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案:《七根火柴》
時間:2022-09-27 02:59:00
導語:初中語文教案:《七根火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學目標:感悟人物形象,學習精神品質。教學重點:感受紅軍戰士對黨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的崇高品質。
教學難點:研討無名戰士獻火柴過程時的細節,品味人物崇高形象。
關鍵點:背景烘托、朗讀品味、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語文活動:戰地采訪(以戰地記者物身份采訪盧進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
教學過程:
導入:請同學觀看錄像《長征》片斷(《萬水千山》節選),并請同學們結合自己了解的歷史知識,談一下錄像內容及內心感受。過渡:同學們,長征是中國革命史上最壯麗的篇章。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經受了千難萬險,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們走過了終年積雪的高山;越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原;途經了11個省,行走了二萬五千里的路,創造了世界革命史上的奇跡。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一篇王愿堅寫的關于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的小說——《七根火柴》,進一步感受紅軍戰士的崇高品質。
(一)出示標題屏幕上《七根火柴》的題目,在低沉悲壯的音樂伴奏下,由遠及近緩緩推出。背景是一點火星從中間射開,傾刻又彌漫成一片紅紅的火焰,渲染出莊嚴肅穆的氣氛。
(二)明確目標:感悟人物形象,學習精神品質。(三)整體感知:1、默讀課文,默讀課文后并做這樣一件事:假如有一座博物館叫做“紅軍博物館”,假如你是這個博物館的一名講解員,在你負責的展臺上,擺放著6根火柴,請以講解員的身份,用講解員的口吻,根據這篇課文的內容,向你的觀眾簡要介紹這6根火柴的來歷。2、通過同學創造性的復述,我們了解到課文中主要塑造了兩個人物——無名戰士和盧進勇。從中你最受感動的人物是誰?為什么?(提示:(1)選擇等候戰友位置的角度
(2)舍己顧大局的角度
(3)選擇火柴所放位置的角度等)
(四)析形象,揭品質
1、請同學們細讀課文,談一下文中的那些語段需要我們品讀?重點品讀什么?(無名戰士獻火柴的過程的語段。重點品讀無名戰士獻火柴時的語言和動作。)
2、小組合作朗讀課文(12~22節),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勾劃出文中最使你感動的有關無名戰士的語言和動作描寫的語句,并結合具體語境,揣摩其內心世界。(小組討論交流)
(1)“推”“搖”“指”表現了無名戰士在生命垂危之際盼望同志到來的急切心情,感受到他把革命事業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的革命精神。
(2)“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里小聲數著“一,二,三,四……”(他數火柴的動作雖然緩慢,卻使我們感到十分有力;他數火柴的聲音雖然微小,卻使我們感到無比深沉。火柴雖然只有七根,卻使我們感受到每一根都凝聚著無名戰士極其豐富的思想感情。使我們感受到他數火柴的吃力,感受到他對這七根火柴的珍視和對戰友的殷切希望。)
(3)“那同志合攏了夾著火柴的黨證,雙手捧起,像擎著一只貯滿水的碗一樣,小心地放到盧進勇的手里,緊緊地把它連手握在一起,兩眼直直地盯著盧進勇的臉。”(表現了無名戰士獻火柴時鄭重態度,和對戰友的殷切希望,說明他十分關心紅軍集體而珍視這七根火柴。)
(4)“記住,這,這是,大家的!”……用盡所有的力氣舉起手來,直指著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帶給……”(這是無名戰士留給人間的最后的語言和雕塑般的動作,從他的語言中,我們感受到無名戰士的公而忘私,公私分明,感受到他之所以身帶火柴而不用火柴的原因,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精神;他這雕塑般的動作,指名了戰友尋找前方部隊的方向,指明了長征前進的方向,也指明了革命勝利的方向,寄托著無名戰士對戰友的無限希望,表露了無名戰士對革命事業的赤膽忠心和必勝信念。)
3、同學們,通過我們感知無名戰士的言行,你如何評價無名戰士?(舍身為國,公私分明,對黨對革命事業無限忠誠)
4、師結:無名戰士獻火柴過程,一舉一動,一言半語,一個眼神,一種神色,都寫得十分細膩,真實感人,使我們感受到:這哪里是獻火柴,分明是一名紅軍戰士獻出了自己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的紅心啊!紅紅的火柴頭,朱紅的印章,放在一只抖抖索索的手里,猶如一簇跳動的火焰,生起在無邊草地,劃過陰沉沉的天空,橫掃荒涼肅殺之氣,給人以光明,溫暖和力量,使我們感受到革命星火必將燎原。出示板書:(一)
忠誠
無名戰士
(五)語文活動——戰地采訪。師:同學們,無名戰士為了黨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的生命雖然逝去,可是他的形象仍然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他的言行仍然回響在我們的耳畔。假如我們來到紅軍戰士的身邊,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想對他們說,一定有許多問題,想向他們詢問。下面我們進行一次特殊語文活動——戰地采訪,來進一步感受一下紅軍戰士的內心世界。1、形式:把全班同學分為兩個大組。一組同學為戰地記者的身份,一組同學為盧進勇身份。“戰地記者”通過討論(結合課文內容),向“盧進勇”提出問題,進而讓同學們進一步認識盧進勇的內心世界,感受紅軍戰士的崇高精神。2、要求:(1)同學們盡量進入角色,符合人物身份,達到訪談的目的。(2)提問方可自由向對方的任何一名同學提問,其它同學可以補充。(3)想象合理。3、活動步驟:(1)把全班同學分為兩個大組,即“記者組”和“盧進勇組”。(2)“記者組”討論設計問題,“盧進勇組”細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為提問做好準備。(3)正式開始。如:提問a:“盧進勇同志,你好,聽說無名戰士為了紅軍戰士的生命安全,為了其他紅軍順利的走出草地,他身藏火柴,卻不用火柴,并委托你帶給了部隊,你能再向我們介紹一下事情的經過嗎?”b:“盧進勇,你好,聽說你由于受傷掉隊,經受了一晝夜的暴雨襲擊,在又冷又餓的情況下,發現了一小撮面粉,本來自己就舍不得吃,而當你發現無名戰士時,卻毅然送給戰友,當時你是怎樣想的?這樣做值得嗎?”c:“盧進勇,你好,當無名戰士把火柴委托給你帶給部隊后,就犧牲在你的臂彎里,你當時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你是怎樣想的?……(六)合作探究一篇小說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七根火柴》的作者為了把主人公無名戰士塑造成一個高大光輝的紅軍戰士形象,采取了多種方法,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請小組討論發表看法)。1、抓瞬間,進行正面刻畫。如肖像描寫、語文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等。2、側面烘托。如盧進勇的內心感受、自然環境的烘托等。3、以小見大。如無名戰士代表著為革命獻出生命的所有烈士;代表著全體紅軍戰士;代表著一種革命精神。出示板書:(二)
以大見小正面刻畫側面烘托無名戰士
(七)時文超市:閱讀王愿堅寫的《糧食的故事》片斷,然后回答問題。敵人的吆喝聲越來越高,不能再猶豫了。我停住腳,放下擔子,一把抱住了兒子。我覺得他那么小,他的肩膀多么嫩呀!我咬著牙說:“孩子,把筐子給我,你,你順著山坡往西……跑,跑,跑吧!”說完了這句話,我覺得我的眼淚一下涌出來了……孩子跑了。他順著山坡跑了。他腳踢著碎石頭,絆著草棵子跑了。他跑去的那個山坡上一陣刷刷的聲音,那聲音啊,那么響,那么響,就跟從我心上跑過去一樣。這響聲驚動了敵人,白鬼子們折轉身子向著我兒子跑去的方向追過去了,追過去了。當我踏上小路的時候,從我獨生子跑去的方向,傳來了一陣雜亂的槍聲。1、文學評論界認為王愿堅的小說“善于捕捉(人物)性格發出耀眼光輝的一剎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間”。讀了課文和這個片段,你對這一評論有什么體會?怎樣的“一剎那”“一瞬間”才是有“耀眼光輝”的?2、如果單寫“無名戰士”和“孩子”的動作、行為,沒有盧進勇和炊事員的內心活動來陪襯、烘托,文章會不會像現在這么感人?怎樣的陪襯、烘托才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八)結束語同學們,課文結束了,可是掩上課本,我眼前仍然是“霧蒙蒙”的草地上那一根火柴擦出的火花燃起的熊熊篝火。火光中,無名戰士手指正北方向的雕塑般的身形巍然屹立,光彩照人,那是民族之魂,華夏之脊梁。隨著他的眼神,我似乎看到無數紅軍戰士怒吼著沖向敵人的堡壘,紅旗獵獵,鮮艷如血,九州大地,紅透了半邊天。同學們,先烈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英靈在注視著我們。我們后輩兒女,應當接過先輩手中的火種,讓革命之火燃燒的更紅更旺,讓我們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最后在這特殊的日子里,我們師生齊誦七律《長征》,來共同緬懷先烈,結束我們這節課的學習(背景《過雪山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