂行為從根本上扭曲了公平競爭的本質。阻礙了市場機制的運行,從而破壞了市場的交易秩序。存在和發展,干擾了經營者間的公平競爭,使誠實信用經營的企業論為受害者,以致在現實競爭中出現了名牌優質商品敵不過假冒偽劣商品的奇怪現象,影響了企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妨礙了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