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評定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17:33: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質量評定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休閑購物街區質量評定規定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旅游休閑購物街區質量評定的術語和定義、評定項目和要求、評分要求和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山東省行政區劃內的旅游休閑購物街區的質量評定。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10001.1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1部分:通用符號
職稱英語考試的質量評定論文
[摘要]本文詳細論述了專門用途英語測試、閱讀測試以及效度、信度等測試質量標準的有關文獻資料,在此理論基礎上對職稱英語考試的質量進行了分析評估,得出的結論是職稱英語考試的效度比較低。因此,該測試手段質量不高、意義不大。該考試的設計者有必要采取一些有利措施提高測試的效度,但不可忽視信度,需要開發真實考試模式。真正測到想要測的能力,能從考試結果中了解和預測應試者在真實情境中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技術人員職稱英語等級考試;效度;專門用途英語測試;閱讀測試
一、引言
自1978年以來,隨著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政府對英語的教與學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英語等級考試(以下簡稱職稱英語考試)是由國家人事部于1999年開始組織實施的一項國家級英語考試。專業技術人員必須通過該考試才能獲得其專業技術職務的晉升。對這樣一項與職稱掛鉤的全國范圍內的英語考試進行質量調查和分析,不僅對專業技術人員個人及單位具有重要意義。對社會也將產生廣泛的影響。
二、理論基礎
現有的職稱英語考試共分三個專業類別:綜合類、理工類和衛生類,每個專業類別的考試各分A、B、c三個等級。該考試重點考查應試者的閱讀理解能力。因此,本文首先需要詳細論述專門用途英語測試、閱讀測試以及效度、信度等測試質量標準的有關文獻資料,在此理論基礎上對職稱英語考試進行效度研究。
旅游景區質量評定制度
第一條為了全面推行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規范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程序,促進旅游景區發展,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17775—2003)及國家旅游局頒布的有關評定細則進行。
第三條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遵循自愿申報、分級評定、動態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
第四條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正式開業從事旅游經營業務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區,包括風景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旅游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工業、農業、經貿、科教、軍事、體育、文化藝術等旅游景區,均可申請參加質量等級評定。
第五條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是指對具有獨立管理和服務機構的旅游景區進行評定,對園中園、景中景等內部旅游點,不進行單獨評定。
第六條國家旅游局負責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標準、評定細則的制訂工作,負責對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實施進行監督檢查。
探索高校教學質量評定指導性原則
關鍵詞: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摘要:為加強高等院校教師教學過程管理,完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本文提出了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評價及認定方法。分析了現階段教師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井對今后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改革提出了自己粗淺的觀點和看法。
一、隨著目前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的現狀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和高等教育的深人發展,如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是人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和焦點,2003年教育部啟動了“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提出了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八字方針,鞏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質量,持續發展,把提高教學質量擺在突出地位,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學構建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尤為重要。
二、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2.1實效性原則
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案卷質量評定通告
各鄉鎮,各街道辦事處,經濟開發區,縣有關部門:
提高辦理行政執法案件的質量和水平,為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部門的行政執法行為。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17號)和《縣行政執法評議考核辦法》政發〔20〕號)要求,經縣政府同意,決定對全縣行政執法單位-年度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案卷質量進行評查。現將此次案卷評查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查范圍
縣屬和省級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執法機關和單位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已結案的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案件。
二、評查方式
此次案卷評查工作由縣政府法制局負責組織實施,采取執法單位自評與縣政府法制局抽評相結合的方式。
工程建設設計階段的質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任何一項建筑工程建設都必須進行質量控制。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原則。進行工程建設設計質量的控制,是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速度、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鍵性環節。
1設計質量控制及評定的依據
經國家決策部門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是項目設計階段質量控制及評定的主要依據。而設計合同按項目設計任務書規定的質量水平及標準,提出了工程項目的具體質量目標。因此,設計合同是開展設計工作質量控制及評定的直接依據。設計質量控制及評定的依據資料還有:a.有關工程建設及質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b.有關工程建設的技術標準,各種設計規范、規程、設計標準,以及有關設計參數的定額、指標等。c.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估報告、選址報告等。d.相關建設主管部門核發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e.反映項目建設過程及使用壽命周期的有關技術、經濟、社會協作等方面情況的數據資料。
2設計準備中的質量控制
2.1設計綱要的編制。設計綱要的內容一般包括:建設的目的和依據;建設的規模、產品方案和生產綱領,即生產方法和工藝流裎;資源綜合利用和“三廢”治理的要求;建設地區和地點及占用土地的估算;防災、抗災等要求;建設工期;投資控制額;要求達到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水平等事項。
2.2組織設計招標或方案競選。組織設計招標或方案競選工作是在提出初步勘察任務,取得初步勘察報告后進行的。
耕地質量管理與驗收指導方案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及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耕地質量建設為核心,以補充耕地質量評定為切入點,開展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確保補充耕地質量不降低,地力等級有提高,管護有保證。
二、總體要求
對補充耕地質量進行評定驗收與監管是《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賦予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按照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委員會《轉發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加強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通知》(皖國土資[2012]82號)要求,在執行國家、省有關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耕地類型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行業標準(NY/T309-1996)的基礎上,以《省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方案》、《省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規范》中所確定的方法、程序,做好補劃耕地的質量管理與評定,提出本轄區內補充耕地的改良培肥措施,使補劃耕地的質量切實符合耕地質量的要求,促進我市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主要工作內容
渠道改造工程質量控制研究
1喀瓦克干渠渠道概況
干渠為梯形斷面,內邊坡坡比1∶1.75,渠底采用8cm厚C20F200W6現澆混凝土板襯砌,板下設30cm厚砂礫石防凍墊層;邊坡采用6cm厚C20F200W6預制混凝土板襯砌,混凝土板下分別設2cm厚砂漿和30cm厚砂礫石防凍墊層,渠道邊坡頂部設30cm寬、8cm厚現澆混凝土封頂板;渠道兩側堤頂寬度均為2m。
2渠道改造工程的質量控制
2.1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2.1.1以圖紙為依據,照圖施工為保證工程質量及工程進度,在工程施工全過程,每標段派駐甲方代表駐工地,在關鍵性階段或關鍵部位及時進行檢查工程施工質量及進度,與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一起及時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確保了工程質量,促進了施工進度[1-3]。2.1.2依據合同文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對施工單位的人員配備、質量保證體系、施工組織設計等情況及監理單位質量控制體系、人員配備、監理大綱及施工中采取的質量控制方法等方面都做了認真的落實,此項工作對確保工程的建設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4]。本工程已按初設批準建設的內容完成干渠防滲改造5.17km,配套建筑物18座。2.2施工工序的質量控制本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土方、現澆混凝土、砂礫石墊層、閘、橋等,在施工過程中為了切實保證施工質量,根據工程實際制定了《工程質量檢查體系》。2.2.1混凝土施工過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業主在每個混凝土拌和站派專人對混凝土拌和質量進行監督,并隨時抽查混凝土澆筑質量及澆筑厚度。與監理人員共同抽檢混凝土拌和質量,隨機抽檢并制作了混凝土試塊,及時送由建設單位指定的實驗室進行了混凝土強度試壓檢驗[5]。本工程土體滲透系數較大,該工程范圍內的地下水位較高,發現不合格的部分及時要求施工單位進行返工處理,從而確保了工程的施工質量。2.2.2土工試驗本工程分3個施工標段。土工試驗由施工單位自行委托有資質的實驗單位完成。3個施工標段的土工試驗均由喀什永晟試驗檢測有限公司委派的現場試驗員進行取樣合格后上報監理工程師進行驗收,檢測組數根據文獻[6]進行檢測。干渠土工試驗共檢測312點,最小壓實度96.2%,最大壓實度度99.4%,設計值為96.0%,均滿足設計要求。渠系建筑物土方回填土工試驗共檢測68點,最小壓實度96.2%,最大壓實度度99.4%,設計值為96.0%,均滿足設計要求。2.2.3砂礫石墊層工程試驗砂礫石墊層工程試驗共檢測46組,312點,最小抗壓強度0.75MPa,最大抗壓強度0.9MPa,設計值為0.75MPa,合格率為100%。均滿足設計要求。2.2.4現澆底板工程質量控制現澆底板工程試驗共檢測C20試壓塊45組,135點,最小抗壓強度22.6MPa,最大抗壓強度25.1MPa,設計值為20MPa,混凝土抗壓強度合格率為100%。均滿足設計要求[7]。2.2.5預制板工程預制板工程試驗共檢測C20試壓塊50組,150點,最小抗壓強度22.6MPa,最大抗壓強度25.1MPa,設計值為20MPa,混凝土抗壓強度合格率為100%。均滿足設計要求[8]。本工程干渠建筑物工程試驗共檢測C20試壓塊169組,507點,最小抗壓強度22.9MPa,最大抗壓強度35.5MPa,設計值為20~25MPa,混凝土抗壓強度合格率為100%,均滿足設計要求。原材料進場必須有出場合格證和出場檢測報告,沒有出場合格證和出場檢測報告嚴禁進場。
3施工質量管理的控制
防洪工程質量管理論文
黃河安危,事關大局。1998年長江大水之后,國家加大了對大江大河的治理力度,投巨資加高加固黃河防洪工程,消除險點險段和病險水庫,防洪工程的抗洪能力大大提高,防洪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黃河得以安全度汛。因此,加強對防洪工程的建設管理,提高黃河防洪工程建設質量,是確保黃河安全度汛的前提。
1黃河防洪工程的建設特點
黃河防洪工程建設不同于其它水利工程,是在保證黃河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對防洪工程進行加高加固,消除險點隱患。黃河防洪工程建設普遍存在時間緊(要考慮主汛期和凌汛期,汛前安排的工程項目必須在主汛期到來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汛后安排的工程項目必須在凌汛期到來前完成主體工程的建設任務),任務重(工程量大)的特點,參建各方必須加強對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嚴格按照基建程序施工,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提高工作效率,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2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2.1施工單位
根據投標時的工程量和工期情況,選定精良的設備和得力人員,組成項目經理部。選派部分施工人員提前進駐施工現場,根據工程施工的實際情況,主動配合建設單位協調好地方關系。進行鋪工放樣,編寫施工組織設計,報送監理單位審批,為工程開工創造條件。
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長期堅守
為紀念我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開展周年,12月6日~7日,農業部和國土資源部在湖北省仙桃市聯合舉辦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座談會。守住耕地紅線,保護基本農田,提高耕地質量,確保糧食安全,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兩部門的重要職責和共同目標。今后一個時期,“吃飯與建設”的矛盾將更加突出,這項制度必須長期堅持。
農業部副部長指出,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是農業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農業部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措施積極加以推進。各級農業部門也要把這項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履行職責,強化部門合作,搞好宣傳引導,通過扎實有效的工作,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各級農業部門要按照中央關于“確保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的要求,緊緊圍繞“加強基本農田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一主題,與國土資源部門密切配合,堅持“一手抓建設,一手抓管理”,全面提升我國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工作水平。各級農業部門要積極開展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確保“占補平衡”落到實處。將補充耕地驗收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分解任務,強化落實責任,確保措施到位,把這項工作切實抓出成效。要抓緊完善“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定的相關技術規范,制定操作辦法,健全工作制度。盡快建立補充耕地質量評定技術專家組,為補充耕地質量評定提供技術支撐。加強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地力培肥技術指導,切實提高整理復墾開發耕地質量。各級農業部門要建立健全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及時掌握基本農田質量變化情況。要逐步完善全國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建立耕地質量監測預警制度,定期監測信息。全面推進耕地地力評價工作,對耕地進行分等定級和適宜性評價,為耕地質量建設、基本農田保護和農用地開發利用提供基礎數據支撐。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及時掌握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變化動態,劃分農產品產地污染等級,實行分類管理。
強調,各級農業部門要繼續加強基本農田質量建設,穩步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與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共同組織實施好《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確定的重大項目,完善配套田間基礎設施。積極引導廣大農民實施秸稈還田,大力發展綠肥種植,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農業部門要積極參與《土地管理法》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修訂工作,完善基本農田質量建設與保護制度,推動出臺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配套法規。加強耕地質量評定技術研究,統一評定方法和評定程序,完善基本農田質量評定及檢測標準體系。探索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的多元化投資機制,充分調動廣大農民和社會資本參與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的積極性。同時,積極推進將基本農田落實到地塊并標注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工作,依法規范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防止非法改變流轉土地農業用途。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在講話中指出,基本農田保護是我國在特殊資源國情下保護耕地的偉大創舉,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開創了耕地保護工作的新局面。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開展20年來,通過農業部和國土資源部的不懈努力以及各部門的通力協作,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的內涵不斷豐富,地位逐步提高,管理日益嚴格,作用越來越大。保護基本農田已在全社會形成了廣泛共識,保護基本農田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責任。實踐證明,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對優質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對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農民權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發揮了特殊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根據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立基本農田保護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全面提升基本農田保護水平,嚴守耕地紅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