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3 07:26: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脫貧攻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脫貧攻堅幫扶計劃
2019年,我局要切實履行幫扶工作職責,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脫貧攻堅相關會議精神,按照貧困村“一低五有”、貧困戶退出貧困的“一超六有”標準的要求,突出幫扶重點,合力脫貧攻堅,確保2019年掛聯幫扶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一、幫扶重點
(一)、繼續抓好村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1、協助貧困村兩委抓好脫貧攻堅工作,布旦村易地搬聚集后續建設,配套通村硬化公路、安全飲水、土地開墾、戶道硬化。通古村鞏固提升工作。白定非村貧困戶幫扶的后續工作。2、協助村兩委抓好已建產業培育壯大和管理工作,使其早見效益,確保村、貧困群眾穩定脫貧。3、協助村兩委抓好集中供水后續工作,讓老百姓及早用上安全的水。4、制定幫扶年度計劃,落實專人聯系對接貧困村脫貧工作,完成今年貧困戶的脫貧任務。5、領導班子每2個月集中研究1次聯系村的脫貧攻堅后續工作。6、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季度召集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及村兩委研究1次脫貧工作。7、組織本單位幫扶責任人每1個月到幫扶的貧困戶中開展1次幫扶活動,宣傳扶貧惠民政策,加強感恩奮進教育,記好收支登記賬薄。8、全程留下脫貧工作影像資料接受檢查,每月按時上報信息3條。9、重點協助村制定好全村產業發展和貧困戶易地搬遷新建房房屋后續工作。10、與縣級領導一道,幫助指導完成脫貧攻堅年度計劃,有安排意見、有落實清單、有半年總結,有年終總結,有任務落實相關圖文資料。11、協助幫村領導班子成員每兩月召開1次專題集中會議,專題研究脫貧攻堅工作。有會議方案、簽到冊、會議記錄、紀要、圖片等資料。12、建立貧困戶幫扶臺賬,落實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做到有落實臺賬、開展幫扶的圖文資料,有幫扶明白卡,有一戶一策幫扶清單,有一戶一策幫扶措施落實記。
二、幫扶措施一是加強領導
成立掛聯幫扶村工作領導小組,由局長為組長,副局長副組長,相關人員為成員,負責掛聯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和督促檢查工作。同時,、二位同志擔任掛聯幫扶村工作指導員,負責掛聯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二是宣傳政策。采取多種宣傳方式,廣泛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加強觀念引導,摒棄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樹立辛勤勞動、致富光榮,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自力更生理念,切實轉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廣泛開展法制、法律、法規宣傳,引導黨員干部和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教育群眾尊法、守法、知法、用法。三是落實責任。圍繞掛聯幫扶村重點工作,實行任務到人、責任到人、考核到人。明確重點工作任務、明確完工時間、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保證重點工作任務如期全面完成。四是主動協調。為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列入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在全系統內形成人人參與脫貧、共同抓脫貧,我為脫貧獻力量的濃厚工作氛圍。五是保證時間。駐村指導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成員要到崗到位,駐村開展工作,與村“兩委”一道主動謀劃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要保證工作時間,全身心投入到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中,全面完成掛聯幫扶村2019年脫貧攻堅的各項工作任務。
全鎮脫貧攻堅計劃
為認真貫徹省、市、縣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我們將深入總結2019年扶貧經驗成效,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的脫貧方略,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瞄準扶貧脫貧“靶心”,提高政策實施精準度。我們根據各級脫貧攻堅工作要求,經鎮黨委研究制定計劃如下:
一、鎮自然情況
鎮位于縣西南17公里處,幅員面積214.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284人,其中農村人口占 36834人,2020年底預脫貧29戶69人。
二、鎮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一)抓好政策宣傳,激發貧困農戶脫貧內生動力
加強宣傳教育,努力轉變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加強“精神脫貧”工作力度。為推動實現“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同步推進、同步完成的目標,我鎮將在實施文明村風宣教行動、實施志愿服務幫扶行動、實施文化服務惠民行動、實施環境衛生整治行動、實施先進典型選樹行動、實施教育、技能培訓提升行動等六個方面開展工作,對貧困戶從思想上、精神上進行幫扶,幫助他們擺脫思想觀念上的“貧困”,挖掘貧困戶自身發展潛力,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根據不同貧困戶家庭情況,分析貧困原因,找準切入點,舉全力為其謀劃脫貧的路子,并采取多種措施充分調動他們干事創業的熱情,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園的愿望。
鎮脫貧攻堅情況報告
鎮幅員面積142平方公里,人口24324人,轄11個行政村、1個街道、1個鎮辦農場。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16戶,貧困人口402人,經過2017年新的一輪精準識別,剩余貧困戶142戶296人,其中五保戶13戶,占比9.15%,低保戶77戶,占比54.23%,因殘致貧34戶,占比23.94%,因病致貧108戶,占比76.06%。截止到2017年末,未脫貧53戶109人,已脫貧89戶187人,其中2016年已脫貧37戶72人,2017年末已脫貧52戶115人。我鎮2016年初建檔立卡的貧困村1個——東村,共有脫貧戶84戶186人,2016年末已脫貧20戶39人,2017年末已脫貧52戶115人,貧困發生率小于2%,貧困村出列。我鎮脫貧目標與市同步,按照原有脫貧計劃逐步實施,2018年計劃脫貧26戶52人,2019年計劃脫貧27戶57人,2020年穩固提升脫貧成效。
一、目前工作落實情況
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的《市“十三五”扶貧開發規劃》、《市脫貧攻堅工作方案》、《市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實施細則》,針對精準識別后的對象,逐一落實任務清單、時間清單、路線清單,保證脫貧任務如期完成。
按照市委市政府脫貧攻堅的指示精神,鎮成立了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的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包保干部直接到戶,共同研究脫貧舉措,真正做到了領導落實、責任明確、齊抓共管、上下聯動,下發了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扶貧手冊》,從而營造了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參與脫貧攻堅工作的濃厚氛圍。按照市委市政府開展的“百名干部包村、千名干部包戶、萬名黨員參與”活動,幫扶我鎮的市直部門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市總工會,共包保貧困戶91戶,我鎮機關干部包保貧困戶49戶,形成了“一對一”包保的全覆蓋。包保幫扶是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命令,《市脫貧攻堅工作成效考核評價實施辦法》,對于市各級干部來說既是動力,也是壓力。脫貧攻堅工作做不好,與其被市委市政府揮淚問斬,不如我們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在脫貧攻堅執紀監督上,我們主要抓好脫貧攻堅工作廉潔用權問題,要求包保干部做到“三不”,即:到貧困戶家走訪不準吃飯,為貧困戶解決實際問題不要人情,貧困戶出列后不求感謝。
二、脫貧攻堅工作的效果
脫貧攻堅工作規劃
2017年,縣供銷社要切實履行幫扶工作職責,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脫貧攻堅相關會議精神,按照貧困村、貧困戶退出貧困的“七有”標準的要求,突出幫扶重點,合力脫貧攻堅,確保2017年掛聯幫扶村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一、幫扶重點
(一)、繼續抓好村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
1、協助村兩委抓好五社聚集點建設,讓貧困人口及早搬進新居,配套硬化公路2公里。
2、協助村兩委抓好已建產業培育壯大和管護工作,使其早見效益,確保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3、協助村兩委抓好集中供水工作,讓老百姓及早用上楊家溝的水。
脫貧攻堅自查報告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我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局主要負責人帶頭深入聯系村組織調度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我局進一步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細化措施,較好地完成了2017年的工作計劃和任務。根據《縣2018年脫貧攻堅工作考核細則(試行)》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經自查,自評分為65分(無扶貧專項分35分),現將相關工作自查匯報如下:
一、組織領導
1.我局制定了詳細的幫扶工作方案,成立了幫扶領導組。由局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確定了“一把手”帶頭幫扶制度。每月均有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帶隊到茸木達鄉啄坤村開展幫扶工作。
2.局班子經常深入到該村召開扶貧工作專題會議,聽取扶貧工作匯報,研究幫扶工作。與該村黨員干部共同學習了縣委縣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關于精準扶貧工作會議及相關文件精神,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在助力扶貧上用真招、見實效。摒棄等、靠、要思想,全力實施精準扶貧,深挖細找致貧原因,多措并舉尋求脫貧途徑,立足自身、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幫扶工作。
3.我局積極組織該村開展慶三八、六一、七一等活動。看望聯系的貧困戶和僧人時,我們還送去了糧油和電熱毯等慰問物品等。
二、工作參與
民企脫貧攻堅戰思考
黨的將脫貧攻堅戰作為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從現在到2020年不到2年時間,但截至去年底全國貧困人口還有約3000萬人,其中相當一部分居住在艱苦邊遠地區,處于深度貧困狀態,屬于脫貧攻堅“最重的擔子”、“最硬的骨頭”,可謂時間很緊,任務很重。脫貧攻堅戰不僅是這一兩年的任務,更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事關小康社會的如期全面建成。這一場只能贏不能輸的戰役,必須集全社會之力來打。民營企業是在黨的領導下、依靠改革開放政策發展壯大起來的,應該在這場戰役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全力參與。
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在脫貧攻堅戰中盡顯民企擔當
前段時間,雪松控股規劃投入30億元,通過“強根造血式”旅游扶貧,助推畢節打造貴州旅游集散中心,助力畢節打贏脫貧攻堅戰,引起廣泛關注。我們這么做,主要基于幾個考慮。首先是前面講到的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民營企業不能袖手旁觀。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對如期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第一個百年目標(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民營企業參與攻堅戰責無旁貸。第二,民企參與政府對口幫扶,具有示范意義。根據中央安排,廣東省對口幫扶西部4省(區)8市(州),廣州市幫扶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畢節市。這不僅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黨委政府的責任,也是廣大民營企業的責任。雪松作為廣州最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應更好發揮示范作用,帶動更多企業加入扶貧大軍,為廣東和廣州完成對口幫扶任務出一份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盡一份心。第三,畢節脫貧事關貴州脫貧攻堅大局,具有帶動作用。畢節地處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腹地,集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為一體,山大溝深,人口居住分散,基礎設施薄弱,生產力比較低下。目前農村貧困人口仍有72.46萬人,約占貴州全省的1/4,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扶貧成本高、脫貧難度大,是貴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畢節脫貧,對貴州全省意義重大;畢節如何脫貧,可以對貴州貧因地區脫貧產生帶動作用。龍頭民企要敢于挑重擔子,啃硬骨頭。投入30億元,能給畢節帶來什么?我們算了一筆賬。一是提供就業機會。雪松建設的畢節文旅小鎮管理運營將全面實現本土化,預計80%的景區運營人員為當地人口,可為當地大量貧困人口解決就業問題。二是匯聚人流和資金流。文旅小鎮建成后,按每年接待游客200萬人次、人均消費1000元計,每年將為當地帶來20億元收入。三是繁榮地方經濟。旅游業是綜合性行業,一個游客到畢節旅游時的“吃住行,游購娛”,將至少帶動20個以上大類產業和50個以上子行業的發展,起到“一業帶百業”的作用。四是提高貧困人口創富能力。雪松將在畢節建立文化旅游培訓學校,每年至少培訓1000人,培訓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家,從根本上斬斷貧困代際傳遞。五是促進環境改善和文化傳承。通過有序的產業化引導,保護瀕臨失傳的技藝,發展地方性民俗文化,能為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扶貧畢節,善莫大焉。為啃下畢節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我在雪松進行全員動員、盡銳出戰。我自己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親自抓實抓好。我們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明確雪松扶貧不以盈利為目標,不以虛名為訴求,畢節文旅項目在實現盈利后將整體無償移交給當地政府,支持當地內生發展,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幫助貧困人口真脫貧、脫真貧。
找準窮根,盤活資源,打通貧困地區發展脫貧的任督二脈
反復強調,脫貧攻堅要找準“窮根”。脫貧攻堅,產業是根,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形式。我們經過調研,確立以“強根造血”模式參與脫貧攻堅。這一模式有助于解決當下產業扶貧的幾個常見問題。扶貧項目變負擔。憑著一腔熱情大干快上,項目建起來后問題就來了,由于市場定位不準,盈利模式不清,項目運營收入很少甚至沒有,相反還產生人工水電等一大筆支出,貧困地區騎虎難下,有苦難言。短期見效不長遠。有的項目對短期效果重視有余,對長期效果關注不足。把更多精力投入短平快產業,在長效產業、品牌打造、市場開拓、產品營銷等“內功”上做得不夠。于是,扶貧項目短期效果似乎不錯,但后續運營堪憂,甚至出現貧困人口脫貧之后再返貧的情況。扶貧對象不精準。一些項目習慣于“大水漫灌”而非“精準滴灌”,產業發展起來了,但貧困人口“獲得感”不夠。扶貧收益大多流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等群體,雖然總體收入在增長,但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沒有相應增長,區域內貧富差距在拉大。為找準畢節扶貧的關鍵,我專門帶隊前往畢節黔西縣新仁鄉化屋基、自由村、烏江源百里畫廊等地,深入察看當地自然條件、地理環境和人文資源,越看越對扶貧有信心。貴州與重慶、四川、湖南、云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同時也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近年來旅游業保持“井噴式”增長,是中國旅游業的一個重要增長極。地理位置位居西南中心的畢節,自然條件良好,旅游資源獨特,民俗文化豐富,開發潛力較大。我們有信心把畢節旅游打造成為增長極中的增長極。我們的思路是,打通產業鏈,在連接上下功夫,通過強根造血,把資源打通,把優勢盤活,將畢節打造成為貴州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永不落幕的旅游嘉年華。一是打通畢節的“三色”旅游資源。雪松控股旗下雪松文旅集團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開發和運營經驗。而畢節具有豐富的“三色”資源,即綠色旅游資源、紅色文化資源、民族特色資源。這里山巒起伏,河谷深切,擁有織金洞、百里杜鵑、威寧草海等知名景點,雪松將補齊畢節旅游業短板,釋放綠色旅游資源的產業能量。畢節是革命老區,紅色歷史文化資源眾多,雪松將做好紅色旅游資源的挖掘、保護和開發工作,傳承紅色基因,培育畢節旅游業新增長點。畢節還是多民族聚居地區,有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77個民族鄉,風土人情多彩多樣,民俗民風絢麗多姿,雪松將積極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民族特色村寨,因地制宜發展全域旅游。二是打通貴州乃至西部的旅游資源。隨著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畢節區位優勢將得到顯著改善。雪松將通過專業的運營模式,為畢節在全國旅游產業鏈中找到價值點,完善文旅小鎮、精品酒店、主題公園等旅游基礎設施,為到貴州和西南旅游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旅游服務,聚攏人氣,帶動人流,顯著增強畢節的旅游吸引力,打造貴州乃至西南的旅游集散中心。三是打通雪松旗下各產業集團的扶貧資源。雪松旗下擁有大宗商品供應鏈、化工、文化旅游、地產、社區生態運營、金融等六大產業集團,將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中心”的發展方向,建設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產業項目,重點補強產業鏈關鍵環節、薄弱環節和缺失環節,將整個產業鏈上、中、下游全部打通,為畢節培育配套完善的產業鏈,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中心。比如供通云供應鏈集團可以發揮大宗商品產業鏈優勢,幫助畢節的礦產資源“出山”“出海”和就地深加工,雪松社區生態運營集團將吸納畢節的貧困人口就業,通過完善的產業鏈吸引更多優質配套項目投資畢節,形成產業發展的集聚倍增效應。
在“推動”扶貧中激活“能動”脫貧,開創可持續的綠色未來
脫貧攻堅活動專題報告
根據《關于開展以“高質量抓好脫貧攻堅工作”為主題的“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的通知》要求,縣地稅局高度重視,始終將當前的脫貧攻堅任務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務來抓,切實端正工作態度、及時召開專題會議,廣泛討論、深挖原因,認真梳理、深入反思,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一是在抓脫貧攻堅工作中,廣大干部職工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且平時工作任務繁重、無時間關注,對脫貧攻堅認識不到位,創新意識不強。
二是在抓脫貧攻堅工作中,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保守陳舊,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主動外出就業、自主創收的意識不強,等待觀望、依賴思想嚴重存在。
三是在抓脫貧攻堅工作中,制度執行不徹底、落實不到位。
二、對策建議
脫貧攻堅工作報告
自黨的召開以來,鎮全體鎮村干部認真學習報告精神,按照黨的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新部署、新要求,以扶貧大排查和鄉鎮互查為契機,全面夯實脫貧攻堅工作基礎,研究推進脫貧攻堅工作。
一、按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的要求。
不折不扣落實好報告關于脫貧攻堅的新部署、新要求,更加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鎮經濟社會發展,確保完成脫貧攻堅年度目標,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認真做好脫貧攻堅大排查工作。
不定期開展“回頭看”,進行自查、互查,制定問題清單并逐一進行銷號,以更好的推動脫貧攻堅工作。要重點抓好產業扶貧、金融扶貧、光伏扶貧、農村危房改造、健康扶貧、社保兜底、社會扶貧和安全飲水等工作。要緊扣問題,抓住短板,補足弱項,以更嚴、更高、更實的要求迎接國家驗收檢查。
三、一是要堅決反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
脫貧攻堅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部分貧困戶把貧困當做習慣,主觀上不具有脫貧摘帽的心理準備,或缺少主動脫貧的意愿;受條件所限,部分貧困戶自身發展信心不足,不敢突破自身局限脫貧致富。
(二)基礎工作夯實不夠牢。主要表現在:檔案臺帳及資料不齊全;扶貧手冊缺項漏項且部分未及時更新;為了做資料方便,貧困戶檔案仍存放在村里;填報資料時,存在閉門造數據、電話走訪或進村未入戶等現象。
(三)個別村組村莊整治進度不快。主要表現在:項目實施進度不一,大部分村組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個別村組沒有達到進度要求。
二、下一步打算
(一)激發貧困農戶脫貧內生動力。加強宣傳教育,努力轉變貧困戶“等靠要”思想,挖掘貧困戶自身發展潛力,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加大相關政策宣傳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脫貧環境,積極引導貧困戶自主脫貧。根據不同貧困戶家庭情況,分析貧困原因,找準切入點,舉全力為其謀劃脫貧的路子。
脫貧攻堅學習材料
2017年以來,市審計局圍繞“縣摘帽、村退出、戶脫貧”的工作目標,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在“真”字上下足功夫,全力以赴推進村、村脫貧攻堅工作,使2個幫扶村的脫貧幫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真”精準上下足功夫。市審計局主動認領脫貧攻堅工作任務,努力確保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開展。按照被幫扶單位所分配的貧困戶,市審計局積極與村2戶、村4戶貧困戶對接,由黨組書記帶隊深入村、村進行入戶調查,詳細采集了6戶貧困戶的產業項目、收入狀況、住行條件、資源資產、人口素質等數據信息,建立了6戶貧困戶動態數據檔案,全面掌握、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認真做好精準識別工作,摸清底數,找準了貧困戶致貧原因,做到了精準識別真精準。同時,及時組織召開局黨組會議,明確由局3位班子成員各自負責2戶貧困戶的脫貧工作,切實做到定戶定人定時定責幫扶,并充分尊重貧困戶的意愿,因戶施策,重點實施好“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三有、四個好”工作。認真配合黨委、政府和包村工作組,派出5名工作人員歷時6天完成了2個村150戶352人的入戶調查,實現了貧困戶、非貧困戶自查的全覆蓋,走村入戶填寫自查統計表150余份。
在“真”入戶抓落實。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脫貧攻堅工作,始終把心系群眾、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增加村民收入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抓緊、抓實、抓出成效。在落實“一把手”負責制的前提下,局長親自擔任脫貧攻堅聯系領導小組組長,成員由副局長、各股室負責人組成,日常具體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辦理,并及時制定了幫扶村2016年工作計劃和幫扶措施,確保6名幫扶對象全覆蓋。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明確了6戶貧困戶“一對一”結對幫扶責任人,加強貧困戶聯系幫扶,堅持每月入戶不少于4次、電話聯系不少于12次,并建立幫扶工作臺帳,實行幫扶工作痕跡化管理,先后多次深入6戶貧困戶家中了解生產生活現狀,了解他們存在的困難,幫助查找出致貧原因,了解貧困戶近期發展情況,幫助貧困戶解決實際困難。重點調查產業扶持發展項目,對幫扶戶制定詳細地產業發展計劃,積極引導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養殖業等產業項目,協助6戶貧困戶辦起了養雞場1戶、小賣部1戶、養殖牛或豬3戶、外出務工1戶,幫助聯系到成都或外地務工2人。
在“真”走訪凝聚合力。為確保聯系村貧困戶脫貧工作扎實開展,市審計局持續完善建檔立卡,組織全體干部多次分批深入幫扶對象家中與他們細心交談,了解他們家庭人口、勞動力,住房條件、經濟收入、產業發展等方面情況,逐戶認真填寫了《幫扶明白卡》和《幫扶手冊》。同時主動加大政策宣傳力度,通過與村“兩委”召開對接會、召開村組會議、入戶走訪等方式,全面細致地宣傳脫貧攻堅政策法規,鼓勵貧困戶結合自身實際,不等不靠不要,通過自己的雙手發展產業,爭取獎補資金,徹底改變貧窮面貌,摘掉貧困戶帽子。
在“真”幫扶上補短板。針對貧困戶的不同需求,采取因戶施策的辦法,全力做好幫扶工作。圍繞促進產業扶持方面,協助將產業扶持資金6.5萬元全部投入到養殖業方面,共養殖牛、豬20余頭,興辦小養雞場1個,養雞20余只,并投入資金7千元幫助興辦小賣部1個;圍繞住房保障方面,投入資金2.8萬元,對3名貧困戶的房屋進行維修改造、屋頂滲漏處理和防水處理;在完善功能分區方面,投入4500元,為5名貧困戶購置床4張、衣柜3個、碗柜5個、沙發1套;在環境衛生方面,幫助解決水泥15噸,用于3戶貧困戶院壩平整和庭院整理,先后組織黨員志愿服務隊清掃村內環境衛生4次、25人次。同時,市審計局支部充分利用元旦、春節、“六一”、“七一”等節日,先后多次開展了向村、村貧困黨員、貧困戶慰問活動,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資,并資助村支部活動室維修資金1萬余元。
在“真”滿意上見成效。貧困戶滿意是檢驗扶貧工作成果的唯一標準,市審計局真心謀事,積極跑項目、爭資金,用較短的時間使幫扶村的村容村貌得到較大變化,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村風民風有明顯的轉變,得到了幫扶村干部群眾的認可和黨委政府的肯定,幫扶人員用真心真意,腳踏實地換取貧困戶的真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