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活動設計策略

時間:2022-10-11 08:39:59

導語: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活動設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活動設計策略

[摘要]學生對體驗性活動有比較強的認同感,教師需要做出對應設計,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互、角色演繹、生活觀察、課外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在多種感官參與下的活動中形成學習體驗,以有效提升其學科核心能力。體驗活動帶有操作性、交互性、趣味性等特點,學生喜聞樂見,助學效果更為突出,教師需要做好篩選和創新探索,為學生順利展開學習探索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道德法治;體驗活動;設計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主動設計組織一些體驗性活動,能夠帶來豐富學習動機,對學生學科思維形成多重沖擊。教師設計合作交互活動,能夠順利啟動學生學科思維;推出角色演繹活動,能夠觸動生本感官思想;組織生活觀察活動,可以促進生本感知成長;延伸課外實踐活動,能夠推動生本認知內化。教師要做好活動設計研究,提升設計適合性,給更多學生帶來更多體驗機會,促進其學科認知的順利內化。

一、合作交互體驗,啟動生本學習思維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改革極力推崇的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圍繞學生學習要求做出對應組織。特別是合作設計,因為其學習形式眾多,教師要做好篩選和創新,為學生提供更多體驗性活動任務,讓學生在充分互動交流中達成學習共識。小組討論、課堂辯論、信息搜集、生活觀察、主題演講、社會調查等,都帶有合作意味,教師要進行對接性設計,促使學生展開多重學習。如教學《說話要算數》一課時,教師在課前設計了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借助網絡搜集關于失信方面的小故事,準備參與課堂交流活動。學生對網絡應用有更高響應度,都順利找到一些故事內容。在課堂交流環節,教師讓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講述故事,然后進行集體評價,對這些失信行為帶來的危害做分析。為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教師事先組織部分學生創編了失信小品,在具體演繹環節,教師要求學生認真觀看演出,對其中的故事做深度思考。為矯正學生思考方向,教師投放了思考問題:這些失信故事說明什么問題?失信于人對別人造成哪些傷害?學生對相關問題做深度思考,給出個性理解。教師對學生的反思結果做評價,肯定學生的積極表現。教師設計合作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小組講述失信小故事,組織學生做演繹展示,都帶有合作學習意味,學生從這些活動中產生的學習體驗更為豐富。合作學習帶有互動性、開放性、思考性,學生自然進入合作環節,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達成共識,這樣才能建立認知性思考和體驗。學生對合作學習有更強的選擇性,教師對此需要有更清楚的認知。

二、角色演繹體驗,觸動生本感官思想

情景再現和故事展示時,關涉到一些情節和人物,教師引導學生做角色演繹活動,可以引起轟動效應。學生對角色演繹有濃厚參與熱情,教師針對學生學習訴求展開組織,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演繹活動之中,其訓練效果更為突出。學生有一定生活認知積累,對演繹有一定感覺,教師鼓勵學生借助集體力量組織演繹活動,能夠發揮團隊集體合力,讓學生在演繹中建立鮮活的認知體驗。如教學《當沖突發生》一課時,教師設計以下的體驗活動:同桌兩個人合作學習,設計一個沖突場面,兩個人做角色分工,現場做表演,看哪一對組合表演更為真切。演繹沖突需要給出正確的解決方案,在演繹中做出對應展示,讓觀眾獲得一些學習啟迪。學生接受演繹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開始討論演繹腳本,設計必要的臺詞,進行演繹訓練。教師跟進指導,對學生演繹中存在問題做個性處理。學生與教師交流,共同協商演繹操作方案,確保演繹活動順利推進。在演繹展示環節,教師要求學生對演繹體驗做自評和互評,特別要重點介紹演繹體驗。教師及時投放演繹活動任務,能給學生更多自主設計和組織的權利。學生都能主動進入到活動之中,說明教師的設計組織是卓有成效的。演繹帶有表演性質,學生喜聞樂見,不管是演繹者還是觀眾,都能從演繹活動中獲得豐富信息,其體驗更為豐實。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展開自評互評活動,對演繹體驗認知做內化處理,其激發效果更為顯著。

三、生活觀察體驗,促進生本感知成長

教師設計生活觀察體驗活動,學生接受起來更為順利。生活觀察未必要到實地去操作,通過信息整合、認知梳理、經驗歸結等手段,也能夠對學生形成思維調動。學生介紹生活現象時,大多是以生活經歷積累做支撐的,教師布設適合的觀察活動任務,讓學生結合生活經歷做對應介紹,能夠形成嶄新學習體驗認知。如教學《買東西的學問》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去超市購物的時候,針對性做出生活觀察:觀察超市內人們購物情況,有沒有不文明的行為出現?你如何看淺談道德與法治課堂體驗活動的設計策略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富德小學(530031)覃震76待這些現象?準備參與課堂交流活動。學生都有超市購物經歷,其觀察體驗是比較深刻的,第二節課,在教師提示下,都能做出具體回顧,熱心介紹購物中出現的一些情況。如有人在超市里隨便品嘗食品,將一些商品亂拿亂放,還有和別人爭搶商品的情況發生,這些現象都是很不文明的表現。教師對學生介紹情況做歸結處理,指導學生展開互動交流,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教師要求學生展開實地觀察,進入超市對一些不文明的購物現象做實際觀察和總結,給學生提供生活觀察體驗的機會。從學生介紹情況能夠看出,教師的購物體驗觀察活動設計是比較有針對性的。生活觀察活動能夠帶來豐富體驗機會,學生大多會給予積極響應,其助學效果也會更為豐富。

四、課外實踐體驗,完成生本認知內化

學生對課外實踐性活動有更高參與熱情,教師對教學內容做深度分析,對學生生活做客觀評估,這樣可以為學生推出適合的活動內容,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形成體驗認知。信息案例搜集、網絡技術應用、社會調查活動、家庭采訪任務等,都帶有實踐屬性,教師做出積極探索,給不同群體學生以不同任務規劃,其助學效果會更為豐富。如教學《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以下社會調查任務: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有太多的浪費現象存在,深入到生活之中,對這些浪費現象做重點調查,寫出調查總結,利用數據做具體展示,說明浪費現象的嚴重性。學生對這個調查內容比較熟悉,自然能夠順利進入到調查活動之中。在調查結果匯報階段,學生都能夠通過鮮活的數據來說明生活中浪費現象的存在,同時給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發出積極倡議。教師適時投放社會調查活動任務,成功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深入生活對浪費現象做觀察和取證,能夠順利獲得調查結論。特別是哪些觸目驚心的調查數據,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能夠形成重要心理觸動。社會實踐活動具有社會屬性,需要對接生活,教師應做出合理規劃,確保調查活動順利展開。體驗性活動有更強調動性,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形成的學科認知會更為深刻,教師要做好必要的設計和組織,積極推動學科活動的有序展開。學生直感思維比較發達,對交互性、演繹性、觀察性、實踐性學習活動有特殊參與興趣,教師合理開發活動資源,針對學生學習實際需要做出匹配設計,組織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內化學科認知,能夠有效提升學科教學品質。

作者:覃震 單位: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富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