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隨想
時間:2022-10-11 02:54:00
導語:關于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隨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是變與不變的統一。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含義,關鍵在于區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運用這些基本原理分析具體問題得出的具體結論。要做到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從須貫徹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
1.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馬克思主義是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是不能停滯不前的。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著、完備著,不斷以新的經驗、新的知識、新的結論豐富自己。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指導我們不同歷史時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就是因為它不是固定不變的教條,而是能夠與時俱進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包括兩個層次的含義。第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鄧小平同志多次講過:老祖宗不能丟。丟了,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而是不要馬克思主義了;第二,要解放思想,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新的形勢、新的問題,得出新的結論。不這樣,馬克思主義就變成僵死的教條,變成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空洞的詞句。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意味著這兩方面都堅定不移,毫不含糊。簡單說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基本含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前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實踐過程中不斷以新的經驗、新的理論豐富自己的歷史。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以來,馬克思主義一直是適應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的。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列寧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偉大的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列寧主義階段。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思想,正是在思想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20世紀70年代以后,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同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了新的情況、新的問題,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成功和失誤的歷史經驗,也總結了國際的經驗,確立了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這樣經濟文化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鄧小平理論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在進入21世紀的時候,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為了勝利完成繼續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這三大歷史任務,同志提出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始終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強領導核心的根本保證。“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展。回顧國際共產主義運動150多年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自己,這是馬克思主義永遠保持旺盛生機和充滿活力的源泉。
2.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具體表現是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新的思想,就是理論創新。但是并不是任何新的觀點、新的思想都是對的,并不是任何“創新”都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產物。指出:“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主義。我們提出新的觀點、新的思想時,都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來衡量一下,并通過實踐加以檢驗,看它們是不是正確,站得住站不住。在這個過程中,要十分注意處理好一個問題,那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一切否定和放棄馬克思主義的言行都是錯誤的,都必須堅決反對。但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絕不能采取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的態度,而應采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態度,堅持一切從發展變化著的實際出發,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是不斷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科學”。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又不拘泥于個別結論;既珍惜已有的成果和經驗,又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堅持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最好的堅持。1959年,同志指出,“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強調,“老祖宗不能丟”,但要用“新內容、新思想、新語言”,寫出馬克思主義的新版本。因此,在研究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不能象有些人那樣對待理論持形而上學的態度,陷入“非此即彼”的片面性,一強調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就錯誤地認為是不要“老祖宗”了;一強調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就錯誤地認為是要改變黨的性質;一強調黨的最低綱領,就錯誤地認為是不要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了,等等。
當然,與時俱進絕不是消極地隨波逐流,也不是被動地人云亦云。與時俱進的“時”是什么?是“時代”和“時勢”,而不是“時尚”和“時髦”。我們要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根本在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據歷史條件的變化對我們前進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給予符合實際的科學回答。當今世界同過去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所面臨著的新情況、新問題、新形勢和新任務,與馬克思恩格斯時代、與列寧時代、與時代的情形不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但是馬列主義經典作家根據當時情況提出的一些具體的論斷和結論,不可能為解決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都提供現成的答案。因此,如果不把馬克思主義當作研究歷史的指南,而把它當作現成的公式,按照它來剪裁各種歷史事實,那么馬克思主義就會轉變成自己的對立物。列寧曾經諷刺那種做每一件事、說每一句話都要到馬克思那里去尋找依據的人,簡直同盲人依靠撥桿一樣可憐可笑。恩格斯說得非常明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
三、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進行理論創新必須堅持實踐第一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進行理論創新,要堅持實踐第一、在實踐的檢驗和推動中發展理論、創造理論。歷史表明,離開實踐談馬克思主義,就會犯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
實踐是一個生動發展、永無止境的過程。黨的十六大報告深刻指出:“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我們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這是社會前進的必然規律。”我們觀察世界,進行理論創新,不是坐而論道,一定要落實到更好地指導實踐上來,落實到發展中國的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實現和維護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最終是使我們的理論更好地指導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要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事業。如果我們不根據變化了的時代條件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并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就不可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也就不能保持黨的先進性,相反還會動搖黨的執政地位。歷史已經證明:“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創新,不斷在實踐中探索前進,永不自滿,永不懈怠,這是我們要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
如何進行創新?歷史有兩條對立的思想路線:一條是唯心主義的思想路線,即坐在書齋里,靠苦思冥想,靠邏輯演繹,紙上談兵,搞出一些所謂“新說法”;另一條是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即深入到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去,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總結經驗,用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疑,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是惟一正確的思想路線。因為理論的創新不是無中生有,只能來自實踐,是實踐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創新由實踐賦予動力,由實踐來修正,由實踐來檢驗。理論創新的源泉在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所提出的理論才可能是正確的、科學的。列寧曾深刻指出:“只有不可救藥的書呆子,才會單靠引證馬克思關于另一時代的某一論述,來解決當前發生的獨特而復雜的問題。”因此,我們一定要適應實踐的發展,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用時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而不能把過去特定歷史條件下對具體情況作出的某些個別論斷,不加分析地照搬套用來解決當前發生的新問題。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認真學習的,但是必須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正如黨的十六大報告所指出的那樣:“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實踐推動理論不斷創新,理論又指導實踐進一步發展。世界在變化,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在前進,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在發展,這些迫切要求我們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開拓新視野、認識新情況、掌握新本領、解決新問題、積累新經驗,用站在時代前列、反映時代要求、引領時代潮流、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這是馬克思主義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具有強大生命力和戰斗力的奧秘所在。
今天的中國不僅處于一個創造歷史奇跡的時代,同時也是創新理論的時代。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的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標志性理論成果,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的新貢獻,標志著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水平。在當代中國,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就是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實踐。
第一,要充分發揮理論對于實踐的能動作用,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為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提供強大的理論武器。當前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就是正確處理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辯證關系,堅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理論成果,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才能理解和掌握。同樣,只有在解放思想的基礎上達到新的思想統一,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新成果才能為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所掌握,精神力量才能變為巨大的物質力量。“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解放思想的體現與成果,又是統一全黨同志思想的核心和靈魂。我們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按照“三個代表”要求統一思想,自覺地把思想從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把全黨同志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思想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興起一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對“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有一個明確而堅定的認識,自覺以此作為行動的指南。
第二,要認真研究和解決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科學地回答現實生活中提出的重大問題。確立以實際問題為中心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我們黨一貫倡導的科學方法論。看我們是否真正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鍵看是否能運用它來解決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推進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解決的問題越多,就運用得越好。如果理論上說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最后什么問題也沒有解決,那就不是真正的堅持。
堅持馬克思主義,要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進程中來落實,堅決避免同志曾經批評過的那種“無實事求是之心,有嘩眾取寵之意”的輕浮態度。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研究解決當代實踐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現實問題,根據中國的國情和國情的變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這正如十六大報告所說的:“在思想上不斷有新解放,理論上不斷有新發展,實踐上不斷有新創造。”當前,國際國內形勢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新情況新挑戰層出不窮,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無法回避,不可漠視。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關系到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而且關系到我們在新世紀能否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完成三大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方面,理論工作者應自覺站在時代高度,立足理論前沿,尊重理論研究的規律,體現與時俱進的思想風范,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從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進行理論概括,從人民群眾偉大創造中進行理論提煉,努力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說服力的理論成果,在推動實踐發展中實現理論的發展,創造理論的繁榮。鄧小平同志曾經滿懷信心地指出:“深入研究是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所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并且作出重大指導意義的答案,這將是我們思想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貢獻,對思想旗幟的真正高舉。”
第三,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風,自覺擔負起執政興國的歷史使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與發展。認真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我們的實踐,歸根到底就是要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世界,分析和解決問題,掌握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一定要牢記黨和國家新世紀的奮斗目標,集中力量解決好關系經濟建設和改革全局的重大問題,用發展著的新思路,實現發展的新突破。作為領導干部,一定要努力成為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模范,勇于實踐、銳意創新的模范,無論是想什么問題,做什么決策,干什么事情,都要認真檢查一下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看看是不是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是不是始終著眼于大多數群眾、使最廣大群眾得到實惠,努力做到知與行相統一,認識和實踐相一致,“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國家走向富強、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時代。偉大的時代需要與時俱進的理論,與時俱進的理論推動時代的前進。新的世紀、新的起點、新的任務,為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理論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任重而道遠,應當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