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2-12-14 10:14:32

導語:大學生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摘要】伴隨著網絡化、信息化的急速發展,每天都有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如潮水般向人們涌來,人們的思想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都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特別是大學生群體,他們捕捉和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較強,而且思想還屬于半成熟期,當外界信息大量涌來的時候,這些年輕人的行為習慣、思考方式、價值觀念都會受到猛烈的沖擊。在這種形式下,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高校一定要意識到自己肩上責任的重大,一定要做好大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引導年輕人走上正確、光明的人生之路。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道德教育

大學生是社會發展中的后備軍團,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所以,對大學生的教育工作除了注重知識層面的培養以外,更要注重的是對其思想方面的引導,高校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的特殊時期,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就顯得尤其重要。在大學生德育建設中,一定要遵循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一定不能草率行事,一定要真抓實干,要把工作落實到位,要有一個都不能落下的決心。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精神狀態。

一、互聯網時代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過去幾千年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比不上近幾十年來這個社會發展的迅速,談到社會的變化,人們總說當代社會是以指數級變化著的。為什么現代社會發展得如此迅速呢?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ヂ摼W時代帶來了信息的大爆炸,信息的快速傳播帶來了物質文明的快速發展,這是互聯網對現代社會的貢獻;但是,同時也應該意識到,互聯網的發展對人的思想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人們獲得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快捷性、混雜性,這一切都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價值取向,大學生作為社會中情感最為豐富、意識最為活躍的一個群體,受到互聯網的沖擊也是最大的。目前許多高校都意識到學生群體中道德缺失的現象非常嚴重,許多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意識淡化,行事不顧及他人的感受,拜金主義思想嚴重,過于追求物質享受,種種現象給高校德育教育敲響了警鐘,如何給大學生上好德育課,讓大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規范,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成為許多高校深入思考的命題,高校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在互聯網時代下,必須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為培養健全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出切實的努力。

二、互聯網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方向

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同時也造成了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缺失。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在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中健康向上的成長,積極樂觀的生活,不受到社會不良因素的干擾,能夠抵御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高校要明確對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方向。要通過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教育去深化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底蘊,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去幫助大學生在分析問題時能夠做到明辨是非,要通過德育教育健全大學生的人格,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并且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做到知行合一。

三、互聯網背景下對大學生進行道德建設的方法研究

(一)以理論教育為引導,完善大學生的道德觀念。理論是行為的指路明燈。高校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時候,可以以理論引導為契機,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教師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當教師所講的理論知識能夠被學生心悅誠服的接受的時候,那么,學生就可能在實際行動中踐行課堂上的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自己的行為。但是,大家也知道,道理雖然是正確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論都那么容易被接受,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理論知識的過程中,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注重案例的篩選,不能一味地用灌輸式或者填鴨式的教育方法去對學生進行枯燥的理論輸入。理論教學切忌“教條化”和“高大上”化,而要選取身邊的典型事例,選取與學生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事情,讓學生能夠首先在情感上不產生抵觸心理,然后,教師再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講解,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理論知識。有了道德教育理論的支撐,學生才能在行動中學會思考對與錯,學會判斷是與非,才能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建立健全的人格。(二)用環境陶冶的方法,營造充滿正能量的道德校園風氣。劉禹錫在《愛蓮說》中贊嘆蓮花的品質,說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边@種不受外界影響的獨立意志是多么難能可貴。但是,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這一點;大多數普通人都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所謂“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得都是人是極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的生物。所以在古代才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當代的大學生,所處的環境比孟子的時代要復雜的多,那么,高校就要思考,如何營造一個積極的校園環境,如何創建一個富有道德情感體驗的校園氛圍,如何讓學生每一天的校園生活都浸潤在道德的熏陶之中,如果這個環境營造好了,那么就一定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當學生把高尚的德行視為生命中的本能,當學生把對真善美的追求當成人生的目標,當學生被積極的校園風氣打動,并努力規范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成為和諧校園中的一道風景,那么,高校的道德教育就接近成功了。(三)通過實踐鍛煉,讓大學生踐行道德準則。人類對問題的認識基本要經歷三個階段,那就是先認識,再實踐,最后深化認識。高校在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也基本離不開這三個階段。而且,有時候這三個階段還會循環往復,不斷深化。要想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必須對其進行理論滲透,其實,這就是讓大學生認識德育建設階段有了理論的鋪墊,學校就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通過強化大學生的行為,來推動大學生踐行道德準則。大學生大多都擁有充沛的精力,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擁有活潑好動的天性,豐富的實踐活動正好使大學生無處可宣泄的精力得到了合理的釋放,而且隨著道德實踐活動的開展,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社會服務意識會得到增強,大學生能夠通過活動體會到道德實踐帶給自己整個人心靈的成長,人格的健全,會感到成長的喜悅。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中推動道德實踐活動一定會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歡迎。(四)通過榜樣的力量,推動大學生完善自我的道德水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社會中有很多好人好事的事跡,高校可以對這些事跡進行合理的篩選,選擇出其中能夠帶給大學生認同感,能夠激發大學生同理心的榜樣人物,通過榜樣的力量強化大學生的德育認識,通過榜樣的力量鼓舞大學生比照自身,通過榜樣的力量時時規范大學生的行為,通過榜樣的力量帶動大學生投入到自身道德建設中來。

四、結語

從某個角度來說,大學生代表著國家的希望,代表著民族的未來,大學生道德水準的高低決定了國家未來民眾整體素質的高下,所以,在這個網絡時代,如何讓大學生不受到外界不良環境的影響,如何保持大學生思想的純真,如何培養大學生養成正確、健康的道德觀念,如何讓大學生在復雜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是高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所以,在新時期的新形勢下,高校必須從各個方面入手,探索推動大學生德育建設的新方法,提出有效的方針政策,切實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小蘭.互聯網時代下大學生的網絡道德危機[J].社會科學,2015,5

[2]孫軍.網絡倫理危機與高校德育工作的開展[J].職業技術教育,2015,8

[3]張泰來.當前大學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4

作者:于曉波 韓立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