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人才職業道德培養研究

時間:2022-05-13 03:35:13

導語:保險人才職業道德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保險人才職業道德培養研究

一、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完整系統的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以就業為導向進行人才培養是高校的必然選擇。高校除了系統地傳授知識之外,還要培養鍛煉學生的各項技能。這些技能除了操作性的技能外,還應該包括職業道德教育。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先做人,后做事”,這句話表明從業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然后才是各項技能的運用和展示。所以,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人才培養中進行完整系統的職業道德教育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專業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它可以大大增強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職業道德教育是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在訂單式人才培養這一模式下,一方面高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畢業后直接到訂單企業就業,解決了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另一方面,訂單企業對培養對象有特別的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依據企業的特別要求量身定制人才培養方案。這一過程中,一方面高校需要從硬件上加強對學生的專業訓練,另一方面,還要結合特定企業的企業文化、價值理念,從軟件上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符合企業的各方面要求。所以說,職業道德教育是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應該貫穿整個人才培養全過程。

3.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訂單式培養中校企合作可持續的關鍵。通過訂單式人才培養所培養出來的學生一般會定向到訂單企業去就業,因此,這些學生到企業去之后的表現會影響校企合作的后續發展。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過硬的專業本領會起到很好的示范效應,也會增強訂單企業與高校合作的信心,這種培養模式才能得以長期展開。因此,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職業道德教育規劃,依據訂單企業的價值理念、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4.保險專業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一方面,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既有賴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同時也離不開一批高素質的從業人員隊伍的推動。我國保險業經歷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長,現在已經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期,同時也是一個黃金機遇期,從業人員隊伍的升級換代迫在眉睫。國家正規的保險本科學歷教育培養的大批的高素質的德才兼備的保險管理人才可以及時充實到保險從業人員隊伍之中。另一方面,保險屬于國家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保險經營的特殊性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強保險人才職業道德教育關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教育內容。

二、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的重點

1.誠信理念。保險經營的特殊性、保險合同的射幸性決定了誠信經營是保險業的生存之本,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最大誠信原則既是簽訂保險合同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也是貫穿保險合同執行全過程的基本原則。只有信守承諾、誠信以待才能贏得客戶的信賴,才能保證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加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力度,將誠信教育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過程。

2.責任理念。保險經營的對象是風險,而風險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因此,保險經營就是一個不斷承擔風險、防范風險、化解風險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險經營者具有高度的責任理念,承擔起為社會各領域建設保駕護航的社會責任。在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對學生責任理念的培養是職業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其目的是使學生具備勇于承擔責任的良好精神風貌,擔負起推動民族保險業跨越式發展的重任。

3.服務理念。我國保險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種問題也隨之產生,其中“理賠難”和”銷售誤導”成為行業的痼疾,極大地損害了行業的競爭力和美譽度。因此,保險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摒棄原來粗放式的依賴價格戰的經營模式,將經營重心轉到注重服務上來,在全面提升行業服務質量的同時努力實現差異化服務、特色服務,將服務的理念根植到全行業從業者的心中。因此,在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需要重點加強對學生服務理念的培養,只有用真誠、實在的服務才能永久地贏得客戶的信賴。

4.規范理念。保險合同是有名合同,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因此,規范經營、合規經營成為保險經營管理的一條法律準繩。在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過程中尤其需要培養學生規范經營的理念,這不僅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問題,同時也關系到整個保險行業的持續發展問題。因此對保險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理應包含法律觀念、規范經營等理念的灌輸和培養。

三、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的難點

1.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保險是一種經濟補償制度,具有經濟補償、損失分擔以及社會管理等職能,但是保險經營者追求的是經濟效益和利潤最大化,因此,如何處理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矛盾就成為保險經營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對未來保險從業者的職業道德教育要強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性,當兩者發生沖突時能正確地作出取舍。可見,保險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中職業道德教育的難點之一就是如何培養學生的職業責任心、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敬業精神。

2.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個體在組織中永遠只是一份子,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如何妥善處理好兩者的矛盾能反映出個體的職業道德水平。集體觀念、大局意識是一個合格職業人所必備的良好素養。保險作為一項經濟制度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多方的經濟利益,甚至會涉及到個人的切身利益,而一個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從業者才能很好地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的矛盾。很多保險營銷人員在利益面前不能正確地進行選擇,見利忘義,導致出現了對客戶的銷售誤導等行業痼疾。

3.團隊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保險經營管理中團隊的力量不可忽視,因此,一般要求保險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只有團隊發展了,個人才能得到提升。在追求團隊發展的同時,可能會出現團隊利益與公司整體利益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從業者尤其是團隊管理者要有正確的道德素養和道德情操。而保險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定位就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所以這一點對于保險本科教育來說顯得更加重要。

4.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之間的矛盾。保險企業經營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微觀經濟活動,在為企業贏得利潤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保險服務。經營的長期性決定了企業從整體上要講求長期效益,現代保險企業一般都選擇品牌策略,樹立良好的品牌就是企業追求長期效益的具體體現。但是許多管理者總是追求個人職業生涯階段的短期效益,如何處理好企業的長期效益與管理者個人的短期效益之間的矛盾同樣可以體現一個保險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取向。培養具有良性競爭意識和法治精神、契約精神以及長遠經營理念、穩健經營理念的現代保險經營管理者就成為保險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又一大難點。我國保險行業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高速增長,但同時也出現了諸如“銷售誤導”“理賠難”等行業痼疾。消除行業痼疾,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重拳出擊,加強整治;另一方面,需要在全行業范圍內大力開展職業道德教育,讓保險從業人員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保險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高校則應該將這一工作前置到學生在校期間,大力開展保險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使培養出來的人才真正成為訂單企業迫切需要的專業之才。

作者:付鋼李春梅工作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政法學院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