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為思想政治工作開辟新天地
時間:2022-10-11 02:42:00
導語:“三個代表”為思想政治工作開辟新天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原文出處】經濟日報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號】20000628
【原刊頁號】(12)
【分類號】D4
【分類名】中國政治
【復印期號】200007
【作者】
【正文】
同志關于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論述,不僅回答了新的歷史時期建設一個什么黨和怎樣建設黨的問題,為黨的建設和黨的各項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衡量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個代表”是檢驗思想政治工作準繩
“三個代表”的要求為判定和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依據和準繩。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總體上是好的。但是也要看到,思想政治工作還存在適應性不夠、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大的問題。一些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認為“搞經濟建設插不上手”,“講大道理沒有人聽”,“為群眾辦實事幫不上忙”,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我們離“三個代表”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1、在為生產經營服務上缺乏手段。一些單位和地方存在著思想政治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工作割裂開來、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也感到說不上話、使不上勁,找不到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的切入點和結合點,在如何服務經濟建設上缺乏有效的途徑、方式和手段。
2、在思想教育上缺乏陣地意識。一些地方和部門“科學頂不住迷信、唯物主義頂不住唯心主義,無神論頂不住有神論”。的蔓延,與思想教育不力,思想教育科學性不夠有直接關系。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講政治、講正氣,面對唯心論和封建、資產階級落后思想的攻勢,忘記了黨性,喪失了職責,丟掉了陣地。
3、在密切聯系群眾方面缺乏深度。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但是在這方面仍然是“井中的葫蘆”漂在水面,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對深層次的思想問題,對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對于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問題和社會上的不良傾向,缺乏深入研究。
重新評價、認真審慎地對待和定位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對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看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真正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不是真正為經濟建設提供了思想保證、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良好的文化環境;是不是真正按照同志所講“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工作指針,把先進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灌輸到群眾中去,是不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誠心誠意地為群眾辦事實,不遺余力地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三個代表”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動力
“三個代表”是判定思想政治工作的標尺,又是激發思想政治工作活力的源泉。只有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去做,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為人民群眾所樂見、所接受。
1、深入調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調查研究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礎。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了解干部群眾的思想實際,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針對性;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摸清思想脈搏,了解群情民意,把握帶普遍性的思想問題,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盲區”、“死角”,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確決策提供有用的思想信息;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汲取群眾中蘊藏的智慧,及時發現先進典型,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轉變工作方式、提高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實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服務于經濟建設,主要體現在提高員工素質和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上。國外成功的大公司在這兩個方面不惜投入巨資,運用各種人力資源開發理論,組織行為理論,建立學習型組織,以優化配置人力資源,運用各種激勵手段提高員工的工作業績。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釋疑解惑、調節心理、理順情緒、培養技能、堅定信念、職業道德建設、減少管理成本、增強凝聚力等方面大有可為,體現了思想政治工作對經濟工作的滲透力、文化力和精神道德力。
3、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召力。有關資料統計,人們的思想問題有87%來自于實際工作和生活之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著力點放在解決群眾面臨著各種實際問題上。思想政治工作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有自己獨到的功能和方法,包括培訓員工提高其素質、關心疾苦反映其呼聲、問寒問暖實施送溫暖工程、文明創建改善其生活質量、文化下鄉引導農民學科學闖市場、文化熏陶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社區服務方便千家萬戶、心理咨詢排除心理負擔,等等。只要我們以“三個代表”為動力,深入基層,深入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思想政治工作才會有吸引力、感召力。
“三個代表”是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基石
“三個代表”不僅是檢驗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標準,而且是衡量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先進性和實效性五種本質屬性的標尺。
1、從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入手。從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上體現“三個代表”的要求,就是要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教育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要通過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的教育,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的精神教育,開展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和無神論教育以及形勢政策、民主法制等方面的先進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和科學文化的教育,把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同貫徹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即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
2、從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入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政治功能、調節功能、轉化功能和激勵功能: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提供政治保障;系統地灌輸科學的理論、先進的思想意識,以影響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道德觀;調節人文氣氛、人際關系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創造一個心情舒暢、生動活潑的環境;針對不同層次的思想特點,做好思想轉化工作,解決干部群眾的信仰問題、信任問題、信念問題、信心問題;運用各種激勵理論和激勵手段,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并把這種積極性引導到工作中去。
3、從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管理入手。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統管理水平,就是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制、運行機制、完善載體和陣地建設,以實現管理系統化;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調研網絡和信息網絡,提高對各種思想動向的快速反應和對單位、家庭、社會各方面思想教育的覆蓋面,以形成網絡化;建立和完善各種責任制和工作機制,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考核、評估、反饋等制度建設,形成“大政工”格局,以推進制度化;充分運用現代傳播媒介,吸收和借鑒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理論、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成果,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改進工作手段,以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現代化。
4、從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入手。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其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能否做到“三個代表”,能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關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途和命運。要加強隊伍培訓和管理,選拔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加強隊伍行為的規范、監督和制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