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下高校財務管理風險探究

時間:2022-10-11 04:12:29

導語:大數據下高校財務管理風險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數據下高校財務管理風險探究

摘要:筆者結合實際工作,對高校財務管理風險進行了論述,對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及其原因以及規避路徑進行分析,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風險;大數據;規避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行各業的工作效率穩步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行業的進步。作為利益的“既得者”,電子化辦公帶來的工作精準性提升、工作效率提高等顯著優勢對我國財務管理行業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與此同時,數據總量擴大帶來的數據分析工作難度提升以及財務管理風險加大等現狀,也給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近年來,我國的教育產業蓬勃發展,各類高校辦學規模和辦學水平都在穩步提升,但是大量資金向高校的涌入以及高校作為金融主體參與的投資與貸款總量的攀升,卻時刻考驗著高校的財務管理水平,稍有不慎,則可能導致高校財務體系的“崩盤”。在大數據背景下,對高校財務管理風險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信息時代高校財務管理風險規避的有效對策,是本文的主旨,希望能夠對讀者有所啟發。

一、高校財務管理風險概述

高校財務管理,是指在高校發展目標和發展戰略的指導之下,對校園內部資產進行購置、運營、分配和管理的全過程;高校財務管理以降低辦學風險、提高資金運轉率、提高辦學效益為主要目標,以有效的財務風險規避和防范機制為手段,以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為主旨,它是高校健康發展的命脈。然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求學需求催生了高校擴張辦學的欲望,高校招生規模激進化擴張、多渠道籌措經費甚至大量貸款舉債進行高校擴建已經成為高校發展中的常態。據統計,我國高校目前的貸款總額在2000億元左右,一些高校的貸款數額甚至達到了數十億之多,這不只給高校的正常運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也極容易導致各類財務風險發生,嚴重制約高校的發展與進步。總體而言,高校的財務風險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即債務型風險、投資型風險、流動型風險。(一)債務型風險。債務型風險是指高校在發展各個環節當中,在高校建設以及運行過程中向金融機構進行資金舉債的總和,高校債務大多為向銀行機構的貸款,雖然這種貸款行為在高校發展是較為常見的,且對于維護教學秩序的穩定以及緩解教學經費緊張等問題大有裨益,但是一旦對自身的財務狀況分析不清,高校的過分舉債行為一方面會加劇自身財務負擔,資金鏈斷裂時會導致嚴重的財務危機發生;另一方面,為了緩解債務危機,某些高校會盲目擴大招生規模或者違規提高收費標準,甚至是無故拖欠還款,這些行為都會導致高校信用體系的瓦解,影響了高校的社會形象,最終將高校發展置于惡性循環當中。(二)投資型風險。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高校需要進行教學軟硬件設施的更新和完善,需要對人才進行引進和培養,這些行為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如果不經過深思熟慮就投入巨大的款項,那么不只會導致資金的浪費,還會提高高校財務管理的風險值,給高校發展帶來制約性危機。(三)流動型風險流動型風險是指在高校財務管理工作當中,如果管理制度和機制缺失,管理的規范性和標準性不強,那么就極容易出現各類違規行為和財務管理缺位現象,導致財務赤字情況的發生。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風險問題及原因問題分析

(一)財務管理日常工作風險。就目前而言,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漏洞較多,由此也出現了一系列的工作問題,給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了許多風險。首先,財務管理的目標不夠明確,很多高校以招生、教學作為日常運營重點,看待財務管理問題過分短視,這就造成了高校的預算編制水平不高、執行中的隨意性較強,預算不能有效體現出學校的發展規劃,資金使用中的超支現象嚴重,預算制度的有效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高校財務管理的約束性不能得到良好體現。此外,財務管理內容過分單一,高校財務工作仍舊以算賬、記賬為主要職能,而忽略了新時代背景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財務分析、財務預測和財務管理職能,很多財務工作人員看待問題較為膚淺,對于各項資金支出缺乏必要的效益核算和相應的績效評價,這就使得高校財務管理不能站在全局的立場上看待問題,工作中的針對性不強。(二)財務管理內控風險。當前,雖然我國大多數高校都建立了財務內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沒有意識到財務內部控制與高校文化理念、管理理論、員工素質、人文環境等方面的內在關聯,因此導致高校財務內控制度的具體實施狀況不甚理想。高校財務工作不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且學校內部缺乏必要的會計監督機制,事后審計工作中存在著明顯的滯后性,這些都使得財務風險或者損失發生時,不能及時劃定經濟責任,追責工作更是難以開展。這些現狀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高校財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進而造成財務工作的混亂局面。(三)財務管理信息化風險。高校財務人員在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對于一些操作行為往往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且存在過分關注財務數據而忽略數據真實性的問題,這就導致高校財務工作對于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不夠深入,內部財務數據的碎片化和錯誤化嚴重,給高校財務工作帶來較大的風險。此外,在信息化辦公更加普及的今天,高校財務人員對于信息風險的評估和預防能力嚴重不足,他們不能妥善處理數據對接、數據錄入與數據分析中存在的大量誤差,也不能應對網絡入侵、電腦病毒給財務系統帶來的侵害,這也是造成大數據時代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風險頻發的重要原因。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規避財務管理風險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強化內部風險控制,改良權責發生制度。要切實轉變高校在財務內控方面的不利現狀,首先就要從思想觀念上進行改變,明確責任主體,強調意識先行,深入宣傳教育,從而逐步構建起健全的財務內部控制體系。要重視預算工作,科學編制財務預算,將預算工作與高校的發展戰略結合起來,并盡量實現各項業務與預算之間的對應分解,在此基礎上明確預算管理決策機構、工作機構和執行機構三個層次的主體責任,對項目建設目標、項目預期效益、經費使用計劃等進行充分的論證,并要求各責任主體定期匯報預算執行情況報表,從而體現出預算的嚴肅性,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要構建有效的內部監督和信息反饋機制,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財務檢查和抽查,實現對高校財務會計工作的有效控制和約束,并以嚴格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防止徇私舞弊行為的發生,保證風險控制手段的順利落實。要重視做好內部培訓,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水平,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打造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的良好工作風氣,建立并落實相關的責任機制和獎懲機制,以此控制和規范相關人員的行為,為高校的財務風險管理打造良好的環境。(二)強化風險意識,構建全面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高校應該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重視做好資金使用的風險評估工作,以多元化的手段評估高校的整體運行情況以及資金使用情況,從而提前預測可能出現的種種財務風險問題。高校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從風險識別、評估以及評級三個方面入手,計算出任何一項財務行為實施的風險值,預判財務風險發生的概率。高校要特別注意加強對金融貸款的管理與資金使用的跟蹤監管,要采用大額貸款備案制度和上級審批制度,并保證按時還款還息,以此提升高校信用;在此基礎上,高校還應不斷完善風險處置機制,制定完整的風險應對和處置措施并對風險抵御方案的合理論證,從而得到最經濟有效的風險處置方案。(三)加快實現高校財務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促進會計職能轉變。在“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日漸提升,財務工作崗位的改革和分流日漸明晰:傳統會計核算崗位將被淘汰,強調事前預測和事中控制等管理職能為主的價值管理會計重要性日漸凸顯。為此,高校一方面要加快新型財務人員的培養,幫助高校財務人員及時完成思維的轉化以及能力的突破,從而使其成為財務工作領域的全能人才,以此促進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一方面,高校應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分析系統,實現內部財務風險管理的實時化、集中化和動態化轉變,并不斷加快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從高校的實際運營情況和需求出發,引入專業化的財務管理軟件和信息安全維護體系,以此完善財務管理通路,降低風險發生概率。

財務安全是保障高校持續、有序、健康的發展的必要條件,高校一定要重視做好大數據背景下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不斷創新財務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強對內部資金、財產和人員的管理,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的高校發展需要,才能保障我國教育事業的安全與穩定。

參考文獻:

[1]鮑熹懿.大數據背景下高校財務管理風險:成因、類型與防范[J].商業會計,2019,(14):113-115.

[2]董愛樂.高校財務管理風險防范及規避方法探討[J].新商務周刊,2019,(13):54-55.

[3]王曉明.高校財務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策略分析[J].財會學習,2019,(11):253.

[4]楊永霞.基于內部控制的民辦高校財務風險管理[J].管理觀察,2019,(9):128-130.

作者:韓林娜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