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財險結構提升效益論文

時間:2022-05-21 10:52:00

導語:優化財險結構提升效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優化財險結構提升效益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當前財產保險險種結構及特點;財產保險險種結構優化的目標和標準;財產保險險種結構優化的途徑和方法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傳統險種所占比重較大,賠付率相對較高、風險相對集中,賠付率相對較高、分散性險種所占比重較小,賠付率相對較低、傳統險種市場占有率較高,展業費用率較高、分散性險種市場潛力大,業務增長速度快、穩定的業務增長率、較高的市場占有率、適度的綜合賠付率、較低的營業費用率、大力發展分散性險種,提高分散性險種的業務比重、限制和改造虧損險種,保持傳統險種的相對穩定、加強業務內部質量管理,增加產險的經濟效益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目前,財產保險公司面臨的重要課題是優化險種結構、提高經濟效益。險種結構的特點是傳統險種大而不強、分散性險種強而不大;險種結構優化的標準是穩定的業務增長率、較高的市場占有率、適度的綜合賠付率、較低的營業費用率;險種結構的優化途徑是大力發展分散性險種,限制、改造虧損險種,加強業務內部質量管理,增加產險的經濟效益。

一、當前財產保險險種結構及特點

當前財產保險公司的險種結構可分為三大塊、運工險類、企財險類、分散性險種類。運工險類和企財險類為傳統險種,分散性險種類主要是指家財險、貨運險、責任險、建安險等險種。

1.傳統險種所占比重較大,賠付率相對較高。以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山東省聊城分公司為例,運工險和企財險保費收入所占比重為80%。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二者都是傳統險種,人保公司經營多年,宣傳力度大,保戶易于接受,同時,兩者都可以集中展業方式承保。但由于風險相對集中,賠付率相對較高。

2.分散性險種所占比重較小,賠付率相對較低。分散性險種由于大部分為新險種,宣傳力度小,保戶的保險意識相對較差,不愿參加保險,加上保險標的分散,業務人員展業承保難度大,故分散性險種所占比重僅為20%。但由于風險相對分散,賠付率相對較低。

3.傳統險種市場占有率較高,展業費用率較高。運工險和企財險等傳統險種經過多年的續保和挖潛,可保標的大部分已保足,市場占有率較高。但集中性承保引起了保險競爭的加劇,從而使傳統險種的展業費用較高,并且保戶對保險賠款的期望高,造成傳統險種的賠付率也相對較高。

4.分散性險種市場潛力大,業務增長速度快。由于受亞洲金融危機、國有企業改制、保險市場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企業交付保費出現困難,運工險、企財險等傳統險種保費大幅度增長已不現實。但隨著法律體系的逐漸健全,社會對責任險、建安險等分散性險種的需求卻越來越大。分散性險種市場潛力很大,業務增長速度越來越快。

二、財產保險險種結構優化的目標和標準

險種結構優化的目標是避免保險風險,提高財產保險的經濟效益。因此,優化險種結構應掌握以下標準:

1.穩定的業務增長率。險種結構的優化不是不要業務增長,相反,優化險種結構要以一定的業務增長為前提。理論上增長率應等于GDP增長率,但考慮到我國保險市場正處于發展階段,故業務增長率應高于GDP增長率,定位于10%—20%為宜。

2.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市場占有率的高低代表著一個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優化險種結構必須保持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特別是較高的效益險種的市場占有率。

3.適度的綜合賠付率。綜合賠付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公司的經濟效益。優化險種結構要使綜合賠付率保持適度。不能過高,過高會降低公司的經濟效益;也不能過低,過低會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也會影響險種的市場占有率。

4.較低的營業費用率。營業費用直接計入保險成本,營業費用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經濟效益。優化險種結構要保持較低的營業費用率。

三、財產保險險種結構優化的途徑和方法

1.大力發展分散性險種,提高分散性險種的業務比重

分散性險種大都賠付率較低,經濟效益較好,也是財產保險發展的方向,因此要大力發展分散性險種,通過分散性險種的增長,帶動整個財產險業務的增長。一是大力發展雇主責任險,加大展業力度,使其盡快形成規模險種;二是積極發展城市家財險業務,采取多種展業手段,努力擴大其承保面;三是加大發展工程險的力度,搞好調查研究,做好展業宣傳,使其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四是努力發展貨運險,改變其規模小、發展滯后的狀況,提高貨運險的業務比重,增加產險的經濟效益。

2.限制和改造虧損險種,保持傳統險種的相對穩定

限制和改造虧損險種,一是堅決拋棄農險的虧損險種,減少其業務比重;二是限制企財險附加承保機損險,只有企財險保費超過規定的數額后才能承保,同時規定較高的免賠額;三是對個體營運的機動車輛,禁止附加承保按責免賠險。

保持傳統險種的相對穩定。優化險種結構并不是拋棄傳統險種,而是保持傳統險種的相對穩定,大力發展分散性險種業務,使傳統險種的業務比重相對降低,保持財險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同時采取有力的措施,降低傳統險種的賠付率,增加其經濟效益。運工險方面,一是提高車輛的承保率,減少風險的逆選擇;二是增加車險附加險的承保率,提高車均保費;三是做到風險評估、驗收承保,限制風險較大車輛的承保;四是實行招標維修和報價制度,降低運工險的賠付率。企財險方面,一是依賬承保,保全保戶,增加保費收入;二是加強對非國有經濟企業企財險的承保,完善其承保理賠辦法,提高其業務比重;三是做好企財險的風險評估、驗收承保工作,選擇適當的保險費率;四是堅持查賬制度和依賬理賠,減少賠款中的水分。

3.加強業務內部質量管理,增加產險的經濟效益

加強產險業務的內部質量管理,不僅可以減少產險的營業費用,而且可以降低賠付率,增加產險經濟效益,因此加強業務內部質量管理也是優化險種結構的重要途徑。一是嚴格承保管理,提高承保質量。做好對保險標的的驗險承保和風險評估工作,控制投保人逆選擇,避免投保人可能發生的道德風險;嚴格執行保險條款的費率標準,禁止擅自降低承保條件,擴大承保范圍。二是實行規范化管理,建立規范化管理制度。規范化管理指保險業務必須按要求通過固定的、標準化的程序,從而達到減少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它的主要內容包括保賠分離,承保理賠標準化,實行核保核賠制度等。三是適應市場需求,改變承保方式。主要是由集中性承保向分散性承保轉變;由直銷業務向營銷業務轉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等。四是要加強風險管理,建立科學的分保機制。對巨額風險標的,必須經專家評估,并做好分保工作,避免發生賭博性的超出承保能力的承保。五是加強保險標的的管理,做好防災防損工作。要加大防災防損人力和資金的投入,建立保險業務人員防災防損責任制,制定防災預案,規范保險防災工作,盡可能減少災害事故的發生,提高產險業務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