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美育功能探析

時間:2022-06-13 02:40:11

導語:小學音樂美育功能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音樂美育功能探析

一、音樂能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情操是指高尚的情感體驗。音樂以美的音色、節奏、和聲、旋律構成美的形象,所以能振奮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它發之于心,因此也能動之于心。“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樂記•樂本篇(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音樂正是通過美的音響、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引起共鳴、美化心靈,使人身心愉悅,它以曲動人,以情感人,其感染力是巨大的。音樂這種最具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學生高尚情操方面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知何時起,有許多的學者、作曲家把一些標準的行為規范,理想的道德行為編成了童謠、譜成了歌曲讓孩子和學生們傳唱,使他們在娛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音樂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

音樂是人的精神世界中極為重要的部分,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通過聆聽音樂,使人們的“音樂的耳朵”能對大千世界有敏銳的感受力、觀察力,甚至具有對聲音選擇、篩選的能力。一首好歌影響人的一生。音樂沒有更多理性說教,但她比思想理論更容易把人們帶入一種情緒、一種精神以至生命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講,音樂教育的功能大于政治、勝于思想,可謂好歌影響一生。音樂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激發青少年對美的興趣和追求,從而讓學生能夠透過音樂發現美、感受到美,這種美育功能是音樂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項功能。

三、音樂教育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

音樂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這源于其在啟發人的思維方面所產生的積極作用。錢學森對此曾做過精辟的分析:“從思維科學角度看,科學工作總是從一個猜想開始的,然后才是科學論證;換言之,科學工作源于形象思維,終于邏輯思維。形象思維源于藝術,所以科學工作者先是藝術,后才是科學。”這句話說明,音樂是開發智力的金鑰匙,能充分開啟學生的思維,有效促進大腦的發育,很多人從孩子的嬰兒時期就對其進行音樂的熏陶,是不無道理的。經過試驗論證,音樂訓練可以有效培養人的右腦創造力和直覺思維,改善注意力和記憶力。

四、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音樂教育早已不再是單純為了培養幾個音樂特長生而存在,其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人的綜合素質,讓學生能透過音樂欣賞美、感受美,在借此影響到學生的身心,讓他們養成一種正面、積極的心態,促進他們健康的成長。因此,音樂對于健康的積極作用首先是表現在心理健康上,美好的音樂可以使人心情舒暢,獲得心情的放松,使人保持心情愉悅。很多學生都反映,每當心情不好時,聽上幾首歌就能有效緩解,這也是很多人經常采用的一種放松心情、舒緩壓力的做法。除了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音樂對于人的身體健康也是十分有益的,常年接受聲樂訓練的人,身體的各項技能都比較好,這樣說是有科學依據的。喉嚨是腦部活動、呼吸活動以及消化活動的交叉路口,這些活動都同我們的情感密切相關。太緊張時,人們往往會失聲。歌唱需要全神貫注,需要付出體力。所以,音樂顯然是一項將身與心融合在一起的有益活動。

五、音樂有益于健全學生的人格

早在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為弟子所設置的課程中,就將音樂放在了重要位置,此外他還有“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說法,這些都說明了音樂教育對于人才成長的重要性,直接將音樂教育提升到了健全人格的高度,而事實上,音樂也確實能夠對人的人格的培養產生積極的影響。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國家篇》中就曾說過:節奏與樂調以最強烈的力量浸入人心靈深處。醫學中,許多對心理疾病的治療都是借助音樂來實現的,音樂能舒緩人的情緒,有利于打造完美的性格和平和的心態。綜上所述,音樂教育對人的培養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多的,它以每秒的音符和旋律潤物細無聲地沁潤著人的心靈,陶冶著人的性情,能給人帶來源源不斷的精神享受。在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我們教師首先要對這門學科予以充分的重視,其次要把音樂這門學科的優勢積極發揮出來,讓音樂在學生的成長發展中能為他們綜合素質的形成貢獻力量。

作者:晏然工作單位:新余市渝水區城北辦富塘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