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5 12:11: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品生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食品生產

食品生產業小結

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開展全省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普查工作的部署,在市局和市政府的關心支持領導下以及相關部門的配合下,經過近半年時間的不懈努力,按預定計劃完成了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普查工作任務。本次普查工作開展比較順利,調查也較徹底,初步摸清了我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基本情況。家底基本摸清,問題基本查明,后續工作亟待跟進。現將普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普查工作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工商、衛生、農業、統計、食品藥監等有關部門給予了全力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鎮、街道、村委會在普查第一線做了大量的協調聯絡工作,使普查工作得以順利完成。

普查任務下達后,我局迅速成立了普查領導小組及普查辦公室,落實鄉鎮普查工作聯絡人員12名,確定了普查方案。本次普查共出動普查人員936人次,普查10個鎮和1個開發區。

本次普查涵蓋了我市所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以及食品添加劑、食品容器、食品包裝材料、食品用工具與設備、洗滌劑、消毒劑生產企業,對于界定不清或介于可普查可不普查之間的小作坊、小攤店、前店后坊等,一律進行了普查。普查的內容主要包括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區域分布、企業數量,企業規模、資質、性質、生產品種、衛生狀況、執行標準、生產條件、檢驗能力、原料控制、技術力量、體系建立等。并對所有被普查企業的地理位置用衛星定位儀進行了精確定位。

本次普查到全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各類作坊、攤店等總數為316家,其中屬食品生產加工企業114家,屬流通領域或餐飲消費領域的各類作坊、面點店202家。114家食品生產加工企業中,大型企業2家;中型企業11家;小型企業101家。

查看全文

食品生產環節監督檢查計劃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環節安全監管,全面促進食品生產加工行業持續良好發展,根據《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工作目標

依據省市兩級2021年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點,堅持“四個最嚴”的原則,強化責任落實,規范檢查行為,提高監管效能,嚴控食品生產安全風險,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提升食品生產質量安全,保障公眾飲食健康。

二、檢點

以《食品風險等級目錄》中評定為食品風險等級為“高”的食品生產企業為重點單位,以酒類、食用植物油、肉制品、包裝飲用水等為重點品種,以傳統食品、特色食品集中加工區域為重點區域,以保持發證條件、進貨查驗、生產過程控制、產品批批檢驗及其他質量控制制度建立落實為重點內容,開展監督檢查。

各市場監管所組織開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督檢查,科學評定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風險等級,確保轄區內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全覆蓋。

查看全文

安全食品生產調研報告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現代化,吃得健康、營養、合理,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熱點問題。近年因食物中毒、污染而造成的重大損失和危害常見于報端,引起人們對食物安全的強烈關注。如何保證食品安全,已經成為新世紀的社會性、世界性的重大課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除了政府、食品生產企業做出努力外,更要提高全民的食物安全意識和普及相關的知識。

(一)影響食品安全的因素

(1)環境因素

隨著工業排放廢渣、廢水、廢氣的增加,農用化學物質的大量使用和城鄉生活垃圾與污水的聚集,我國的農業生態環境正日益惡化,污染已由城郊向農村蔓延,由局部向整體蔓延,我國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毀壞的農田面積已達200萬畝以上,1/5的耕地不同程度受到汞、鎘等重金屬污染,8000萬畝以上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大氣污染,用污水灌溉的面積占全國總灌溉面積的7.3%。沒有安全的生產條件,也就不可能生產出安全的農產品。

(2)生物因素

沙門氏菌、至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污染農產食品可造成食物中毒。毒蘑菇、木薯、苦杏仁、鮮黃花菜、發芽的馬鈴薯、霉變甘蔗等本身含有毒素也可使人中毒。我國南方地區高溫高濕,糧食和花生容易受潮發霉而被黃曲霉素污染。炭疽、布魯氏菌病、結核、馬鼻疽、口蹄疫等是人畜共患的傳染病,通過肉食可傳染給人。目前,生吃水產品甚至一些其他動物肉類的行為在部分地區較普遍,這使得人們患寄生蟲病的危險性大大增加,部分地區的食物源性寄生蟲發病率也逐年增加。

查看全文

食品生產現狀調查報告

食品安全關乎國家的穩定,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食品小作坊以其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條件差等特點,一直是監管的難點和薄弱環節,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監管已經成為規范食品生產加工領域生產經營秩序難以逾越的障礙,也已成為提高食品安全整體水平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瓶頸之一。為做好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縣質監局對食品加工小企業進行了全面摸底,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我縣食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的現狀進行了歸納分析。

一、××縣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食品小企業小作坊67家,其中釀酒類32家、蛋糕面點18家、植物油坊3家、茶葉2家、面坊12家;在調查中發現,絕大部分食品小企業小作坊的食品原料來源都來自本地,產品大多也在各自鄉鎮銷售,生產工藝以傳統工藝為主,從業人員也是當地的居民、農民,有的食品小作坊已經經營了幾十年,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對糧食就地消化,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有重要意義,也是部分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8年,在對全縣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生產的白酒、茶葉、純凈水、月餅糕點等產品抽樣檢驗的數據報告中,合格率不足85%。其中,白酒類存在雜醇、總酸超標、酒精度不足或過高問題,月餅糕點類存在蛋白質含量不足等問題。小作坊業主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均存在不按標準生產,原料采購把關不嚴,沒有食品質量安全意識是造成產品檢驗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些問題,質監局先后召開兩次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及小作坊業主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產品生產標準、添加劑使用標準的宣貫、培訓會議,與各業主簽定食品安全生產責任書、承諾書,明確企業及小作坊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第一責任。嚴厲打擊無證生產、使用非食品原料、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違法行為。采取措施監督企業及小作坊嚴格按照執行標準嚴格原輔材料質量關、生產工藝控制關、添加物質關、出廠檢驗關,堅決杜絕不合格食品出廠。2009上半年,縣質監局共對釀造白酒、茶葉、純凈水等食品類產品抽樣檢驗42個,僅有2個不合格,檢驗合格率為95.24%,同比去年增長了10個百分點。抽樣結果顯示,通過業主自律和監管部門的監督檢查,食品安全質量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農村食品小企業小作坊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調查分析,我縣農村食品小作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查看全文

保健食品生產調研通知

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加強我省保健食品注冊管理,全面掌握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及產品注冊等情況,建立我省保健食品基本檔案,經研究,決定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保健食品生產、研究有關情況調研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調研的對象及主要內容

1、對象:各保健食品生產企業及研究機構。調研內容:企業人員、生產檢驗條件、生產質量管理情況、品種注冊生產銷售情況等(詳見附件1、2、4)。

2、對象: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調研內容:對轄

區內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監督管理現狀及存在問題。(詳見附件3、4)

查看全文

食品生產小作坊專治會議講話材料

按照市食安委的要求,這次市質監局組織召開的全系統食品生產小作坊整頓工作現場會議,開的很及時,也很必要。剛才,大家現場觀摩了區的師傅藥膳雞店、豐泰長信豆業、愛拉屋蛋糕店等食品生產小作坊整頓工作情況;一會兒,區、質監局還要作典型發言;市質監局局長還要安排部署下一步食品生產小作坊監管工作,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抓好落實。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成績,進一步堅定做好食品生產小作坊整頓工作的信心

今年以來,為了進一步細化和明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職責,杜絕推諉扯皮現象的發生,市政府在組織相關部門多次召開會議認真討論、反復研究的基礎上,印發了《市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實施意見》,從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18條具體意見,對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指導性,特別是《實施意見》理順了食品安全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監管體制,明確劃分了各監管部門職責和今年集中整頓的時限要求。按照《實施意見》精神,在自治區政府出臺小作坊、小攤販、小餐飲監管辦法前,由質監部門負責商場、超市和集貿市場以外食品小作坊的監督管理。市質監局根據市政府的安排,下發了《食品加工小作坊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對政府授權新的監管領域進行了梳理、摸底、整頓。

從今年6月份以來,質監系統的同志們按照市政府的《實施意見》要求,積極開展食品生產小作坊摸底梳理、整頓規范、清理提高等工作,食品生產小作坊專項整頓工作穩步推進,逐步深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食品小作坊質量安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監督抽查結果表明,食品小作坊產品合格率普遍提高了3至4個百分點。二是食品小作坊監管的有效性得到增強。通過推行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制度,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我市實際的食品小作坊監管制度。三是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有力地震懾了食品違法犯罪行為。四是全社會食品安全意識顯著提高。專項整頓期間強大的宣傳攻勢營造了“人人知道專項整頓,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參與質量振興”的良好氛圍。五是質監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地位得到了較大地提高。值此,我謹代表市委、政府向奮戰在食品生產監管工作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二、著眼長遠,準確把握新形勢對食品生產監管工作的新要求

今年是我市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奮力崛起的重要一年,也是新一屆市委、市政府的開局之年,進一步抓好全市食品小作坊整頓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對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同志們一定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做好新時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查看全文

處理食品生產廢水綜述

【摘要】本文介紹食品生產廢水的來源、危害以及近幾年食品生產廢水的常規處理方法,然后介紹光催化技術機理及其在不同類型食品生產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最后展望光催化技術的未來。

【關鍵詞】食品生產廢水;常規處理方法;光催化處理技術

1食品生產廢水的特點

1.1來源。食品生產廢水主要來源于3個生產工段(如圖1高色度廢水的生產工段)。一是清洗工段,洗脫的不溶于水的物質懸浮于廢水中。二是生產工段,原料不能充分利用,部分原料隨廢水排出,使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三是成型工段,為滿足市場需要,生產過程添加各種添加劑,染料以及其它成分,導致廢水的成分更加復雜[1]。1.2危害。食品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水體,會對周圍水域及生物造成嚴重影響。研究發現,味精廠每生產1t味精需要4-4.5t大米,只有60%的原料用于淀粉發酵生產味精,其余的蛋白質、脂肪、纖維素等排入水體,廢水COD可達1724±897mg/L[2],如果在自然水體消解會消耗大量的氧,使水中的生物缺氧死亡。味精廢水的產生不但造成資源浪費,還引起了環境問題,破壞生態平衡。生產醬油產生的廢水是做成醬油總量的8倍左右,醬油廢水含有大量有機物和色素等,氮磷含量高,直接排放醬油廢水導致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水中生物缺氧而死,散發惡臭氣體[3]。因此,食品生產廢水得到國家的特別重視。1.3常規處理方法。1.3.1物理法。物理法有回旋式固液分離法,格柵阻攔法,氣浮法,絮凝法等,通常用于食品生產廢水的預處理階段。雞肉廠利用格柵阻攔廢水中的雞毛、碎肉等大量漂浮物和懸浮物。采用氣浮法,雞肉廠的廢水中大量油脂隨氣泡上浮,減少廢水中有機物的含量[4]。通過絮凝離心將大豆乳清廢水中的脂肪和懸浮物固體去除,避免影響后續生物膜處理廢水[5]。1.3.2生物法。生物法有厭氧生物處理法、光合細菌處理法、土地處理法、生物膜法等。蔡邦肖[6]等人用UF和MF膜法處理味精廢水和大豆中的乳清廢水,UF膜在操作溫度、運行壓力、濃縮倍數等較好的操作條件下,味精廢水中的菌體去除率達到99%。李鳳祥[7]等人用生物礫間接觸氧化法處理醬油廢水和生活污水,結果表明,生物礫間接觸氧化法適用于混合比為0.25∶1的醬油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COD去除率為95.59%,SS去除率為93.8%,氨氮已近乎100%的去除率,各項檢測指標達到一級排放標準。用稀釋的醬油模擬醬油廢水,取污水處理廠二沉池中的污泥,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藝)處理醬油廢水中的COD和氨氮。實驗數據顯示pH為7時,最適合微生物生長,曝氣3h,COD去除率達到86.9%,時間延長,COD與氨氮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4.9%、83.7%[3]。1.3.3化學法。化學法有氧化還原法、電化學法等。氧化還原法主要是利用一些還原劑如臭氧、過氧化物、次氯酸鹽,使有機物中的不飽和鍵斷裂,達到去除有機物的目的。孫凱[8]等報道了采用Fenton試劑對醬油生產廢水中焦糖色素進行處理,在pH=4的條件下,反應40min去除率達到90%。電化學法利用電極材料構成閉合電路,在電解槽中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從而將廢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質去除。電化學法無需加入化學藥品,處理簡單,操作方便,被稱為清潔處理法。光催化技術也是處理食品生產廢水的一種化學方法。當入射光的能量大于或者等于半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價帶上的電子就會被激發從而躍遷到導帶上,導致在價帶上產生相對應的空穴,形成高氧化電位作氧化劑,導帶上有高活性的電子產生作還原劑,使得半導體材料具有很強的氧化還原性[9]。光催化劑有氧化物(如二氧化鈦)、硫化物(如硫化鋅)、氮化物(如石墨相氮化碳)、磷化物(如磷化鎵)、化合物(如磷酸銀)、分子篩、有機物(如雜多酸)等。

2光催化技術在食品廢水中的應用

2.1糖類加工廢水。制糖工業主要是以蔗糖、原糖為原料精煉加工成各種精制糖。制糖工業包括原料提汁、澄清、蒸發、煮糖與結晶、分蜜、干燥、篩分、包裝過程。(如圖2糖廠加工工藝流程及排污結點)制糖工業中所產生的廢水主要是以有機物和糖分為主,是一種高濃度的有機廢水,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BOD、COD濃度高。糖蜜酒精廢液是制糖工業中最重要的污染源,是一種深褐色,高酸性,高濃度有機廢水。圖2糖廠的加工工藝流程及排污節點制糖工業中設計的流化床光催化氧化工藝能夠對蜜糖酒精廢水中的焦糖色素起到降解的效果。張海霞[10]等應用光催化氧化技術對糖蜜酒精廢水進行了處理,發現在TiO2光催化劑最佳用量為5g/L,并且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廢水降解效果越好。Guo,Dong-Dong[11]等通過利用含高度分散的鈷納米粒子的二氧化鈦納米管陣列光催化降解糖類廢水,發現H2O2的最佳濃度為60mmol/L,且光催化降解糖類廢水的暴露時間越長,廢水的初始pH值越高,對Co-TiO2納米管陣列越有利。2.2農產品(如:馬鈴薯淀粉)加工。馬鈴薯淀粉生產是一個純物理過程,馬鈴薯淀粉生產過程主要為馬鈴薯的洗滌,淀粉洗滌精制,烘干,包裝等過程。(如圖3馬鈴薯淀粉的生產過程)馬鈴薯淀粉生產廢水污染負荷高,泡沫大,水量大,COD約為35000-50000mg/L,BOD約為15000-20000mg/L,SS約為18000mg/L,還含較高含量的粗纖維。光催化技術可用于處理馬鈴薯加工廢水。周添紅[12]等人為避免Ag3PO4光腐蝕分別探討了Ag3PO4@CuFe2O4、Ag3PO4@Mg-Fe2O4、Ag3PO4/GO/NiFe2O4三種復合催化劑對尾水的凈化效果。計算COD、TN、TOC的去除率,以此來比較三者深度凈化的效果。實驗表明,以Ag3PO4@CuFe2O4對廢水進行光降解,其尾水COD的去除率為49.1%、TN去除率達到8.8%、TOC去除率達到26.6%。而Ag3PO4@MgFe2O4,其尾水COD的去除率為47.9%、TN去除率達到8.5%、TOC去除率達到25.2%。Ag3PO4/GO/NiFe2O4對其尾水的COD的去除率為60.7%,TN去除率達到10.0%,TOC去除率達到35.1%。所以Ag3PO4和MgFe2O4、CuFe2O4、NiFe2O4助催化劑復合都提高了Ag3PO4催化劑的光的活性,提高對馬鈴薯加工尾水的處理效果。2.3干果類食品(如:堅果)加工。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干果類休閑食品越來越受人們青睞。干果類加工工藝包括原材料的選取、清洗、干燥、包裝等過程。(如圖4干果類食品加工流程圖)這些過程會產生含有農藥,食品添加劑,漂白劑,干燥劑等有害成分的廢水,存在各種食品和環境安全隱患。有媒體報道,新疆干葡萄制品中檢出農藥多菌靈,清洗過程多菌靈進入水體,有患肝癌的風險[13]。2015年北京市食藥監局通報天津市寶春食品廠因其在加工過程中用二氧化硫漂白栗子,栗子罐頭二氧化硫超標35倍。二氧化硫過量攝入會造成腹部疼痛,惡心,嘔吐,呼吸困難,引發哮喘[14]。休閑食品推向國際化的同時,應多注意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光催化技術可應用于處理干果類食品廢水。林正迎[15]以碘酸為分析純、硝酸銀等為化學純制備催化劑,利用不同含量銀修飾的碘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劑處理廢水中COD,發現3%銀修飾的碘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在廢水初始pH=6.12的條件下,光照240分鐘,廢水中COD去除率可達到45%的最佳效果,從而可以實現預處理山核桃加工廢水的目的。林正迎[16]以碘酸為分析純、鈦酸四丁酯為化學純制備催化劑,向廢水中投放不同量的碘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發現1.5g/L的催化劑投放量在3小時的光反應條件下,廢水色度的去除率達86%的最優結果,從而實現光催化脫色處理炒貨食品加工廢水的目的。

查看全文

鄉鎮食品生產監督檢查計劃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確保食品生產安全,根據《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食品生產經營日常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文件的規定,按照《2020年全市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安排,特制定2020年度市局食品生產監督檢查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及總體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總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總體要求,突出“打牢基礎、嚴控風險、兩責履行、智慧監管、提升能力”五個重點,以“專項檢查、飛行檢查、體系檢查、雙隨機監督檢查”為手段,切實履行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監管職責,開展市級監督檢查工作,進一步落實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科學防范食品安全風險,全面提升我市食品生產安全保障水平。

二、檢查方式及主要內容

市級監督檢查主要分為專項檢查、飛行檢查、體系檢查、“雙隨機”監督檢查等方式。

(一)專項檢查

查看全文

食品生產企業對策研究

摘要: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通過對信息的記錄和傳遞,實現產品的溯源和安全控制。文章對可追溯管理的提出、食品安全問題產生根源、現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可追溯管理設計及其關鍵技術應用進行了系統分析,并指出了可追溯系統的發展趨勢,為實施可追溯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數據庫;編碼

隨著經濟全球化,食品生產、流通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接連不斷地爆發食品安全事件,如二噁英、口蹄疫、禽流感、毒奶粉、地溝油等事件,政府也加大財政投入,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管控。

1可追溯問題的提出

20世紀90年代,瘋牛病席卷英國,丹麥的豬肉沙門氏菌污染和蘇格蘭大腸桿菌污染也使得歐洲消費者對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管缺乏信心,可追溯系統應運而生。

2食品安全問題產生根源

查看全文

食品生產加工過程及食品安全因素分析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食品種類越來越多,食品安全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話題。在食品的生產加工中,很多因素都會對其安全產生不良影響,從而降低其安全性,對食用者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為保障食品安全,本文對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食品生產加工中的安全保障措施,為食品的安全生產與加工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食品安全;生產加工;影響因素;保障措施

食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食品安全對人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食品的生產加工中,原材料、添加劑、環境和生產人員的綜合素質等都將會對其安全性產生直接影響。基于此,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食品企業與相關單位需明確其主要的安全影響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合理的措施來消除食品生產加工中的各種不良因素,使食品生產加工中的安全性得以良好保障,從而有效確保使用者的身體健康。

1食品安全生產加工的重要意義

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中,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各種各樣的美味食品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食品安全開始備受人們關注。但在食品的生產加工中,由于涉及很多復雜的環節,因此對其安全性的控制也具有較大難度。任何生產加工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食用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威脅食用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在具體的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食品生產企業要做好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從而有效保障食品的安全性,為食用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這對于食品生產企業的良好經營與發展、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食用者的安全保障以及社會經濟的長足發展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2食品生產加工中的主要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