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范文10篇

時間:2024-03-30 17:50: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音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

小學音樂快樂教學探討

【摘要】快樂教學體現了老師教學的責任,小學生的音樂學習才剛剛開始,音樂快樂教學為小學生的學習增加了學習的積極性,加強了小學生的互動學習,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本文探討了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的相關策略,以期與廣大同仁交流,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研究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教育思想也發生了極大轉變,在近些年來,教學中出現了快樂教學的思想,所以快樂教學法在近些年成為了新的教學指導方向。這種新的教學理念非常有助于學生們學習興趣,老師可以提前備好課,想想課堂上怎么跟學生互動交流,因為加強和學生的互動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時刻注意學生的想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只有把學生帶到那種積極活躍,具有帶動性的氛圍中,學生才能享受學習中的樂趣,保持愉悅的心情在課堂上積極上進。

1.時刻注意學生的想法,搞好師生之間的關系

了解學生的心理,現代的小學生都有一種心理,就是恐懼、退縮、心里不成熟,面對外界的事物會躲避,所以小學生更需要從內心被關愛,而不是強硬的上下級的師生關系,應該從小學生的內心進入,友好交談,關愛和呵護小學生先成為好朋友,進而使課堂活躍不那么死板,打破學生恐懼退縮的心理,反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學生積極互動。課堂上需要輕松的學習氛圍,但同時也要遵守課堂紀律,需要注意的一點兒是,紀律絕不是苛刻的。小學生的學習就需要放松心情,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比如,在一篇課文中《新年好》,作者開始自己先道出了對新年的理解,把整個課堂帶到了一個過新年的課堂當中。先說出老師小時候都是怎么樣過新年,繼而問了同學他們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們爭相討論,一片熱烈,他們有的說放鞭炮,貼春聯,什么迎客松啊,還有的說穿新衣服,串親戚拜年等等。想想過年都有過年的祝福,過年的歌曲《新年好》,老師順勢說了一句“大家想不想學?”又把學生帶動起來了,在歡聲笑語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事實說明,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需要合理融洽的課堂氛圍。1.2多加鼓勵學生,使學生主動性增強。學習中,老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從內心對學生的肯定,相信他們一定能做得更好。從學生的心理來看,小學生需要更多的鼓勵,鼓勵教學也是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舉例來說,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曲學習中,因為之前學生沒有接觸過這類歌曲,學生們本來學起來就困難,加上歌曲本身也有難度,更加打擊了學生們的信心。在學習中,果不其然,這些音樂的發音和音樂節奏使學生陷入了難題,多次練習效果不佳,學生多少也肯定有灰心喪氣的。老師為了讓學生們振作,鼓舞學生們,為學生鼓氣,了解學生的情緒,用真誠的話語打動學生,耐心的教導學生,而不是一看到學生不會,用斥責埋怨的語氣訓斥學生。老師問,同學們有信心嗎?同學們也說有信心。在之后的練習當中,也進步了很多。所以多加微笑真誠的鼓舞學生能給學生學習帶來樂趣。

2.多樣化教學,增加新穎的教學方法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美育功能探析

一、音樂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體驗。音樂以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所以能振奮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它發之于心,因此也能動之于心。“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樂記•樂本篇(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它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音樂這種最具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方面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知何時起,有許多的學者、作曲家把一些標準的行為規范,理想的道德行為編成了童謠、譜成了歌曲讓孩子和學生們傳唱,使他們在娛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

音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通過聆聽音樂,使人們的“音樂的耳朵”能對大千世界有敏銳的感受力、觀察力,甚至具有對聲音選擇、篩選的能力。一首好歌影響人的一生。音樂沒有更多理性說教,但她比思想理論更容易把人們帶入一種情緒、一種精神以至生命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音樂教育的功能大于政治、勝于思想,可謂好歌影響一生。音樂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青少年對美的興趣和追求,從而讓學生能夠透過音樂發現美、感受到美,這種美育功能是音樂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能。

三、音樂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

音樂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這源于其在啟發人的思維方面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錢學森對此曾做過精辟的分析:“從思維科學角度看,科學工作總是從一個猜想開始的,然后才是科學論證;換言之,科學工作源于形象思維,終于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源于藝術,所以科學工作者先是藝術,后才是科學。”這句話說明,音樂是開發智力的金鑰匙,能充分開啟學生的思維,有效促進大腦的發育,很多人從孩子的嬰兒時期就對其進行音樂的熏陶,是不無道理的。經過試驗論證,音樂訓練可以有效培養人的右腦創造力和直覺思維,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教學音樂素養培養策略

對于音樂藝術來說,它主要來自生活,可以說它是日常生活的藝術展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和觀念的制約,嚴重影響了小學音樂素養的培養。因此,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基礎上,必須回歸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蘊藏的音樂素養教育素材,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一、音樂素養的內涵

在小學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或創作,如學生滿懷情感的演唱歌曲。音樂素養涉及到學生對音樂內容的情感表達,學生的情感因素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旨在使學生培養個性化的音樂認知。首先,教師需要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音樂教學。其次,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形成。它不僅促進了學生音樂科目的學習,而且促進了思維模式的發展,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1.開展聆聽教學模式,進行小組交流。音樂是一個傾聽他人和自己唱歌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去歌唱,卻領悟不到音樂的精彩。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感受音樂的美。只有懂音樂的人才能創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唱出自己的心聲,表達出自己的深情。在聆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歌曲或音樂,讓他們仔細聆聽,為下一步走進音樂殿堂鋪平道路。學生在聽過一定數量的音樂作品后,應引導學生表達自己聽后的感受,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愛上音樂,理解音樂。比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述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喜悅,帶領學生們去想象孩子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奮勇前進的情景。最后,教師告訴學生們這首歌曲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劃分學習小組,這樣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迸發智慧的火花,相互學習,共同提高。2.采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已經普遍應用,但大多數音樂課主要采用的是利用設備來播放音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各種形式呈現出音樂,教師可以在其中穿插游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教給學生樂理知識時,很多學生對于五線譜的辨別能力不是很強,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先從簡單的《生日快樂歌》讓學生認識跳動的音符。從而熟記五線譜要從上往下看,看音的方向及位置等。鼓勵學生可以利用簡單的編曲軟件,自己去進行創作提高他們的創造力。3.開展欣賞教學,享受精彩音樂。欣賞是一個享受美和學習美的過程。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在音樂教育的任何階段,都有不可或缺的欣賞過程。只有在學會欣賞之后才能邁出下一步。作為音樂學習的早期階段,小學生的欣賞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的認真指導和引領。在欣賞課程的過程中,有許多老師只是讓學生聽歌。這自然是不夠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學生帶入音樂世界,教會學生如何去聽音樂,欣賞音樂,如何欣賞音樂家的情感。首先,教師應該教授學生音樂的實際旋律和曲調。當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才能進一步探索。其次,教師應將音樂作品中包含的內容和情感呈現給學生,并運用情感來表達情感。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常,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不反感。小學生基本上都喜歡學習音樂。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這種特點,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通過自學,讓學生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巧妙地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形式和內涵,從而有效地塑造學生獨特的美感。

在小學生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非常重要,這是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應以“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情況,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查看全文

紅色音樂與中小學音樂教學探究

摘要:本文論述了紅色音樂文化滲透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并在分析當前紅色音樂文化進中小學音樂課堂的現狀基礎上,提出了紅色音樂文化滲透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中小學;紅色經典音樂;滲透探究

紅色音樂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藝術實踐的結晶,是有極強藝術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的文化食糧,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各個時期扣人心弦的旋律,唱出了人民的心聲,記載著革命的艱辛,以及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展開紅色音樂教育,通過演唱和鑒賞紅色經典音樂,感受革命精神的力量,可以培育中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建立共產主義人生信仰。

一、紅色音樂文化滲透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作用

(一)借助紅色音樂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發展的同時,人們盲目追求西方國家多元的文化,使我國文化底蘊的傳承與發揚失去了光彩,一些不良的社會作風像星星之火一樣漸漸燎原,不利于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紅色音樂文化是創作者根據革命時代的真實寫照,通過音樂高昂的旋律與字詞來歌頌革命戰士英勇斗爭的意志,在音樂教育滲透紅色音樂,不僅能夠讓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而且可以培養他們的愛國精神。如,開展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述《歌唱二小放牛郎》里面的抗日小英雄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與干部,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而英勇犧牲的事跡,幫助學生學習該歌曲,了解中國是怎么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到今天的,并向抗日戰爭無謂犧牲的英雄致敬,潛移默化地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懷,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學習。

(二)運用紅色音樂文化,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紅色音樂文化都是由革命人物、事件與精神譜成激昂的歌曲,抗戰英雄的堅貞不屈、機智勇敢、愛國愛民的思想境界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所以,教師應該針對抗爭英雄的品質進行弘揚,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如,舉行音樂教學活動時,感受《英雄贊歌》里面王成緊握爆破筒與王芳在戰火中引吭高歌的光輝形象,英雄們的事跡與品質永垂不朽,將成為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同時將革命精神與價值植入學生的腦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品德,規范自身的行為,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策略

一、音樂素養的內涵

在小學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能力。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對音樂作品的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或創作,如學生滿懷情感的演唱歌曲。音樂素養涉及到學生對音樂內容的情感表達,學生的情感因素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旨在使學生培養個性化的音樂認知。首先,教師需要建立相應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音樂教學。其次,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形成。它不僅促進了學生音樂科目的學習,而且促進了思維模式的發展,有助于其他學科的學習。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

1.開展聆聽教學模式,進行小組交流。音樂是一個傾聽他人和自己唱歌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去歌唱,卻領悟不到音樂的精彩。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思維活動,引導他們感受音樂的美。只有懂音樂的人才能創造出美妙的作品,才能唱出自己的心聲,表達出自己的深情。在聆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播放歌曲或音樂,讓他們仔細聆聽,為下一步走進音樂殿堂鋪平道路。學生在聽過一定數量的音樂作品后,應引導學生表達自己聽后的感受,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愛上音樂,理解音樂。比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講述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喜悅,帶領學生們去想象孩子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奮勇前進的情景。最后,教師告訴學生們這首歌曲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劃分學習小組,這樣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迸發智慧的火花,相互學習,共同提高。2.采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教學已經普遍應用,但大多數音樂課主要采用的是利用設備來播放音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以各種形式呈現出音樂,教師可以在其中穿插游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教給學生樂理知識時,很多學生對于五線譜的辨別能力不是很強,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軟件,先從簡單的《生日快樂歌》讓學生認識跳動的音符。從而熟記五線譜要從上往下看,看音的方向及位置等。鼓勵學生可以利用簡單的編曲軟件,自己去進行創作提高他們的創造力。3.開展欣賞教學,享受精彩音樂。欣賞是一個享受美和學習美的過程。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在音樂教育的任何階段,都有不可或缺的欣賞過程。只有在學會欣賞之后才能邁出下一步。作為音樂學習的早期階段,小學生的欣賞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的認真指導和引領。在欣賞課程的過程中,有許多老師只是讓學生聽歌。這自然是不夠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學生帶入音樂世界,教會學生如何去聽音樂,欣賞音樂,如何欣賞音樂家的情感。首先,教師應該教授學生音樂的實際旋律和曲調。當有了一定的基礎后才能進一步探索。其次,教師應將音樂作品中包含的內容和情感呈現給學生,并運用情感來表達情感。4.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常,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不反感。小學生基本上都喜歡學習音樂。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必須掌握學生的這種特點,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通過自學,讓學生欣賞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巧妙地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的形式和內涵,從而有效地塑造學生獨特的美感。

在小學生的音樂教學中,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非常重要,這是小學音樂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應以“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的情況,不斷創新和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創設音樂活動的策略

【摘要】以有效音樂活動為路徑的欣賞教學,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感受、欣賞和創造能力。通過創設多種適合低段學生求知需求的教學活動和手法,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因此,在音樂活動中體現情趣化、整體化、活動化、意義化的教學策略,是促使學生學會欣賞音樂的必需。

【關鍵詞】小學低段;欣賞教學;有效性音樂活動;教學策略

《音樂課程新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感受與鑒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可見欣賞教學是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二年級屬于小學低段,這個學齡段的學生對音樂有著天生的敏感性,對節奏、音色、旋律等都有很強的感受。但是他們的思維能力、認知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尚未獲得,如果在這個時期沒有獲得相對應的能力,等到時機一過,便極有可能會失去發展這項天賦的能力。所以這個學段不僅是孩子學習音樂的關鍵時期,也是影響孩子心靈、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基于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創設有效的音樂活動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研究源起

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今天,這個概念體系正在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方向。老師們也在努力探索、積極尋求一種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新型課堂,以期獲得教學理念有所更新,教學手段有所創新,課堂呈現方式有所突破。但在教學實踐中,有部分老師因為理解的偏頗而走入教學的誤區,出現了極端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過分注重“人文化”,忽略了音樂的知識形態和樣式本體;有的教師只關注音樂本身,淡化了音樂深刻的文化內涵;有的教師浮在“改革”的表層,看似熱鬧的音樂課堂也只是華而不實的“花架子”罷了……這些現象使音樂教育改革的進程有所延緩,大大制約了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2018年8月本人由于工作原因交流至現單位,擔任一二年級音樂教學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組內聽課以及教研活動,發現我校低段音樂課存在以下幾個現象。首先,音樂課的類型以歌唱課居多,欣賞課所占比例不足百分之十,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對欣賞課的重視程度不夠。教材中有些優秀的欣賞作品只是輕描淡寫一帶而過,成了歌唱課的點綴或是附屬品;其次,在為數不多的幾節欣賞課上,老師們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和單一,大多以教師講解和學生聆聽音樂為主,但于之相關的其他音樂活動較少。雖然有些活動看似熱鬧,但是活動的有效性卻沒有得到很好落實。隨之帶來的問題就是學生對音樂欣賞不感興趣,欣賞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師要為低段學生量體裁衣,既要精選一部分適合的音樂作品讓學生欣賞,更要注重有效性音樂活動的研究,做好音樂和學生之間的橋梁。

二、創設有效性音樂活動的意義

查看全文

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的應用

摘要: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由于他們在幼齡時期心智發育還不成熟,所以很難控制自己的注意力,然而音樂這門課程本身存在著較強的娛樂性,這就需要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結合音樂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心理情況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本文中對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展開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教育;音樂游戲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里,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及學習興趣,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從而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非常符合小學生愛玩、愛動的特點,這也是有利于培養學生興趣及音樂素養的有力途徑。因此,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合理應用英語游戲,為學生創造出更加有趣味的音樂課堂。

一、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因素自控能力相對較差,注意力的時間較為短暫,所以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有著直接的關系。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也將課堂內容形象、生動的表達出來,因此學生在這樣的學習境況下學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到游戲的趣味性,并主動參與到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掌握了教學內容也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二)便于學生輕松掌握知識。音樂游戲教學并不是采用簡單的游戲進行教學,而是需要制定相應的目標及任務。音樂游戲可以將抽象的音樂符號逐漸轉化成生動形象的情緒、動作,讓課堂氛圍變得非常愉悅。通過創設這樣的環境從而有效的激發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同時使學生通過音樂游戲更好的掌握音樂知識,培養他們音樂表演、音樂欣賞等綜合能力。(三)豐富了音樂課堂教學內容。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中的應用,可以將枯燥的音樂知識變得更加有趣味,豐富教學的內容。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傳授更多的音樂知識,然而小學生由于天性使然,對抽象的音樂知識很難把握與理解。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設計音樂游戲,以趣味性的游戲方式將知識呈現出來,從而有效地激發小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興趣。(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學生通過音樂游戲可以理解與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同時也有利于提升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協作能力、綜合素質,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如《丟手絹》這首歌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課內教學變成課外教學,讓學生們圍坐成一圈,一邊唱一遍做丟手絹的游戲。通過學生的切身參與,更加能夠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遵守游戲規則的同時也掌握的這首歌曲。

二、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

摘要: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音樂教學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對于教師而言,通過合理利用音樂游戲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本文結合音樂游戲的相關概念,對其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音樂游戲;應用對策

音樂學科是一門美育學科,也是小學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陶冶情操、提升審美、開發智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小學音樂教師而言,應該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引導學生展現出自身在音樂方面的天分和才華,體會到音樂中所蘊含的真善美,并將其轉化為自身的情操素質。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音樂游戲,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能動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游戲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簡單來講,就是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使得學生可以在游戲中學習音樂。對于小學生而言,受自身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的影響,喜歡玩樂可以說是一種天性,如果強行壓制這種天性,要求學生按照教師自身的想法去學習,是不現實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對此,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將教學與游戲相互結合起來,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玩樂,在玩樂中學習,不知不覺中掌握相應的知識和能力。事實上,在我國許多的民族音樂中,都或多或少的透露出了以游戲為主題的內涵,而這些游戲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果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采取相應的措施,將音樂游戲引導到課堂中,必然能夠激發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如此,通過對音樂游戲的合理利用,可以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增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1]。

2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的應用策略

查看全文

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能力的提升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師生要共同創造音樂氛圍,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主體地位,提倡音樂課堂中的民主教學。同時,教師將多媒體課件輔助課堂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音樂能力。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音樂能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音樂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育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音樂素養。

一、師生共同營造音樂氛圍,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1.營造音樂學習氛圍小學生音樂思維的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要盡量使用能夠引導學生具體形象思維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思維,讓學生能夠從音樂學習的不同側面感受到音樂的美,讓學生從主觀上愿意親近音樂,并在音樂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樂于參與其中。如,在音樂節奏訓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教室門口排成長隊,當教師播放輕快的音樂或者彈奏鋼琴時,可以讓學生跟隨節奏一步一步地走進教室,學生在踏步走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強弱,從而逐漸感知到音樂節奏的運用。

2.教師要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創造音樂學習的情境。教師要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不斷提高感知能力。如,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將教學內容播放出來,這樣學生就能夠看到音樂所反映出來的情境,更好地體會到音樂旋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聽旋律的過程中,運用動作帶動聽覺欣賞音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就可以更好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了。

查看全文

流行音樂元素輔助小學音樂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積極引入流行音樂元素,在教學手段上采用情景式導入、對比、討論、體驗等。其次,重視學生的欣賞心理,使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感知、想象和聯想、以及對作品的深層次的理智分析,使學生能在流行音樂中汲取營養,提高對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的興趣,能在音樂的鑒賞中提升審美能力和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人生觀。

一、引流行音樂,輔助歌曲教學

流行音樂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中,它們短小通俗、活潑真摯,并被群眾廣泛欣賞和傳唱。在其廣泛被傳播的背景下,教師要借與學生“朝夕相處”,且對學生身心有益的流行音樂,帶學生走進傳統的經典音樂殿堂,讓學生對傳統的經典音樂感興趣,使其樂在其中、益在其中,最終能主動了解經典音樂。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最直觀的感受是聆聽其旋律,因為流行音樂的旋律特點就是簡單易學易記。現在有許多流行音樂會借鑒古典和民族的優秀音樂作品的旋律加以重新填詞,也正因為如此,給我們在進行歌曲教學時提供了拓展的空間。如,六年級第二單元學唱的國歌曲《故鄉戀情》,與我國流行歌壇的經典《相思河畔》、紅極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武林外傳》中李大嘴、楊慧蘭演唱的插曲,三者旋律相似。熟悉《武林外傳》的學生一聽就非常興奮,很快就學會了《故鄉戀情》。

二、引流行音樂,深化欣賞教學

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許多不同的音樂元素。在五年級音樂教材歌曲《瀏陽河》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欣賞周筆暢演唱的流行曲《瀏陽河》,學生直呼“太驚喜了”“太意外了”;接著利用這首歌把學生帶進《流行音樂的民族風》中,引導學生說出一些歌手的作品來對應課堂的教學,如梁靜茹的《茉莉花》使我們走進《飄逸的南國風》,王力宏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帶我們走進《粗狂的西部風》。通過幾節課的嫁接,學生們對原本比較枯燥單調的民歌單元不再像以前那樣反感了,反而重新提起了對我們國家的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向學生介紹優秀的校園歌曲網站,特別是少兒頻道和文藝。

三、引流行音樂,深化欣賞教學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