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系統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6 01:47: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化系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廣系統文化報告
一、基本現狀
我縣有18個鄉鎮,249個行政村,全縣有18個鄉(鎮)文化站。有3級文化館1個,3級圖書館1個,3級博物館1個,縣級采茶劇團1個,縣級電影公司1個,縣級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1個。18個鄉鎮均建起了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近百個行政村或居委會建起了村級或社區文化活動室,共建有農家書屋251個,全縣基本形成了以縣直文化單位活動場地為龍頭,以村級或社區文化活動室為網點的縣、鄉、村三級覆蓋的農村文化網絡體系。
二、我縣近年文化建設情況
1、加強設施建設,搭建文化服務的公共平臺。
一是重點抓好了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2009以來,全縣18個鄉鎮文化站已基本建設完成,已投入使用的13個鄉鎮文化站建設了綜合文化活動室、圖書室、電子閱覽室,配套了點歌系統、圖書2000冊、電視、投影儀等設施設備。
二是加強三館建設。縣博物館建成了《古代歷史名人文化》。2010年,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績,并榮獲全省先進集體稱號。在館藏文物調查及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項目中考核中全省排名第一,并榮獲全省先進集體稱號。2011年12月縣博物館“古代歷史名人文化展”獲得了“全省博物館十大陳展提升創新獎”。縣文化館、圖書館也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縣文化建成了非遺展覽廳,縣圖書館建成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并建成村級服務點237個。
文化局文化系統提高意見
2009年,是建國60周年、南京解放60周年的大喜之年,是文化系統文化效能提高年,我們將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江蘇的一流比,向全國的一流攀,為繼續走在新一輪發展的前列再抬新標桿,振奮精神,攻堅克難,加大投入,注重建設,鞏固文明城區創建成果,健全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協調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市場管理體系、文化發展保障體系,為“生態*、科學*、和諧*”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廣播電視高位發展。以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為抓手,加快事業發展步伐。一是確保有線電視信號安全傳輸無事故。二是數字電視做到應轉盡轉,堅持有線電視網絡與道路、住宅小區建設同步,新發展用戶8000戶、改造光節點20個,光纜改造20公里。三是開發網絡資源,新增專業網網點10個。四是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有效投訴為零。
二、群眾文化繁榮發展。以提高文化陣地、文化活動、文化培訓全覆蓋的質量為目標,全面繁榮群眾文化。一是圍繞建國60周年、南京解放60周年重大節慶日,精心策劃舉辦第三屆“和諧文化社區行”系列活動200場,送電影200場,讓和諧文化走進社區、走進家庭、走進校園、走進軍營、走進外來務工人群。二是瞄準全國“群星獎”、省“五星工程獎”等,創作高質量的文藝精品300件,并確保全年有20件作品獲市級以上獎。三是強化文化團隊建設,建三支特色文化隊伍、建10個特色文化家庭;傾力鍛造1-2支在全市居第一方陣的特色隊伍。四是積極開展“書香*進社區”活動,投入15萬元,免費為社區(村)配送圖書12000冊。組織好“紅領巾”、“農民”等各類讀書征文等活動,編輯出版《書香*》獲獎征文作品集。五是深入社區舉辦群眾文化創作等各類表演培訓。
三、新聞宣傳跨越發展。以創建市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區為目標,進一步提升新聞輿論平臺的影響力。一是堅持正確導向。圍繞中心工作,組織采訪、播出廣播電視新聞稿件6000條以上,開設《新*新面貌》等20個新聞專欄,與相關單位聯辦節目5個以上。二是擴大宣傳面。積極向《*信息》、《江蘇文化報》等省市媒體投稿。三是加強隊伍建設。健全通訊員、監聽監看員和創優節目評審隊伍例會制度、業務研討制度、創新創優制度等,獲市以上好新聞8篇以上。
四、文化市場規范發展。以繁榮、規范文化市場為重點,鞏固文明城區創建成果,確保文化市場安全。一是強化管理。嚴格依照法規完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街道文化站、“五老”監督員和行風監督員作用,優化文化市場“協管網絡”;與公安、工商、消防等部門聯合執法、集中整治,發揮好“執法網絡”作用;利用“凈網先鋒”等管理平臺,確保上網內容安全,發揮好“科技網”作用。二是確保安全。鞏固無“小耳朵”先進區成果,加強對娛樂場所、網吧的巡查;嚴厲查處網吧接納未成年人,堅決取締無證照文化經營戶。三是創新發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做到政務公開,權力陽光運行。充分整合文化市場資源,創新文化市場發展平臺。在網吧業主中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全力優化文化環境。
五、文物保護延伸發展。以文物法律法規宣傳為主線,提高全民文保意識。一是構建區、街道、村和社區三級文物保護網絡,舉辦文物法律法規培訓班。二是加大巡查密度和處罰力度,確保“兩個100%”。三是繼續協助市博物館考古部做好考古發掘工作,積極參與南京市第四屆“文博之夏”活動。
加強文化系統宣傳意見
系統各單位、機關各科室:
為進一步加強文化系統宣傳報道工作,及時、準確、全面反映我區文化工作的情況,發揮好宣傳報道作用,及時交流經驗、促進工作開展,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報送內容
貫徹落實上級文化工作精神的舉措;基層文化工作的開展情況;圍繞局黨委安排開展的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文化工作的創新經驗和成果。
二、記件范圍
符合上條內容規定的所有圖片新聞、文字新聞和報道稿件。被區兩辦信息科采用的;被市級以上主管部門行業信息采用的;被市兩辦信息采用的;在市級以上綜合刊物上發表的關于我區文化工作的相關稿件。
文化系統科長競選演講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事:
下午好!
首先感謝組織為我們提供這次公平競爭的機會。今天我競聘的崗位是文體產業與新聞出版管理科科長。我叫,現任市博物館副館長,中共黨員,有助理工程師和文博助理館員兩個職稱。年被中共市委宣傳部評為“市文明市民”。
我于年7月畢業于國立華僑大學土木工程系,同年9月進入文體局籌建辦,參與市博物館、體育館和游泳館的工程建設。在籌建辦我以工程甲方代表的身份下到施工現場,主要負責工程現場的施工管理。年12月份,“三館”順利竣工,市博物館和體育館工程還被評為市優質工程。第一線的工作經歷,培養了我吃苦耐勞的精神,鍛煉了人的品格,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期間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因我在籌建辦的突出表現得到了文體局和宣傳部的認可,博物館新館落成后不久,就被市委宣傳部任命為博物館副館長。
博物館工作期間,我繼續發揮專業優勢。年紀念施瑯將軍暨清廷統一臺灣320周年系列活動,我參與施瑯雕像的建設和施瑯故居的修復等工程建設。目前配合泉州“海絲”申報“世遺”,我主要負責“金交椅山古窯址”及“草庵”兩個考察點的整治建設,整治建設得到原聯合國國際古遺址理事會秘書長亨利博士和聯合國古遺址理事會總協調員尤嘎博士的贊許。
生態系統旅游文化論文
一、民間音樂生態系統的變異
民間音樂生態系統在現代科技的沖擊下產生了極大的變異,這種變異一方面表現為功能生態系統之功能的喪失,另一方面又表現為生態系統之功能的變異。
(一)原生態生態系統功能的喪失。正如前文所述,民間音樂的原生態生態系統是基于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生產、生活等社會關系的,與人類所生存的自然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諸因素緊密相關的功能生態系統,其中,功能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原生態的狀態下其功能極其多樣,因而,就存在極其多樣的子生態系統,形成了一個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群。但是,一旦其中的某些功能喪失,將會導致相應的子生態系統的消亡,從而導致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群的萎縮。20世紀下半葉至21世紀初,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諸因素之間的格局形式,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生產、生活等社會關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其中的許多事項不再需要依靠音樂就可以完成,因而導致民間音樂功能大量的喪失,如高速運載工具的出現,機器設備代替了人力和畜力,指揮生產、協調勞動動作和鼓舞勞動熱情的勞動號子和勞動歌曲就喪失其功能;現代通信設備的運用,縮短了人們時間、空間和心理距離,以歌(樂)傳情、傳信、傳授生產生活知識的功能喪失;現代科學技術增強了人類認識自然、社會和人體自身的能力,破除了諸多的迷信,眾多用以主持儀式的音樂喪失其儀式功能,等等。隨著這些功能逐漸喪失,與之相應的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也就隨之消亡。接著,隨著這些子生態系統逐個消亡,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群也就漸次萎縮。
(二)原生態生態系統功能的變異。一方面,民間音樂原生態生態系統的功能在喪失,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在消亡;事實上,另一方面,民間音樂又企圖從別的地方尋找出路,生態系統又在轉化其功能,這就出現了功能的變異。顯然,變異產生的前提,是原生態功能的喪失,我們將變異前后生態系統各相關因素進行比較,就能找出其變異之所在。第一,原來豐富的企盼(動機),諸如希望順利完成勞動、風調雨順、找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家宅村坊平安、老人長壽、小孩順利入睡、獲得娛樂放松等,均已萎縮,有些已不復存在。如果要講有所企盼的話,那就是趨利的商業動機——希望掙錢,原來那五花八門的企盼都萎縮為這一個希望,它所表現出來的物質外殼是對民間音樂進行包裝。第二,原來的各種場所,如荒山曠野、牧場草地、田頭地角、路口水邊、祠堂廟宇、家堂香火、喜堂靈堂、街頭巷尾等,均不復存在,萎縮成一個方寸的空間——局限于舞臺之類的一個劃定的表演空間。第三,活動的參與者產生了分化。原來所有在場的人員均為參與者,其中有操作者,沒有表演者和觀眾的稱謂,而現在分化出表演者和觀眾,其涇渭分明,參與者萎縮成操作者(即表演者)。第四,原來豐富的活動項目和音樂程序,如儀式中的哭嫁賀郎、超度亡魂、驅災解難、祝壽等項目,大為簡化,并且從活生生的生活現實中剝離出來,成為一種表演,萎縮成一種殘缺的標本。第五,原來那眾多的目的也萎縮成一個“獲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各相關因素的變異之大,在這些變異后的因素作用下,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的功能必定產生變異,原來由眾多企盼所生成的、要達到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緊密相關的眾多目的之眾多功能,萎縮成一個簡單的“獲利”功能。
(三)變生態功利生態系統的產生。由于上述民間音樂生態系統各相關因素和功能的變異,民間音樂生態系統必須產生變異,將變成為:包裝(商業動機)→表演空間→表演者和觀眾→表演和觀賞→獲利從整個過程及其各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它們已經嚴重的脫離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生產、生活等社會關系的實際情況,不再是原生態的生態系統了,在本質上它是一個追逐利潤的商業運作系統,那種原生態的功能性已經完全喪失,相反,其功利性是主要的。我們把它再進一步濃縮,就得到:包裝(商業動機)→表演→獲利這個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基于這一點,我們認為這一民間音樂的運作系統是一個以商業動機為驅動力的系統,因而,是一個以功利為主的生態系統,在此,我們將變異后的民間音樂生態系統稱作變生態功利生態系統。在變生態功利生態系統中,原生態功能生態系統那些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業已消失,它缺乏子生態系統,因而沒有其生態系統群。
二、生態系統在旅游文化產業中的重建
文化系統安全檢查情況報告
根據饒文市發[2013]3號文件《轉發省文化廳〈關于開展全省文化系統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結合我縣文化工作實際,現就我局開展此項工作的情況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文化系統除局機關外,有文化館、圖書館、徽劇傳習所等三個下屬單位,管理網吧、游戲廳、KTV等60余家文化娛樂場所,接市局通知后,我們對整個文化系統可能存在的四個方面的問題安全隱患進行了梳理:一是文化娛樂經營場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消防通道不暢通,消防器材設置不到位,場所內使用明火,場所內電線、電纜布置不規范等;二是大型文藝演出活動組織中存在安全隱患消防應急疏散預案有待健全。
二、工作措施
針對上述隱患,我們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會代訓,元月17日,文廣局在廣播電視中心五樓會議室召開全縣文化市場管理工作會議。縣文廣局分管局長、縣文廣新綜合執法大隊全體人員及各網吧、游戲廳、歌舞廳、印刷企業及音像圖書的經營業主共70余人參加會議。
協同系統歷史文化論文
一、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
“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最先出自于1933年國際雅典會議。1986年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的《通知》中正式提出了“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2002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以“歷史文化街區”取代了“歷史文化保護區”的概念,提出了“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并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革命紀念意義的城鎮、街道、村莊,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歷史文化街區、村鎮,并報國務院備案。”
二、系統論
系統一詞,起源于古希臘語,是部分合成整體的意思。現在認為奧地利理論生物學家L.V.Bertalanffy是第一個將系統論做為一門科學來研究的。Bertalanffy強調,任何系統都是一個有機組合的整體,它不僅僅是系統各個部分的簡單組合或機械相加。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各個要素在單獨狀態下所沒有的。同時認為,系統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中都處在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國內學者認為,旅游系統是一個開放的有機整體,每個因素都直接參與旅游活動,他們相互依靠,又相互制約包括客源市場系統、目的地系統、支持系統和出行系統四個部分。
三、協同論
協同論是對系統論的進一步衍生。從詞源上分析,“協同”一詞最早來源于古希臘,意為“協調合作”,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哈肯指出:一個系統發生相變時,會因大量子系統的協同一致而引起宏觀結構的質變,從而產生新的結構和功能。1976年,哈肯把“協同”理念加以明確并創立了一門新學科——“協同論”。哈肯所建立的協同論形成了一種基于開放系統的學科,專門研究系統內部子系統協同作用所形成的新整體的結構和特征,目的在于建立一種將復雜系統用普遍原理來處理的理念和方法。
CIS系統校園文化內涵及構成
摘要:CIS是關乎企業形象的一個識別系統,它不僅能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文化形象,還能有效促進企業品牌文化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CIS系統被積極推廣到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促使校園文化作為鼓舞師生發展的一種強有力的精神力量。本文主要深入探究CIS系統和校園文化發展的內涵和構成,為類似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CIS系統;校園文化;內涵;構成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科技文化飛速發展,中等職業學校引入CIS系統,將校園文化建設當作重要任務。如何高效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成效,樹立富有特色的教育校園文化品牌,成為每個中等職業學校管理者必須探索思考的重要問題。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以人為本,它著重于精神建設,是一個需要全校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需要與學校總體規劃發展相適應。從某種層面上說,校園文化建設與現代化企業文化建設相類似,并且具有相同的本質屬性。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引入CIS系統,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形象,加深社會大眾對示范類中等職業學校的認識是非常必要的。
二、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構成
1.校園文化的內涵
公共文化大數據系統的實踐
摘要:本文針對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高效、高質量發展問題,介紹了以數據分析為抓手的公共文化大數據系統建設思路。總結實踐經驗,提出大數據系統建設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為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大數據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系統建設;實踐
近年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公共文化服務正在從“有沒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轉型升級,大數據系統的建設在改善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能方面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基于帶動、引領全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工作的考量,開展了公共文化大數據系統的探索性建設研究,為今后公共文化機構的決策方式調整,更科學、更準確地保障大眾的文化權益,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公共文化大數據系統建設基礎
“十三五”時期,我國通過規劃實施公共文化云平臺、中國文化網絡電視、邊疆萬里數字文化長廊、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等一系列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的數字化提檔升級。數字化工作的逐步開展,為公共文化大數據分析與利用奠定了基礎,也使今后利用大數據為公共文化服務賦能成為了可能。
公共文化大數據系統建設實踐
旅游景觀文化系統的構建探索
摘要:旅游景觀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分支,它更準確的表達了一個旅游文化學概念。旅游文化與旅游景觀文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涵意。旅游景觀作為游客觀賞的主要對象,其對文化內涵的理解是游客把握觀賞對象的關鍵。因此在旅游景區開發中,構建一個依循文脈的景觀文化系統就很重要了。都江堰景區作為一個典型的文化景觀,在開發過程中構建景觀文化系統對于游客深入理解該景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旅游文化旅游景觀文化系統都江堰
旅游文化的挖掘在旅游景區的開發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都江堰風景區,如何在開發中把握分布、蘊含于其各處景觀的文化,對于旅游者把握這一處舉世矚目的世界級景觀,對于開發者合理規劃景區以留住旅游者駐足欣賞,并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都江堰風景區占地面積雖然并不大,但是其各處景觀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卻復雜而深刻。因此構建一個邏輯清晰、布局合理的景觀文化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1旅游景觀文化設想
1.1旅游文化
美國學者羅伯特·麥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最早關注旅游文化這個命題,他們認為“旅游文化實際上概括了旅游的各個方面,人們可以借助它來了解彼此之間的生活和思想”,它是“在吸引和接待來訪者的過程中,游客、旅游設施、東道國政府和接待團體的相互影響所產生的現象和關系的總和。”[1]可見,概念提出者非常關注其完整性。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個亞類,但絕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是一個組合品,具有自身獨立的完整性。但它又不是無所不包的,它只是文化與旅游活動的深度結合,在旅游活動產生的過程中,旅游文化應運而生了。其它文化因為旅游者的欣賞可以轉化為旅游文化,但是不是所有其它文化就直接成為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泛文化現象目前十分嚴重,以至于一提到旅游文化,大家就自然的將其等同于關于旅游景觀的文化。導致其核心部分的關于旅游者的文化,如旅游者的消費行為等反倒被漠視了。本文不擬對旅游文化的概念進行批判,之所以提出此問題,主要是為了明確界定旅游文化中的子類別才能在關于旅游文化的研究中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