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思考

時間:2022-05-13 02:35:09

導語: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強化思考

一、從當前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狀況

看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緊迫性職業道德是從業者在職業活動中應具有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質及應遵循的道德行為規范的總稱,具有調節職業內部、職業與職業之間、職業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功能。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畢業生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總的說來,大學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狀況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大學畢業生職業理想不明確,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念,人為地加劇了就業的難度;有的大學畢業生不講誠信,偽造證書,虛構求職簡歷;有的大學畢業生缺乏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不顧及自己的專業特長,頻繁跳槽,盲目追求物質待遇;有的大學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責任意識淡漠,做事拈輕怕重,挑肥揀瘦;有的大學畢業生缺乏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斤斤計較個人得失;還有一些大學畢業生缺乏團隊精神,組織觀念淡漠,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協同共事等。盡管這些只是個別現象,但損壞了大學畢業生的形象,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應當引起重視。尤其是近年來破獲的利用科技手段,利用專業知識,利用職務便利犯罪的案件中,涉案人員也不乏大學畢業生,這就再次給我們敲響了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警鐘。當然,造成少數大學畢業生職業道德素質欠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社會上一些不正確的價值觀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高校對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或教育不夠得法。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順應時展需要,培養高素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愛因斯坦曾深刻指出:“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要使學生對價值有所理解并產生熱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須獲得對美和道德上的善惡鮮明的辨別力?!盵2](P310)德才兼備是高等教育對合格人才的要求,為此,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勢在必行。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職業道德素質,不僅關系著大學生今后的擇業、就業,也關系著大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同時,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青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狀況直接關系著國家未來的發展走向?!扒嗄昱d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盵3]大學生是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大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和職業價值取向在青年人中,乃至在全體社會成員中都有著引導作用和示范效應,因而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狀況直接關系著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不應忽視。

二、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及其作用

針對近年來大學畢業生職業道德素質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目前在校大學生的特點,高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的內容著手:

1.加強以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為核心的職業態度教育,為大學生全面發展奠定職業基礎以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為核心的職業態度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對從業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首要內容。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大學生熱愛本職工作,勤奮踏實,吃苦耐勞,積極進取的職業態度和工作作風。這不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大學生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人的全面發展指人的智力、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在人的全面發展中,智力、能力的提高與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是相互促進的。以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為核心的職業態度教育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確立理性的擇業觀念和職業規劃,有助于大學生在未來的職業活動中腳踏實地,干一行愛一行,在自己的崗位上磨礪意志,增長智慧,提高能力,從而實現全面發展,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2.加強以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為核心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加強以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為核心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教育,培養大學生講真話,做實事,重承諾,守信用的基本職業品質,以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是構建和諧人際關系不可缺少的條件。在現代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除了親人、同學等關系之外,更多的是與自己的職業活動密切相關的人際交往。職業關系不僅遍及社會的各個角落,而且又相互聯系,從事每一職業的人都會與從事同一職業或從事其他職業的人發生這樣那樣的聯系,因而每個人的職業道德狀況必然會對他人產生影響。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各個領域職業活動的主角,以誠實守信、團結合作為核心的基本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在今后的職業活動中自覺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協調好各種關系,最大限度地減少彼此之間的矛盾和內耗,減少社會生活中的風險因素,從而形成誠信友愛,有序競爭,互利共贏,共謀發展的良好社會風尚。

3.加強以遵紀守法、知榮明恥為核心的職業操守教育,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遵紀守法、知榮明恥是公民的基本道德,也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加強以遵紀守法、知榮明恥為核心的職業操守教育,就是要增強大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提高其遵紀守法、忠于職守、依法行事的自覺性。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體制轉型時期,一些制度、法律尚在進一步完善之中,與此同時,社會上還存在著各種錯誤的價值觀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各行業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自律就顯得尤為重要。加強對大學生以遵紀守法、知榮明恥為核心的職業操守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榮辱觀,確立正確的價值追求目標,從而提高大學生自身的道德判斷能力和自律能力,牢固筑起職業道德的防線,有效防范職業犯罪。這些對于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推動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4.加強以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為核心的職業責任教育,有利于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服務大眾、奉獻社會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也是大學生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當前,對于獨生子女占大多數的大學生群體來說,對他們進行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教育,使他們明確自己未來應承擔的職業責任和社會責任是非常必要的。當今世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社會分工的專業化水平日益提高,人對社會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強。人與社會的聯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權、責、利三個方面的關系。每一種職業都享有一定的社會權力,承擔著一定的社會責任,并在整個社會中分享相應的社會成果,這三個方面是這些職業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也是這些職業牽動社會發展的隱形鏈條。要使每一個人在職業活動中受益,同時正向拉動這些隱形的鏈條,促使社會向前發展,就必須使從業者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履行職業義務,規范自身的職業活動,有效協調職業目標與共同理想的關系,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個人權力與公眾利益的關系,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等。這些關系的協調處理而形成的合力勢必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從而實現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5.加強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核心的職業理念教育,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在資源、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這一基本國策理應成為各行各業從業人員的基本職業理念。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盵4](P39)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再次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中堅,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理念直接關系著中國社會未來的發展狀況。對大學生進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造福后代的職業理念教育,有助于他們在今后的職業崗位上以環境保護的理念為導向,加強行業自律和職業自律,承擔起資源的源頭保護、環境的治理和生態的修復等責任,協調好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資源利用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的關系,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本文來自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雜志?!端枷胝谓逃芯俊冯s志簡介詳見.)

三、加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對大學生直接進行職業道德具體內容的教育,來提高其職業道德素質,是十分必要的,但也是不夠的,要增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高校還應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把加強對大學生的“三觀”教育作為基本點加強對大學生的“三觀”教育,是塑造大學生精神品格、提高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重要基礎。大學階段正是青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應結合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增強其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高校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人生態度,引導他們理性地確定符合社會發展的人生定位,將實現自我價值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高校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榮與辱的價值判斷的能力?!罢卫碚撍刭|的提高,理想信念的確立是提高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基石。只有大學生把個人的利益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將這一共同理想自覺地轉化為自己的價值追求,從而為其今后的個人奮斗確立正確的目標,找到動力源泉。”[5](P49)

2.把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作為著力點社會公德是指社會成員應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具有規范和調節社會成員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各種關系的功能,對于維護社會正常的運行秩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任何人要進入社會,融入社會群體之中都必須遵守社會公德。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增強他們的社會公德意識,提高他們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性,這不僅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是培育大學生職業道德素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為,職業道德是社會基本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具體表現,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觀念和養成的道德習慣,必然對其日后職業活動中的道德取向和言行舉止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所以,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教育,提高他們基本的道德判斷能力,幫助他們將基本道德準則內化為道德良知,外化為行為規范,與直接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

3.把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作為重要抓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深刻指出:要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特殊行為規范,是社會道德的底線和社會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線。在社會體制加速轉型的當今中國,各行各業都出現了為了牟取物質利益而不擇手段的現象,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恰能幫助他們形成法律思維和理性精神,對社會生活中發生的這類事件形成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理解。而大學生長期接受法制教育、多次經歷對這類事件認識理解的實踐、目睹這類事件發生后所承擔的法律后果,就會在道德層面形成基于是非觀念的更高層次的價值判斷。法律的約束是有形的,道德的約束是無形的,然而這種對人無形的約束恰恰是最有力、最有效的約束。對大學生持續的、長時間的法制教育,必然會促使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生變化,從思想的認知高度審視當今社會中違反職業道德的情況,這樣,當他們真正踏入職業生涯之后,就能遠離由于對法律的漠視而偏離職業道德的行為。

4.把加強大學生的實踐體驗作為支點職業道德與人的實踐活動緊緊聯系在一起,它是在人們的職業實踐中產生,并且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行為具有規范和調節作用,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社會實踐環節是不可缺少的。高校開展的職業道德教育對于尚未步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還大都停留在知識層面,而大學生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則需要他們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意識,再把這種意識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才能實現。在這一漸進轉化的過程中,自身的實踐體驗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高校應盡量組織大學生參加一些與所學專業密切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豐富對職業道德的認知、體驗職業道德的真諦、提高對職業道德重要性的認識。這種真切的實踐體驗,不僅可以深化大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從“知”到“行”的轉化和“知”與“行”的合一,同時也可以有效促進大學生的心靈成長,是增強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實效性的重要環節??傊?,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種教育途徑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武曉華工作單位:山西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