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行業形勢研究
時間:2022-07-11 08:21:29
導語:保險行業形勢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從宏觀形勢、市場結構分析、市場競爭分析等多個角度對我國當前保險行業形勢進行了分析,并對保險公司的發展改革方向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保險;互聯網;國十條;金融創新;行業分析
保險業是現代經濟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沒有保險業的同步發展,中國經濟就如同在沒有保護措施下的高空走繩索,發展水平很“高”但也很“險”,存在的風險和隱患是不言而喻和無處不在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在國家各項重大利好的政策之下,保險行業逐漸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與此同時,多家新興保險公司不斷產生,金融行業中交叉業務逐漸增多。在大眾的保險意識日益提高的過程中,面對如此大的潛在市場,老牌國有保險公司和新興保險公司將面臨怎樣的競爭與合作,各自具有哪些優缺點與潛力,將成為本文的重點討論對象。
一、歷史背景
我國的現代保險業產生于19世紀末期。在李鴻章的倡導下,由官督商辦的招商輪船局集資承辦了保險招商局。至1949年,新中國解放后,由中央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它標志著新中國以國營保險業為主導的保險市場的建立,揭開了中國保險業新的一頁。后因多種政治、經濟原因,保險公司一度“兩起兩落”,直到1980年,保險業務才全面恢復,此后便步入了飛速發展時期。截止2013年底,全國共有保險集團控股公司10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18家,保險公司291家,足可見保險業發展之迅速。
二、宏觀形勢
(一)政治形勢
保險業的政治形勢目前來看一片大好,國務院連續出臺多項文件,要求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國五條”“國十條”相繼推出,開啟保險大時代。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視,人社(廳)局、衛計委等多個部門積極與保險公司聯系開展政企合作業務。隨著“新國十條”出臺,傳統保險費率市場化等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保險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春天。剛剛過去的2015年,中國保險業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數據顯示,在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形勢下,2015年全國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2.43萬億,同比增長20%。
(二)經濟形勢
從宏觀經濟來看,盡管GDP增長率近年呈現下行的趨勢,但總量仍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外匯儲備充足,我國成為最大外匯儲備國,投資擴大,挑戰多。老百姓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多余的資金有相當一部分被用來進行投資。由于股市不景氣,老百姓資金可投入的領域變少,則會更加關注與個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方面,其中就包括車險、人身險、財產險、健康險、養老險等各種商業保險,為了獲取保障個人相關利益。近幾年實體經濟的周轉率降低,基礎資產的平均收益率趨于下降,風險上升,吸引力不足。因此,很多資本渴望向產業價值鏈高端擴展、實現從實體產業向金融產業的跨越。帶著這種戰略意圖,同時也可能是著眼于保險企業較大規模的現金流,近年來有大量新入場資本進入保險業,也導致業內主體數量快速增加。一方面,短期生存壓力和長期競爭壓力交織,企業快速實現規模擴張的沖動難以抑制;另一方面,資本對保險業的“青睞”也在事實上為行業的粗放式增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如此看來,行業模式還未走出“傳統”,更大程度上還是階段性的問題—土壤猶在,這只是市場主體做出的“理性”選擇。從這個角度來看,保險業運行模式的徹底轉變,還有待實體經濟與金融經濟利潤回報的鴻溝能夠得以消弭。
(三)社會形勢
從社會形勢來看,保險行業在過去30年間的發展是畸形的,虛假宣傳、夸大收益等經營問題層出不窮,也導致社會總體對保險認可程度并不高。由于近些年,政府的推動和商業保險公司自身的經營改革和內控監察,大多數保險公司已秉承誠信為本的原則,在社會重大事件中表現出越來越多的積極作用,也贏得了大眾的口碑。可以說,保險行業正逐漸從前30年的陰霾中走出來,逐漸被大眾所認可和接受。特別是接受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年輕一代,保險成為生活中如柴米油鹽般不可缺少的產品。(四)技術形勢從技術形勢來看,有兩方面的趨勢。一方面是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人們生活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越來越多的人傾向于網購,甚至是移動終端的網購。而支付方式的創新則更是推動了這樣一種趨勢,出現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諸多工具,與此同時,金融創新更是整個時代的特色,如余額寶等。在如此的技術背景下,保險營銷亟待轉變思路,從線下變為線上,從人海戰術變為高技術局部戰爭。如今已有多家保險公司開設了網上商城,并進駐淘寶、蘇寧等多家網商平臺。另一方面,是保險產品自身的技術變革。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多種多樣的保險產品層出不窮,面向各種不同需求人群的產品逐漸增多,如老年險、自駕險,甚至還有高溫險等。這種技術創新在產品差異化的同時,也加劇了保險公司之間的相互競爭。
三、市場結構分析
(一)市場結構
目前我國的保險業屬于金融行業中的組成部分,因此準入門檻較高,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保險公司應采用國有獨資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目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以及太平洋保險三家占據了中國壽險市場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僅中國人壽一家就占據超過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應該說在保險行業中,競爭的主體是這幾家大型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產品差異化并不十分明顯,主要是由于其金融性質所導致的。但隨著近年來的金融創新和各種技術的發展,不同的保險公司之間也呈現出不同的側重點。如中國人壽偏重于個人營銷模式,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幾乎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
(二)市場行為
在市場行為方面,各家保險公司各自為營,基本有屬于自己的銷售群體,未出現嚴重的惡性競爭等情況。但在涉及到收益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誤導消費者的情況出現。曾經有某些保險公司打著存款的旗號在銀行中從事保險銷售,并導致了很多糾紛,也帶來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市場績效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由于保險公司數量激增,搶占銷售渠道的情況十分明顯。在過去十年中,保險公司很大一部分保費收入來源于銀行、郵儲等金融中介機構,而這些機構的稀缺性導致多家保險公司競爭異常激烈,都想從中分一杯羹。于是中介機構通過提高手續費等方式攫取了很大一部分保險公司的利潤。甚至在一些保險公司中,為了確保市場占有率,一度提高手續費,使之超過了可以接受的渠道成本,成了虧本經營。這實際上極大地不利于整體行業的健康發展。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家保險公司有了新的渠道,即通過電商或自己的官網進行銷售,這種成本低、見效快的新渠道不但符合了購買者的網購欲望,同時也為自己的品牌進行了宣傳。應該說,互聯網保險將會成為未來20年各家保險公司的主戰場。
四、市場競爭分析
由于保險公司屬于進入門檻較高的行業,因此潛在競爭者對當前現有市場構成的威脅可能性微乎其微。然而,值得關注的是,由于中國保險業的發展截止到目前為止基本上都是在閉門造車,宏觀政策的影響導致國外保險公司無法直接、全面地進入到中國市場,因此,在政策之外存在著一些虎視眈眈的國外競爭者。一旦國外保險公司突破壁壘進入到中國市場,由于其先進的管理水平、高質量的金融運作能力,國內在溫室中成長起來的各家本土保險公司可能會顯得不堪一擊。此外,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金融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不僅僅是金融行業內部業務的交叉,甚至還有來自于互聯網公司的威脅。在阿里集團不斷推出各種理財產品之后,各家金融機構都如坐針氈,大型國有金融企業的內部改革迫在眉睫,否則在如此強大的互聯網大潮中很可能被非金融領域的佼佼者擊潰。對于保險產品的購買者來說,由于保險產品逐漸褪去其神秘的外殼,凸顯其本質,并且不再進行基于親緣關系的保險銷售之后,產品的差異和成本會更加透明,投保人也會更加關注與自身需求相關的保險產品。保險公司如何針對越來越多樣化的需求設計開發出符合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產品,也將成為未來保險公司立足于市場的重要保證。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國的保險行業正處在當前政治、經濟、社會改革的前沿,機遇與挑戰并存,近年來,為實現由“保險大國”向“保險強國”的轉變,保險業改革創新的步伐不斷加快。保險公司必須認清當前的各項形勢才能在滾滾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而即便是擁有“保險業航母”之稱的國有副部級保險央企,也應當直面挑戰,深化經營體制改革,應當更加關注保險資金管理和運用,著重進行投資能力建設,最終還是要靠市場力量的推動和監管力量的調節。如果一直停滯在由于政府保護政策而導致企業壯大的原地,不思進取,企業官員們不敢創新,不敢與時俱進,隨著時間的推進和發展的深化,形勢將變得越來越嚴峻。
作者:李彥君 單位:江蘇蘇美達機電有限公司
- 上一篇:愛國衛生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淺談保險人明確說明義務履行的認定
精品范文
10保險公司業務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