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6 04:04:1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食用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中韓兩國食用菌貿易研究

摘要:中韓兩國是世界食用菌貿易大國,本文運用DTL指數和TC指數得出中韓兩國食用菌貿易關系緊密、貿易互補性高,中韓FTA的簽訂為兩國食用菌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

關鍵詞:FTA;食用菌;DTL;TC

一、引言

中韓兩國地理位置臨近,歷史文化相似,貿易往來頻繁,自1992年中韓正式建交以來,兩國的貿易發展也十分迅速,韓國已成為中國在亞洲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兩國的食用菌貿易也呈總體增長趨勢,從1992年的537.65萬美元上升至2015年的1.94億美元,增長了約35倍。經過14輪的談判,兩國政府在2015年6月正式簽訂中韓自貿協定,該協定的簽訂必然會推動兩國貿易的發展,對兩國食用菌貿易也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中韓兩國食用菌貿易現狀

我國食用菌貿易發展迅速,食用菌品種高達900多個,已成為世界上食用菌生產、消費、出口的大國。韓國食用菌起步較晚,但韓國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實施工廠化栽培管理,尤其是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成本不斷降低,產量和貿易量都呈不同程度的上漲趨勢,韓國食用菌產量已在2008年進入了世界食用菌產量的前十位。中國是世界食用菌生產和出口第一大國,2015年中國食用菌總產量已超過世界總產量的2/3,出口額占世界食用菌總出口額的85.5%,韓國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國,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飲食習慣相似,是我國食用菌貿易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而中國已成為韓國食用菌最大的進口市場。從表1可知,中國對韓國食用菌貿易呈巨額順差,且順差在不斷擴大。2001-2015年中韓兩國的食用菌貿易額總體呈增長趨勢,年均增速為122.14%,兩國食用菌貿易發展速度很快。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兩國的食用菌貿易額有所下降,2012年韓美FTA正式生效,中韓兩國的食用菌貿易也受到了影響。

查看全文

市食用菌協會成立會的講話

各位代表,同志們:

##市食用菌協會第一屆代表大會,在全體代表共同努力下,圓滿完成了各項預定議程,現在就要閉幕了。這次大會的召開,得到了國家食用菌協會和省供銷社、省食用菌協會的高度重視,國家協會##副會長親臨指導,省供銷社、省食用菌協會,市供銷社、市食用菌協會領導也光臨大會。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同時也向剛剛當選的各位理事表示熱烈的祝賀。剛才,##會長對我市食用菌協會創建及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體要求,大家要認真領會,抓好落實。下面,就充分發揮食用菌協會作用,努力做大做強##產業,服務市域經濟發展,我講兩方面問題。

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成立食用菌協會

食用菌協會的成立是培植“支柱”之要,是長遠發展之需。

第一,成立食用菌協會,是提高現代食用菌產業競爭力的要求。各類專業協會、行業組織是新形勢下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經濟的重要部門。日本管理經濟的部門只有一個通產省,而協會卻有2000多個,大量工作要靠協會完成。而目前我國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普遍存在著規模不大、覆蓋面小、實力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穩定性較差等問題,真正代表農民利益的組織和團體欠缺,這就使我們在爭先搶灘中國市場的國外農產品行業組織和跨國公司面前處于分散和弱勢地位。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指出:“支持農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則,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組織”。這充分證明,發展壯大行業協會已成為農村經濟走向市場、適應世界、逐步實現繁榮不可缺少的基礎建設。在入世的大格局下,我國作為世界食用菌生產第一大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和農林副產品資源,食用菌品種多、質量優,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20*年,我國食用菌已出口到世界119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黑木耳干品7767噸,創匯2507萬美元;食用菌從業人員達2000萬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姜春云也對食用菌產業發展寄予厚望,認為它“既是一個傳統產業,又是一個新興產業,也是朝陽產業,發展潛力很大,前景廣闊,應該做大做強”,并著重強調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協調和服務作用”。黑龍江是全國黑木耳主產區,而我市作為全省乃至全國黑木耳生產大市,這一產業的發展興衰關乎食用菌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強弱。為此,必須樹立世界眼光,充分重視并發揮好食用菌協會在加強科技研發、技術推廣、信息交流、技術培訓、產品銷售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引導農民有組織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搶占市場,贏得市場。

第二,成立食用菌協會,是推進全市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我市食用菌發展早、產量高、質量好,在80年代就被商業部命名為部優產品,##也被確定為國家級食用菌生產示范基地市,在行業內##產量和質量始終居全國之首。食用菌會長對此給予了較高評價,親筆提詞“##,中華第一品”。經過30多年發展,我市食用菌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年,發展袋料木耳##億袋,產量##噸,產值##億元,僅此一項,全市農村人均純收入就達##多元;全市食用菌產業已基本形成市場加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鏈條。針對今年食用菌產業發展快、效益高、市場好的特點,市委、市政府經過反復調研論證,決定將其做為“富民、立鎮、強市的主導產業中的支柱產業”來抓,提出了“幾大班子抓一個產業,爭當全國食用菌生產第一市”的目標。然而,隨著規模膨脹和基地擴張,我市黑木耳生產也暴露出生產方式落后、技術力量薄弱、信息不暢和產品粗加工、附加值低等問題。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已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食用菌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廣大菌農迫切要求建立屬于自已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因此,成立食用菌協會,將創建連接千家萬戶農民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載體,符合菌農的根本利益,更是黑木耳產業做大做強的必由途徑。

查看全文

食用菌病害防治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食用菌;病蟲害;防治

論文摘要在食用菌栽培過程中,常會受到一些不良的環境因子和物理化學因子的影響,而出現生長發育中的生理性病變,導致產量下降,品質降低,嚴重時甚至絕收。分析了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蟲害是指與食用菌爭奪養分和空間,危害食用菌生長發育,造成食用菌的產量和質量下降的微生物及害蟲。病害有2類,為侵染性病害和生理性病害;蟲害一般有昆蟲、線蟲、螨類及軟體動物。

1侵染性病害與防治

1.1真菌性病害

1.1.1蘑菇濕泡病。蘑菇濕泡病也叫疣孢霉病、白腐病、菇癌,是蘑菇最主要的病害。秋菇出菇期遇高溫,極易暴發成災,嚴重時顆粒無收。發生癥狀,首先是出現一些白色斑點,并在菇床和培養料上擴展,寄生于子實體,使子實體發生畸型,早期塊狀,后期有菌蓋偏小、菌梗偏大,蘑菇后期變成褐色、軟、濕,并流出橙褐色的清液,伴有惡臭味。發生原因主要是高溫和通氣不良。防治方法:一是搞好環境衛生,注意菇房清潔和覆土材料消毒,覆土材料消毒可用甲醛密閉薰蒸36h;二要選好栽培季節,第1潮菇出菇期溫度避開25℃以上高溫;三要及時處理病斑,防擴散,并做好治蟲防病,以防昆蟲攜帶傳播;四是藥劑防治,可用1∶800多菌靈或托布津噴灑。

查看全文

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匯報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縣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對外開放區,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轄10鎮四鄉,人口63萬,是**的故里。我縣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上世紀60年代來廣大農村就開始利用棉籽殼生產平菇,自2003年被省科技廳確定為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以來,食用菌生產健康快速發展,連續三年來先后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食用菌工作先進單位。現將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現狀

在省市科技、財政等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按照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的總體要求,強化措施,狠抓落實,項目進展順利。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1000個,種植面積500萬平方米,食用菌產量達1.8億斤,產值2.1億元,純收入1.26億元。已形成10個食用菌生產重點鄉鎮,種植專業村320個,菇農1.8萬余戶,種植戶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縣內現有食用菌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能力5000噸。建有食用菌菌種場6處,配套完善達到一級菌種場標準的3處,年產食用菌菌種50萬袋,建立了種質資源庫,引進開發了14個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主要有香菇、白靈菇、小白平、灰平菇、木耳、金針菇、銀耳、靈芝、杏鮑菇、雞腿菇等。

市場和龍頭企業建設得到了提高和加強。在食用菌交易大市場原占地30畝的基礎上,今年春季又投資30多萬元將二期工程擴大到60畝,并硬化市場路面,規范市場管理,現已成為魯北最大的食用菌批發交易市場。現建有**等6家食用菌加工企業,開發生產的食用菌保鮮真空包裝、食用菌罐頭、食用菌醬菜、食用菌飲料等產品,已銷往京津滬等近百個大中城市,部分產品已銷往俄羅斯。

示范園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在**鎮占地100畝的中心園區內,已建成高標準食用菌大棚110個,投資40萬元為種植戶提供建棚用磚、水泥立柱、竹桿、大棚操作間等,投資30萬元在園區內架電、打井、修路、建橋等。園區現已成為集科研、成果轉化、生產、技術培訓于一體的省級示范園區。

查看全文

縣食用菌發展調研報告

食用菌產業是我縣的一項優勢產業,是農民增收的新亮點。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是我縣自然條件的必然選擇,也是我縣培育綠色消費市場的客觀要求,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的重要舉措。該產業對于發揮資源優勢、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全省食用菌工作會議精神和全縣產業發展實際,我認為應在深入了解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優勢條件,采取有效措施,打造“秦嶺富硒菇”,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一、我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現狀

食用菌產業是個短、平、快項目,具有投入小、產出高,不與果牧爭利、不與農林爭時等獨特優勢,是我縣農民增收的首選項目。

(一)基地建設初具規模。

據調查,20*年全縣栽培各類食用菌1200余萬袋,產量2568噸,占全市食用菌產量的60%以上,其中白靈菇、杏鮑菇、姬菇等珍稀食用菌類約200萬袋。當年新發展藥用菌豬苓20萬窩,累計達到65萬窩,天麻41萬窩,當年新翻豬苓10萬窩,以豬苓為主的中藥材產量達776噸,占年計劃663噸的117%,全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迅猛,規模不斷擴大。

(二)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查看全文

食用菌營養價值論文

【摘要】:因食用菌營養價值高,產量豐富,其深加工產品開發前景廣闊,本文綜述了深加工產品的研究現狀及一些發展策略。

【關鍵詞】:食用菌營養深加工

食用菌是指可被食用的一類大型真菌,是繼植物性、動物性食品之后的第三類食品――菌物性食品,是一種營養豐富并兼具食療價值的食品,其食用部分為具有產孢結構的子實體。從古至今,一直被視為特殊食物,在我國被譽為“山珍”、“靈丹妙藥”。在日本被推崇為“植物性食品的頂峰”,在羅馬被視為“上帝的食物”。[1]因此,國內外許多學者針對食用菌的營養價值,栽培特性與產品深加工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綜述了食用菌的營養價值,使人們了解它的加工必要性;綜述了食用菌的加工現狀,使人們認識到它市場生產的可行性。

1食用菌的營養價值

1.1食用價值

從營養角度而言,食用菌類食品是一類高營養價值的保健食品。食用菌子實體的蛋白質含量約為鮮重的3%-4%或干重的20%-40%,介于蔬菜和肉類之間,含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種類齊全。此外,還有較多的核酸和多種維生素。其礦質含量也較豐富,尤其含磷質較多,不僅滋補腦力,而且有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的功效。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新路徑

摘要:為了培育食用菌品牌產品,完善食用菌產業鏈,探索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新路徑,分析了和順縣食用菌發展的基礎,總結歸納了和順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優勢和現狀,表現為品牌建設初見成效、龍頭企業帶動提質增效、協同共享優化產業。通過分析現狀和不足,探索出食用菌品牌創建新路徑,包括培育鄉土人才,優化食用菌品質;強化監督管理,保障食用菌安全;創新運營模式,開辟食用菌新市場;引進技術團隊,增強食用菌競爭力;搭建銷售平臺,推進食用菌品牌市場化等;此外,要依托扶持政策,發揮技術團隊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吸納有技能的知識青年返鄉創新創業,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助力食用菌產業向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食用菌;品牌;創建;新路徑

品牌是企業無形的資產,也是品牌產品發源地的名片,品牌建立能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為城市經濟增添動力。建立食用菌品牌能幫助明確食用菌市場定位、樹立食用菌品牌形象,使當地食用菌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擁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穩定的客戶群。總之,打造食用菌品牌具有重要意義:其一,在同類產品中,品牌產品質量優質,突顯獨特性;其二,推動產品持續健康發展,增強客戶黏度;其三,提高消費群體滿意度,架起消費者和品牌的橋梁,提升食用菌價值,有助于開拓市場。和順縣以“晉佳晉品”“養菇良”“九戀源”“和之鈺”香菇,“太行和順”“表里山河”“和美和順”黑木耳為引領,擦亮老品牌、創響新品牌,實施以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功能農產品品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為核心的品牌戰略。為了推動食用菌產業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功能農業、綠色農業轉變,本文致力于探索食用菌品牌創建新路徑,踐行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農業生態的發展理念,為食用菌產業的發展開辟更廣闊的市場前景,擴大食用菌知名度、提升美譽度,助力食用菌暢銷全省、走向全國。

1和順縣食用菌產業品牌發展基礎

1.1區位優勢是食用菌產業品牌創建的根基

和順縣地處山西省東陲、太行山中段、清漳河上游,西通省府太原、東臨華北平原,總面積2250km2,轄5鎮3鄉1城區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176個行政村。特殊的地理位置能夠有效吸納周邊的農村勞動力、降低勞動成本的同時保證食用菌產量、產值及銷售空間的穩定提升;和順縣立足當地條件,圍繞“西牛東豬中菌菇、一園兩區三龍頭”發展布局,在產業結構調整中,義興鎮、松煙鎮大力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綠色農業、品牌農業。和順縣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季節分布明顯,光、熱、水資源配置均勻,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6.4℃,年降水量582mm,素有“天然空調”之稱,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獨特的氣候條件能夠促進食用菌產業優化升級,為培育品牌產品扎下根基,和順縣玉米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6666.67hm2(10萬畝)以上,為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充足的基質原料,例如,香菇采用優質的“遼東櫟”作為主要原材料,產量高、品質優,市場認可度高,特別是5—10月份,高溫使多地食用菌栽培都處于停產狀態,而和順氣候冷涼,產品填補了食用菌的市場空白,也成為名副其實的“搶手貨”。

查看全文

剖析食用菌產業發展困境及策略

摘要:分析了淮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快發展淮安市食用菌產業的對策,以為加快發展淮安市食用菌產業提供依據。

關鍵詞:食用菌;現狀;對策;江蘇淮安

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農業發展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向了如何優化種植結構、改善品質和提高效益上。淮安市是江蘇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隨著大農業生產比較效益的降低,農民收入進入新的增長滯緩期,農村經濟由小康走向富裕的進程受阻,弱的市場激勵機制大大降低了糧農的生產積極性。特別是在中國加入WTO之后,農業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國際市場一體化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調整種植結構,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資源獲得最佳的收益,這不僅是農民的困惑,也是各級政府的困惑。因此,有必要對商品農業生產以外的特色產業,如食用菌產業進行深入的比較分析,以期為農民及政府部門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和食用菌產業發展提供參考[1,2]。

1淮安市食用菌產業發展現狀和問題

1.1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技術落后,管理粗放

目前,淮安市食用菌生產還停留在一家一戶的水平,生產過程缺乏技術規范。筆者對淮陰區三樹鎮、丁集鎮的食用菌生產情況進行了調查,該鎮菇農目前主要以生產雞腿菇、蘑菇、平菇為主,其他珍稀食用菌品種如茶樹菇、巴西蘑菇等基本無生產。同時發現,菇農在從事食用菌生產過程中沒有完全按照食用菌的標準操作規程進行。雖然該鎮食用菌生產起步早,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群眾對食用菌生產技術環節和流程處于一種懵懂狀態,有的菇農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標準操作規程,為什么要實施標準操作規程,而是依靠經驗進行生產和管理。這說明大部分食用菌生產者在知識和技能方面都與食用菌標準操作規程要求存在一定距離。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生產經營格局形成多樣化的生產體系,進一步增加了食用菌生產標準技術規范落實的難度,降低了菇農整體的經濟收益。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意見

為了充分發揮我縣食用菌生產的優勢,加速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致富步伐,現就加快發展我縣食用菌產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的重要性

我縣海拔高,年平均氣溫3.5℃,7--8月份平均氣溫也在20℃以下,高寒陰濕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中、低溫型食用菌的生長,特別是夏季,南方及周邊地區沒有中低溫型食用菌生長的適宜溫度(15℃左右),而我縣大部分地區獨具這一優勢,發展食用菌產業,能將氣候劣勢轉化為反季節優勢。食用菌生產的原料主要是農作物秸桿和畜糞,生產過程有節水、省地的行業特點,因此,發展食用菌是探索高效農業的有效途徑,是實施農業規避自然災害的有效措施,是變廢為寶的重要方式。在二陰山區、多災地區和牛羊集中地區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不僅有利于農業結構的調整、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治理,而且可以有效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各鄉鎮、各部門要把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的新亮點,進一步統一思想,高度重視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切實增強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領導,不斷開創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明確食用菌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遵循“四大戰略、四大品牌、五大特色產業”的發展思路,堅持“宜菌則菌、宜菜則菜、宜畜則畜、宜果則果”因地制宜的發展方向,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總體目標,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潛力為前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為核心,以基地為依托,以行業協會為紐帶,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推進產業化經營。依靠科技,不斷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大力發展區域特色基地,實現食用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食用菌產業現狀與策略詮釋

摘要:分析莊浪縣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莊浪縣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有利條件,進一步提出發展對策,以為推動莊浪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用菌產業;現狀;發展對策;甘肅莊浪

食用菌具有食藥兩用優點,具有降脂、降糖、抗癌、提高免疫力、促進生長、改善胃腸功能、延緩衰老、增強記憶力、改善骨質疏松、美容減肥等功能[1]。食用菌是新時代保健食品,發展食用菌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我國是世界食用菌生產大國。近20年來,我國食用菌產業發展較快,已成為僅次于糧、棉、油、菜、果傳統農業的新型優勢產業。

莊浪縣于20世紀80年代就有零星的食用菌栽培點,自1993年引進日光溫室技術后,食用菌產業有了突破性發展,產量和規模迅速擴大,截至2010年上半年,莊浪縣食用菌生產大戶有110戶,從業人員600人,總產量1700t,總產值330萬元,戶均純收入1.5萬元。發展龍頭產業,不僅振興莊浪經濟,而且活躍了周邊縣、市經濟。但莊浪縣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問題,與鄰近天水地區差距較大。現將莊浪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狀況總結如下。

1莊浪縣食用菌產業存在的問題

1.1生產規模小,品種單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