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望權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13:52:4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探望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探望權及其執行問題
探望權是2002年修改后的婚姻法第38條所規定的,內容如下:“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
所謂探望權,是指夫妻離異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義務協助非撫養一方行使探望的權利。探望權是基于父母子女關系而享有的一種身份權,夫妻離婚后,基于婚姻關系的各種身份權,財產權歸于消滅,但是父母子女關系是不會改變的。探望權在婚姻家庭法律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權利,它可以保證夫妻離異后非直接副養一方能夠定期與子女團聚,有利于彌補家庭解體后給子女造成的感情傷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探望權的執行是完成行為的執行,是一種以行為為內容的執行,通常,探望權的執行由雙方當事人達成執行協議,從而依照執行協議來履行,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協議不成,或一方當事人不能遵照協議履行的情況,這就需要法院采取強制的措施來確保探望權利的實行。
《婚姻法》的這一條,規定了探望權的以下內容:一、探望權的主體:是指已離婚的父或母與其子女,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予以配合。二、探望權的行使:是享有探望權的主體執行人民法院已生效的離婚判決或雙方生效協議的實質性內容。三、探望權的中止:探望權是在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下行使的,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認為行使探望權的一方在行探望權時有損于或者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的申請,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事實存在,可中止其探望權,待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情形消失后,可通知雙方恢復探望權。探望權的中止不是對探望權的實體進行處分,而是暫時停止其行使探望的權利,所以稱為“中止”而不是“終止”。四、探望權的恢復,是指中止的情形消失后,由人民法院通知雙方,繼續恢復執行生效的離婚判決的行為。五、探望的方式。六、探望的時間。探望的方式和探望的時間離婚雙方可以約定,協商約定不成的,可由人民法院判決。
在探望權利履行的過程中,依據婚姻法,法院所能采取的強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探望權行使方式的判決實現。既在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行使協議的前提下,由法院作出的判決來強制規定;二是中止履行,探望權人的行為符合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三款之理由時,可由人民法院判決中止探望權的實行;三是強制履行,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八條之規定,賦予了探望權可以被強制執行的效力。
結合執行庭的實際情況來看,本次調研將主要討論探望權強制執行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因探望問題而發生糾紛的,多數情況下是夫妻雙方在離異時已矛盾重重,離異后無法心平氣和的來討論探望協議的達成,監護一方堅持不讓探望,法院的執行工作的難度也可想而知,且這種執行,標的是行為,且為不可替代之行為,有其鮮明的特點,主要如下:
探望權執行研究論文
四、探望權的中止
探望權的中止,是指探望人符合探望權中止的法定理由時,由法院判決探望權人在一定時間中止行使探望權的法律制度。
探望權是探望權人的法定權利,法律應該保護探望人的探望權,但是探望權也涉及到撫養方和子女的利益,可能損害相關人尤其是子女的合法權益,因此有必要從立法上加以限制。探望權中止制度,就是通過中止探望權人在一定時間內行使探望權,來保護相關人的權益。但是探望權畢竟是探望權人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中止探望權對探望權人影響巨大,法律也應該從制度上保障探望權人的探望權不被任意剝奪。我國婚姻法為平衡兩者利益,通過立法的方式規定了探望權中止的法定理由和方式。
(1)中止和終止的區別探望權是人身權,人身權具有專屬性,不得以協議或判決的方式予以剝奪。因此在民事主體生命存續期間,人身權不存在終止,只能被限制。中止就是限制的一種方式。所謂中止,在這里是指由于出現了法定不能行使探望權的情形,探望權人應暫時停止行使探望權。探望權中止只是要求探望權人在法定理由存在期間暫時不能行使探望權,在法定理由消滅后,就應該恢復探望權人的探望權。因此探望權中止不等于探望權終止,更不是剝奪探望權。
(2)探望權的中止與客觀上不能行使探望權的中止是對探望權人的人身權利的一種法律上的限制。而實踐中也會出現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盡管探望權人仍然享有探望權,但是在客觀上無法行使的情況,例如因為臺風、洪水等自然原因,導致探望成為不可能;因子女出國或在國內遠程旅游等人為原因,導致探望成為不可能。這些情況既不應視為探望權的中止,也不能視為直接撫養一方違背了協助義務。但是出現了這種情況時,直接撫養一方應當負有告知義務,并應當與探望權人協商以確定是探望權人放棄一次或若干次探望,還是另行改期探望,(因客觀原因無法通知的情況除外)。
(3)探望權中止的法定理由婚姻法規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經人民法院判決可以中止探望權。”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是探望權中止的法定理由。當父母的探望行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時,經人民法院判決,探望權才能被中止。如果父母的探望行為造成的是其他損害,但是沒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人民法院就不能判決探望權中止。探望權中止的法定理由既是人民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也限制了人民法院的自由裁量權,保證了探望權人的探望權不被任意剝奪。《婚姻法(修正案)》把“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作為探望權中止的唯一法定理由,體現了婚姻法保護子女身心健康的立法傾向。人民法院應嚴格按照這一法定理由作出判決,不得任意中止探望權人的探望權。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包括子女的身體、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一方不負擔子女撫養費或是未按期給付撫養費的情況,并不是中止其探望權的條件,不能作為中止探望權的法律依據。
探望權制度研究論文
一、探望權的一般分析
(一)探望權的概念
探望權,在國外通稱為探視權,是指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可以看望由另一方直接撫養的子女,或將子女短暫接回共同生活的權利。[1]探望權制度起源于英美法系,這一制度為處理離婚后父母探望子女提供了法律依據。我國長期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為《婚姻法》)第38條對探望權作出了明確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權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的權利。”從法條的字面意義理解,所謂探望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享有探望未成年子女,與未成年子女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2]
(二)探望權的性質
探望權是監護權的一項內容,是監護權的一項權能,是監護權效力所在。“權利是為社會或法律所承認和支持的自主行為和控制他人行為的能力,表現為權利人可以為一定行為或要求他人作為、不作為,其目的是保障一定的物質利益或精神利益。”[3]權利內容一詞通常很好理解,即指權利所包含的某種社會生活利益。如史尚寬先生就認為,“權利以有形或無形之社會利益為其內容。”[4]任何一項權利,都會發生一定的效用,即權利人可以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學說上將效用稱為權能。如物權的權能是支配特定物,支配特定物表現為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盡管有時稱之為處分權,但這不是一項獨立權利,是物權的一項內容。再如著作權內容表現為著作人身權、著作財產權,著作財產權包含出版著作(作品)、表演著作(作品)、展覽著作(作品)等,我們把這些稱為出版權、表演權、展覽權等,但它們只是著作權的一項內容。基于同樣的道理,監護權中包含有探望子女的內容,我們把探望子女的權利稱為探望權,但本質上探望權是監護權一項權能。
(三)探望權行使的基本原則
分居探望權行使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案情】原告:黎某。被告:方某。黎某與方某于2013年登記結婚,雙方感情良好,2014年生育一女小黎。后因黎某工作調動至外地,導致二人長期兩地分居。2018年,雙方產生離婚糾紛而繼續分居生活,小黎一直由方某撫養照顧。其后,黎某因欲探望女兒但長期受方某阻礙,遂訴至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黎某每周至少探視一次女兒,直到女兒滿18周歲為止,并保障黎某的探視自由。另查明,方某已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目前該案件尚在審理中。【審判】重慶市江北區法院經審理認為,依照我國現行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探望權是夫妻婚姻關系解除后行使的權利,對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一方能否向另一方主張探視權的行使,法律尚無明確規定。但參照婚姻法第二十一條、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商,協商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因此,夫妻分居后對子女的撫養也應從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由夫妻雙方共同協商,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及子女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撫養權作為一種親權,是父母對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當然包括分居期間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探視子女的權利。就本案而言,黎某基于工作的原因從2016年起便與方某分開生活,自2018年起雙方產生離婚糾紛并繼續分居生活,在此期間小黎一直由方某撫養照顧。夫妻雙方分居生活,勢必會使得不撫養子女一方不能時刻陪伴在子女身邊,且從江北區公安分局出具的案(事)接報回執可以看出,雙方曾因為子女的探視問題發生糾紛。法院認為,黎某與方某現仍系夫妻關系,在分居期間兩人均為小黎的法定監護人,故黎某對小黎有法定的監護撫養義務,也當然享有撫養、探望小黎的權利,這也是法定監護人行使撫養權的一個體現。因此,對黎某起訴要求行使探望小黎的權利,應予支持。結合小黎現在的學習生活狀況及黎某的工作狀況,酌定探視時間為每周一次,方某予以協助。一審宣判后,被告方某不服,提起上訴。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評析】本案爭議焦點在于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如在分居期間)是否有探視子女的權利。在審判過程中,形成了兩種不同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探望權產生于婚姻關系解除后,若夫妻雙方尚處于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一方主張探望權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對于子女的探望、交往等事項屬于夫妻雙方根據婚姻現狀行使監護權的具體方式,因此產生的爭議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故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第二種觀點認為,撫養權作為一種親權,是父母對子女的一項人身權利,當然包括分居期間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探望子女的權利。雖然雙方婚姻關系尚未解除,但在分居期間兩人均為子女的法定監護人,故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對子女有法定的監護撫養義務,也當然享有撫養、探望子女的權利,這也是法定監護人行使撫養權的一個體現,故應當支持未直接撫養子女一方探望子女的權利。分析上述觀點,反映出對于夫妻分居期間,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是否享有探望權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裁判思路,也是司法實踐中對分居探望權問題的主流觀點分歧。婚姻法和民法典均未明確規定分居探望權,但筆者認為第二種觀點更為合理,也符合相關制度立法本意。
一、分居探望權符合探望權制
度的立法本意,是親權制度應有之意親權是指父母對未成年子女在人身和財產上具有管教和保護的權利和義務,是基于身份關系而產生的一種專屬于父母的權利和義務。①親權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法定性,親權制度的核心內容是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哺育、監護或教育,衍生出父母對子女的撫養權、監護權和教育權等。探望權發端于由血緣而形成的家庭關系,維護血緣家庭關系及親子關系就成為探望權的重要法定職責,②父母對子女的探望當然需要在身體上和物理空間上能夠有與子女聯系、會面、交往、互動交流等方式,因此親權是探望權的自然基礎和法定基礎。在家庭關系和諧之際,探望權與親權中內涵的監護權等權能性質上相融合、行使上相同步,無需通過法律的方式加以明確和調整。一旦正常的婚姻關系出現分居、解體等非常態的變化,由于未成年子女只能同父母一方共同生活,親權的各種權能發生分離導致親權行使出現時間和方式上的調整,探望權也無法實現從潛在權利向外化的現實權利與義務轉化時,才需要通過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示和規范。部分學者和法官認為探望權產生于離婚后,實則是對探望權的誤讀。親權是探望權的自然基礎和法定基礎,并不隨婚姻關系的變化而變化。我國以立法形式確定了離婚后的探望權,是基于離婚事實的發生系父母之間婚姻關系的重大變故,由于父母婚姻破裂而導致父母子女關系被生硬割裂開來,父母一方必然不能直接撫養、教育和監護子女,因此立法必須對離婚后父母子女間的權利義務作出明確規定,以達到親子關系被侵害后能彌合的最佳狀態。而在父母分居期間婚姻關系尚未解除,父母子女關系雖已處于可變化不穩定的狀態,但尚未完全割裂開來,父母平等且無差異地享有通過探望子女以實現撫養、監護、教育等權利義務,因此分居探望權由于親權關系的連貫存在而具有其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認可分居探望權符合未成年人健康發展的需求
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則又稱兒童最大利益原則,是聯合國《兒童權利宣言》的明確要求,該原則不僅要求立法機關在訂立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兒童的權益,更要求父母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重點關注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一直以來,在我國的家事實踐中,兒童利益最大化常與維護社會秩序、穩定父母婚姻關系存在沖突。探望權制度設置的首要甚至唯一考量是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探望權也是依附于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而存在,其行使也應遵循保障未成年子女最大利益的原則,也就是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立法上忽略了別居(分居)狀態下父母子女對對方探望的權利,造成了別居(分居)狀態下探望權無法得到法律的保護,這顯然違背了探望權所追求的立法宗旨。①探望權的功能是彌合因婚姻狀態變化父母一方缺位而對未成年人健康發展帶來的影響,其根本宗旨就是保護兒童利益最大化。在婚姻家庭關系異化時,無論是分居還是離婚,都必然發生一方不能直接撫養子女的情況,探望權則從潛在的隱性狀態變為外化的顯性狀態,需要通過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確和規范。
三、分居探望權順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
探望權及相關問題研究論文
論文摘要:婚姻法修正案設立了探望權制度,填補了婚姻家庭制度的空白。法律規定,探望權是父母離婚后,未取得直接撫養權的父母的權利。但從探望權產生的法理基礎父母子女關系即權利義務關系分析,我們可以得知,探望權是非常態父母子女關系中存在的一項權利,不限于離婚父母;同時它不僅是父母的權利也是父母的義務,即子女也有要求父母探望的權利。探望權制度應在堅持以子女利益為重兼顧父母利益的原則下進一步完善。
對探望權的認識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一、探望權簡析
(一)、探望權是未取得直接撫養權父母的權利
探望權是父母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父母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權利,并要求取得直接撫養子女權利的一方,履行協助非直接撫養一方行使探望權的義務。
(二)、探望權應包括更豐富的內容
離婚協議書范本及程序
男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證號:住址:
女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證號:住址:
雙方于年月日在____區人民政府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結婚證號碼),并生有1名婚生女(,年月日出生)
現因雙方性格不合無法共同生活,夫妻感情已完全破裂,就自愿離婚一事達成如下協議:
一、雙方自愿解除夫妻關系。
二、婚生女由女方直接撫養。撫養期間,男方承擔婚生子的撫養費(包括醫療費、教育費、保險費)元;女方應悉心撫養婚生子,不得有虐待、遺棄、家庭暴力行為;男方每個月可以探望婚生女次,也可以到學校探望,每周可與婚生女共同居住天,寒暑假可以共同居住天,女方有協助的義務;探望權的行使以不影響學業為準。
學校規章制度-教職工
教職工管理規章制度
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⒈依法執教
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師法》等法律法規,在教育教學中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⒉愛崗敬業
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休假及請假暫行辦法
**站休假及請假暫行辦法
工作時間
1.**站實行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時工作制。
2.逢節假日、監測活動及其它重要公務活動期間,**站實行值班(包括通宵值班)制度。
法定假期
員工每年有權享有國家規定的法定假期10天。如下:
單位請假規章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認真貫徹落實機關事業單位請假休假各項規章制度,維護職工休息休假權利,嚴格執行假期期間的工資和獎金待遇,保證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根據國家、省、地的有關政策,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章請假
第二條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要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和臨時交辦的工作,原則上不準請假,如有特殊情況需要請假的,必須按以下程序請假:
一、機關事業單位處級副職和科級實職人員需向縣黨政正職領導請假;人大、政協處級副職和科級實職人員還需向人大、政協正職領導請假。
二、機關事業單位科級、副科級非領導職務和副科級實職人員需向縣級分管戰線的黨政副職領導請假;人大、政協科級、副科級非領導職務和副科級實職人員還需向人大、政協分管副職領導請假。
工會工作計劃三
2009年工會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契機,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動員全縣廣大各族職工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發揮主力軍作用。認真貫徹落實地委、縣委擴大會議和區總十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依法維權、情系職工,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為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一、指導思想
繼續以“三個代表”理論為指針,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中央有關教育文獻,學習《義務教育法》,學習學校工作計劃,配合學校行政、教導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繼續做好師德建設工作,為學校教育事業和發展作貢獻。
二、具體工作
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
(1)、繼續學習“三個代表”重要精神,即: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