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途徑探究
時間:2022-02-05 10:01:55
導語: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途徑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大學生開展的性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大學生性道德的缺失,性行為隨便,不僅僅會對其身體健康不利,同時也對培養其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道德觀形成阻礙。個人素質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性的健康。而擁有性健康的前提,就是接受正確的性教育。基于此,對大學生開展性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對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實現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性道德教育;大學生;意義;問題;策略
婚前性行為會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危害,使其感染性病或發生意外懷孕。高校工作者應高度重視大學生性道德教育,有責任和義務,對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進行培養,促進他們用正確的性道德觀念,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掌控。能對社會、家庭和個人高度負責,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規避婚前性行為的發生,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因此,對大學生開展適度的的性道德教育非常關鍵。而如何構建完善的性道德教育體系呢?這是本文重點探究的課題。
1對大學生開展性道德教育的意義
首先,性道德教育是完善人格的重要內容,也是對自身正確了解,走向健康的必修課。性成熟期不能等待,春期經歷不可重復。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一旦缺失了性的教育,而造成失誤,會給個體的成長帶來遺憾,甚至會出現無法彌補的損失。而高校的性道德教育,即能使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心理壓力和學習壓力得到緩解,利于大學生健康的成長,形成健全的人格,并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和婚姻家庭的幸福和美滿。同時,還能使大學生抵御艾滋病以及性病侵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夯實基礎。其次,開展性道德教育,還能使目前高校教育中不正常的現象得到改觀,豐富性道德教育的相關理論,使性道德教育的效能進一步提高。從實踐上,對性道德教育的實現路徑進行探索,使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關于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惑得到解決。通過綜合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為高校性道德教育實踐提供依據。
2高校大學生性道德現狀
我國關于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較晚,究其原因,是教育部門沒有對性教育工作有效和真正的實施。一些學校只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而對大學生性道德需求和性健康漠不關心。關于性的問題,多數教師忌諱莫深,甚至不能坦然的將性教育搬進課堂。導致大學生婚前性行為的泛濫和性道德的缺失。筆者通過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一項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調查數據顯示:有1/3的大學生,認同西方的性自由和性解放:有31.1%的學生不單單認為性自由和性解放標志著現代文明的進步,同時還完全接受這種觀念;有21.99%的學生主張可以理解認同婚前性行為。55.9%的學生認為婚前性行為“只是相愛,勿須指責”。分析上面的這組調查數據,說明在大學生中性觀念的淡漠,以及學校性教育的缺失。近年來,盡管各大高校開始紛紛對大學生實施性教育,但因為目前我國缺失關于健康教育的專用教材,尤其是關于性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缺失,使大學生無法獲取相關的性道德規范和信息。而為了獲取自己所需知識和所關心的問題,往往都是通過報刊書籍、甚至網絡和觀看黃色電影等非正規渠道。這樣所接受的性觀念是不文明的、性知識也是不科學的。一些不良的社會環境和風氣,如言情片的情節誘惑和色情網站等,對大學生的性行為和性觀念產生了消極的影響,最終造成性行為的失控和性觀念的困惑,對學校的穩定以及大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提升,以及身心健康發展形成危害。
3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實施策略
性道德教育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大學生的道德行為和思想素質對個人的成才和社會的穩定,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所以,在高校中拓展性道德教育途徑和實施正確的性道德教育方法,已經是迫在眉睫,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3.1對高校性道德教育特征正確認識
性道德教育涵蓋眾多學科,涉及各個領域,其宗旨是立足于社會發展需求和大學生自身發展需要,通過健全大學生的個性,全面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主要是以預防為主,將危險因素的影響消除,促進大學生健康的成長。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主體性。作為性道德教育主體的大學生,一般都是依賴自身的主動性來成長。因此,必須在尊重受教育主體地位的基礎上,實施性道德教育。對受教育者的自主教育高度重視,將其主體意識喚醒。促進其人生健康發展。(2)全體性。性道德教育的對象應面向全體學生,作為普遍性性教育,其目的是促進每一個個體的發展。是每一個人都在原有道德基礎上進步和發展。(3)社會性。社會環境的變遷,會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社會的各種氛圍會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此,大學生性道德需要全社會成員共同承擔責任,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共同配合和協作。
3.2對新型的大學生性道德規范進行構建
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構建與我國國情相符的新型的大學生性道德規范。繼承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人類的精神文明大膽吸收,促進大學生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首先,大學生應學會對各種性道德價值觀的辨析,樹立健康的性道德觀念。在與異性交往時,能正確的運用性道德規范,對性沖動行為進行控制。并依據社會的道德判斷性道德規范。其次,要求大學生具有道德責任感,能接受性道德法制教育,清楚性生活的道德底線,就是合法性。而無論是婚外性關系,還是婚前性行為,都是不道德的、違法的,需要受到良心的譴責。同時,高校還要搭建校園網上心理咨詢中心。校園文化主要包括校園精神和校園風氣,高校應更好的建設校園文化,使性道德教育的途徑進一步增強。通過校園網上心理咨詢中心的搭建,幫助大學生做好心理緩解和疏導工作,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使大學生的性心理問題得到全面和科學的結合。最后,還可借助新媒體網絡力量,為大學生提供相關的網上心理咨詢,以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3.3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合力作用
發揮合力作用,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間的通力協作,采用各種立體化、多渠道、全方位的綜合模式,開展各種形式的性道德教育,加強性道德教育的宣傳和普及工作。充分利用媒體的傳播力量,利用各種傳播途徑,如網絡、廣播和刊物等,開展正面和積極的引導工作。努力營造一個嶄新的環境,使大學生能對性道德教育全面接受,并潛移默化的受到性道德知識的影響。同時,高校還應加強綜合型師資隊伍建設,著力培養高素質教師。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對專業的選修課進行增設。向大學生傳授各種生活技巧、戀愛法則規范以及人際交往方面的知識,使大學生能充分意識到,性犯罪、同居和婚前性行為等,都會危及人體健康,也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幫助其在戀愛的過程中,對兩性交往禮儀進行規范,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努力使兩性交往的文明素養得到提升,在性關系發生后,能正確的應對和有效處理。
4結語
性道德教育既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應通過對大學生實施性教育,使其性道德素質水平提升,能真正的珍愛生命、尊重異性,具有一個社會人所必備的性素質。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促進自身健康成長。
作者:吳麗敏 單位: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雷湘竹.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原則[J].中國性科學,2005.
[2]戴玲,李勝聯,李崢,張芮峰.性道德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的研究[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8.
[3]劉震祺,余曉瑩,王椰.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現狀研究——以貴州省大學生為例[J].中國性科學,2011.
[4]李勝聯,戴玲.性道德教育對專科學生性道德觀念影響的研究[J].中國性科學,2006.
[5]張勤國,趙漢芬.高職大學生性知識與性道德教育前后比較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3(02).
[6]周湘梅,肖海艷.“五四”后期周建人性道德思想對當代高校性道德教育的啟示[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8.
- 上一篇:大學生廉政教育的必要性與實效性
- 下一篇:大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與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