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牌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7 03:25: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指示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指示牌

旅游指示牌建設方案

一、設置范圍

全市通往各重點旅游區的高速公路及國道、省道等公路主干線。

二、設置原則

原則上應安裝在距下道口前1.5公里位置。設在其它公路上的旅游交通指示牌,旅游專用交通指示牌的設置應符合公路管理的總體要求。設在高速公路下道口處的旅游交通指示牌。原則上應安裝在公路交叉口前50-100米處,與其它交通標志的距離不小于50米,且互不遮擋。無岔道口且距離超過30公里的封閉路段,可選擇視線較好的位置增設一至二處旅游交通指示牌。

三、設置標準

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旅游交通指示牌的制作、安裝。并符合(相關規定。對于單個旅游區(點)高速公路上采用4m5m規格板面(簡稱B類)其它公路采用1.5m3m規格板面(簡稱b類)對于兩個或三個旅游區(點)高速公路采用3.4m5.4m規格板面(簡稱A類)或5.1m5.4m規格板面(簡稱C類)其它公路采用2.5m4m規格板面(簡稱a類)

查看全文

旅游指示牌建設工作方案

一、設置范圍全市通往各重點旅游區的高速公路及國道、省道、旅游公路等公路主干線。

二、設置原則旅游專用交通指示牌的設置應符合公路管理的總體要求。原則上應安裝在距下道口前1.5公里位置。設在其它公路上的旅游交通指示牌,設在高速公路下道口上的旅游交通指示牌。原則上應安裝在公路交叉口前50-100米處,與其它交通標志的距離不小于50米,互不遮擋。無岔道口且距離超過30公里的封閉路段,可選擇視線較好的位置增設一至兩處旅游交通指示牌。

三、設置標準旅游交通指示牌的制作、安裝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并符合(GB5768-1999相關規定。高速公路上單個旅游景區(點)采用4m5m規格板面(簡稱B類)對于兩個旅游景區(點)高速公路采用3.4m5.4m規格板面(簡稱A類)三個旅游景區(點)采用5.1m5.4m規格板面(簡稱C類)國道、省道公路:三個景區的采用2.54m規格板面(簡稱a類)單個景區的采用1.5m3m規格板面(簡稱b類)景區名稱字數較多的景區指示牌,采用單個景區單獨一塊設置。

四、規劃與變更對于今后新建、改擴建的公路(包括高速公路)交通公路部門要根據旅游部門提供的旅游景區(點)信息資料。將旅游交通標志的設計納入公路建設的內容,與公路建設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各級旅游部門要主動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提供當地旅游景區(點)信息資料,確保旅游交通指示牌設置的及時、合理、有效。旅游交通指示牌的設置和相關費用由旅游部門負責。

五、分工與責任

(一)本市范圍內設立旅游專用交通指示牌由交通部門統一安排點位。不收取占地費、設立費等費用。高速公路上設立點位,由市交通部門與省高管局協商落實。

查看全文

視覺效應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應用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步伐的加快,城市形象的同質化,城市規劃的不合理導致的交通問題、污染問題,城市的視覺污染問題等,這一系列現象與問題給平面設計師、產品設計師、景觀設計師提出了新的嚴肅而重大的課題。對于視覺傳達設計師而言,在景觀的設計中仍然存在著許多視覺問題,例如環境中的導向系統、警示牌設計等,這些問題凸顯了視覺傳達設計在景觀設計中應用的重要性。“于細微處見真功”,這句話體現出視覺元素的細節問題,如何在景觀中提升視覺設計的品質呢?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建立特定景觀中的獨特視覺形象

中國的城市景觀設計與商品設計一樣,受到西方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和設計風格的影響,其設計結果是各個景觀的區別不大,風格雷同,缺乏生氣和個性。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出現使得設計風格變得多元而富有個性,人們開始接受感性和個性化的設計,審美風格變得更加多樣和不拘一格,這使得城市的景觀設計必須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因此,在特定的城市景觀中樹立一個獨特的視覺形象,是現代社會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中國香港龍的形象,就是一個很出色的設計,經過香港龍獨有的視覺形象的推廣,使香港的整個城市形象在公眾前面別具一格。將香港龍形象概念延伸到景觀設計中,將特定景觀設計的主題加以形象化、視覺化,使其具有獨特的、個性化的視覺語言,并將提煉出的視覺圖形應用到景觀設計的各個元素之中,強化人們對景觀的視覺印象。

二、強調標識導向系統的個性化、多元化

在城市景觀設計區域,標識導向牌的設計非常重要,它不僅有重要的分流和指示功能,并且對整個景觀設計有著重要的裝飾和點綴作用。為收到好的視覺效果,設計者應從以下幾方面加以考慮。

(1)信息完整,傳達準確。標識導向系統在景觀區域最本質的功能是指示信息的傳達,當人們經過交叉路口,能清晰地閱讀和領略到指示牌上所要傳達的信息。然而,在我國相當多的城市(鎮)室外環境中,設計師并沒有很好地處理或注意指示牌的信息傳達功能,出現了信息不全、傳達不到位,讓人費解的現象。例如,有的指示牌上字體做得過小,字體色彩與指示牌底色的區分度不高,或者指示牌安置在不夠引人注意的地方等,這些都是讓人產生閱讀障礙的原因。因此,設計師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應該分別從指示牌的材質、大小、形狀、色彩、位置等綜合考慮人們景觀區域穿行時所要解決的信息傳達問題。

查看全文

校園文化導視系統建設淺析

摘要:校園是傳遞知識、傳承文化、培養精神、提高素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向公眾傳遞高校特有文化是校園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而校園導視系統是高校傳遞文化特色的重要工具,它不僅具有指示、引導等功能,還在無形之中彰顯著校園文化。文章以燕山大學為例分析高校導視系統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從傳遞校園文化的視角探尋導視系統更好的服務功能。

關鍵詞:校園文化;高校;導視系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導視系統的功能與效用也成為日顯重要的必備。多元化、個性化的導視系統設計越來越受到歡迎與青睞。目前導視系統在城市、商場、旅游地等公共場所的應用日益普及,而高校對于導視系統的應用卻是淺嘗輒止,尚未充分發揮出應有效用。高校利用導視系統效用,塑造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和風格,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功能,無論是對高校特色化發展還是社會服務均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導視系統與校園文化

(一)導視系統。“導視”最早在1960年城市規劃師及教師凱文•林奇的著作《城市形象》中提出,在此之后,不斷有人深入探討這一主題。導視系統在西方的20世紀60年代形成,在80年代迅速發展壯大。導視系統來源于英文signdesign,是指按一定的標準、工藝、造型、色彩等,將特定區域內的標志物信息傳遞,以標識系統化設計為導視牌,綜合解決信息傳遞、識別、辨別和形象識別功能。導視系統最大的功能就是標識和引導,能提高人的空間方向感,方便來訪者更有效率的到達目的地。除此之外,它還傳遞著深刻的文化內涵,給來訪者帶來不同的文化體驗。根據校園導視牌在不同地點發揮的作用,可分為校園景觀指示牌、校園交通指示牌、建筑內外指示牌、校園公共指示牌。校園景觀指示牌由校園平面圖、學院牌、校徽、校訓、題字等構成,以此來向來訪者展示校園整體景觀以及文化底蘊。校園交通指示牌指我們常見的路標,主要是對來往車輛、人流起到指引道路的作用。建筑內外指示牌由建筑物命名牌、樓層分布圖、樓內指示牌、門牌等構成,從而使得來訪者能快速找到房間。校園公共指示牌建在如道路、停車場、衛生間等公共場所,起到指示、引導、警告、禁止等作用,通常有國家規定的標準,在建設時要符合國家標準,同時也可融入學校的個性。(二)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泛指在學校自身發展以及教育基礎上所產生的精神環境與文化氣氛。高校校園文化即是在高校這一特定環境產生的。“校園文化”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出現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發展于五六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才以獨立的文化形態躋身于社會文化之中。校園文化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思想、提高素質,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校中的每一份子。校園文化可分為校園理念文化、校園行為文化、校園視覺文化、校園環境文化等。校園理念文化指學校辦校理念、教學理念等;行為文化指教書育人等符合學校理念的活動;視覺文化指學校將精神文化通過校徽、校訓、校歌等寄托表現學校特色;環境文化不僅指校園自然景觀也指學生對學校的認知認同。(三)導視系統在校園文化的體現。導視系統的文化性,是指通過路標、信息牌等媒介傳遞一個學校的文化積淀、人文風采、環境特色等。文化性導視系統既要求發揮導視系統的基本功能,對建筑名稱、建筑位置進行引導說明,也要求導視系統對校園文化進行合理展現。高校導視系統通常可以體現在校園的視覺文化和環境文化。導視系統的設計會給第一次來訪的公眾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通過導視系統圖文結合的設計,可以形象地表達出無國界的校園獨特文化魅力。導視系統的建立與完善,不僅給來訪者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學校知名度,同時對在校學生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展現著學校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對學校的認同度及歸屬感,有助于增強校風學風建設。

二、高校導視系統設計應遵循原則

查看全文

旅游文化資源英譯現狀及對策

摘要:近年來,隨著貴州省對外旅游推廣,六盤水市亦因每年夏季國際馬拉松賽的舉辦而被國內外受眾所關注,因此六盤水市旅游文化資源英譯文質量對其傳播尤為重要。對六盤水市旅游文化資源英譯文本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以提升其英譯文質量,從而能較好向國內外廣大受眾傳遞其原文所要傳達的信息和文化內涵。

關鍵詞:六盤水市;旅游文化資源;英譯現狀;英譯策略

1調研綜述

六盤水因自身喀斯特地貌特征和獨特的氣候及少數民族聚居區的地方特色風土人情等使其擁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尤其隨著近幾年六盤水夏季國際馬拉松賽和“中國涼都·六盤水消夏文化節”等活動的舉辦,涼都六盤水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游客的廣泛關注。2019年7月,六盤水市哲學社會科學立項聯合課題組成員對六盤水市進行了實地調研,著重對六盤水市“三線”建設博物館、“三線文化創意小鎮”、“國際馬拉松博物館”、“水城古鎮”、“明湖國家濕地公園”以及主要街道等國內外游客經常出入的場所的英語標識語及相關旅游文化材料進行調查并通過攝影筆錄等形式搜集到大量的英文材料。同時,課題組成員對部分外國人及高校外教進行采訪,他們大都表示,六盤水市很多公示語以及宣傳海報上的英文基本可以看懂,但在用詞、語法等方面還需推敲完善,少數地方難以理解,有些英文翻譯不成句子,需要重寫等。他們也建議能在相關權威網站上能查看到更多英漢對照的旅游文化資源,以方便國內外游客參考。對調研中所搜集的大量材料和信息,課題組成員進行認真的整理、分析、歸類和深入研究,發現各場所的英語翻譯水平參差不齊,雖然大部分旅游文化資源譯文比較規范,但部分旅游景點標識語以及街道指示牌等處翻譯錯誤較多。涼都六盤水對外傳播的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傳播內容和傳播媒介等,因此六盤水市旅游文化資源譯文質量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涼都六盤水旅游文化資源的對外傳播。這些拼寫錯誤、不完整或者不規范的英文翻譯直接對六盤水市的對外形象產生不好的影響。反之,譯文質量高,就能更好促進涼都六盤水借助夏季國際馬拉松賽事及全國會議和運動賽事等走向世界。

2六盤水市旅游文化資源英譯現狀

課題組成員通過調研發現,部分旅游景點的一些重要指示牌、關鍵性標志語和文化資源沒有相對應的英文翻譯,部分旅游文化資源雖然有中英文對照的英文翻譯,但其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如有些標識語直接用漢語拼音代替,還有錯譯、中式英語和單詞拼寫錯誤及其他令人費解的翻譯等。出現這些問題與譯者水平以及中西文化差異等有關。課題組成員通過對搜集到的旅游文化資源英譯資料進行分析和深入研究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查看全文

城區戶外廣告專項整治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我區城區戶外廣告管理,規范戶外廣告設置行為,進一步鞏固文明城市創建成果,促進市容環境美化提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城市容貌標準》和《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市城市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省廳城市管理工作要求,不斷順應城市管理工作新形勢、改革發展新要求,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服務全市經濟發展大局,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總體目標

通過對城區戶外廣告集中整治,讓城市更加有序、整潔,努力形成“設置有序,布局合理,設計精美,形成氛圍”的戶外廣告新格局,樹立良好的文明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居民滿意度。

三、組織領導

查看全文

新農村建設考評實施方案

為迎接全市年上半年新農村建設考評工作,根據縣下發的《關于開展全市年上半年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產業化工作考評的預備通知》的精神,結合我鄉新農村建設點的調查摸底情況,經鄉黨政聯席會議研究決定,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考評對象

二、考評方法

由市新農村建設考評組到縣后隨機抽取的方式進行考評。

三、時間節點

市考評組于8月10日到縣,所有工作必須在8月10日之前全部完成。

查看全文

國際化城市建設語言景觀調查研究

摘要:通過對蘇州市區特色商業區、傳統旅游景點以及公共設施的語言景觀的調查,分析了不同集居人群,不同語碼構成,不同應用功能的語言景觀類型和多語碼混合現象中存在的問題,集中探討了蘇州市內語言景觀中語碼混合、遷移以及語言符號化本質,探究語言景觀背后的語言權力、語言政策以及語言規范化問題,從而揭示了語言景觀作為活動因子構建起的文化傳承網絡對城市規劃與社會心理引導的重要作用,給蘇州在國際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城市語言景觀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國際化建設;語言景觀;認知分析

1.引言

“語言景觀”(linguisticlandscape)的概念是由Landry&Bourhis(1997)首次提出,其研究對象為公共場所和空間中以書面形式表現的語言標牌(linguisticsigns),包括路牌、街牌、廣告牌等語言的構成。Spolsky(2009)認為語言景觀研究是考察一個城市社會語言生態的好方法。Jaworski&Thur-low(2010)從社會符號學角度將其定義為“語言、視覺活動、空間實踐與文化維度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以文本為媒并利用符號資源所進行的空間話語建構”。語言景觀研究成為語言學、社會學、城市規劃、社會心理學、地理學和媒體研究領域的熱點。不同于傳統書面語的表達,語言景觀有其特殊的詞匯、句法結構和語碼混用、遷移的特征,從語言標牌創建者的認知思維可以折射出社會化、商業化的發展變遷。蘇州全面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公共語言標牌既是國際化開放的窗口,也是傳統與歷史的傳承,是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符號化表征。從傳承蘇州傳統歷史文化的景區名勝到承載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工業園區、商業中心,蘇州的多語言景觀記錄了蘇州的歷史傳承、社會經濟轉型以及國際化開放的進程。對城市語言景觀的調查研究有助于為蘇州建設國際化大城市過程中語言文化政策的制定提供相應依據、對促進地區語言文化的對外傳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2.研究方法

本文圍繞蘇州市城區的公共路牌、街名、地名、商鋪招牌、廣告牌、公共指示牌等展開分類調查采集:以觀前街、十全街一帶為代表的傳統商業中心,蘇州工業園區一帶的外籍人士集聚地,姑蘇區園林路周圍的蘇州博物館(獅子林、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景區一帶。語言景觀包括商業類廣告牌、服務功能型指示牌,語料功能豐富,多語混碼現象普遍,使用語言主要為漢語、英語、日語、韓語等。在語言景觀采集的過程中主要區域集中在蘇州市區,采用實地數碼相機拍攝的方法,按照每一個標牌為一個單獨的語料進行拍攝采集收集相關語料,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其進行全面分析。

查看全文

旅游景區導視論文

摘要:色彩在旅游景區導視系統中是極具表現力的因素之一。旅游景區導視系統的色彩設計要注意規范性、共通性、可識別性、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等原則,同時要結合景區的歷史文化、民俗傳統等區域特色,以彰顯景區導視系統色彩的個性。

關鍵詞:導視系統;色彩設計;地域特色

“導視系統”來自英文sign,它有信號、標志、說明、指示、預示等多種含義。導視系統設計即signdesign中的sign是指在整體層面上的一種識別符號,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以及設計對象的整體性營造,會使人產生一種由衷的親切感,而且會形成設計對象的整體性可識別意向。

中村吉朗在《造型》一書中提到:人們剛看到物體時,對色彩的注意力占80%,而對形體的注意力僅占20%,這種狀態約持續20s;2min后,色彩占60%,形體占40%;5min后,形體和色彩各占50%。這說明景觀色彩往往能先聲奪人,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色彩是形成系統性和可識別性的重要因素,同時還具有營造氛圍、創造意境的功能,直接反映出某一空間環境的整體風貌,體現出時代氣息。作為一種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語言,色彩無疑是旅游景區導視系統設計中不容忽視的要素之一。

一、旅游景區導視系統色彩的機能

色彩在導視系統中是極具表現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景區導視系統的靈魂是直接、醒目,導視系統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發揮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色彩的運用是否合理來決定的。因為色彩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影響人的情緒波動,能與周圍的環境色彩形成互補關系,還可以強化色彩對比,使導視系統從周圍環境中脫穎而出,使人關注并接受相關信息。色彩也可以在一系列的導視中產生一定的視覺秩序,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這便是由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導致的一種可利用的因果關系。色彩的對比關系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色調的調和;多種色彩為表達一個效果而互相產生作用,形成一種秩序:統一、和諧或調和。也可以把色彩的調和作用運用在導視系統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或導視系統自身的色彩構成上,通過色彩調和將導視系統與周圍環境的色彩融為一體,使同類色或近似色體現出統一的色調,形成一種素雅的美感。

查看全文

人防辦創新創優工作總結

2013年,我辦在省、市民防部門的指導下,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長期準備、重點建設、平戰結合”人民防空建設方針,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人防工作,開拓創新,求真務實,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

一、共性目標

1.壯村工程

我辦掛鉤壯村是王興鎮練湖村,我辦今年投入2萬元。練湖村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目標任務18萬元,其中:預制廠收入2.9萬元,水產養殖2萬元,食品廠3.1萬元,卞老二稅收10萬元。

2.為民辦實事

我辦結合人防、民防知識宣傳教育活動,在城區6個社區、6個鄉鎮開展放電影活動,在放映“決戰劉老莊”等主題電影前,先放映人防(民防)知識宣傳影片,向居民介紹用電、用氣、防災、防震等應急救援知識,在提高居民應急救援技能同時,又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受到群眾的歡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