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權幫扶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5 00:52: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維權幫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鄉鎮總工會維權幫扶先進材料

去年以來,××鎮總工會健全完善維權機制建設,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維權、依法維權、科學維權,切實維護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在創建穩定勞動關系、職工維權幫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兩年來維權幫扶工作匯報如下:

一、全面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推動企業建立新型勞動關系

在全縣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開展后,鎮總工會及時向鎮黨委、政府匯報,提出了開展活動的實施意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在全鎮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通知》,并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組織實施創建活動進行了部署。鎮總工會在全鎮廣泛宣傳發動,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宣傳月活動,在鎮政府網站、宣傳欄、重點企業廠務欄開辟創建活動宣傳專欄,使企業和職工群眾認識到創建活動的意義,營造了創建活動的良好氛圍。為擴大創建范圍,召開了基層企業工會主席會議,指導、鼓勵一批重點企業參加創建活動,其中××××有限公司于20*年被縣政府授予“縣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榮譽,××××××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已經申報參加20*年縣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目前,創建活動已在我鎮全面展開,建會企業參與創建活動的已達到57家,參與創建面86%。在創建活動中,我們抓住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關建環節,為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提供機制保障。我鎮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議簽訂率達到100%,有53家已建工會企業簽訂了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合同,簽訂率為80%。通過創建活動,為協調、解決矛盾構建了新平臺,實現了維護職工權益和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統一,契合了黨政、企業、職工共同關注點,促進了我鎮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二、加強工會維權機制建設,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一是完善落實鎮級三方協調勞動關系會議制度。鎮總工會堅持源頭參與,積極聯合鎮經貿辦、勞動保障站、商會每年召開一次三方關系會議。在去年和今年召開的三方會議中,專題就我鎮創建活動情況和宣傳、貫徹《勞動合同法》的情況進行了通報。

二是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處機制。今年6月,成立了以鎮黨委副書記為組長,各辦主任為組員的××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同時積極指導各會員企業成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和工會勞動關系法律監督委員會。目前已建立這兩個委員會的有60家會員企業,組建率為91%。

查看全文

總工會維權幫扶工作事跡材料

一、全面推進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活動,推動企業建立新型勞動關系

在全縣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創建活動開展后,鎮總工會及時向鎮黨委、政府匯報,提出了開展活動的實施意見。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于在全鎮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通知》,并召開專題會議,就如何組織實施創建活動進行了部署。鎮總工會在全鎮廣泛宣傳發動,開展創建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宣傳月活動,在鎮政府網站、宣傳欄、重點企業廠務欄開辟創建活動宣傳專欄,使企業和職工群眾認識到創建活動的意義,營造了創建活動的良好氛圍。為擴大創建范圍,召開了基層企業工會主席會議,指導、鼓勵一批重點企業參加創建活動,其中××××有限公司于2007年被縣政府授予“縣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榮譽,××××××有限公司和××××××有限公司已經申報參加2008年縣級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目前,創建活動已在我鎮全面展開,建會企業參與創建活動的已達到57家,參與創建面86%。在創建活動中,我們抓住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等關建環節,為發展和諧勞動關系提供機制保障。我鎮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和工資集體協議簽訂率達到100%,有53家已建工會企業簽訂了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合同,簽訂率為80%。通過創建活動,為協調、解決矛盾構建了新平臺,實現了維護職工權益和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統一,契合了黨政、企業、職工共同關注點,促進了我鎮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

二、加強工會維權機制建設,依法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一是完善落實鎮級三方協調勞動關系會議制度。鎮總工會堅持源頭參與,積極聯合鎮經貿辦、勞動保障站、商會每年召開一次三方關系會議。在去年和今年召開的三方會議中,專題就我鎮創建活動情況和宣傳、貫徹《勞動合同法》的情況進行了通報。

二是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處機制。今年6月,成立了以鎮黨委副書記為組長,各辦主任為組員的××鎮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同時積極指導各會員企業成立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和工會勞動關系法律監督委員會。目前已建立這兩個委員會的有60家會員企業,組建率為91%。

三是積極開展法律援助活動。鎮總工會以鎮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為依托,為廣大職工和工會組織提供法律幫助。2007年7月,某公司職工戴某按公司要求將貨物送外碼頭,在碼頭卸貨時,汽車欄板外翻使戴某從汽車上摔下來,經醫院檢查為頭部、頸部挫傷。由于他才工作一星期,公司拒絕為其支付醫療費用,并在協商過程中發生了激烈爭執。后其找到鎮總工會求援,鎮總工會給予熱情接待,立即與鎮法律援助中心聯系,一起到該企業了解情況。經過鎮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多次與企業溝通聯系,言之以情,動之以理,同時耐心勸說戴某防止其過于激動,通過努力最后達成調解協議。公司支付戴某5000元醫藥費,從而抑制了矛盾的激化和事態的擴大。兩年來,鎮總工會與法律援助中心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8起,及時、有效的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查看全文

工會幫扶經驗交流材料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武漢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天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武漢麗紅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麗紅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麗紅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三、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

勞動關系呈現多元化、契約化、復雜化的特征,需要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履行維權基本職責上。將困難職工幫扶、職工法律援助、農民工維權、勞動爭議調解等職能實施有機有效整合,通過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創新,來打造工會工作的“亮點”。為此,我們加大了推進社會化維權的力度,把幫扶與維權、維權與維穩有機結合起來。一是我們依托“區職工維權領導小組”、“區推進集體合同工作領導小組”等組織領導機構,加強與黨政職能部門的溝通與配合,共同協商職工、農民工維權工作的重大問題,共同調處侵害職工、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件推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配合、工會運作”的社會化幫扶維權格局。二是建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切實發揮了工會調解在勞動爭議處理中“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改善職工、農民工打官司“立案費用高、調解難度大、仲裁周期長”的現狀,推進勞動爭議調解關口前移,在區法院支持下,我們于今年5月成立了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聘請原區法院退休老庭長擔任首席調解員。勞動爭議調解中心成立兩個多月來,接待來訪達240余人次,受理案件32起,辦結率和執行率達100%。如武漢某公司拖欠農民工工資,40多名農民工討薪無果,情緒激動,與廠方人員發生了肢體沖突,甚至提出不解決就堵馬路。區總工會知道此事后,立即介入調解,當了解到是銀行轉帳延誤導致欠薪的原因后,我們當即決定,由區總工會先墊資7萬元支付農民工工資,待銀行資金到帳后再由公司轉還給區總工會。這一調處結果,讓雙方當事人感激不盡,由此而防止了不穩定事件的發生。三是協同政府相關部門聯手開展法律援助進企業、進社區活動。我們對選聘10名協理員采取集中使用、分片負責、統一考核的方式,指導協理員深入社區、企業宣講《工會法》、《勞動合同法》,發放宣傳資料5000多份。同時,還協同勞動部門對90多家用人單位勞動用工情況進行了檢查,現場調處了10余起勞動糾紛疑難案件,對3家違法違規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對個別嚴重違法單位實行了處罰,使大量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為××*區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查看全文

區級工會幫扶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Xx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勞動關系呈現多元化、契約化、復雜化的特征,需要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履行維權基本職責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省、市總工會的部署和要求,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實施有機整合,形成了“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實踐證明,這種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將工會幫扶維權職能融為一體,把面向社會、服務職工的事務推向前臺,不僅成功地破解了區級工會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不從心、疲于應付的難題,還有力地推動了工會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轉變,使幫扶中心真正成為了工會全面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沿陣地,成為了工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推進幫扶維權社會化的工作平臺,成為了充滿陽光和愛心的困難職工之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Xx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Xx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Xx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XxXx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Xx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Xx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查看全文

區級工會幫扶工作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Xx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勞動關系呈現多元化、契約化、復雜化的特征,需要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履行維權基本職責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省、市總工會的部署和要求,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實施有機整合,形成了“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實踐證明,這種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將工會幫扶維權職能融為一體,把面向社會、服務職工的事務推向前臺,不僅成功地破解了區級工會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不從心、疲于應付的難題,還有力地推動了工會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轉變,使幫扶中心真正成為了工會全面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沿陣地,成為了工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推進幫扶維權社會化的工作平臺,成為了充滿陽光和愛心的困難職工之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Xx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Xx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Xx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XxXx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Xx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Xx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查看全文

工會幫扶工作交流材料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武漢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天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武漢麗紅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麗紅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麗紅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三、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

勞動關系呈現多元化、契約化、復雜化的特征,需要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履行維權基本職責上。將困難職工幫扶、職工法律援助、農民工維權、勞動爭議調解等職能實施有機有效整合,通過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創新,來打造工會工作的“亮點”。為此,我們加大了推進社會化維權的力度,把幫扶與維權、維權與維穩有機結合起來。一是我們依托“區職工維權領導小組”、“區推進集體合同工作領導小組”等組織領導機構,加強與黨政職能部門的溝通與配合,共同協商職工、農民工維權工作的重大問題,共同調處侵害職工、農民工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件推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配合、工會運作”的社會化幫扶維權格局。二是建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切實發揮了工會調解在勞動爭議處理中“第一道防線”的作用。為改善職工、農民工打官司“立案費用高、調解難度大、仲裁周期長”的現狀,推進勞動爭議調解關口前移,在區法院支持下,我們于今年5月成立了區總工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聘請原區法院退休老庭長擔任首席調解員。勞動爭議調解中心成立兩個多月來,接待來訪達240余人次,受理案件32起,辦結率和執行率達100%。如武漢某公司拖欠農民工工資,40多名農民工討薪無果,情緒激動,與廠方人員發生了肢體沖突,甚至提出不解決就堵馬路。區總工會知道此事后,立即介入調解,當了解到是銀行轉帳延誤導致欠薪的原因后,我們當即決定,由區總工會先墊資7萬元支付農民工工資,待銀行資金到帳后再由公司轉還給區總工會。這一調處結果,讓雙方當事人感激不盡,由此而防止了不穩定事件的發生。三是協同政府相關部門聯手開展法律援助進企業、進社區活動。我們對選聘10名協理員采取集中使用、分片負責、統一考核的方式,指導協理員深入社區、企業宣講《工會法》、《勞動合同法》,發放宣傳資料5000多份。同時,還協同勞動部門對90多家用人單位勞動用工情況進行了檢查,現場調處了10余起勞動糾紛疑難案件,對3家違法違規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書》,對個別嚴重違法單位實行了處罰,使大量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為××*區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查看全文

區級工會幫扶工作交流材料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勞動關系呈現多元化、契約化、復雜化的特征,需要工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履行維權基本職責上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省、市總工會的部署和要求,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實施有機整合,形成了“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實踐證明,這種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將工會幫扶維權職能融為一體,把面向社會、服務職工的事務推向前臺,不僅成功地破解了區級工會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不從心、疲于應付的難題,還有力地推動了工會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轉變,使幫扶中心真正成為了工會全面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沿陣地,成為了工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推進幫扶維權社會化的工作平臺,成為了充滿陽光和愛心的困難職工之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Xx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Xx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Xx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XxXx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Xx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Xx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查看全文

區級幫扶工作交流材料

近年來,我們嚴格按照省、市總工會的部署和要求,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實施有機整合,形成了“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實踐證明,這種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將工會幫扶維權職能融為一體,把面向社會、服務職工的事務推向前臺,不僅成功地破解了區級工會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不從心、疲于應付的難題,還有力地推動了工會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轉變,使幫扶中心真正成為了工會全面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沿陣地,成為了工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推進幫扶維權社會化的工作平臺,成為了充滿陽光和愛心的困難職工之家。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Xx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Xx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Xx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XxXx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Xx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Xx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三、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

查看全文

工會幫扶部署交流材料

嚴格按照省、市總工會的部署和要求,近年來。對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職工法律援助中心、勞動爭議調解中心實施有機整合,形成了四位一體”工作體系。實踐證明,這種行之有效的運作方式,將工會幫扶維權職能融為一體,把面向社會、服務職工的事務推向前臺,不僅成功地破解了區級工會普遍存在人少事多、力不從心、疲于應付的難題,還有力地推動了工會組織形式、工作方式、運作模式的轉變,使幫扶中心真正成為了工會全面履行社會職能的前沿陣地,成為了工會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窗口,成為了推進幫扶維權社會化的工作平臺,成為了充滿陽光和愛心的困難職工之家。主要做法是

一、建起來,打造充滿陽光的幫扶平臺

區是我省鋼鐵、石化、造船、重型機械、環保設備的重要生產基地,擁有鋼鐵公司等10多家國有大型企業。在區屬1300多家中小企事業單位中,有職工6萬多人,農民工2萬多人。面對區屬企業改制重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侵權案件屢屢發生、勞動爭議糾紛日漸上升等新情況,僅有7名工作人員的區總工會,將如何應對形勢的變化,如何把“職工、農民工有困難找工會”的口號付諸于行動,我們在實踐中進行了艱苦的探索。今年初,省總發出《關于推進縣級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的通知》后,我們敏感地覺察到,這是上級工會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重要講話精神的的破題之舉,也是推動縣(市、區)工會全面創新發展的難得機遇。于是,我們牢牢抓住這個契機,對區幫扶中心“四位一體”建設進行了全面規劃,在取得區委、區政府和上級工會的首肯和熱情支持下,區總工會騰出臨街近5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全部用于“四位一體”建設。按照規范化考核十項標準,我們在幫扶中心一樓大廳設置了信訪接待、生活救助、醫療互助、職培職介、小額貸款、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心理咨詢等10多個服務窗口,設立了免費家電維修、優惠理發、救助物資發放等服務項目,配置了電腦、打印機、壁式電子顯示屏等必備的硬件設施;在二樓設立了勞動爭議調解室、職工技能培訓教室等,既完善了“四位一體”所需的服務功能,又使幫扶中心的面貌煥然一新。與此同時,我們還對街道幫扶維權站和社區(企業)信息員進行了充實調整,形成了以區幫扶中心為龍、街道幫扶維權站為支撐、基層工會干部為骨干的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上下聯動、反應敏捷的幫扶維權網絡。

二、轉起來,充分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

搭建了“四位一體”平臺,關鍵是要使它轉起來,而轉起來需要必備的物質基礎,這往往又成為工作持續開展的“瓶頸”。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注重發揮工會組織網絡健全、聯系社會廣泛的優勢,緊扣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從助困、助醫、助學入手,想千方,設百計,廣泛借助和運用社會資源,建立起了“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藥店”、“愛心學校”和“愛心互助園地”。在助困方面,我們先后與商業公司簽訂協議書,創辦了“愛心超市”(區總工會出資88%、公司讓利12%),困難職工憑愛心購物卡,就可到公司所轄36家超市選購生活必需品。同時,我們廣泛發動職工捐資捐物獻愛心,在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建立了“愛心互助園地”。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區職工捐贈衣物2萬多件、生活日用品4940件,經消毒整理后,分門別類存放。已向多名困難職工和農民工發放了14821件衣物,900多件生活日用品。在助醫方面,我們在區第一醫院掛牌設立了“愛心醫院”,與馬應龍公司開設了“愛心藥店”。醫院為困難職工建立了健康檔案,區總工會為困難職工發放醫療優惠卡、愛心購藥卡,困難職工可持卡到醫院就診體檢,到馬應龍大藥店購買藥品(區總工會出資85%,藥店讓利15%)。同時,我們還組織了2萬多名職工參加市總工會開辦的“重大疾病醫療互助”,組織了15189女職工參加“防癌保險”,目前,已有51名職工獲得46萬元賠付,緩解了患病職工的醫療負擔。在助學方面,我們與區教育局聯手創辦了“愛心學校”(由區總工會出資80%,學校出資20%),享受優惠的困難職工及農民工子女可在全區59所中小學就近入學。有了廣大職工和社會各方面的鼎力相助,我們創辦的“五個愛心平臺”有效地轉動了起來,不僅使困難職工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幫扶救助,也使區幫扶中心的人氣越來越旺,聲譽越來越響,工作越來越火紅。

三、亮起來,推進幫扶維權工作向縱深拓展

查看全文

工會依法維權工作調研報告

《工會法》明確規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這是《工會法》的核心,也是《工會法》的靈魂。這些法律法規對工會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作了明確的規定,給工會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和保障。

工會在依法維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一是工會的職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有的企業工會也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真正作用。二是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還比較難。有些單位超時用工,低薪用工現象還是經常發生。一些企業只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職工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三是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部分企業很少召開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參與企業的管理和決策意識比較淡薄。四是對職工互助保險和身體檢查工作在某些單位難以真正落實到位。五是對外來民工的合法權利以及業余生活關心不夠等等。

造成工會依法維權工作困難的原因。一是工會自身在維權方面不夠大膽積極主動維權。各地在招商引資方面競相出臺優惠政策,積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財政增收、地方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招商引資,有的工會組織擔心旗幟鮮明地積極維權對招商引資不利而心存顧慮。二是勞資關系復雜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逐步健全,勞動關系更加市場化、職工的工作范圍更廣、彈性更大;企業生產經營和勞動用工更加靈活;職工勞動報酬與工作業績直接掛鉤,差別更加明顯,這些都使勞動關系變得更加復雜。三是傾聽職工的意見的渠道不暢。工會受制于企業,工作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做好工會維權工作的方法。一是幫助企業依法召開職代會。幫助、指導職工簽訂勞動合同并代表職工簽訂集體合同。二是認真行使安全生產中的監督權。在發現企業違章生產等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情況時,工會及時責令企業方面予以改正。三是參與勞動爭議調解。修改后的《工會法》規定“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地方勞動爭議仲裁組織應當有同級工會代表參加。”四是穩步推進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工會組織要積極推動廠務公開這一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形式,其運行機制和工作格局應在企業公司工會民主管理中顯示成效。尤其是規模企業在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建設方面應取得新的進展。五是完善職工幫扶體系,建立重點維權機制。特困職工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需要工會組織的特別關愛,他們的生存權和就業權尤其需要重點維護。工會組織的特困職工幫扶中心和外來務工人員維權中心,應切實履行職責,建立覆蓋全縣困難職工三級聯動幫扶體系,形成特困職工幫扶救助長效機制。六是積極開展職業培訓,保障職工的受教育權力。免費為職工提供職業培訓,提高職工的專業技術能力,為就業和再就業提供基礎。七是幫助職工實現再就業,保障職工的就業權力。免費為職工提供就業信息,幫助職工再就業是新時期工會義不容辭的一項工作。八是開展法律援助和欠薪治理,積極維護職工尤其是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大《勞動合同法》的宣傳力度,提高勞動者和企業的法律意識,協助勞動保障等政府部門加強對《勞動合同法》貫徹實施情況的檢查。運用全國工會幫扶中心的跨區域維權服務網絡,加大對農民工的維權力度,幫助農民工追討欠薪。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