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價值創新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4 11:23:00

導語:保險公司價值創新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公司價值創新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客戶關系管理對保險業價值鏈重構及提升保險產品價值所起的作用,指出它是金融混業潮流下保險公司與集團內其它企業實現戰略協同的重要手段。全面推進我國保險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實現保險公司的價值創新,需要從理念和技術兩個層面入手。

20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Cartner公司提出了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RelationManagement,CRM)的概念,該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受到了理論界和實務界人士的高度重視。Gartner公司對這一概念所下的基本定義是:利用計算機及網絡等數據處理與傳輸技術,搜集處理與客戶相關的信息并加以分配與利用,以實現企業的經營目的或戰略目標。可以說,CRM理念的出現是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隨著經濟的發展,過剩或相對過剩已成為全球經濟的基本特征,這樣,短缺經濟時代“供給創造需求”的觀點必然被“需求創造供給”的觀點所取代;在市場營銷領域,“客戶中心論”也必然會取代“產品中心論”。

保險業作為一項提供服務的產業,它能夠將多個微觀主體的不確定性集中起來使其整體具有較好的確定性。顯然整體的確定性與投保主體的數量呈正相關關系,即投保主體數量越大整體確定性越好,反之則確定性越差。就某一具體保險公司而言,保戶的數量主要取決于其推出的保險產品的市場吸引力、該公司的市場形象及營銷能力等,而這些因素都可以通過客戶關系管理得到提升。同時,保險公司通過客戶關系管理還可以降低保險市場存在的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性,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的發生。總之,通過客戶關系管理可以使保險公司達到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業績之效果,而這兩者都能提升保險公司的價值。

一、CRM:重構保險公司價值鏈

價值鏈描述的是一系列連接公司的供應方和需求方的價值增值活動,通過分析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公司管理者能夠重新設計他們的內外部程序以求效率和效能的提高。對于保險公司而言,按照傳統理解其價值鏈可簡單描述為:研究并開發保險產品、產品宣傳、銷售產品、理賠與資本運營等。然而,這種理解無疑是不夠全面的,正如美國著名戰略管理專家Jeffrey.F.Rayport所指出的那樣:當今世界,每個企業都同時在兩個領域展開競爭,一個是可見的物質世界,另一個則是由信息構成的虛擬世界。勿庸置疑,對于競爭十分激烈的保險業,與客戶相關的信息理應成為信息領域競爭的重點。

傳統的價值鏈模型將信息看作價值增值過程的輔助成分而非價值本身的源泉。今天信息對于企業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重視,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戰略管理專家提出了利用信息(其中客戶信息是最重要的)創造價值的虛擬價值鏈的概念,這條虛擬價值鏈由五個環節組成:收集、組織、挑選、合成、分配信息。物質領域的傳統價值鏈與信息領域的虛擬價值鏈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從而使傳統的價值鏈模型衍變為價值矩陣模型。由于與企業相關的信息復雜多樣,本文僅分析CRM對保險公司價值創新的重要作用。

1.保險產品是一種金融產品,但它與物質商品一樣只有符合客戶需要才會有市場。廣泛收集客戶的需求信息,才能夠讓保險公司有效開發出富有市場需求的產品。我們知道,就某一類型的保單而言,其銷量越大,則保險公司獲得穩定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要研發出符合市場需要的保險產品,首要的問題是要了解客戶的需求。保險公司通過客戶關系管理可以有效了解客戶的現實需求與潛在需求,為其研發的產品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從而保證能在承擔的風險變小的情況下取得更高的收益,保險公司通過CRM所取得的這一效應可被稱為客戶關系管理的規模效應。通過客戶關系管理,保險公司在產品研發階段可取得的另一優勢可被稱為“柔性制造效應”,這是指保險公司通過CRM,深入了解客戶的保險需求,為某些客戶量體裁衣地開發保險產品,這些保險產品一般銷量不大,因而保險公司為該產品承擔的風險較高,根據“風險與收益對稱”的原則,保險公司索要的保費也相應較高,所以這類產品也可能成為保險公司利潤的源泉。但一般而言,保險公司開發此類產品,其主要動機并非從利潤角度出發,而是為了在客戶心中樹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以便為公司的主導產品開拓市場。

2.就保險產品的營銷而言,CRM通過計算機與網絡等技術在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架起了一座無形的橋梁。通過CRM系統,保險公司可以通過網絡廣泛宣傳自己的產品,讓客戶認知、了解并最終接受它們的產品;通過CRM系統與電子商務系統的結合,保險公司還可以通過網絡直接銷售它們的產品。不難理解,網絡銷售在金融等服務業領域有著比物質商品領域更大的優勢,因為它們不涉及物流等通過網絡難以解決的問題。由于網絡本身受地域范圍的限制較小,所以通過CRM與電子商務系統的融合,保險公司可以實現新的范圍經濟以及交易成本的降低。

3.在保單的理賠階段,CRM可以幫助保險公司做到迅速、準確。通過客戶關系管理,保險公司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了解所發生的保險事故,對保險責任進行準確的界定,從而使理賠工作能迅速準確地進行。這樣客戶的滿意度會得到提高,保險公司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因此得以提升。

4.一般而言,CRM系統并不能直接改善保險公司的資本運營,但由于通過CRM,保險公司能夠取得較為穩定充足的資金來源,從而能增強保險公司資本運營的計劃性,提高資本運營效益;而保險公司資本運營效益的提高,又使保險公司有了更大的降低保費的空間,有利于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在投資型險種逐步成為保險公司主導險種的今天,資本運營效益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保險公司產品的市場吸引力,決定著它們在市場上的得失成敗。

二、CRM:實現保險公司在混業背景下的戰略協同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金融史上發生了兩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一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二是以日本金融大爆炸、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的出臺等為標志的金融混業的形成。目前我國仍然堅持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分業經營的制度,但無論是從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角度,還是從分散風險和適應全球競爭的需要出發,我國金融業必然要走混業經營的道路。其實,在我國金融實踐中,已經出現了混業經營的試點,如比較有名的“光大集團模式”,實質上就是一個在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互相協作的混業經營模式。

在混業經營的情況下,金融控股公司的整體價值并不等于公司各獨立組成部分的簡單加總。公司在進行多元化經營決策時應追求“2+2=5”的協同效應。公司實現協同效應的途徑總的來說有兩條:一是通過物質資源公司可實行前向或后向整合戰略,在供銷渠道上獲得協同效應,也可以利用物質資源在生產中通過規模經濟實現協同效應;二是通過無形資源追求協同效應。日本戰略管理專家伊丹廣之在他的著作《啟動隱形資產》中指出,隱形資產是一種無形資源,它可能是技術專長、商標、顧客認同度,也可能是一種增強員工凝聚力的企業文化。伊丹廣之認為,只有隱形資產才真正是公司獨有的用之不竭的競爭優勢的源泉,因為從公司某一部分發展起來的隱形資產在被用于其它局部時,并不會被消耗掉,而且還可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實現良性循環的局面。

在我國金融業逐步實現混業經營的背景下,追求多元化經營的協同效應是每一個金融企業的必然選擇。以銀行業與保險業混業經營為例,要實現協同效應,一種方式是通過共用物質資源來實現,如保險業利用銀行業布局廣泛的營業網點為其提供代收保費業務等,但依靠這種方式實現的協同效應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能培育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種實現協同的方式是利用企業的無形資源。

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它們通過向客戶提供服務獲取利潤,客戶就是它們的最為重要的資源,正如美國客戶服務專家安妮。琳達告誡企業經營者們時所說的那樣:“對任何企業而言,客戶永遠是最重要的;他們不依賴于我們,而我們卻得依賴他們;他們的光臨是我們的榮幸,他們是企業的命根子,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失去客戶,我們只有關門的份了。”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對于銀行、保險等金融企業,良好的客戶關系與優良的客戶管理能力是它們利潤的源泉,也是它們核心競爭力之所在。

從我國金融業目前的狀態來看,銀行業與保險業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的發展并不均衡。由于我國的保險業在20世紀80年代后才進入了一個發展較快的時期,因此其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要滯后于銀行業。我國的銀行業在長期的經營中積累了豐富的客戶關系資源,擁有充足的客戶信息。一旦銀行業與保險業混業經營,保險業可以充分利用銀行業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積累的經驗和它們的客戶資源,從而在競爭中贏得優勢。在混業背景下,銀行業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對保險業的促進至少可以通過以下途徑:(1)在銀行客戶資料庫中尋找潛在客戶,分析他們的保險需求,開發相應的保險產品,以擴大自己的利潤源泉;(2)借助銀行在廣大客戶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保險公司及保險產品的客戶信用度,改善保險公司的市場形象,提高其營銷能力;(3)通過客戶信息資源共享和聯合營銷,實現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等。同時,保險業在客戶關系管理方面的進步也會對銀行業產生促進作用,如銀行可以通過保險公司的信息了解客戶的誠信狀況,從而降低其信貸風險等。

三、全面推進保險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

推進客戶關系管理、實現價值創新是擺在保險公司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理念和技術這兩個層面出發。

1.就理念層面而言,我們需要從本質上認識客戶關系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的概念雖然是20世紀90年代初才由Gartner公司提出的,但我們必須認識到客戶關系管理的實踐卻早已存在,它是市場競爭的產物,是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的時代背景下企業的必然選擇。買方市場的根本特征是產品或勞務生產的相對過剩,以此為背景,銷售必然代替生產成為企業關注的核心問題,而處理好與客戶間的關系則是解決企業銷售問題的中心環節。Gartner公司在對客戶關系管理這一概念進行界定時,著重強調了技術因素,可以說以這種方式界定的客戶關系管理是狹義的,我們應當從更廣義的角度去理解這一概念。惟有如此,才有利于我國的保險公司廣泛樹立客戶關系管理的理念,積極探索客戶關系管理的實踐。如果我們一味強調客戶關系管理的技術因素,就會使那些暫時還不具備利用網絡和計算機軟件管理客戶關系的保險公司在實踐中停滯不前。那么廣義的客戶關系管理應當如何界定呢?

客戶關系管理的本質內容由客戶關系管理所依據的理念、基本手段、中間目標和最終目標構成。(1)CRM所依據的基本理念:客戶中心論;(2)基本手段:了解、收集、處理和運用與客戶相關的各種信息;(3)中間目標:保留老客戶、開拓潛在客戶、拓展市場、提高客戶滿意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4)最終目標:實現企業效益(或公司價值)的最大化。

根據以上理解,保險公司的客戶關系管理既可用現代方式(即Gartner公司所定義的方式)來實現,也可利用傳統方式來實現。保險公司實現客戶關系管理的傳統手段包括:(1)客戶分析;(2)客戶訪問;(3)客戶調查;(4)保單跟蹤;(5)及時準確理賠;(6)糾紛處理;(7)客戶關懷等。由于一般保險公司都有較多的基層營銷網點,它們以上述傳統方式進行客戶關系管理,首先是不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其次也可以說這種方式是以現代方式實現客戶關系管理的基礎。

2.積極創造條件,以現代方式實現客戶關系管理。雖然通過傳統方式也可以實施客戶關系管理,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些方式所存在的局限性,與傳統方式相比較,以現代方式實施的客戶關系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系統性;(2)智能化;(3)個性化;(4)網絡化。這些特征使得以現代方式實現的CRM無論在資源共享、信息處理、適應性及效率等方面都比以傳統方式實施的CRM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因而保險公司應當積極創造條件以現代方式實施客戶關系管理。

以現代方式實施客戶關系管理需要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支撐,因此保險公司應在積極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依靠自身力量或與外部聯合開發客戶關系管理軟件。一般而言,CRM系統由六個模塊組成:(1)系統設置模塊;(2)客戶資料管理模塊;(3)客戶跟蹤管理模塊;(4)客戶服務管理模塊;(5)客戶關系研討模塊;(6)電子郵件模塊。保險公司應根據自身需要,選擇模塊開發順序,以逐步完善其客戶關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