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創新

時間:2022-02-23 10:51:16

導語: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創新

摘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相應地調整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在實施的過程中,養老保險制度的維護、穩定對于保障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制度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在本文中,筆者聯系工作實際,首先對于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中現有的問題與改革創新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改革創新的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

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國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之中,養老保險制度是一項核心制度,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全社會都在關注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創新,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改革與創新就要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1.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的主要矛盾。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的退休制度建立于1955年,長期以來,這項制度對保障退休人員生活、穩定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發展,矛盾也逐步暴露出來了。一是上世紀90年代,企業改革了原有退休制度,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即企業和個人共同為在職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金,退休后由社保部門發放養老金的辦法,近年來,城鎮其他就業群體也陸續進入到這一制度范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仍實行原有退休制度,不同的退休養老保障制度模式產生了“雙軌制”、“待遇差”的矛盾。突出表現在:企業單位和職工個人都繳納養老保險費,待遇水平與繳費多少聯系密切;而機關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繳費,待遇與繳費無關,從而引發了社會對養老保障制度公平性的質疑,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極為不利。二是改革前,退休人員的工資待遇由退休時所在單位發放,對于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退休費由財政撥款,工資可以按時足額發放,但對于部分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特別是一些基層事業單位由于資金缺口較大,收不抵支,出現了退休費不堪重負、無法保證及時足額支付的現象;三是改革前,退休費計發辦法是以工作人員退休前的“職務職級”為基數,按工齡長短分檔計算,檔次劃分比較粗,難以體現退休前同級別干部任職經歷的細致區別,更無法充分體現工作人員整個職業生涯中的勞動貢獻;四是由于制度模式不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相互交流時,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2.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法規不完善當前,我國保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法律和法規尚不健全,現有的只是一些暫時實行的管理條列,法律的效力比較有限。在國外通常的做法是,在推行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之前,就會事先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障養老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因此,一定要制定、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確保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

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社會的和諧有促進的作用。在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之前,有些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在思想認識上不太正確,認為自己是國家公職人員,退休待遇應該比企業和其他行業的工作人員更高,從而使得企業和其他行業人員也產生這樣的認識,導致心理出現了不平衡的現象。所以,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可以使社會更加公平,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2.有利于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分為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等。社會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養老保險又是社會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設立事業單位主要是為社會各方面與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服務,它的運行不以產生經濟效益為目的,因此具有公益性、服務性與知識密集性的特點,事業單位涉及到的范圍比較廣,有科技、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因此,完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從而使得我國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完整性得到體現。3.有利于推動城鄉統籌養老保險制度的形成。在我國建立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能夠解決養老保險制度中現存的根本性的問題,比如,不一致的養老保險待遇問題和養老保險制度碎片化的問題。農村社會保障體制與城市社會保障體制在很長時間內是隔離開的,因此,統一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所要實現的目標。首先對企業城鎮養老保險制度與機關事業單位進行改革之后,才能實現城鎮養老保險制度的一致性,從而達到城鄉養老保險制度統一的最終目標。推動我國城鄉統籌養老保險制度的統一,促進我國社會發展。

三、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創新的策略

加速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促進社會的公平合理,對改革方案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從而確保改革方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1.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的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發放辦法,還是根據參保職工的工作年限以及其退休之前上個月的檔案工資計算得來的,這種待遇水平預計比企業相同工齡退休職工的待遇平均高出了百分之四十。養老金的替代率也十分高,正常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替代率超過了百分之百,這樣不但造成了養老金的發放與個人的繳費不掛鉤,而且也導致了養老金替代率升高,所以,要實現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計發模式,從機關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出發,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不降低退休職工的待遇的同時,對近期即將退休的人員實行待遇補差,實現平穩過渡;對將來退休的人員直接采取新的辦法,建立起一種既和企業單位養老保險的計發辦法相連接,又符合機關事業單位實際特點的養老保險金計發是當務之急。2.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建立。隨著國家物價的調整、與職工工資標準的提高,對于養老金的發放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國家制定了相應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對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調整作出了統籌安排,保證了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問題,對于社會的和諧穩定起到了促進作用。3.職業年金制度的建立。為了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機關事業單位應該為每一位員工建立職業年金,具體的實施辦法由省級財政部門與人社廳來制定。機關事業單位繳納的標準是按照單位工資總額的百分之八來繳納,個人繳納部分可以按工資的百分之四進行繳納。在機關事業工作人員退休之后,可以每月領取職業年金。4.養老金發放籌資機制的建立。建立相應的養老金發放籌資機制,各級社會保險征繳機構要對于基金的征繳工作要予以加強,做到征收充分;要求各機關事業單位及工作人員要及時地繳納養老保險金;優化與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對社會保障資金的投入要提高標準,以確?;攫B老金的準時足額發放。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上文中對于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進行了深入的闡述,采取科學合理的改革與創新策略,積極地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進而促進我國社會的安定團結與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王強.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16):208-209.

[2]姚麗.當前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中外企業家,2016,(29):239+248.

[3]侯宜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人才資源開發,2016,(07):21-22.

[4]趙云冬.從養老金替代率角度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18(06):228-229.

作者:馬志英 單位:青海省公路運輸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