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

時間:2022-07-11 05:48:00

導語: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聯系地、發展地看問題

[高考考點要求]

1.高考考點

2.辯證法

(1)聯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

把握因果聯系的重要性

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

整體和部分的辨證關系

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內部聯系

(2)運動和發展

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運動和發展的普遍性

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準

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要有創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創造性思維

(3)規律

規律

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

認識和利用規律

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2、高考命題總結及查方向預測

年份單選不定選簡答題辨析題論述題

1999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辦事請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

2000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必須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系

2001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客觀的

2002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必須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

2003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一切事物都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一切事物都都處于運動、變化之中;要有創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創造性思維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客觀的;要按客觀規律辦事

[基礎知識導學]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事物內部、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叫做聯系。一方面,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相互聯系之中,不存在孤立的、不與周圍事物相聯系的事物。整個世界就是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另一方面,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聯系的觀點是唯辯證法的一個基本觀點。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事物本身的真實聯系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在分析具體問題時,既要注意一事物同周圍其他事物的聯系,具體分析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也要注意這一事物前后相繼的歷史聯系,分析該事物的歷史發展過程;還要注意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做到既著眼整體、顧全大局,又通觀全局、重視局部。

2.事物又是變化發展的。

發展是事物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前進和上升的運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各有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都處于永不停息的發展變化之中,絕對不變化、根本不發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的另一個基本觀點。它要求我們用發展的觀點來觀察和分析事物。首先,把事物看成一個發展著的過程,注意考察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正確地把握事物的來龍去脈。其次,應弄清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所處的階段和地位作為解決問題的依據。

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統一的,正是由于事物內部、事物與事物之類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才構成了事物的變化發展的觀點,才能真正把握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3.規律是物質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本身所固有的聯系,不是外部力量強加的。規律是客觀的,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規律的客觀性表現在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它只是隨著客觀事物的性質,內容和所依賴的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規律還突出地表現在它的不可抗拒性,人們的行動一旦背離了它的要求就會受到懲罰。

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在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能夠認識規律、利用規律。首先人們能夠運用抽象思維能力,對大量的具體現象進行概括和總結,發現和認識其中的規律,其次人能利用規律,表現在人能夠利用規律,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指導活動,改造客觀世界;也可以改變或創造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使人們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變害為利。

規律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根本要求,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是辯證統一的。

(4)解放思想同實事實是的關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達到實事求是;只有實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同實事求是是統一的。

[重點難點導析]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明確

(1)聯系的含義(略)

(2)所謂聯系的普遍性,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每一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二是指聯系這種關系,在世界萬事萬物中都是普遍存在、大量具有的,因而是普遍的。

(3)聯系是普遍的,同時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原因和結果的辯證關系。要明確

(1)原因和結果的含義(略)

(2)原因和結果的區別有兩點:一是含義不同,二是時間順序和地位作用不同。

(3)兩者的聯系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二者相互依賴,互為條件;二是二者在一定條件下能互相轉化。轉化有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在這一關系中是原因的在另一關系中則是結果。另一種情形是在同一關系中,兩種現象互為因果。

3.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對這個關系的理解,要把握以下三點:

第一,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是有區別又有聯系,也可以說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區別兩點:含義不同,地位功能不同(略)

第二,整體和部分的聯系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互相依賴、不可分割。二是互相影響(略)。

第三,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教材使用了“一定意義上”,就是說這兩對關系還有區別的,不能完全等同。這里講的“一定意義”主要是指兩對關系具有的共同點方面,即兩對關系都是強調整體性原則,都是互相依賴等方面。至于系統論中講的層次性原則等,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就沒有。

4、發展的實質

要理解發展的實質,就要與運動、變化相比較。雖然在表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觀時,可能同時使用運動、變化和發展三個概念。但具體比較就可看出三個概念是有區別的。運動作為物質的存在方式,是指一般的變化。而變化則側重于強調事物在運動中發生的狀態乃至性質的改變。而運動、變化都不能反映出事物運動變化的總體性質和趨勢。發展是一種運動,但不能說運動是發展。發展是一種變化,也不能說變化就是發展。發展是帶有前進性和上升性的運動和變化,是能表明事物趨向性的變化。這種變化就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

5、規律概念

理解這個難點問題,應把握以下四點:

第一,哲學上講的規律概念是“三個不是”和“三個是”的總結。即規律不是主觀想象的

聯系,不是現象的聯系,不是偶然的聯系。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聯系,是本質的聯系,是必然的聯系。因而說,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第二,哲學上講的規律概念,是對各種具體規律共同特性概括和總結的結果,但決不能等同于具體規律。具體規律是具體科學所揭示的,只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中某一領域、某一方面起作用的特殊規律。唯物辯證法所揭示的是在整個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中普遍起作用的一般的規律。哲學上講的規律概念與具體規律二者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的關系。

第三,規律總是要通過它的現象表現出來。規律作為物質運動過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聯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現,而是隱藏在事物現象之中,并通過現象表現出來,所以人們才能通過現象發現、認識規律。但規律并不等于它的現象。正如萬有引力規律不等于水向低處流一樣。因而,理解規律概念一定要正確把握規律與現象之間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的關系。

第四,規律與規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二者的關系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有兩點:一是二者的含義不同。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則是按照人們需要而制定的,大家共同遵守的具體規定。二是二者的性質不同。規律是客觀的,在人意識之外獨立存在,人們不能創造、消滅或改造它。而規則是主觀的,它依人們的主觀需要為轉移,人們可以制定、廢除或修改它。聯系是指,一個正確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而制定的,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

[知識迷航指南]

1、人們說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同時又說任何兩種事物未必都存在聯系,對此如何理解?

唯物辯證法認為,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一切事物都處在相互聯系之中,

世界上根本沒有不依賴周圍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聯系是有條件的,是客觀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不能憑空創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任何一個事物都與周圍其他事物有條件地聯系著。但不能認為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無緣無故地發生聯系。我們要避免主觀隨意性,不能隨便抓住兩件事情就把它們硬聯系起來。而要從普遍聯系的客觀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把握事物的真實聯系。

2.在講物質概念時,說客觀實在性在物質“根本特性”;在講物質和運動的關系時,又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這兩個論斷是什么關系?“根本特性”和“根本屬性”有什么區別?

“根本特性”和“根本屬性”有不同的內容。特性是指獨有的性質,屬性是相對區別于實體而言的,屬性是事物所具有的感性特性和思維抽象出來的一般性質和規定。說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根本特性,是說物質的本質,這個根本特性是物質的根本特性,是說物質的本質,這個根本特性是在物質和意識的對立中規定的,是相對人的意識、精神而言的。客觀實在性是從整體上泛指人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這是可感知的物質的共性,是說的物質的絕對的、不變的特性,即寄寓于可感知的各種客觀實在之中的根本特性,物質除了客觀實在性之外,就沒有別的特性了。給物質加了別的特性就不能堅持徹底的唯物主義了。

3.“一切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是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我們往往重視二者的共同點和聯系,即它們都是唯物主義根本觀點在實際工作中的正確運用。而忽視了二者之間的區別。其實,“一切從實際出發”和“實事求是”在根本一致的前提下,還存在一定區別。

(1)二者的基本含義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決定我們的方針政策、計劃方案等主觀的東西。實事求是,本是一個古老的命題。“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是”指規律性。這就是說,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從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

(2)二者依據的原理不同。一切從實出發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我們稱之主主觀和客觀關系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要正確處理主觀和客觀的關系,達到主觀符合客觀,就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規律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的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實事求是。

(3)二者在實際運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主觀符合客觀,是我們搞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是無產階級政黨正確地制定和執行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實事求是是唯物主義的根本要求,只有實事求是,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行動根據變化發展的實際情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斷解決新問題,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是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出發點和根本點。

(4)二者對青年學生的具體要求不同。堅持一切從實際,對于青年學來講最重要的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對青年學來講主要是逐步培養實事求是的作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

(5)二者的側重點和各自的對立面不同。一切從實際出發,強調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它的反面是從主觀出發,實事求是則要求研究和把握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它的對立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否定規律的客觀性,片面夸大主觀能動性的唯心主義觀點;二是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否定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的形而上學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