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伊達的理想語文教案
時間:2022-05-13 10:38:00
導語:奧伊達的理想語文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目標
總目標:讓學生明白兒童小說構思的特點,培養鑒賞兒童小說的能力。
具體目標
1、明白本小說的人物性格特點和主題
2、體味輕諷和夸張在小說中的作用。
3、咀嚼本小說的語言。
二、課時安排2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活動導引
1、這篇小說貼近學生生活,線索清楚,閱讀上不會有大障礙。讓學生閱讀全文,順手劃出字詞。
2.、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3、理解兒童文學(小說)的特點,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二、活動流程
1、速讀全文。
2、劃出字詞。注音解釋。
正音
1、瘸腿()唬()舷窗()狡黠()撅()煞有介事()
2、多音多義字
著陸()一著棋()著火()沿著()
哽咽()咽喉()咽氣()
露出馬腳()露餡兒()
一圈()豬圈()
挑釁()挑三揀四()
解釋
聲嘶力竭——
大名鼎鼎——
連綿起伏——
煞有介事——
3、討論交流
討論交流一
劃分段落,概括大意。
提示:小說以奧伊達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故事,展開情節。
討論歸納: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開端,寫小時候奧伊達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堅持為自己取名
“奧伊達”。
第二部分,發展,(從“奧伊達上小學的時候”到“自己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
寫上小學時,奧伊達不要特權,堅持要父母為自己買電影票。
第三部分,高潮,(從“以后好長一段時間”到“男孩奧伊達的冒險經過”。)
寫奧伊達混上去瑞典的飛機,去北極探險,成功,可在父母、同學的眼中,成了未來的探險家。
第四部分,結局,(從“后來,奧伊達上了中學”到結尾。)
寫奧伊達在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應成為一個有愛心的公民,并獲得了真正的選擇上的自由。
討論交流二:分組暢談對奧依達的印象和理解。
提示:兒童小說的特點。兒童小說除了一般小說的特點之外,還有其自己的特點,即反映兒童成長的各個不同年齡階段中一般的、典型的、本質的心理特點和性格,兒童小說要歡欣明快,生動形象,幽默有趣。本小說就符合這樣的特點。本文用輕喜劇的筆法,塑造了奧伊達這個兒童形象。
4、歸納總結:
奧伊達,小說的主要人物。他是一個具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但同時又不乏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天性的兒童形象。作者用輕喜劇的手法,生動刻畫了奧伊達的兒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有獨立、自主、創新意識和執著追求精神的具體表現:很小的時候,就堅持自己取名;上小學時,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權,即堅決放棄小孩可以不買票的特權;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極探險,成為未來的一名探險家。
二、天真、頑皮、好奇、聰慧的表現:堅持為自己取名,可為什么想出這個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為了放棄“特權”,他無論如何要父母買電影票,可就是這樣一個似乎成熟的孩子竟然“是坐在爸爸的膝蓋上看完電影的”;他想盡辦法去北極探險,這種冒險行為竟然發生在一個“搞不清楚,到底先有地圖還是先有探險家”、去北極探險“主要是覺得冰天雪地的北極總歸要比澳大利亞好玩”的孩子身上。特別是為了給自己買一雙新鞋,竟然想出了要母親為自己平日干的零活付勞務費的方法。這一系列細節讓讀者感覺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意識是那么可愛,同時又是那么真實、自然、有趣。
這幾件小事在常人看來是很平常的,甚至是可笑的,但卻符合這個年齡段的兒童所特有的心理特征,對一個成長中的兒童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獨特的。獨立、自主、創新的意識和執著以及天真、頑皮、好奇、聰慧,奧伊達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這些心理特征和性格,既是獨特的,又反映了兒童們普遍的心理和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三、活動延伸
1、課外閱讀一篇兒童小說,體味兒童文學(小說)的特點。
2、抄寫字詞
3、思考:(1)什么是幽默?本小說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用了那些幽默的方式?
(2)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
第二課
一、活動流程
1、討論上課思考題
(1):什么是幽默?
幽默是智慧的表現。
它是用一種輕松、有趣、乃至荒誕的形式表達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以及社會生活的方式。幽默的特點:表現的東西看似離奇古怪、哭笑不得,實則興味盎然、妙趣橫生,讓人回味久遠。
這種表達,通常是通過悖謬的方式,即表現出人們目的與行為,手段、過程與結果的矛盾,事物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等等,讓人發出會心的笑,并在笑中體味其中的寓意哲理。
幽默往往和童心連在一起的。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往往更具有天然的幽默感,童真的樂趣。而好的兒童小說,也往往是要表現孩子們的這個特點的。
兒童小說里如何表達幽默呢?常見的方法是:
一是童年情態和童言稚語的描摹。如上一課,我們把握奧伊達形象時已經知道了一些。(還可以再分析探險情節中的一些兒童心態和行為加以證明。)
二是“一驚一乍”的事件或突發事件的表現。
如本文取名字的情節。
讀104頁到106頁第三行有關文字。
思考:本小說在刻畫奧伊達和其父母時是怎樣運用幽默方式的?
討論。
歸納。
奧伊達的爸爸、媽媽,這是一對既平常又特別愛兒子的父母。對剛出生的兒子,他們同其他父母一樣,對他寄予了無限的希望。可他們的方式卻與別人不同。在爸爸的世界里,兒子是小“拜倫”,未來的大詩人;而在媽媽的心目中,兒子是“小杰克遜”,明天的超級名星。為給奧伊達取一個表明自己希望的名字,兩個人爭得面紅耳赤,最終達成協議,各喊各的,互不干涉。愛和美好的愿望,讓爸爸媽媽有了超乎常理的行為,可結果呢,奧伊達的伙伴無所適從,不能理解,奧伊達本人也很苦惱,最后不得不聲嘶力竭地給自己取了個莫名其妙的名字。奇怪的是,這個結果爸爸媽媽竟然接受了它,而且大加贊揚它。這又不得不讓奧伊達納悶。
取名字的情節,作者就是通過描寫了父母美好的愿望與離奇言行之間的矛盾沖突,讓人發出會心的笑意,同時也讓人回味這些妙趣橫生的情節中的深意:望子成龍成鳳,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必須合乎常理,順乎自然,切不可以家長的主觀愿望強加孩子。
文章中描寫這些愿望與言行悖謬的情節,或者說惹人發笑的情節比比皆是。如當奧伊達提出要為自己買電影票時,媽媽哄他,爸爸唬他,因為在他們眼中,小奧伊達是個孩子,可當覺得拗不過奧伊達時,只好又暫時屈從于他,為他買回了電影票。這種不聽/從便/順從的做法是當今太多父母在教育子女時所采取的方法。當奧伊達成了探險“名人”之后,爸爸媽媽又都認為,應該改變原來的想法,決定齊心協力把兒子培養成真正的探險家。他們就是這樣,寄希望于兒子,深愛著兒子,但他們的愛都是從成年人的角度所給予的愛,是脫離孩子需要的愛,是一種寵愛,甚至錯愛,因而往往表現得離奇夸張,讓人發笑。當然,這種愛是幾乎天下所有父母愛子的那種方式。
小說的可貴之處在于,作者不僅善意的表達了奧伊達父母在目的與行為方式方法上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表現了他們的覺悟。當奧伊達的父母從兒子給他們那份賬單上發現了他們愛的錯位時,于是能夠借助回賬單這種巧妙的方式給予奧伊達一種真正的愛,一種成功的教育。這是我們今天多數做父母的所不能做到的。
所以說,這篇小說的成功在于,不但塑造了奧伊達這一典型的兒童形象,同時還塑造了一對重感情而又理智的父母形象,啟發人們應如何做好父母。
2討論問題(2)
對奧依達父母的教育方法,你有怎樣的個性看法?你對當今許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又有何看法?(如果這題來不及討論,或可以寫篇250字左右的小作,或開一個演講辯論會也可。)
分組討論
總結歸納評講。
三、活動延伸
1、繼續進行課上的問題(2)
2、繼續閱讀中文兒童文學中的名篇佳作。
3、自己創作一篇童話、寓言或者兒童小說。500字左右。
附:板書1兒童小說的特點
反映兒童心理特點和性格,歡欣明快,生動形象,幽默有趣。
板書2幽默和童心在一起
幽默:用輕松、有趣、乃至荒誕的形式表達情感以及生活的方式。
特點:看似離奇古怪、哭笑不得,實則興味盎然、妙趣橫生
悖謬:目的與行為,手段、過程與結果,事物現象與本質的矛盾,讓人笑,在笑中體味。
- 上一篇:省委常委服務建設領導講話
- 下一篇:共青團工作計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