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舊房屋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22:01: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危舊房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危舊房屋拆除調度會講話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下面我就全鎮危舊房屋拆除工作作個發言,一是對前一階段工作進行總結,二是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
2月27日上午,我們在這里召開了鎮危舊房屋拆除攻堅戰動員大會,成立12個工作組分別深入到兩個省級貧困村村和村開展危舊房屋拆除工作,其他各村也陸續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從而掀起了危舊房屋拆除重點攻堅階段工作熱潮。緊接著3月21日下午,我們又召開了鎮精準扶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暨鄉風文明行動推進會,對危舊房屋拆除工作進行了再動員、再部署。在過去的40多天時間里,在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工作組充分發揚“白+黑”、“5+2”精神,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兩個省級貧困危舊房屋拆除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村拆除危舊房屋388棟,占地面積**平方米;村拆除危舊房屋131棟,占地面積**平方米。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總結了不少典型做法,比如充分發揮村民小組長熟悉情況、群眾基礎好、有威信的優勢,讓他們參與到危舊房屋拆除工作中來,極大地推動了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棺木進行統一安置,解決了農戶的后顧之憂,為危房的拆除提供了有力保障;實行“一日一通報一排名”制度,讓各工作組倍感壓力,形成你追我趕的工作氛圍······等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看到了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我們一直強調各村要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要把底數摸清摸實,要拍好照片、建立臺賬,但是有部分村卻始終沒有按要求進行調查摸底,閉門造車,隨便估個數據就報上來了,導致全鎮基礎數據不夠準確。
二是責任落實不到位。存在“松勁”的現象,工作氛圍不濃,工作干勁不足。有的村對這項工作重視不夠,主體意識不強,存在“等、要、靠”,駐村工作組沒有下來就不開展這項工作,沒有采取有力措施破解難題,沒有帶頭狠抓工作落實,沒有形成推進工作的合力,從而使得工作停滯不前。
三是工作重點有所偏離。從兩個省級貧困村危舊房屋拆除情況來看,拆除的大部分都是附屬房,主體“空心房”寥寥無幾,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拆了幾百棟房子,但是面積卻只有兩萬多平方米的原因。
區既有危舊房屋普查方案
為了具體精確的把握全區危舊房屋近況,堅持區房屋安全治理信息化平臺,依據武漢市住房保證和房屋治理局武房發[2012]79號《關于開展既有危舊房屋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制訂關于在全區開展既有危舊房屋普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普查范圍
區轄區內的危舊房屋屬于此次普查范圍。
危房是指構造已嚴厲損壞或承重構件已屬風險構件,隨時有坍毀能夠,損失構造不變和承載才能,不能保證寓居和運用安全的房屋。即經判定確認的風險房屋(含B級、C級和D級)和經檢查存在較大安全隱患的房屋。
舊房是指到達超越規則運用年限的房屋。鋼構造和鋼混構造房屋運用年限為55年,磚混構造房屋運用年限為50年,磚木構造房屋運用年限為40年,木構造和簡略構造房屋運用年限為10年。
二、普查內容
住危舊房屋家庭住房調查通知
**縣、各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房產局、市民政局:
為全面掌握我市住房困難家庭的基本狀況,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全市居住危舊房屋家庭的住房狀況進行專項調查,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調查對象
(一)**市城市常住非農業戶口的居民(包括兵團系統駐烏單位、國有企業住房困難職工;米東區包括原米泉市城市常住非農業戶口的居民);
(二)無**市城市常住非農業戶口的常住居民;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在13平方米以上(不含13平方米)、居住房屋屬于危房或設施不配套、近期需拆除重建的簡易住房。
縣委危舊房屋改造報告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南部,江上游,環抱市,是千里江第一縣,全縣國土面積2993平方公里,轄11鎮8鄉,現有人口62萬,屬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據調查統計,2012年我縣計劃改造7000戶,其中“兩紅”人員烈士遺孀及革命烈士子女家庭戶。截止10月下旬,以上對象動工率達100%,完成基礎達59.5%,一層以上達40.5%。
二、主要做法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領導重視,明確責任,實施責任追究制。
我縣縣委、縣政府對抓好農村革命烈士遺屬危房改造工作高度重視,把它作為踐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一件大事來抓,作為辦實事、惠民生、得民心的主要工作來統籌安排。
城建局危舊房屋改造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生活條件,創造優美人居環境,市政府決定,對**遼紡地區危舊樓(房)實施全面改造。為保證改造工程順利實施,現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政府主導、結合市場化運作,突出重點、先易后難,以人為本、政策傾斜,廣開引資渠道、加速開發的原則,徹底改善**、**地區的面貌,將該地區打造成現代化商業聚集區和靚麗的城市景觀帶,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大幅度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凝聚力和向心力,改善市民的居住條件,促進遼陽經濟和社會協調快速健康發展。
二、改造范圍及內容
(一)改造范圍
東起護城河,沿新運大街向西至勝利路交叉路口,沿路兩側影響城市形象的危舊樓(房)。
房屋使用安全檢查工作總結
根據《關于印發自治縣房屋使用安全大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府辦號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縣衛生系統的實際,通過全系統的努力,較好完成了安全大檢查的任務。通過這次大檢查,不僅及時有效地防止和消除了房屋安全隱患,受到社會廣泛歡迎和好評,而且進一步把全縣衛生系統房屋安全管理的基本情況摸清,總結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局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提高思想認識,搞好宣傳發動
我局接到縣里的文件后,立即在衛生信息網上轉發給各醫療單位,并于8月26日召開了專項工作會議各醫療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縣里的文件精神。大家一致認為,要想搞好這次大檢查,必須在抓好自身學習、提高認識的基礎上,搞好廣泛的宣傳發動,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參與、支持的積極性。各醫療單位地積極召開專題會議利用LED顯示屏等,展開的宣傳活動。
二、落實措施,突出重點,確保危舊房屋安全大檢查工作不走過場
這次檢查工作,我們認真按照文件要求,對全縣衛生系統門診樓、住院樓、職工宿舍樓全面排查,重點檢查了屬嚴重危舊房屋和存在重大隱患的危舊房屋。由于全縣衛生系統房屋數量多、分布廣、工作難度大,這次檢查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衛生局領導和統一布置下,各醫療單位法定代表人為責任人負責本單位的自查工作,危舊房屋安全大檢查,做到了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其次,將危舊房屋安全管理工作與安全生產工作相結合,使危舊房屋安全大檢查工作扎實、排危措施果斷。通過這次危舊房屋安全大檢查,共檢查房屋63處(幢),檢查的建筑面積達23599平方米。共查出部份危舊房20處(幢),建筑面積達5828平方米。對檢查中發現的嚴重危舊房屋和有重大隱患的危舊房屋立即登記注冊,并擬文申請縣房屋質量檢查組進行安全鑒定,屬局部危房的,進行排危加固維修并立即組織實施;對存在重大隱患危及人身安全的危舊房屋,立即采取堅決措施,責令人員搬離。
三、堅持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加強房屋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調查報告
隨著“三年一中變”任務即將順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0年一大變”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進。我室在對“2010年一大變”工作進行前期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我市老城區的危舊房屋問題比較嚴重,較大影響了廣州中心城市的環境面貌。為此,我室專門組織調研組,對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情況、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進行學習考察,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F將有關情況及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實施危改工作。2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統計,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資2100萬元,而2000年則達到2.3億元,相當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遷面積僅約數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遷面積近10萬平方米,相當于1990年數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力爭用2年半至3年時間完成1997年登記在冊的23萬平方米危險房屋的排危搶險工作的目標,并制訂了相應的改造工作步驟、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目前,32片危改責任地塊的23萬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總面積7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萬平方米(總拆遷面積35萬平方米),維修加固危房11萬平方米。僅市一級就累計投入資金約4.6億元,全面完成了交電新村、西華路等10片地塊18萬平方米的成片拆遷工作,共拆除危房7萬平方米,約6200戶近2萬人從原來低矮、潮濕、擁擠、危險程度較高的危舊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園、陽光花園等多處安置小區,戶均面積從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從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時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個項目的維修加固工作,維修加固危房、嚴重損壞房面積共54268平方米。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實有房屋面積13578萬平方米,其中各級房管部門的經管房屋2011萬平方米,占房屋總量的14.8%。另據市房管部門經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結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萬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務后,仍然存在危房26.4萬平方米,嚴重損壞房80萬平方米,一般損壞房402萬平方米,分別占總數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門經管的房屋中,包括絕大部分的私房、企業用房、宗教用房、學校用房等,同樣存在相當數量的危舊房屋。我市危舊房屋的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改造任務依然相當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數量眾多的危舊房屋,以及其增長勢頭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長。我市的危舊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當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時期,到現在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標準低。由于當時客觀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舊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磚墻、磚木、預制板式結構,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風能力差。三是自然條件的影響。我市氣候潮濕多雨,常有臺風襲擊,而我市老城區大多地質條件較差,地表下存在較厚的淤泥沖積層,地勢低洼,排水設施落后,房屋水浸情況相當普遍,對危舊房屋的損壞相當嚴重。四是違章亂搭亂建。多年來,危舊房屋房屋的業主、住戶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違章亂搭亂建的現象非常普遍,進一步加快了危舊房屋的損毀速度。五是政策導向的消極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國長期實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賃政策,無論是經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對危舊房屋進行有效的修繕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實行房屋拆遷“拆一還一”的補償政策,對廣大危舊房屋業主,尤其是私房業主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他們寧愿等待拆遷,得到一套新房的補償,也不愿意掏錢進行修繕、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嚴重滯后。六是開發建設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我市舊城區有相當部分地塊被劃了紅線,但至今還是征而不拆,房屋業主與征用單位互相推諉,致使其中的危舊房屋得不到最起碼的養護;另一方面,老城區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礎施工,致使周邊的危舊房屋壓沉壓裂,加速了危損速度。這種情況在荔灣區尤為普遍,如陳家祠廣場旁邊的龍塘西地塊,多為建于60年代磚木、混合結構房屋,近年來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業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縫滿布,但居民無法搬出,情況相當危急;寶華路的寶華中約地塊,由于周邊五元名都、文昌閣的施工,相當數量百年樓齡的房屋岌岌可危,僅靠密集的樁頂承重,住戶(相當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樁間起居飲食,生活環境異常惡劣。
雖然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經過近3年的大規模改造建設,基本完成了23萬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務。但在實踐來看,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
首先,對危改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缺乏明確的總體思路。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對危改工作存在兩種錯誤或片面的認識:一是對我市的危舊房屋總體情況及其產生的原因缺乏了解,認為我市經過這么多年的舊城改造,特別是經過近3年大規模的危房改造建設,危房的現存數量已經不多,不足為患,無須再加大危改工作力度;二是對危改工作的實施情況不甚了解,認為制訂優惠政策,加大對危房工作的扶持力度,會沖擊正常的房地產市場。這些認識上的偏差,導致我市危改工作的總體思路一直得不到明確,未能結合城市總體規劃和舊城改造的需要,研究制定相應的總體規劃、實施計劃和政策措施,指導危改工作的順利推進。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調查報告
隨著“三年一中變”任務即將順利完成,我市的城市環境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10年一大變”工作也要同步部署推進。我室在對“2010年一大變”工作進行前期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我市老城區的危舊房屋問題比較嚴重,較大影響了廣州中心城市的環境面貌。為此,我室專門組織調研組,對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情況、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先后赴上海、北京、福州等城市進行學習考察,研究探索進一步加強我市危舊房改造工作的政策措施?,F將有關情況及我們的建議報告如下:
一、我市危改工作的基本情況及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市在公房租金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實施危改工作。20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我市危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據統計,1990年我市完成危改投資2100萬元,而2000年則達到2.3億元,相當于1990年10倍多;1990年我市完成拆遷面積僅約數千平方米,而2000年完成拆遷面積近10萬平方米,相當于1990年數十倍。1999年,市政府明確提出了力爭用2年半至3年時間完成1997年登記在冊的23萬平方米危險房屋的排危搶險工作的目標,并制訂了相應的改造工作步驟、優惠政策和具體措施。目前,32片危改責任地塊的23萬平方米危房(涉及改造總面積70萬平方米)的改造任務已基本完成,其中,成片拆除危房12萬平方米(總拆遷面積35萬平方米),維修加固危房11萬平方米。僅市一級就累計投入資金約4.6億元,全面完成了交電新村、西華路等10片地塊18萬平方米的成片拆遷工作,共拆除危房7萬平方米,約6200戶近2萬人從原來低矮、潮濕、擁擠、危險程度較高的危舊房中搬出,被安置到環境優美、配套完善的棠雅苑、棠德花園、陽光花園等多處安置小區,戶均面積從改造前的24平方米增加到33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從改造前的9.8平方米增加到13.3平方米;同時完成了沙河墟地街等4個項目的維修加固工作,維修加固危房、嚴重損壞房面積共54268平方米。
據不完全統計,我市目前實有房屋面積13578萬平方米,其中各級房管部門的經管房屋2011萬平方米,占房屋總量的14.8%。另據市房管部門經管房屋的安全普查結果,我市在基本完成23萬平方米危房的改造任務后,仍然存在危房26.4萬平方米,嚴重損壞房80萬平方米,一般損壞房402萬平方米,分別占總數的1.42%、4.3%和21.6%。此外,85.2%未列入房管部門經管的房屋中,包括絕大部分的私房、企業用房、宗教用房、學校用房等,同樣存在相當數量的危舊房屋。我市危舊房屋的形勢仍然相當嚴峻,改造任務依然相當繁重。
造成我市存在如此數量眾多的危舊房屋,以及其增長勢頭仍在蔓延的主要原因:一是使用年限長。我市的危舊房屋普遍建于三、四十年代,有相當部分甚至建于清末民初時期,到現在已經大大超過了其使用年限。二是建造標準低。由于當時客觀條件和技術水平的局限,我市的危舊房屋建造普遍采用磚墻、磚木、預制板式結構,使用年限短,抗震、抗風能力差。三是自然條件的影響。我市氣候潮濕多雨,常有臺風襲擊,而我市老城區大多地質條件較差,地表下存在較厚的淤泥沖積層,地勢低洼,排水設施落后,房屋水浸情況相當普遍,對危舊房屋的損壞相當嚴重。四是違章亂搭亂建。多年來,危舊房屋房屋的業主、住戶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違章亂搭亂建的現象非常普遍,進一步加快了危舊房屋的損毀速度。五是政策導向的消極作用。一方面,由于我國長期實行低租金制的房屋租賃政策,無論是經管房或私房,其租金收入都不足以對危舊房屋進行有效的修繕和改造;另一方面,我市實行房屋拆遷“拆一還一”的補償政策,對廣大危舊房屋業主,尤其是私房業主起到一定的消極作用,他們寧愿等待拆遷,得到一套新房的補償,也不愿意掏錢進行修繕、改造,造成了危改工作嚴重滯后。六是開發建設的負面影響。一方面,我市舊城區有相當部分地塊被劃了紅線,但至今還是征而不拆,房屋業主與征用單位互相推諉,致使其中的危舊房屋得不到最起碼的養護;另一方面,老城區基建、市政工程的基礎施工,致使周邊的危舊房屋壓沉壓裂,加速了危損速度。這種情況在荔灣區尤為普遍,如陳家祠廣場旁邊的龍塘西地塊,多為建于60年代磚木、混合結構房屋,近年來由于附近康王地下商業城施工,造成房屋因地陷致危、裂縫滿布,但居民無法搬出,情況相當危急;寶華路的寶華中約地塊,由于周邊五元名都、文昌閣的施工,相當數量百年樓齡的房屋岌岌可危,僅靠密集的樁頂承重,住戶(相當部分是孤寡老人)每日在木樁間起居飲食,生活環境異常惡劣。
全區城市防汛指導意見
為認真做好2012年城市防汛工作,按照市城市防汛辦公室和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工作部署,結合我區城市防汛工作實際,制定本工作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于防大汛、保安全,按照“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要求,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排查隱患,扎實做好組織、預案、工程、隊伍、物資、搶險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城市安全度汛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主要任務
(一)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提高城市防汛的科學性和針對性。精心組織城市防汛各類隱患排查治理,逐條河道進行全面排查梳理,查找存在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明確整治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河道清淤清障,按照“河道清淤由主管部門負責,河道清障由主管部門牽頭、轄區負責”的原則,明確責任,限定時間,加大清障力度,在6月20日之前恢復行洪斷面;對排水管網、暗渠等城市排水設施及時疏通并進行全面檢查維修,確保正常發揮作用;對低洼積水地段,制定完善應急預案,落實責任部門單位,進行重點監控,遇有嚴重積水時,立即組織居民轉移。
(二)修訂完善城市防汛預案,提高應急反應能力。各有關單位要結合實際,充分考慮新的雨情險情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等相關因素,依據《2012年區城市防汛應急預案》,進一步修訂完善各自城市防汛預案,使其更具體、更有操作性。所有預案特別是重點防汛單位、重要防洪部位和關鍵環節預案,必須進行演練,查找問題,優化完善,落到實處。健全應急反應機制和應急指揮體系,落實應急隊伍組織、裝備,積極組織應急管理培訓和快速反應演練,保證必要時拉得出、聯得上、救得下、打得贏。特別做好各類異常突發天氣防御工作,針對異常汛情及時組織會商,準確預警,有序應對,超前動員部署、超前集結隊伍、超前落實預案,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及時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網絡、公共電視大屏幕等渠道向市民重要天氣、重大預報、預警信息等,增強市民自我防護意識。
市建委汛期農房建設通知
各村莊:
為確保我鎮汛期農村住房建設和危房改造安全度過汛期,各村莊要切實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保障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結合我鎮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汛期農房建設安全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搞好汛期農房建設安全,確保農村危房安全度汛,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是鎮村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實現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鎮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建設正處于開工建設高峰期,一旦突發強降雨,將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現已進入汛期,各村必須立足于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增強做好汛期農房建設安全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盡快搞好汛期農建設安全,確保農村危房安全度汛,切實做好防汛工作。
二、加強領導,健全班子,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制
根據《防洪法》,防汛工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的要求,鎮成立以鎮長官祥斌同志任總指揮,分管領導尚堯文同志任副總指揮的農村危舊房屋防汛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村建設服務中心,聯系電話,負責抓好防汛搶險隊伍的組織和落實工作。各村要分別成立3人防汛領導小組,組織領導好防汛搶險隊伍,做到領導分包、技術責任分包、具體工作人員分包,切實做到責任、人員、物件、措施“四到位”。責任制的落實要貫徹防汛準備、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