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思考

時間:2022-10-12 03:21:55

導語: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思考

集團公司,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為了同一戰略目的而聯合起來共同進行經濟活動的公司團體。集團公司以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制定的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由母公司、子公司、股東及其他成員共同組成的公司法人聯合體。集團公司,廣義是指擁有眾多生產和經營分支機構的大型公司團體。它一般都管轄眾多的生產經營單位機構,擁有一定的規模龐大的資產,并且在眾多其他公司中擁有自己的股東權益。正是由于集團公司財務制度的特殊性,財務預警制度的建立才顯得必不可少。如何從子公司的定性和定量指標中看出“端倪”是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的重心所在。只有如此才能讓企業的預警制度發揮實際作用,而非形同虛設。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和廣泛應用,各子公司的財務運轉情況和經營狀態能夠實時傳送到母公司的相關部門。因此,集團母公司也可以逐漸將子公司納入其財務預警制度當中,從而改善集團的財務風險。

一、相關概念的理論分析

(一)預警信息系統。信息是財務預警的主要依據,因此建立健全敏銳的預警信息系統是必要的。把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轉換而產生的結果就是預警信息。要建立一個合理的預警系統必須要有遍及國內外的強大的信息網來進行支持。我們可以通過上述信息網來對信息進行收集、統計與傳遞。(二)預測系統。預測系統的主要用途是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預測,主要包括預測收集到的信息及其發展形勢;預測有關因素的關聯影響程度;預測預兆信息及其可能出現的結果;預測偶然性事件的一些信息,包括發生概率、發生時間、維持時間、發生周期以及其預計未來影響等。(三)預警指標體系。之所以建立預警指標體系,是為了使預警信息能夠得以量化,同時具有一定邏輯性和可行性。不同類型的行業的預警指標不同,并且不同行業的公司的預警指標體系也會有一定的不同。然而相比之下,正確選擇重點指標和敏感指標是預警指標體系中最重要的任務。因為這樣可以使預警指標體系能夠更真實、更準確地反映企業所面臨的具體風險。

二、產生集團公司特殊財務風險的原因

(一)所有者缺位。在我國大部分的集團公司都是由國家來控股的,因此,內部人控制問題和所有者缺位問題一直都困擾著我們。多數大的集團公司的所有人都不是法律上所說的自然人,通常情況下選擇集團內部的高管來擔任。因為集團公司人員結構的特殊性,在集團需要重大決策時,會出現決策過慢或決策不科學的問題,嚴重影響到集團公司的發展,這是很多集團公司都會面臨的問題。集團公司內的子公司財務與集團其他公司是相互獨立的,其對自身的資產由處置和管理權,但這樣會出現內部人控制問題的發生。在子公司與集團其他公司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子公司會顧及到自身得到利益,把集團公司的利益拋于腦后,子公司更注重自身眼前的利益,而不顧集團公司的整體利益。這種利益上的沖突會影響到整個集團公司的經濟利益,同時可能會觸發集團內部潛在的經濟風險,最終使得母子公司的利益均受到損害。(二)內部的擔保。集團公司的母子公司是相互獨立的法人主體,其在財務上也擁有相對的獨立性。在集團公司內部經常會出現母公司為子公司做擔?;蛘呤亲庸局g相互擔保的情況發生,集團公司內部的公司之間互相做長期惡性的財務擔保會降低集團公司的償債能力,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最終會引起集團內部潛在風險的發生,因為母公司沒有有效的措施去應對不可預料的潛在風險,因此會給整個集團帶來影響。通常情況下子公司發生財務風險不會對整個集團公司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蝴蝶效應”,那么其引發的財務風險也將不堪設想,甚至可能更引發大范圍的危機發生。(三)追求經營多元化。集團公司一般擁有較強的實力,包括較大的資產規模、較強的籌資投資實力。因此,集團公司經常制定多元化的經營戰略。此類現象在經濟危機時期更為常見,其目的是為分攤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在特殊的時期,一些企業為了追求高回報,會走多元化的經營戰略道路來拓寬自身的經營領域。倘若企業在選擇走多元化戰略道路前對多元化經營做了充分的考察,并且調研工作做得很到位,對可能遇到的風險也做了全面的防范措施,那么走多元化戰略道路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我們想的這樣,大部分集團公司走多元化戰略道路都是通過兼并或者收購其他企業的方式來邁向新的領域,這就違背了集團公司本身的發展戰略。這樣的多元化道路是不可取的,原因是由于不規范的管理方式、較小的經營規模、薄弱的競爭優勢以及較差的盈利能力和抗壓能力,從而使得原本集團公司的資產儲備量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主業的經營,與此同時還會給集團公司帶來潛在的財務風險。

三、財務預警綜合指標的確定與模型建立

(一)財務預警綜合指數測度系統的一般操作步驟。首先,先確定財務預警系統中的需要的關鍵指標以及輔助指標;其次,測度各項財務預警監測指標的“平均指標值”;再次,測度各項財務預警監測指標的“實際指標值”;從次,利用第二、三步測度的各項財務預警監測指標的“實際指標值”和“平均指標值”,計算各項財務預警監測指標的綜合指數;最后,分析評價測度的財務預警綜合指數,檢驗其實效。(二)財務預警綜合指數中的核心指標與輔助指標設計。在對財務預警綜合指數的指標進行測度時會遇到兩個難點問題:一是財務預警綜合指數中的核心指標與輔助指標的權重多少的確定;二是不同公司的財務預警臨界值。我將重點分析關于財務預警綜合指數的核心指標、輔助指標及其權重。本文對財務預警綜合指數的內容主要概括為三點:經營、投資和籌資預警綜合指數。每一點都需要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來詮釋。監測指標的預警指數測算方法如下:界值本企業監測指標預警臨指標實際值本企業監測標預警臨界值本企業監測指變量指標的預警指數區間型與愈小愈好型−=上述公式得到的結果是正數時說明該指標是安全的,得到的結果為負數時則說明該指數為預警指數。當測度的指標在一個區間內變化或者指標越小越好時,則預警指數公式的分子中的“實際指標值”和“預警臨界值”進行對換。對之前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的研究進行總結,將原本的權責發生制指標更改為現在的現金制指標,與此同時得出財務預警的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表1為預警的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及其權重。(三)財務預警綜合指數預警模型。首先先計算出投資、經營和籌資的預警綜合指數,然后將占比分別設為分析期”的警兆特征做定性“惡化財務風險惡化期,結合的特征,作定性分析作期”預警警兆識別中的“發合財務財務風險發作期,可結性分析預警警兆識別系統作定合財務財務風險潛伏期,可結財務狀況良好重警和巨警中警輕警無警(四)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結合。形成集團公司財務危機的動因分為兩種:財務動因和非財務動因。其中,非財務動因比財務動因更加抽象和宏觀,屬于外部因素范疇。因此,公司很難獲得相關的外部數據和外部指標。因此大部分現有的模型大都只選取財務指標來構建模型。這樣做就容易導致建立的模型缺乏對外部因素的預測評估能力,從而也影響模型的預測的精確性和實效性。雖然就目前來看,搜集來自公司外部的非財務因素的數據并且建立模型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困難,但是這些因素又是實實在在對公司產生影響的,因而不能不關注。例如,許多微觀的非財務指標如公司治理、審計意見、公司文化以及宏觀的非財務指標如利率、匯率、通貨膨脹率等都能對公司的財務狀況施加影響。

四、預警流程設計

(一)收集信息。集團公司在進行財務預警前先要確定需要設有哪些重要指標來配合考核的工作,通常情況指標分為財務指標和非財務兩大類,指標的選擇要根據企業所處的外界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的情況來定。集團公司的財務指標的選擇要能夠實時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比如現金流量指標體系,其具體包含獲現能力分析指標和償債能力分析指標等。此外,由于集團的母子公司的財務獨立性,因此母子公司的指標選擇要分別根據自身情況來進行,切忌一概而論,照搬照抄。如果整個集團公司的償債能力與償債期限不能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那么集團內部的償債壓力就會大大增加,所有母公司在財務預警指標中要特別注意對償債能力指標的選擇。(二)預警分析。預警分析是對預警指標進行賦值,要反映整個集團公司的財務狀況,就需要從盈利能力、變現能力、運營能力及償債能力四個面來著手。同時對每一個指標都要設有單項功效系數,對功效系數進行分析來判斷集團公司是否由財務危機發生的可能。對單項功效系數的設定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準則:1、期望指標數值盡可能小的,我們稱之為極小型變量;2、期望指標數值盡可能大的,我們稱之為極大型變量;3、期望指標在一個區間范圍內最佳的,我們稱之為區間型變量;4、期望指標數值在某一個特定點最好時,我們稱之為穩定型變量。(三)危機處理。1、集團公司的發展戰略要實時修整:第一步是要明確集團公司今后的發展目標和經營理念;第二步是將集團公司內部的人員結構進行改善;第三步是改變集團公司現有的規章制度。集團公司出現財務危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內部管理者的決策失誤,所以當對集團公司的發展目標和經營理念進行調整時,要先對集團公司所在的外部市場環境進行考察。另一方面,集團公司的財務管理也要及時進行修正,特別是集團的經濟結構要進行實時優化。2、制定危機處理方案和設立相關管理部門。首先企業要設立一個相關部門專門去處理企業遇到的重大風險,該部門通常情況下是臨時成立的。當企業深陷危機時,危機處理部門要立即啟動,先要制定危機處理方案,危機處理方案的制定要符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方案制定要具有超前性和科學性,使制定好的方案能及時對危機作出處理。3、向外界宣傳集團形象,構建和諧信譽關系。良好的集團形象不僅能夠為母公司帶來聲譽,同時也為子公司帶來一定的連鎖效應。因此,集團公司的優勢與實力要在債權人面前表現出來,與債權人的相處要和諧,使得兩者的合作能協調。因此,集團公司與其主要債權人之一——銀行保持良好的信譽關系是非常正確的。

參考文獻:

[1]黃益容.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分析[J].商業經濟,2011(7).

[2]句小晉.財務預警系統模型分析[J].財會通訊(理財),2008(8).

[3]羅宗舉.如何建立與完善集團公司財務預警制度[J].市場研究,2010(7).

[4]劉瑩.關于公司財務危機預警若干問題的思考[J].商業時代,2011(15).

作者:陳繼紅 單位:紹興(平銅)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