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5:35: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智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智利的習俗禮儀
智利共和國(TheRepublicofChile),簡稱智利。它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面積75.69萬平方公里,南北長達4332公里,東西寬約寬約90-401公里,好象一條長長的帶子,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智利人口為1235萬。85%的人信奉天主教,天主教為國教。西班牙語為國語。首都圣地亞哥(Santiago),是一座風格獨特的現代化城市。貨幣為比索Peso.
智利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大小銅礦星羅棋布,是世界著名的產銅國。素有“銅的王國”、“銅礦之國”的美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銅礦,已探明蘊量達1.845億噸,占全球總儲量四分之一以上,儲量、產量均居世界前列,銅的出口量僅次于贊比亞。世界上產硝石的國家很多,但智利卻獨居榜首,獨享世界“硝石之國”的盛譽。
智利人1天吃飯多達4次。早餐他們喝的是咖啡,吃的是吐司(Toast),以簡便為原則。下午1時左右,是正午的午餐,量多質佳。下午4時,再喝咖啡,吃數片吐司。晚上9時,吃正式的夜餐。到智利,自然是“入鄉隨俗”了,一天4餐,您可以照吃不誤。
智利的商務禮俗,隨時時宜穿保守式樣的西裝,公私訪問均需先訂約會。持用英文、西班牙文、中文對照之名片最佳,當地可印英、西文名片,兩天取件。與銷售有關之文最好用西班牙文。姿態宜低而謙虛,最忌氣凌人。圣地亞哥商人對此事甚敏感。許多當地商人的英語、德語流利。智利商人對第一次訪智能的外國人常感可笑,因為這些外國人往以為智利也是個熱帶、濕潤、叢林密布的南美洲國家,實際上,智利的景觀與歐洲相似。故你的注意一切采用歐洲方式就沒有錯。商界招特多在大旅社或飯店、午餐于下午2時開始,晚餐自晚間10時開始。多多贊美智利的葡萄酒和水果。智利為南美洲A、B、C三大國之一(A--阿根廷、B--巴西、C--智利)。3-11月宜往訪。只可飲瓶裝水。
智利人都喜歡牛,每逢盛大的節日都要舉行這種活動。圍牛就是騎馬把牛圍起來。智利牧區,地廣人稀,牲畜分散.牧主為了把趕回畜趕回畜欄或把它們圈起來清點數目,都需要掌握圍攏牲畜的技術。外國的來訪者到智利也都想看看圍牛。有的人說:“看圍牛就有算真正了解智利”。
“戈比愛”野百合花是智利的國花.
智利電力市場投資風險研究
智利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拉美國家,也是“一帶一路”重要合作伙伴。智利投資環境良好、電力市場健全完善,風、光資源豐富,可再生能源發展潛力巨大,開展智利國家電力市場研究對中資企業投資智利電力領域具體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對智利國家總體概況、電力市場現狀、中資在智利的投資情況及投資智利市場的優勢及風險進行分析,以期為中國企業投資智利電力市場提供有效借鑒。
投資環境
一、國家概況
智利國土面積75.67萬平方公里,南北長度約4300公里,東西平均寬度175公里,分為17個大區,下設57個省和367個市,首都為圣地亞哥。經濟情況:2020年,智利GDP總量為2500億美元,為拉美第5大經濟體,人均GDP為13228美元(中國為10504美元),位于拉美第一位。人口情況:2020年,智利全國人口約1910萬,約87%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圣地亞哥大區人口約占據智利總人口的一半。西班牙語為智利官方語言,英語為主要外語。民族宗教:智利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種占比89%,印第安人占比11%;主要宗教為天主教和新教。政黨情況:智利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分為中右翼“智利前進”和中左翼“多數派力量聯盟”兩大陣營。現任總統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屬于中右翼“智利前進”下的民族革新黨成員。
二、能源資源情況
儲量特點為“三多一少”,即多水、多風、多光,化石燃料少。水資源:智利位于安第斯山脈與太平洋之間,水資源充沛,特別是南部地區,水電潛能高達1000萬千瓦。風資源:智利南部山區人煙稀少,因處于南半球西風帶,風資源極其豐富,特別是其與阿根廷共享的火地島,年均風速高達12m/s,是世界上風資源最為富集的區域。太陽能資源:智利是世界上太陽能潛力最大的國家之一,據智利大學和安托法加斯特大學研究結果,北部阿塔卡馬沙漠地區太陽輻射達到每平米每小時7.5千瓦,部分地區甚至超過9千瓦時/平米/天,DNI數值可高達3300千瓦時/平米/每年,為世界第一。化石燃料:智利化石燃料資源貧乏,煤炭、天然氣和石油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煤氣油進口依賴度長期高達80%以上。
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介紹了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后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指出無論是從公平還是從效率的角度看,智利的模式都很難說是成功的。從全球范圍來看,面對實踐的挑戰,健康保險的理論研究仍舊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
一、歷史背景與發展進程
智利的健康保險是國家整個健康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確立的綜合健康保險制度規定,不僅健康保險的有關政策由國家制定,而且具體業務也主要由政府部門經辦,國家免費提供大部分醫療服務,公共部門承擔醫院費用的90%,承擔病人治療費用的85%以上,這種體制一直持續了近30年。像其他由政府包辦健康保險的國家一樣,在1970年代末,智利健康保險制度出現了深刻的效率危機,包括醫療保險支出持續增加、國家財政負擔過重等等,健康保險制度不僅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成為了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潛在因素,健康保險制度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1980年代初智利的政權更替為健康保險制度的根本轉型提供了契機,在當時全球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支配下,智利健康保險的改革采取了節約成本、消除浪費、充分挖掘潛力、改善醫療衛生狀況、減少不平等等方面的目標取向,實現了健康保險制度由政府主辦向私營化、市場化方向的轉變。與此同時,智利還調整了健康保險的管理體制和具體的政策措施,1981年,國家衛生服務體系和雇員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重組為國家衛生基金會(公營健康保險機構)和國家健康保險服務局(SNSS),作為公共部門履行政府對健康保險事業的責任。同時,中央政府下放部分衛生事業管理權利,初級健康保險交由市級管理。但是,智利健康保險的市場化并不徹底,健康保險也只是實行了部分私有化經營,從而確立了智利公共健康保險和私營健康保險同時并存的二元健康保險體制。
智利健康保險改革之初,雖然社會公眾留戀社會醫療,排斥私營健康保險,但是由于政府在政策上遵從經濟自由主義的理念,具有社會政策特色的公共醫療保險基金還是出現了普遍縮水和持續遞減,健康保險部分私有化導致了私營保險機構的持續擴張,私營保險機構發展成為了智利最盈利的經濟部門。1990年11月至1996年期間,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的數量雖然沒有變化,但是私營健康保險機構中的受益人卻從1990年的210萬人增加到1996年的380萬人,強制健康保險制度中由私營健康保險機構承保的人數比例從1990年的19%上升到了1996年的32%。1990—1996年,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平均對每位受益人的醫療費用支出上升了18%。然而1990年代后期,經濟衰退加上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創新能力不足,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無力提供新產品來增加市場份額,使得智利私營保險沒有出現大的發展,1999年后,參加私營健康保險機構人的數量幾乎沒有增長(SapelliandTorehe,2001)。
智利健康保險制變革框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歷史背景與發展進程;智利健康保險制度的體制框架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智利的健康保險是國家整個健康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保險制度不僅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健康保險制度由政府主辦向私營化、市場化方向的轉變、具有社會政策特色的公共醫療保險基金還是出現了普遍縮水和持續遞減、私營保險公司的進入,使得整個健康保險部門成本意識增強、公營健康保險機構與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的政策差別、政策范圍內的所有人必須參加健康保險、公營保險機構中投保人的分類、共付制(co—payment)等,具體請詳見。
內容提要:本文介紹了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后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指出無論是從公平還是從效率的角度看,智利的模式都很難說是成功的。從全球范圍來看,面對實踐的挑戰,健康保險的理論研究仍舊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
一、歷史背景與發展進程
智利的健康保險是國家整個健康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確立的綜合健康保險制度規定,不僅健康保險的有關政策由國家制定,而且具體業務也主要由政府部門經辦,國家免費提供大部分醫療服務,公共部門承擔醫院費用的90%,承擔病人治療費用的85%以上,這種體制一直持續了近30年。像其他由政府包辦健康保險的國家一樣,在1970年代末,智利健康保險制度出現了深刻的效率危機,包括醫療保險支出持續增加、國家財政負擔過重等等,健康保險制度不僅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成為了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潛在因素,健康保險制度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1980年代初智利的政權更替為健康保險制度的根本轉型提供了契機,在當時全球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支配下,智利健康保險的改革采取了節約成本、消除浪費、充分挖掘潛力、改善醫療衛生狀況、減少不平等等方面的目標取向,實現了健康保險制度由政府主辦向私營化、市場化方向的轉變。與此同時,智利還調整了健康保險的管理體制和具體的政策措施,1981年,國家衛生服務體系和雇員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重組為國家衛生基金會(公營健康保險機構)和國家健康保險服務局(SNSS),作為公共部門履行政府對健康保險事業的責任。同時,中央政府下放部分衛生事業管理權利,初級健康保險交由市級管理。但是,智利健康保險的市場化并不徹底,健康保險也只是實行了部分私有化經營,從而確立了智利公共健康保險和私營健康保險同時并存的二元健康保險體制。
智利健康保險制度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介紹了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后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指出無論是從公平還是從效率的角度看,智利的模式都很難說是成功的。從全球范圍來看,面對實踐的挑戰,健康保險的理論研究仍舊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
一、歷史背景與發展進程
智利的健康保險是國家整個健康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確立的綜合健康保險制度規定,不僅健康保險的有關政策由國家制定,而且具體業務也主要由政府部門經辦,國家免費提供大部分醫療服務,公共部門承擔醫院費用的90%,承擔病人治療費用的85%以上,這種體制一直持續了近30年。像其他由政府包辦健康保險的國家一樣,在1970年代末,智利健康保險制度出現了深刻的效率危機,包括醫療保險支出持續增加、國家財政負擔過重等等,健康保險制度不僅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成為了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潛在因素,健康保險制度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1980年代初智利的政權更替為健康保險制度的根本轉型提供了契機,在當時全球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支配下,智利健康保險的改革采取了節約成本、消除浪費、充分挖掘潛力、改善醫療衛生狀況、減少不平等等方面的目標取向,實現了健康保險制度由政府主辦向私營化、市場化方向的轉變。與此同時,智利還調整了健康保險的管理體制和具體的政策措施,1981年,國家衛生服務體系和雇員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重組為國家衛生基金會(公營健康保險機構)和國家健康保險服務局(SNSS),作為公共部門履行政府對健康保險事業的責任。同時,中央政府下放部分衛生事業管理權利,初級健康保險交由市級管理。但是,智利健康保險的市場化并不徹底,健康保險也只是實行了部分私有化經營,從而確立了智利公共健康保險和私營健康保險同時并存的二元健康保險體制。
智利健康保險改革之初,雖然社會公眾留戀社會醫療,排斥私營健康保險,但是由于政府在政策上遵從經濟自由主義的理念,具有社會政策特色的公共醫療保險基金還是出現了普遍縮水和持續遞減,健康保險部分私有化導致了私營保險機構的持續擴張,私營保險機構發展成為了智利最盈利的經濟部門。1990年11月至1996年期間,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的數量雖然沒有變化,但是私營健康保險機構中的受益人卻從1990年的210萬人增加到1996年的380萬人,強制健康保險制度中由私營健康保險機構承保的人數比例從1990年的19%上升到了1996年的32%。1990—1996年,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平均對每位受益人的醫療費用支出上升了18%。然而1990年代后期,經濟衰退加上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創新能力不足,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無力提供新產品來增加市場份額,使得智利私營保險沒有出現大的發展,1999年后,參加私營健康保險機構人的數量幾乎沒有增長(SapelliandTorehe,2001)。
智利健康保險制度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介紹了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后的基本框架,分析了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指出無論是從公平還是從效率的角度看,智利的模式都很難說是成功的。從全球范圍來看,面對實踐的挑戰,健康保險的理論研究仍舊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智利,健康保險,制度改革
一、歷史背景與發展進程
智利的健康保險是國家整個健康保險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確立的綜合健康保險制度規定,不僅健康保險的有關政策由國家制定,而且具體業務也主要由政府部門經辦,國家免費提供大部分醫療服務,公共部門承擔醫院費用的90%,承擔病人治療費用的85%以上,這種體制一直持續了近30年。像其他由政府包辦健康保險的國家一樣,在1970年代末,智利健康保險制度出現了深刻的效率危機,包括醫療保險支出持續增加、國家財政負擔過重等等,健康保險制度不僅成為了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成為了社會不穩定的重要潛在因素,健康保險制度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
1980年代初智利的政權更替為健康保險制度的根本轉型提供了契機,在當時全球經濟自由主義思潮占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支配下,智利健康保險的改革采取了節約成本、消除浪費、充分挖掘潛力、改善醫療衛生狀況、減少不平等等方面的目標取向,實現了健康保險制度由政府主辦向私營化、市場化方向的轉變。與此同時,智利還調整了健康保險的管理體制和具體的政策措施,1981年,國家衛生服務體系和雇員國家醫療服務體系重組為國家衛生基金會(公營健康保險機構)和國家健康保險服務局(SNSS),作為公共部門履行政府對健康保險事業的責任。同時,中央政府下放部分衛生事業管理權利,初級健康保險交由市級管理。但是,智利健康保險的市場化并不徹底,健康保險也只是實行了部分私有化經營,從而確立了智利公共健康保險和私營健康保險同時并存的二元健康保險體制。
智利健康保險改革之初,雖然社會公眾留戀社會醫療,排斥私營健康保險,但是由于政府在政策上遵從經濟自由主義的理念,具有社會政策特色的公共醫療保險基金還是出現了普遍縮水和持續遞減,健康保險部分私有化導致了私營保險機構的持續擴張,私營保險機構發展成為了智利最盈利的經濟部門。1990年11月至1996年期間,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的數量雖然沒有變化,但是私營健康保險機構中的受益人卻從1990年的210萬人增加到1996年的380萬人,強制健康保險制度中由私營健康保險機構承保的人數比例從1990年的19%上升到了1996年的32%。1990—1996年,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平均對每位受益人的醫療費用支出上升了18%。然而1990年代后期,經濟衰退加上私營健康保險機構創新能力不足,私營健康保險機構無力提供新產品來增加市場份額,使得智利私營保險沒有出現大的發展,1999年后,參加私營健康保險機構人的數量幾乎沒有增長(SapelliandTorehe,2001)。
投標文件準備風險識別與防范
智利營商環境好,主權信用評級高,PPP項目已實施長達28年左右,在拉美地區處于領先地位。智利PPP項目多采取國際公開招標形式,政府計劃在近期投入340億美元,用于新建公路、港口、機場、醫院、診所、學校、文化和體育中心等項目,且智利政府對中資企業參與當地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持歡迎態度,這為中資企業進軍智利特許經營市場帶來了很好的機遇。準備合格的投標文件,實現順利交標,是中資企業參與投標應當完成的首要任務,而做好投標文件準備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至關重要。智利營商環境與PPP項目發展情況智利地處美洲大陸的最南端,為全球最南端的國家,全國人口約為1900萬,2020年人均GDP13231美元。智利國別市場營商環境好,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智利營商環境總體評分72.6分,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59位。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智利經濟報告顯示,得益于堅實的經濟基礎、穩定的政局和合適的宏觀政策,智利已成為本地區最具活力經濟體之一。盡管全球包括智利的經濟發展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智利主權信用評級仍屬于投資級別,標準普爾對智利的信用評級為A+;穆迪對智利的信用評級為A1;惠譽對智利的信用評級為A-。智利良好的營商環境為智利的PPP項目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智利自1993年就開始利用PPP方式開發基礎設施項目,許可企業投建營一體化開發項目,并以用戶收費或者政府付費的方式收取回報,積累了豐富PPP項目開發和運營經驗,涵蓋公路、機場、醫院、監獄等領域。迄今為止,特許合同超過90件,合同金額260億美元左右。智利PPP項目的高度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特許經營法律和行政管理體系,智利制定和不斷完善《公共工程部組織法》《公共工程特許法》《公共工程特許條例》等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組成了智利的特許經營法律框架,有效地平衡了參與各方的利益。此外,為了加強對PPP項目的管理,智利2017年成立了隸屬公共工程部的公共工程特許司,專門負責公共工程特許項目的管理。PPP公路項目投標主體資質要求智利PPP項目為了加強競爭性,普遍采用國際公開招標方式進行,中標人多為外國大型建筑商。目前,智利PPP公路項目被來自西班牙、意大利等國的公司主導,如西班牙公司SACYR、IRIDIUM、ACCIONA等,意大利公司ATLANTIA等。近年來,中資公司開始中標個別PPP項目,在PPP項目競標上,具備一定的競爭力,拉開了中資公司進軍智利PPP項目的序幕。很多拉美國家PPP公路項目都對投標主體存在業績要求,招標文件要求投標主體提供業績證明材料,如巴西和哥倫比亞的PPP公路項目就有這樣的業績要求。但是,智利PPP公路項目對投標人沒有業績資質要求,僅對參加主體的財務能力有要求。具體說來,根據項目的招標文件規定,要求參與人投標之日最近年度的凈資產不低于工程預算的25%左右。一般來說,業績要求是要求投標人提供匹配的特許經營項目的業績,特許經營項目的業主多是政府部門,如我國的省級交通委,投標人獲得這些業績證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顯然,智利PPP公路項目不要求投標人提供業績材料,較大地減輕了投標文件準備的工作量。投標文件準備風險識別與防范公路PPP項目開標程序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技術標評標,第二階段為經濟標評標。投標人只有通過技術標的審查,方可進入經濟標評標階段,參與最終角逐。因此,確保技術標文件的合格是對投標人的硬性要求。中資企業參與智利PPP項目投標近幾年才開始,由于中國法律體系和智利法律體系的差異,如何準備合格的投標文件,實現順利交標,即做好投標文件準備的風險識別和防范至關重要。
一、深層理解法律體系差異,形成完整文件清單
行軍打仗,必須要有地圖。相對于投標文件準備而言,完整的文件清單就是行軍打仗的地圖。為了形成完整的文件清單,需要完成兩步工作。第一步是梳理標書文件要求,形成標書要求的初步文件清單,招標文件技術標總共規定了9大項文件要求,分別是:1號文件投標主體法律信息;2號文件責任宣誓申明;3號文件公共工程部代表任命書;4號文件是投標保函;5號文件特許公司設立承諾書;6號文件投標主體財務信息;7號文件現有工程申請臨時調試申請書;8號文件參考資料接受申明書;9號文件工程設計書。招標文件對技術標的文件要求比較復雜,對經濟標文件要求簡單。第二步是中資企業工作組要認真研讀標書文件原文,深刻理解原文的實質要求,充分認識到中國法律體系與智利法律體系的差異,做出有效判斷,結合中資企業自身情況,定稿最終文件清單,并根據此清單,形成最終的交標文件目錄。
二、搭建靈活授權結構,防范簽署資格風險
招標文件對投標文件的簽署人的資格有特定要求,簽署人必須具備充分的權力以簽署相關文件。每份文件的簽署都必須落實具體的簽署要求,特別是要搭建靈活的授權結構。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公司有關立法明確了法定代表人制度。顯然,作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有權簽署相關投標文件,這種方式是最直接最安全的方式,但是海外投標項目采用這種方式反而是弊大于利,因為這種方式決定了相關的文件只能在國內生成,必須履行中國公證、雙認證和項目所在國的外交認證手續。這一套手續辦理下來,較快也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一旦準備好的文件臨時需要修改,將給順利交標帶來很大的時間壓力。所以指定前方人員作為授權代表這種方式就能簡化文件簽署的兩國手續要求,節省時間。可行的做法是由中資企業法定代表人簽署授權委托書,委托前方授權代表簽署相關投標文件并辦理投標有關事宜。為此,必須確保授權委托書符合當地招標文件要求,不要出現授權事項不清晰、授權范圍不充分的情況。
三、聘請具有保函開具經驗的銀行,防范保函不合格風險
外國發展模式特色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以“華盛頓共識”為指導的經濟改革在拉美地區普遍展開,這個地區的經濟呈現出劇烈動蕩和增長乏力的局面。而智利經濟卻表現不俗,不僅宏觀經濟形勢基本保持穩定,而且增長勢頭強勁。筆者認為,智利的經濟成就是政府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自主的、有創意的經濟政策的結果,或者說,是智利逐步背離新自由主義的結果。智利經濟改革迄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智利經濟改革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特點,但這個階段的改革成效并不好,表現為經濟劇烈的起伏動蕩;第二階段的改革依然是在軍政府時期進行,但在政策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隨著1990年文人政府取代軍政府上臺執政,智利經濟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筆者就智利歷屆文人政府所奉行的貿易政策、匯率政策、強制存款政策、財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和社會政策做了詳細論述。
經過30年的改革,智利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企業私有化過程已基本結束,一種新的出口導向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從當前情況來看,智利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既不在于其經濟體制,也不在于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而在于這種新的發展模式的局限性。
關鍵詞智利,經濟改革,經濟政策,發展模式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以“華盛頓共識”為指導的經濟改革在拉美地區普遍展開,這個地區的經濟呈現出劇烈動蕩和增長乏力的局面。然而,智利經濟卻表現不俗,不僅宏觀經濟形勢基本保持穩定,而且增長勢頭強勁,1991-2000年以年均增長6.6%的業績居拉美各國之冠(1990-2003年為5.6%),比同期拉美地區的平均增長率(3.3%)高出1倍,成為智利發展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對于智利經濟的出色表現,究竟應當如何解釋?智利是新自由主義模式成功的樣板嗎?智利的發展模式究竟有什么特色?本文試圖就這兩個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一對改革進程的回顧
筆者認為,智利的經濟成就是政府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自主的、有創意的經濟政策的結果;或者說,是智利逐步背離新自由主義的結果。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有必要對智利的經濟改革進程作一個簡要的回顧。智利經濟改革是在軍隊通過1973年“九一一”政變推翻阿連德領導的“人民團結”政府之后啟動的,迄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74—1982年,1983-1989年,1990年至今。
我國與外國自由貿易協定法律問題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國;智利;自由貿易區;協定
[論文摘要]中國與智利簽訂和實施自由貿易區協定結束了中國與拉美國家沒有自由貿易協定的歷史,具有里程碑意義。與其他自由貿易區協定相比,其結構是體例上更為嚴謹,內容表述上更為精煉,為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提供了范本和借鑒作用。
2005年11月18日,中國政府與智利政府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智利共和國政府自由貿易協定》(以下簡稱《協定》),是中國同拉美國家建立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結束了中國與拉美國家沒有自由貿易協定的歷史,具有里程碑意義。中國與智利簽訂和實施自由貿易區協定不僅有助于加強兩國政治、經貿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促進雙邊貿易的迅速增長和投資領域的合作,也為推動南南合作樹立了典范。該《協定》于2006年10月1日起開始付諸實施,為中國和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提供了范本和借鑒作用。與此同時,也為中智兩國經貿關系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一、中國與智利自由貿易協定的出臺背景及其意義
中國與智利的友好關系由來已久。我國之所以選擇智利作為簽署第一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首要的原因是兩國在政治上的互信。智利是南美國家中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第一個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國家,拉美第一個率先和中國簽署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議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現在又是與中國第一個開展雙邊自貿區談判而且簽署貿易協定的拉美國家。從這個意義說,智利在拉美國家中確實與眾不同,它對中國始終表示了一種很友好的政治上的誠意,這種友好關系源遠流長。
智利是一個法制健全的貿易自由化的國家,與中國合作關系也非常密切。2002年6月,我國提議與智利開始自由貿易區協定的談判,2004年1月至10月中國與智利自由貿易區談判的可行性進行研究,2005年11月18日,在APEC高峰會議雙邊接觸中,智利總統與中國國家主席宣布FTA的談判正式啟動。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與智利政府簽署了關于銅業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體育總局與智利體育局合作協議、關于禽肉貿易檢驗檢疫的議定書、關于建立檢驗檢疫磋商機制的合作備忘錄、中國旅游團隊赴智利旅游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加強兩國經貿合作的諒解備忘錄、衛生與醫學合作框架協議等一系列合作文件,為兩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有利的法律條件。2005年1月至10月兩國分別在北京、無錫和圣地亞哥舉行五輪會談,于2005年11月在韓國高峰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長與智利外交部長簽署了FTA協議。
外國發展模式特色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以“華盛頓共識”為指導的經濟改革在拉美地區普遍展開,這個地區的經濟呈現出劇烈動蕩和增長乏力的局面。而智利經濟卻表現不俗,不僅宏觀經濟形勢基本保持穩定,而且增長勢頭強勁。筆者認為,智利的經濟成就是政府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自主的、有創意的經濟政策的結果,或者說,是智利逐步背離新自由主義的結果。智利經濟改革迄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智利經濟改革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特點,但這個階段的改革成效并不好,表現為經濟劇烈的起伏動蕩;第二階段的改革依然是在軍政府時期進行,但在政策上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隨著1990年文人政府取代軍政府上臺執政,智利經濟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筆者就智利歷屆文人政府所奉行的貿易政策、匯率政策、強制存款政策、財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政策和社會政策做了詳細論述。
經過30年的改革,智利經濟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建立,企業私有化過程已基本結束,一種新的出口導向發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從當前情況來看,智利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既不在于其經濟體制,也不在于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而在于這種新的發展模式的局限性。
關鍵詞智利,經濟改革,經濟政策,發展模式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以“華盛頓共識”為指導的經濟改革在拉美地區普遍展開,這個地區的經濟呈現出劇烈動蕩和增長乏力的局面。然而,智利經濟卻表現不俗,不僅宏觀經濟形勢基本保持穩定,而且增長勢頭強勁,1991-2000年以年均增長6.6%的業績居拉美各國之冠(1990-2003年為5.6%),比同期拉美地區的平均增長率(3.3%)高出1倍,成為智利發展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對于智利經濟的出色表現,究竟應當如何解釋?智利是新自由主義模式成功的樣板嗎?智利的發展模式究竟有什么特色?本文試圖就這兩個問題進行一些探討。
一對改革進程的回顧
筆者認為,智利的經濟成就是政府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自主的、有創意的經濟政策的結果;或者說,是智利逐步背離新自由主義的結果。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有必要對智利的經濟改革進程作一個簡要的回顧。智利經濟改革是在軍隊通過1973年“九一一”政變推翻阿連德領導的“人民團結”政府之后啟動的,迄今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74—1982年,1983-1989年,1990年至今。
熱門標簽
精品范文
1智利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