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保險產品設計多主體博弈研究
時間:2022-01-12 08:38:41
導語:農村養老保險產品設計多主體博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背景下,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可以有效保障老年農戶養老水平和提高農地的使用效率。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主要涉及農民、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三個參與主體,構建這三個主體之間的兩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博弈雙方的策略選擇動態變化過程。研究發現:加大政府對土地流轉和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的補貼,提高參保收益,降低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減少土地流轉和該保險市場的信息成本等效率損失,有利于三方向共同合作的狀態演化。
關鍵詞:養老保險;土地流轉;演化博弈
隨著中國社會老齡化的加速以及青壯年撤離農村,農村養老問題受到多方關注,其中土地養老日益受到重視。隨著鄉村經濟的發展,土地養老的功能逐漸轉變。但是如何改良以適應社會變革需要,學者們提出了各自觀點。目前來看,聯合保險公司,引進第三方成為多方共識[1-2]。2021年3月最新的土地流轉政策規定了土地流轉合同的文本格式,并指出可以通過協商設立風險保障金的方式進行防控風險。這一政策改革進一步規范了土地經營權的流轉,為發展相關保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21年新農村養老保險政策增加了失地養老保險和貸款繳納養老保險的方式,但該項政策改革未能很好地照顧到已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農戶。因此,在土地流轉的基礎上發展養老保險,不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能緩解農村老年群體的養老壓力。綜上所述,土地養老模式在我國仍有較大發展空間[3],學者們對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制度和產品設計提出了諸多設想,但缺乏從博弈的角度對農村養老保險市場內在演化機制進行深入剖析與研究。本文在現有文獻基礎上[4],研究了保險產品設計的三個主體即農民、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之間的博弈模型,進而分析三個主體的策略動態調整過程,構建主要利益方的均衡機制,為保險公司和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建議。
1養老保險主要參與方的博弈分析
本文采用了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結構(見圖1)[1],即第三方交易中心幫助農民把土地流轉給農業公司,農民從中獲得流轉收益,農業公司代繳保費的同時抵押土地經營權給保險公司,從而為農戶提供保障。該保險公司結構中主要涉及農民、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三個主體,且兩兩主體之間存在博弈關系。本文中農業公司指從事農、林、牧、副、漁等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自負盈虧的盈利性企業。假設每個主體均為有限理性,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其行為決策受其他參與方選擇結果的影響。
1.1農民與農業公司的博弈分析
1.1.1參數解釋①農民擁有養老儲蓄S,承包的農地價值為H。由于農民需要通過第三方交易公司將土地流轉給農業公司,支付中介費用f、信息成本C1。農民自己經營土地的經營效率為ρ1。②農業公司對農地的經營效率為ρ2,且ρ1<ρ2,因此農地實際使用價值為ρ2H。農業公司經營成本為C2。③政府給予農業公司和老年農戶的補貼分別為a1和ap。1.1.2構建收益矩陣假定農民和農業公司均有兩種策略,對于農民而言,其可以選擇申請轉出土地(O),也可以選擇不申請轉出土地(NO);對于農業公司而言,其可以選擇轉入土地(T)或不轉入土地(NT)。由此,可以寫出不同策略組合下農民和農業公司的收益函數,構成博弈收益矩陣見表1。1.1.3演化平衡點分析①演化模型局部穩定性分析。設t時刻老農戶選擇“申請轉出(O)”和“不申請轉出(NO策略的概率分別為p和1-p;農業公司選擇“轉(T)”和“不轉入(NT)”的概率分別為q和1-q。當農業公司經營成本>政府給予農業公司的補貼,即C2>a1時,均衡點(0,0)處的行列式值detJ>0,跡trJ<0,因此(0,0)點處于局部漸進穩定狀態,是一個ESS組合。當老年農戶申請轉出的收益>不申請轉出的收益(在農業公司轉入情況下),即ρ2H+ap-f-C1>ρ1H時,均衡點(1,1)處的行列式值detJ>0,跡trJ<0,因此(1,1)點處于局部漸進穩定狀態,是一個ESS組合:農民轉出成為其占優策略,農業公司“轉入”的收益大于其“不轉入”的收益,“轉入”成為其占優策略。1.1.4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在農民與農業公司的博弈中,各類因素影響程度及變化趨勢的差異會導致其博弈演化的方向和結果不同,具體的動態演化見圖2。圖中折線ADB是博弈結果收斂于不同狀態的分界線,博弈演化方向最終趨于哪個長期穩定均衡點,取決于區域OADB的面積S1與區域ADBC的面積S2的大小比較[5]。經過分析可得,C1,C2,f均與S1正相關,a1,ap,ρ2均與S1負相關。說明農民尋找愿意轉入土地的農業公司的信息成本和中介費用越低、農業公司經營的成本越低,政府對農民轉出土地和農業公司的補貼越高、農業公司的經營效率越高,則越有利于促成雙方合作。
1.2農業公司與保險公司的博弈分析
1.2.1參數解釋①只有從農民手中轉入土地,農業公司才會需要選擇是否購買保險,因此農業公司固有收益為ρ2H-C2+a1;②設農業公司為了解該保險產品所需要花費的總成本為C3。由于該保險市場不成熟,農業公司的效用因在其申請該保險業務時承擔了相對應的信息不對稱風險而受損,因此設農業公司的收益調整系數為β;③設保險公司開展給予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業務的貸款價值比率為v,0≤v≤1,因此保險公司的業務收益為(1-v)ρ2H。由于業務周期較長,故設有收益貼現調整系數ξ。保險公司開展該項業務的總成本為C4;④政府補貼基于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補貼分別為a2和b。1.2.2構建收益矩陣農業公司可選擇申請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業務(A)或不申請,保險公司可選擇開展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業務(E)或不開展。因此構成博弈收益矩陣見表3。1.2.3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同理,通過分析可知,農業公司為了解該保險產品所需要花費的總成本和保險公司開展該項業務的總成本越低、保險公司開展給予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業務的貸款價值比率越低,政府給予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補貼越高、農業公司的經營效率越高、農業公司的收益調整系數和保險公司收益貼現調整系數越高,越有利于促成雙方合作。
1.3農民與保險公司的博弈分析
1.3.1構建收益矩陣假定對農民來說,其可以選擇申請轉出土地(O)或不申請;也可以選對于保險公司,其可以選擇開展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業務(E)不開展。因此可構成博弈收益矩陣見表4。1.3.2行為影響因素分析同理,經過分析可知,農民尋找目標農業公司的信息成本和中介費用越低、農業公司的經營成本和了解該保險產品需要花費的成本越低、保險公司開展該保險業務的成本越低,農業公司的經營效率越高、政府給予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補貼越多,保險公司收益貼現系數越高,則越有利于促成雙方合作。
2結論及政策建議
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設計與開展主要涉及農民、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三個主體,本文構建了兩兩主體之間的演化博弈模型,進行市場演化路徑的分析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結論:農民、農業公司和保險公司三方只有兩兩達到均衡,才能達成三方的博弈均衡關系,因此,也即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業務開展達到最優效果。根據以上演化博弈研究結論可知,加大政府對土地流轉和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的補貼,提高農業公司的經營效率、收益調整系數和保險公司開展該業務的貼現調整系數,降低農業公司保險公司的經營業務成本、土地流轉的中介費用和了解該保險產品的信息成本,有利于系統演化到(土地轉出,申請保險,開展業務)的良好均衡狀態。基于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議:①政府應加大對土地流轉和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的補貼力度[6],引導和調節市場活動。政府應當充分重視已達到退休年齡的老年農戶的養老問題,發揮財政在市場中的調控作用,同時,經營水平較高的農業公司參與到土地流轉中,提高農地經營效率。②加大宣傳力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降低信息不對稱。政府應加大對基于土地流轉的養老保險產品的宣傳力度,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建立消費者反饋與保護機制。③健全有關土地流轉的法律法規,規范土地流轉市場。運用相關法律和政策引導和鼓勵農業公司積極參與農地規模經營。對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村干部應當積極引導和幫助有需要的村民進行土地流轉,并可以適當收取服務費用。
參考文獻:
[1]沈旭,田夢婕,沈傳河.“三權分置”下土地經營權抵押養老保險制度創新[J].浙江金融,2019(2):59-64.
[2]安華.土地流轉背景下農村養老的金融支持路徑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9(1):122-127.
[3]邱子楓,潘家坪.我國農村金融發展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19(3):52-53.
[4]李若山,潘家坪.中國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SWOT分析[J].物流技術,2020,39(9):115.
[5]董沛武,喬凱,程璐.住房反向抵押貸款保險市場博弈演化模型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9,22(2):52-62.
[6]陳水娟,丁勝,荀晨.土地流轉對農村新經濟發展的作用分析[J].熱帶農業工程,2021,45(1):90-92.
作者:朱雨桐 吳欣怡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 上一篇:新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修養探討
- 下一篇: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道施工技術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