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奏感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21:28:5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音樂節奏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透析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并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我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么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幼兒難于理解,但幼兒對節奏卻是敏感的,節奏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而要讓幼兒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貓、狗的叫聲、打鼓聲、馬蹄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并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鐘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并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聽覺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幼兒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滿各種奇妙的聲音: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悠揚的鐘聲等。讓幼兒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幼兒學會了傾聽,然后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幼兒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身體動作
詮釋怎樣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并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我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么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幼兒難于理解,但幼兒對節奏卻是敏感的,節奏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而要讓幼兒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貓、狗的叫聲、打鼓聲、馬蹄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并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鐘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并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聽覺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幼兒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滿各種奇妙的聲音: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悠揚的鐘聲等。讓幼兒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幼兒學會了傾聽,然后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幼兒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身體動作
幼兒音樂節奏感芻議
音樂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孩子良好審美情趣的基礎。音樂是人類社會精神生活的基本組成部分,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樂構成的第一要素。培養幼兒的節奏感,能使其體驗感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感受到節奏的美,并能準確地再現節奏的能力。但是幼兒因其年齡特點,大腦及身體動作的節律對音樂節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協調,所以節奏感較差。培養和訓練幼兒的節奏感,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呢?我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
一、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意義
有人說,幼兒園里沒有真正的學習內容,培養幼兒興趣是第一要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幼兒對某一項活動毫無興趣可言,那么幼兒很難掌握這方面的能力。還可以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節奏,以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幼兒難于理解,但幼兒對節奏卻是敏感的,節奏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而要讓幼兒理解節奏,對節奏感興趣,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如下雨的嘩啦聲,貓、狗的叫聲、打鼓聲、馬蹄聲,走路的篤聲,拍球的咚咚聲等。在活動中,我告訴幼兒,這些有規律的聲音叫做節奏,并讓幼兒自己去尋找節奏,幼兒對此非常感興趣,很快就舉出各種各樣的節奏:火車的隆隆聲,啪啪的打槍聲,鬧鐘滴答聲等,每當幼兒發現一種新的有節奏的聲音,就感到特別興奮,常會自豪的說:這是我聽出來的。由此,主動地到周圍生活中去尋找各種節奏的興趣更濃了。我將這些聲音組成各種不同的節奏型,用拍手和敲擊物體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幼兒反復傾聽,感受和理解,使他們形成節奏意識。雖然幼兒本身對“節奏”并不理解,但是他們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節奏,對節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為進一步培養節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基礎——聽覺
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如音樂感受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領悟能力、音樂審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賞能力、音樂表達能力以及節奏感等都與聽覺有著必然的聯系,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幼兒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我們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到處都充滿各種奇妙的聲音: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喇叭聲;悠揚的鐘聲等。讓幼兒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幼兒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幼兒學會了傾聽,然后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幼兒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幼兒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節奏感培養的方法——身體動作
舞蹈教學中音樂節奏感作用與培養方式
摘要: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舞蹈教育中,教育體制機制也越來越完善。近年來,舞蹈教育中引入了很多優秀的教育人才,教育內容也在不斷改革和豐富,學生的舞蹈學習基礎也越來越扎實。在舞蹈學習和鍛煉中,音樂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作為舞蹈的背景節奏,對于舞蹈的視覺呈現以及節奏把握等都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對音樂節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及其培養方式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舞蹈教學;音樂節奏感;作用;培養
在舞蹈教學中,音樂與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因為音樂的節奏能夠使舞者準確地找到每一個動作的節點,能夠使舞蹈動作以更加優美的姿態呈現出來。因此,音樂和舞蹈是相輔相成的,舞蹈教學不僅僅要重視舞蹈技藝的教學,更要關注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和掌握,這樣才能為觀眾呈現最美的表演。
1舞蹈教學中音樂節奏感的作用
1.1音樂節奏感可以激發舞蹈靈感。舞蹈與音樂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舞蹈是一種肢體語言,通過合理編排舞蹈動作,能夠表現出最美的形體動作。但是如果沒有音樂,這些編排也會失去很多色彩。首先,音樂能夠帶給人想象。不同的音樂旋律能夠帶領人們走進不同的情感世界。音樂是通向想象空間的鑰匙,通過合理的背景音樂選擇,舞者能夠充分調動情緒,找到充沛的情感和靈感,為舞蹈增光添彩。其次,音樂節奏能夠使舞者更快地進入舞蹈情境,給舞者在舞臺上帶來靈感,使舞臺表現力更強,使舞蹈更富于感染力。1.2音樂節奏感可以增強舞蹈記憶。舞蹈表演是一個連貫的過程。一個個獨立的形體動作串聯在一起組成了一支完整的舞蹈。學生在舞蹈訓練過程中,需要熟練記憶和掌握每一個單獨的動作。有時候,這些舞蹈動作并不是很容易記憶,記住之前的,之后的很可能會遺忘。這時候留心舞蹈中的音樂旋律就能夠幫助舞者更快地記憶舞蹈動作。因為每一個舞蹈動作都與音樂的特定旋律相對應,只要舞者記住旋律的節點,并依次特別記憶那些比較難記憶的舞蹈動作,就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舞蹈動作。
2舞蹈教學中音樂節奏感的培養方式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節奏感提升對策
一、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節奏教、學的現狀、存在問題及成因
該專業的學生沒有在平常的學習和訓練中建立起良好的節奏感,導致學生不能夠充分感受、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缺乏對作品的表現力及創作力,從而直接影響到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及施教能力。
二、提高學前教育學生音樂節奏感培養的對策
節奏感的培養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們音樂素養及能力培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要提高他們的音樂節奏感,則應從以下兩點出發:第一,分析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現狀,找出該專業教育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二,思考幼兒音樂教育的需要,分析幼兒音樂教育對學前教育培養提出的要求。以此為依據,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及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一)以建構主義教學觀設計教學模式
1.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含義與作用
音樂教學訓練學生節奏感探究
摘要:音樂是生活中美妙的旋律,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音樂是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更是一種情感的流露。其中音樂的節奏感是音樂的生命力,小學生如果能熟練的掌握音樂的節奏感就能更好的了解和學習音樂。因此,老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不再只是單單傳授書本知識,更需要培養小學生的節奏感。良好的節奏感對小學生學習音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節奏感;培養;實踐
音樂在我們生活里面屬于娛樂的一種方式,可以陶冶我們精神情操,傳遞人們內心的情感。音樂是一種易于接受、通俗易懂的的表達形式,能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然而小學音樂在小學教育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素質全面和發展發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需要重視小學生對音樂節奏感把握和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力,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音樂節奏感的重要性
首先,音樂節奏訓練能夠加強小學生對音樂的領悟能力。參加過演唱會的人都知道,當歌手在臺上激情的表演的時候,或者唱到節奏感較快的歌曲的時候,臺下的觀眾都會隨著歌曲動起來。節奏是音樂的靈魂,只有準確的掌握音樂節奏感才能更加深入生動的理解音樂的魅力從而使情感產生共鳴。除此之外,音樂節奏和生活有密切聯系,例如舞蹈演員需要準確的掌握好音樂等節奏才能更好的表現舞蹈。其次,節奏訓練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小學生在學習一首新的歌曲時候,如果能熟悉新歌曲的節奏,就能準確的記憶音符的長短。當我們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時,就會情不自禁跟著節奏一起擺動。如果能掌握音樂的節奏感,這樣再隨著歌曲哼唱時更能美好的表達情感,同時也能激發對于音樂的熱情。音樂是一種充滿旋律和節奏感的藝術,較強節奏感的音樂能激發人們內心的情緒。一個人的音樂感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養。再次,節奏訓練能激發小學生的思維創造力。良好的音樂培養能激發學生思維的跳躍性和創造力,讓學生毫無保留釋放內心的激情,提升學生對待事物的專注度。音樂包含了節奏、旋律、和聲音。然而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力,節奏有快慢之分,快的節奏能激發內心的激情,慢的節奏能讓內心平靜。同時節奏的訓練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藝術能力激發左腦的發育,更有利于小學生左右腦的平衡發育。最后,老師可以通過不同形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不同的節奏感能激發聽眾不同的情緒。節奏的特點是:明快、活潑、震撼、有代入感,老師可以改變傳統的訓練方式,通過有趣的訓練方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能正確掌握音樂節奏感時學生就能情不自禁的主動學習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二、小學生音樂節奏感訓練的方式
音樂教育中幼兒的發展綜述
【關鍵字】:音樂教育音樂能力促進幼兒發展節奏
【摘要】:培養幼兒音樂節奏感不能僅僅滿足于拍節奏,音樂節奏感可以說是一種積極體驗音樂的、從而正確感知音樂運動時間進程的情緒表現力的能力。音樂節奏感不僅具有運動性,而且也具有情緒性,作為其基礎的是音樂表現力的知覺,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音樂能力雖然涉及的面廣,是表現在聽的、唱的、動的、奏的等多個方面的多種能力,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體現在幼兒各項音樂活動之中的。我所觀摩的幾個音樂活動都表現出孩子們具有了一定的音樂能力。
一、音樂教育是音樂藝術與幼兒教育的交融
音樂教育建立在音樂藝術基礎上,是在幼兒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的,與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樣,有能力、有責任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諸方面得到發展。各個科目的教育又有各自的科目特點,把握科目特點施教,是獲得教育成效的關鍵。同時,各個科目的教育隨著科目特點之不同,其教育功能也有所側重。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引導幼兒參與唱歌、欣賞、音樂游戲、舞蹈、奏樂等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教育。
幼兒是成長發展中的個體,在音樂活動中有素質能力上的差異。教師要細心地、反復地觀察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了解幼兒接受音樂教育時的一些特點,把握這些特點做好教育工作。因此,要使音樂教育完成促進幼兒發展的任務,教師應當熟悉幼兒教育的原理、原則、方法,把握幼兒教育的特點,還必須熟悉和把握音樂藝術的特殊性和音樂教育的特點,即音樂教育是音樂藝術與幼兒教育的交融,是具有音樂藝術特色的教育。音樂藝術與教育二者不可偏廢,也不可脫節而形成互不相干的“兩張皮”。當然,要做到這一切,離不開幼兒教育部門的領導對音樂教育的正確認識、關心和指導,離不開幼兒教師正確的音樂教育指導思想和音樂教育業務能力,這是不言而喻的,無須贅述。
幼兒音樂教學節奏訓練研究
【摘要】幼兒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核心是讓幼兒能夠根據音樂節奏來感受音樂的律動,體會音樂的意境。節奏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幼兒對于音樂的理解。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小、天性活潑好動的特點,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采用趣味性強的游戲來滿足幼兒的好玩心理,提高幼兒音樂節奏訓練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學;音樂節奏;訓練
音樂的生命來自于節奏,節奏感是幼兒音樂素質培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認為節奏是構成音樂的第一元素,而不是旋律,缺少了節奏的音樂旋律就會變得亂七八糟。根據他的結論,幼兒音樂教育首先應該從節奏訓練開始,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的節奏訓練來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我在自己的小班音樂教學中根據以下幾點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激起幼兒對節奏的興趣,引導幼兒發現節奏
幼兒年齡小,理解力比較差,對于節奏這個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但是正因為年齡小,好奇心強,所以他們對節奏的敏感度很強。任何學習活動中,興趣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讓幼兒掌握節奏,增強節奏感就必須激起幼兒對節奏的興趣。[1]教師可以結合人們生活中的節奏來激發幼兒對節奏的興趣,比如屋檐下的雨水滴答聲、動物的叫聲、各種樂器的聲音等。我在教學中告訴幼兒,節奏指的就是類似于這樣的有規律的聲音,我還會讓幼兒課后總結,去尋找生活中的節奏,絕大部分幼兒都會很感興趣,積極地去尋找,他們很容易就從生活中找到像火車鐵軌的聲音、鐘表的滴答聲等很多形式的節奏。幼兒在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節奏過程中,好奇心、成就感得到了滿足。他們常常會驕傲地跟我說這個節奏是他們發現的。通過這樣的課外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對于生活中各種節奏的探索興趣。最后,我通過擊掌或者敲打的形式將這些生活中的節奏表現出來,幼兒通過反復傾聽,理解和感受越來越深刻,節奏感也就慢慢地形成了。雖然此時幼兒并不能理解節奏本身的意義,但是他們能感性地認識到生活中的節奏,并喜歡上了節奏,這就為接下來更深入的節奏訓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各種聽覺訓練,養成聽節奏的習慣
節奏感知下幼兒教學論文
1培養幼兒節奏感知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方法
幼兒音樂教師們只有充分了解到音樂的節奏感對于幼兒的重要性之后,才能夠根據音樂的教學特點和幼兒的理解能力來找到合適的音樂教學方法。在實際的音樂教育中,要充分考慮到教育的規律性,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其他的因素找到幼兒易于接受的方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具體的分析和介紹:
1.1加強幼兒對自然聲音節奏感的感知自然界和社會中的音響,如果具有一定的節奏感都可以被看成是音樂。而且,音樂的原始形態也是如此。尤其是自然界中的蟲鳴鳥叫以及風聲水聲等等都可以作為培養幼兒音樂感知的重要因素。通過將這些聲音引入到課堂中,可以讓幼兒們感受到自然界的節奏感,形成一定的思維和感知。然后再選擇不同種類的聲音,可以幫助幼兒體會到聲音節奏的不同變化,找到其中的不同之處,辨別各類節奏的音樂類型。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們學習音樂的熱情,還能夠加深幼兒對音樂節奏的理解,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孩子們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1.2加強幼兒語言節奏的朗誦能力在音樂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地增加語言的朗讀訓練,因為語言的節奏感較強,可以幫助幼兒感受到節奏的變化,進而加強對音樂節奏感的重視。幼兒可以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兒歌或者是新鮮有趣的故事,在朗誦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語言節奏感的美妙,同時將這種能力應用到音樂的學習中,不僅可以提升一定的學習能力,還能夠減輕身體和心理上的壓力,培養情感。逐漸通過節奏感了解到社會的美好。
1.3加強幼兒身體動作的鍛煉幼兒生性好動,有充沛的精力來進行各種活動,且其感知能力和感性認識比較豐富,所以,對幼兒音樂節奏感的培養可以通過其各個感覺器官來進行。通常情況下,可以讓幼兒通過走、跳或者是跑等活動來感知身邊的節奏。例如,在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教學中,可以引導幼兒感受平行線的基本特點,然后按照每個節拍來做運動。將這些感覺器官感受到的節奏感融入到對音樂的理解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感知能力,這樣才能使得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在娛樂中培養幼兒的感知能力和表達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幼兒音樂教學中,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以及實際的動作難度來適當地進行調節,使得幼兒能夠感受到不同的節奏感。
1.4進行不同的唱歌活動唱歌是幼兒的一項必需課,可以通過唱歌來抒發自身不同的情感,同時能夠體會到唱歌時產生的樂趣,進而增添生活的快樂。通過唱歌活動來培養幼兒對音樂節奏感的表達能力和感知能力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方式。因為,每一首歌曲中都會存在著不同的音樂節奏,都會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音樂教師在選擇歌曲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改變同一首歌的節奏,讓幼兒們體會到其中的差異,只有將兩首歌進行對比和體會才能正確地感知到二者的不同,進而對節奏產生不同的理解。
探求建構現代音樂節奏訓練的新思維論文
摘要:音樂節奏的現代性為視唱練耳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大量現代音樂作品的節奏創作思維遵循一定數理邏輯關系,從此關系入手展開教學,建構現代音樂節奏訓練的新思維是本文的寫作主旨與中心內容。
關鍵詞:現代音樂;節奏訓練;數理思維;節奏感;“中介聲部”
一、數理邏輯在現代音樂中的突顯
節奏因素的巨變是現代音樂區別于調性時期音樂的一個顯著特征,在20世紀音樂作品中,節奏從節拍與小節線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第一次以其個體、獨立的特征,推動音樂線條向前發展,節奏的結構力作用得以施展,作曲家們推出全新的節奏構思或在根本上用節奏去主導音樂結構的全部,為音樂燃起了全新的魅力。20世紀作曲家通過對節奏細胞的應用使作品的總體由一種具有內在聯系的數理因素構成,在音像上有很強的感染力。例如:變拍子的“節拍數遞增、遞減”。①斯特拉文斯基《誘拐的游戲》中的定音鼓片段:可見,以八分音符為基本單位,換置規律為三種形態:其一為奇數列:“3-5-5-3”,(1-4小節)其二為遞增、遞減數列:“3-4-5-6-5”,(4-8小節)其三為偶數列:“2-6-6-6-6-2-6-4-6”。(9-17小節)
序列主義的產生,尤其是1945年以后整體序列主義的產生,為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維模式。受其影響,傳統拍子節奏走向解體,用序列的法則或數列的邏輯來處理和控制節奏變成了20世紀音樂中重要的節奏思維之一,節奏產生質變,節奏思維模式不斷更迭。在整體序列節奏中,節奏的構成及其組合常表現為從音高序列中產生節奏結構與用數來控制節奏結構兩個方面。這樣一來,節奏自然就具備了受數字約束的內在邏輯。
比如費伯納西序列,其構成規律是:序列中每一個數字都是它前兩個數之和,如:0、1、1、2、3、5、8、13、21…,將這一序列部分或全部地用于創造時值的集合,當序列增長時會逐漸接近黃金分割的比例數值,體現了一種結構上的審美意義。魯伊基·諾諾在《持續的音》中部分使用了費伯納西序列及其逆行,:1、2、3、5、8、13、21、13、8、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