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質量管理與驗收指導方案
時間:2022-07-22 09:55:50
導語:耕地質量管理與驗收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土地管理法》及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切實做好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耕地質量建設為核心,以補充耕地質量評定為切入點,開展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確保補充耕地質量不降低,地力等級有提高,管護有保證。
二、總體要求
對補充耕地質量進行評定驗收與監管是《基本農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有關文件賦予農業部門的重要職責。按照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委員會《轉發國土資源部農業部關于加強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的通知》(皖國土資[2012]82號)要求,在執行國家、省有關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耕地類型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行業標準(NY/T309-1996)的基礎上,以《省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方案》、《省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規范》中所確定的方法、程序,做好補劃耕地的質量管理與評定,提出本轄區內補充耕地的改良培肥措施,使補劃耕地的質量切實符合耕地質量的要求,促進我市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主要工作內容
(一)評定耕地質量
各縣、區農業委員會負責接受項目單位的申請材料,審查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單位提供的申請材料,并及時報市農業委員會,市農業委員會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行業標準《全國耕地類型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NY/T309-1996)、《省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方案》、《省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工作規范》中所確定的方法、程序、技術規范等,開展現場勘察、核實,采集表層和剖面土壤樣品送到具有資質的土壤肥料檢測機構進行分析化驗,取得土樣化驗結果后,在15個工作日內,形成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報告,提交有關部門,作為編制項目建設質量綜合評價報告的重要依據,附在項目補充耕地驗收申請材料中,作為補充耕地項目驗收的報件材料。
(二)參與補充耕地驗收
按照與國土資源部門商定的補充耕地項目驗收的程序,參與補充耕地驗收,與國土資源部門共同提出對補充耕地的驗收意見和耕地質量建設管理意見。
(三)指導補充耕地質量建設
按照符合農業生產的要求指導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單位,對補充耕地進行改良培肥,及時開展對驗收后的補充耕地進行質量建設和管理工作,同時結合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加大補充耕地改良投入,建立耕地質量長期監測點,定期開展土壤監測評價,并根據監測評價結果提出加強補充耕地質量建設,提高作物產量的對策措施。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成立組織
為切實加強領導,成立由市農委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協調管理。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土壤肥料站。辦公室負責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的組織、資料圖件審查、資料收集與建檔管理、土壤采集、地力監測點建設及耕地質量建設管護的日常工作。同時成立由耕地質量建設、評估、農業技術等方面的專家指導組,負責補充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所需的現場勘察、耕地質量評定等工作。
(二)加強協調,確保質量
補充耕地質量建設和管理工作涉及面廣,牽扯環節多,各縣、區農業部門要加強與國土部門的協調配合,及時解決實際問題,確保質量,全力抓好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
(三)加強宣傳培訓,營造氛圍
市農業委員會將組織有關人員參加多層次培訓,使參與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工作的有關專家、技術人員全面了解和掌握耕地質量建設管理與驗收的有關法律法規、方法程序和技術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媒體,廣泛宣傳耕地質量建設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成功經驗,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圍。促進補充耕地質量建設與管理工作扎實有序推進。
- 上一篇:農委配方肥料推廣安排方案
- 下一篇:農委產業轉移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