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企業預算管理實踐探究
時間:2022-11-09 08:53:58
導語:電網企業預算管理實踐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通過提高供給質量,增強供給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電網企業必須主動適應日趨嚴格的成本監管要求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管理體系,確保有限資源投入的精準有效。財政部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引導企業運用管理會計工具,促進經營管理轉型升級。國家電力公司提出了戰略管理目標,建設具有卓越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財務部門擔負著引領價值創造的職責,需要以高質量的資源配置提供堅強財力保障,支撐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實現。本文運用財政部頒布的管理會計方法體系,分析電網企業內外部形勢和現狀的基礎,建立預算精準管理模式,為推動電網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一、電網企業預算管理現狀
(一)需求把握不準確。由于基于會計的財務語言與基于生產的業務語言固有的融通斷點,導致業財雙方無法同頻對話,預算事前審查方式相對單一,財務部門往往難以聚焦戰略導向,更無法精準識別有效的業務需求。(二)資源配置不充分。由于缺乏能夠有效量化的管理工具,財務部門往往無法更為合理地實現從整體到單項投入上的邊界管理與控制,可能導致預算投放不足或過量,容易造成資源配置的不平衡、不充分。(三)業務響應不靈活。受增量配電市場放開和營商環境改善等政策變化,在傳統模式下,集中實施預算調整往往受制于時間和精力,對財務資源快速響應業務變動速度和高質量審查提出更高要求,亟需對目前相對固化的支出預算調整方式進行優化。(四)投入績效難評價。由于電網資產本身網狀聯結的特殊性,對單個項目投入績效的評價開展較少,或是未基于事前目標評價,成本類支出的投入評價實施更少,造成投入資源與投后績效、考核激勵等無法有效掛鉤,無法達到對后續資源配置的閉環指導。
二、電網企業預算管理實踐探索
(一)構建預算管理體系。電網企業堅持“供需有效匹配”的核心思想,運用管理會計方法,聚焦戰略導向,識別有效需求,配置有效供給,科學評價績效,實現從“戰略—業務、業務—資源、資源—績效”的精準匹配,并通過構建一體化的信息平臺支撐管理機制的流程化、管理手段數字化。形成“以一種匹配理念為導向、一項儲備機制為手段、三環精準匹配為目標、一套信息平臺為載體”的“1131”預算管理體系,如圖(1)所示。(二)樹立供需精準匹配理念。基于國網公司戰略體系中關于著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電網企業堅決貫徹落實,通過引入和樹立預算“供需精準匹配”的供給側改革理念,在預算管理與控制中培育精準思維習慣,實現對支出預算管理的精益管理,精準施策,達到以下目的:一是以理念引領戰略預算目標。積極踐行央企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使命,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宗旨,通過企業降本增效,助力高質量發展,釋放管理紅利,促進社會用能成本減負。二是以理念重塑預算管理過程。將匹配理念貫穿支出預算管理的始終,以精準思維著力突出對業務需求的有效識別、對資源配置的有效供給、對投入績效的科學評價。三是以理念厚植管理會計文化。將精準匹配理念根植于制度標準,落實于崗位職責,運用現代管理會計理論思想,培育員工“花錢要辦事、辦事才花錢”的精準思維,化“要我精益”為“我要精益”。(三)構建預算儲備機制。1.摸清有效需求,精準匹配戰略部署(1)構建戰略地圖,實現戰略可視。電網企業以管理會計預算融合戰略原則為出發點,緊扣國網公司新時代戰略目標,運用戰略地圖工具,形成“促進營收增長”“打造成本優勢”兩層戰略主題,分解圖確定八項戰略投入重點,構建適用于電網企業自身城市電網特點的“1+2+8+N”戰略地圖,明確預算支出安排重點,實現“戰略可視”目標。(2)轉換業財語言,實現同頻對話。以戰略地圖為指引新增業務事項維度,突破傳統的預算科目和工程類型單一維度限制申報預算需求,針對電網支出同質性強、階段性目標明確等固有特點,聚焦投入重點,梳理建立多項標準事項庫,與多個預算科目實現關聯匹配,創新確立“業務報事項,財務定科目,共同編預算”的支出預算融合編制模式,成功實現業財語言的“同頻對話”,促進財務資源投入與公司戰略發展的有機統一。(3)突出事前審查,實現多維管理。一是突破傳統審查局限,將財務審查作為業務事項儲備入庫的前置環節,明確實行“無審查不入庫,無儲備不預算”。二是聚焦戰略目標匹配重點,融合輸配電成本監管規則和業務屬性特點,圍繞“必要性、經濟性、合規性”開展支出預算多維度、差異化財務審查,建立分項指標庫設置單個需求的審查得分。對監管類業務,基于“投入、過程、產出、結果”四個維度全面審查業務需求投入目標,合理判斷事項儲備與戰略目標的匹配度;對競爭類業務,重點聚焦業務發展與效益回報,將投入產出平衡作為財務審查的核心要素,如表(1)所示。2.配置有效供給,精準匹配戰略邊界(1)應用標準成本,設定投入均線。電網企業融合應用管理會計指引中的標準成本、作業成本等工具,突破傳統定額管理中成本與業務相分離的弊端,按照“統一標準、分類核定、動態優化”的原則,將標準制訂與業務活動相匹配,為每項業務活動設定投入均線。一是以作業成本管理電網檢修運維支出,梳理8類共3026項標準作業,依次測算形成作業成本標準、項目成本標準和單位輸配電資產年均消耗標準。二是以標準成本管理其他運營費用,按照動因分析法將費用劃分為人員、資產、營業規模、管理行為、政策等五類共36項動因,參照歷史數據并依照各項業務活動特點和政策法規確定參數的取值規則與成本標準。三是以“一事一議”的零基預算覆蓋新業務、新業態,化特殊活動為標準業務事項,持續豐富標準成本覆蓋范圍。四是以“逐一編碼”實行全程管理與控制,對比預算數據開展進行分析,動態修正標準成本的動因設置或參數取值偏差。(2)建立量化模型,確定投入上限?;谳斉潆姼母镏袃蓚€監管周期的空間與維度,采用多目標優化、敏感性分析等技術,搭建輸配電價、投資能力、經營預測三聯動仿真模型。以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等關鍵考核目標為約束,基于輸配電價監管規則約束以及預測的實際用電需求,采用優化算法自動規劃,得出公司當期資本性和成本性支出預算投入的上限,并對當期的材料、修理、其他費用等輸配電成本支出的結構安排設定相應的分類投入上限?;诹炕闹С鲱A算投入規模邊界管理,充分、合理配置預算資源,實現戰略到行動的對接。(3)引入滾動預算,突破時空盲點。電網企業打破傳統預算編制或調整受制于固定時間窗口的固有限制,依托儲備機制,采用“面向業務、按需儲備、動態匹配”的支出預算滾動管控模式,并按照“申報一批、審查一批、儲備一批”的方式,實現預算管理工作本身的平均。同時,電網企業為適應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接入或市場競爭類用電項目等業務支出需求,在常規事項儲備的基礎上,增設“項目管理包”和“綠色通道”等彈性措施,進一步提高預算資源配置對業務需求的匹配速度。3.開展產出評價,精準匹配戰略目標(1)構建績效評價機制,聚焦目標效果匹配。電網企業應用管理會計指引中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要求,積極響應國家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的要求,突破以往電網企業預算評價偏重于區域、整體的模式,堅持以始為終,實現“點—線—面”的四維目標立體評價。聚焦單個項目為對象的預算績效評價、事前目標設定開展事后績效評價,科學評判資源投入是否匹配投后績效,進一步適應輸配電價改革后監管部門不斷強化電網企業投入產出考評的要求。電網企業預算投入績效評價特點如表(2)所示。5(2)優化績效評價方法,實現預算全程跟蹤。電網企業在機制建設的基礎上,廣泛借鑒、主動調整,持續優化績效評價方法。一是強調目標先行,依托多維績效目標審查模型,對應建立預算投入績效評價指標庫,分類別、差異化設定考評權重,確保執行有的放矢。二是強調全程跟蹤,既有實時的過程性績效評價,也有事后的長期性績效評價,貫穿支出投入全過程。三是強調主體意識,明確由費用責任主體分年度實施績效跟蹤自評,電網企業組織專家力量抽查復核。四是強調結果可測,會同業務主管部門確定各項評價指標的執行結果采集規則,促進評價信息自動采集,使評價結果真實可信。(3)應用績效評價結果,推動管理持續改進。電網企業始終突出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嚴格落實“低效須問責”的要求,基于評價結果,采用傾斜或核減方式、典型經驗推廣或通報批評等方式,全方位開展激勵和問責;綜合利用評價成果,持續完善事前目標審查與事后績效評價的評價標準、指標設置與權重安排,促進管理要求與執行效果的動態匹配。(四)構建預算管理信息平臺電網企業以《管理會計指引第802號——管理會計信息系統》模塊的思路要求為指導,在管理理念、機制變革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運用信息化手段固化“1311”體系的管理與控制要求。成功構建以“系統架構一體化,數據集成自動化,場景設計柔性化、功能應用靈活化”為特征的支出預算一體化管理控制平臺,全面覆蓋“業務事項儲備、支出需求評價、投入能力測算、預算儲備形成、日常應急調整、績效結果評價”六大業務場景,實現戰略儲備、標準儲備、滾動儲備、績效儲備等管理特色的集中融合。業務層:在平臺中嵌入基于戰略匹配可視、儲備貫穿始終的業務支出預算管理全流程,固化四個業務預算應用場景的流程流轉設計,實現“戰略—業務—資源—績效管理流程的可視化、系統化”。工具層:應用語義識別、智能評價等人工智能技術,運用管理會計工具,實現戰略業務自動匹配、需求目標多維審查、投入資源標準配置、量化模型邊界管理、標準成本動態調整、績效評價聚焦戰略等全鏈條、全程閉環管理,消除管理斷點與盲點,保證“業務操作的自動化”和“工具應用智能化”。數據層:運用大數據技術,高效梳理全業務海量數據,充分調用外部數據更新標準測算參數,貫穿執行結果比對投入目標與標準水平,構建豐富的數據倉庫,用業務流支撐形成數據信息流,保障平臺運作的安全、高效和協同。“1311”支出預算一體化管理控制平臺如圖(2)所示。三、結語本文介紹了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圍繞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踐行管理會計應用指引,契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要求,引入精準思維和匹配理念,瞄準資源投入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創新應用儲備機制,貫通支出預算管理控制全過程創新實踐,推動財力資源既能精準保障公司戰略發展落地、又能規范適應改革監管要求。既是行業和專業的創新實踐,又是彰顯央企社會責任的擔當。電網企業需進一步適應新形勢、新技術、新方向,融合數字化、多元化、智能化、互動化等會計變革特點,主動創新支出預算管理的實用化工具,進一步深化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管理體系建設,引領管理會計變革和理論在電網行業的更多成功實踐。
作者:葛巍 沈海蓉 單位: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
- 上一篇:企業風險控制與運營控制融合
- 下一篇:國有資產投資主體投資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