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體的運動

時間:2022-11-03 12:58:00

導語:物體的運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體的運動

物體運動

設計意圖

本節教材的編寫思路是:不拘泥于學科知識的邏輯線索,充分考慮初中生的思維特點,關注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過程。改變了從機械運動的定義、運動的相對性開始的常見結構,以學生身邊的運動場景引入,從具體的長度、時間測量以及運動快慢比較出發,最后回到世界是運動的、運動是相對的、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等較為深刻的主題

教學目標

1知道長度和時間的單位,能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能正確處理測量結果

2理解速度的定義、速度的單位、公式及其意義

3能用速度公式簡單計算速度和平均速度

4知道如何用科學的語言描述物體的運動和靜止;了解參照物的概念及其選取的方法;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刻度尺的使用,特殊的測量方法

2速度的定義和物理意義

3速度公式的運用,物理計算題的解題格式、解題方法

4參照物的定義和選擇

教具和學具

課前準備

預習“物體的運動”,寫出知識結構

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與時間分配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點評

復習長度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2刻度尺的使用

3誤差的概念和減少的方法

4特殊的測量方法帶領學生回顧長度的單位

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可以多測幾次減少誤差

特殊測量方法有:測多算少

化曲為直

等量替代學生總結1長度的單位有Kmmdmcmmmμmnm及其單位換算

學生練習:

在下列數值后面填上適當的單位:

1、某同學身高17.2

2、一根頭發直徑約為72。

3、南京長江二橋全程長21197。

4、物理課本長度為258。

看:

1、零刻線是否磨損、2、量程、分度值;

讀:

1、刻度線與被測物體對齊讀:

2、視線垂直刻度尺,

3、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構成,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數

練習:

讀出下列兩個刻度尺所測的物體的長度:

例:測一頁書紙的厚度。

例:硬幣的直徑滾輪法測操場的周長

例:鐵路線的長度

6.為了測出細銅絲的直徑,某同學把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32圈.如圖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測得這32圈的總寬度為__5.0_cm,可算出細銅絲的直徑約為_1.6__mm。

本節內容為識記。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的填寫時要與實際吻合。長度測量是要有估讀數

不同的刻度尺所測量結果不同在那里、測量結果的精確度由什么決定,此題最好說明。

復習速度

速度的定義和物理意義

v=s/t引導學生,如何理解速度

學生歸納:速度的定義: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兩種比較快慢的辦法:

如百米賽跑:

1、時間一定比較路程(觀眾)2、路程一定比較時間(裁判)本節內容為理解學生對速度的定義和物理意義區分容易不清。

三勻速直線運動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計算如何測量平均速度(實驗)

關于速度的計算引導學生總結:勻速直線運動的定義平均速度:一段時間或路程內的平均快慢程度實驗中需要測量路程和時間

路標常識型

分析提示:路標中所給的條件是什么?

過橋型

追擊(相遇)型

教師分析:

追擊問題有兩個相同點1最終路程相同2追擊者開始運動后兩者時間相同

比例型(選擇題)

中點型(選擇題)

教師提示:

設一段具體的路程如30m代入計算.

圖象型學生練習:

例1、有兩個同學,用下面的方法來測量小鋼球運動的平均速度。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條直線上標出A.B.C三個點,拿一根分度值為1mm的米尺緊靠直線,A.B.C三點在米尺上對應的讀數如圖7所示。當小鋼球貼著米尺運動經過A.B.C三點時,兩同學用手表記下了小鋼球經過A.B.C三點時對應的時刻,如圖所示。

則小鋼球在通過AB.BC和AC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分別為:

vAB=______0.03m/s______;vBC=____0.02m/s________;vAC=_______0.024m/s_____。

例2在機場高速公路的入口處有一標志牌,如圖所示,出租車要盡快趕到機場,在不違反交通規則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鐘才能到達?

此處距機場58Km即s=58Km100的單位為Km/h即v=100Km/h

例3一列長為140m的列車以72Km/h的速度穿過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個列車車身在隧道的時間為42s

求:(1)隧道的長為多少?

(2)從列車的車頭進隧道,一直到車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時間?

分析:過橋型問題分兩類完全通過S=S車+S橋完全在橋上S=S車-S橋

例4火車從甲車站到乙車站正常行駛的速度為60Km/h,有一次火車因故遲開了15min,為了準點到達乙站,火車司機把車速提高到72Km/h,求:

(1)甲乙兩站之間的距離。

(2)火車從甲站到乙站之間正常的行使時間。

例5甲乙兩物體運動時間之比為3:2路程之比為2:3,它們的速度之比為_______

例6一個物體以15m/s行駛了路程的一半,用10m/s跑完了后一半,它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例7某小組同學分別測出了甲、乙電動小車作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并依據數據作出了相應的路程—時間圖像,如圖A..B.所示。

(1)觀察圖可知,甲車在作____勻速_____直線運動。甲車通過0.6米的路程所用時間為__6__秒。

(2)觀察圖17B.可知,在AB對應的時間段內,乙車通過的路程為_____1.2______米。

(3)比較圖17A..B.可知,甲車的速度___小于_____乙車的速度(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本節內容為理解層次。

通過速度的計算來加深對速度的理解

用畫圖把圖景描述出來

直接用公式V比=S比/t比

復習世界是運動的

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參照物的選擇和判斷方法

總結教師引導:對于詩句、歌詞等句子怎樣確定參照物和研究物體運動情況:

找出句子中的動詞,確定動作的執行者為研究對象,不是參照物,參照物是假定不動的物體

教師分析:看山恰似走來迎句中,山在動為研究對象,故以船為參照物。是船行句中船為研究對象,船本身在走,故參照物可選擇為青山。

學生總結1機械運動:物體的位置變化2相對運動:相對于參照物有位置變化3參照物:用于判斷物體是否運動的標準4一般認為大地為參照物5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

練習:

例8詩句“滿眼風光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來迎,和是船行所選擇的參照物分別是()

A船青山B青山船C青山水D水青山

例9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詩人李白曾在蕪湖感嘆長江的壯美景觀:“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從物理學的角度看,“兩岸青山相對出”和“孤帆一片日邊來”所選的參照物分別是船和江岸

交流課前寫好的本章知識結構圖。本節內容為識記和理解。參照物的選擇和判斷方法需要加強理解

參照物的判斷最困難的是對于詩句、歌詞等句子中參照物、研究物體運動情況的判斷

附:長度單位表:

長度的單位可以用表格記憶把dmcm兩個去掉后其余均為1000倍

Kmmmmμmnm

千米米毫米微米納米

教學資源

蘇科版教材8(上)、教學參考書、物理中考指導、評價手冊

教學評析

本節課重點加強對運動的認識和理解,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并通過對運動中的物理量長度的測量、速度的計算,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解決與運動相關的實際問題。課堂容量大,練習有力度,教學效果較好。

運動

1長度的測量(1000倍)

Kmmmmμmnm

千米米毫米微米納米

2刻度尺的使用看:零刻線,量程,分度值(后面加估讀數),放讀

3數據由數字和單位構成。數據處理:多測幾次求平均值,減少誤差。

4特殊測量方法:測多算少(細小的物體)化曲為直(圓的直徑)

5速度的定義:物體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用語言把公式描述出來即可)V=S/t

6速度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10m/s表示的意思______________.單位換算72Km/h=___m/s

7兩種比較快慢的方法:

8平均速度:一段時間或路程內的平均快慢程度v=S/TS為總路程T為總時間

9參照物:假定不動的物體選擇時注意動作的執行者必定不是參照物

10機械運動位置變化

11常見的計算類型:

a路標常識型例2在機場高速公路的入口處有一標志牌,如圖所示,出租車要盡快趕到機場,在不違反交通規則的前提下,至少行使多少分鐘才能到達?

b過橋型例一列長為140m的列車以72Km/h的速度穿過一平直的隧道,已知整個列車車身在隧道的時間為42s

求:(1)隧道的長為多少?

(2)從列車的車頭進隧道,一直到車尾出隧道,一共需要多少時間?

c追擊(相遇)型

例火車從甲車站到乙車站正常行駛的速度為60Km/h,有一次火車因故遲開了15min,為了準點到達乙站,火車司機把車速提高到72Km/h,求:

(1)甲乙兩站之間的距離。

(2)火車從甲站到乙站之間正常的行使時間。

d比例型(選擇題)

e中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