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師德工作力度提高策略
時間:2022-05-27 09:07:30
導語:高校教師師德工作力度提高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高校師德建設總體狀況雖然良好,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于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乘虛而入,導致一些教師價值理念的功利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放在學生工作,而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則相對“弱化”;教育評價機制不健全,只重教師的科研和學歷,而忽視師德素質。以上三種主要因素導致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失范、學術道德失范,未能真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許多高校師德建設與考核處于“空白”狀態,影響教師隊伍的質量提升,進而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
二、建立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對策
加強高校教師師德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高校要通過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解決師德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持做到“領導高度重視、宣傳教育到位、注重方式方法、考核評價科學、監督激勵恰當”的五個步驟,增強高校師德建設工作的實效性和長效性。
(一)做好新時期高校教師師德建設工作關鍵在領導
高校黨委要把師德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為黨政一把手工程,加強領導。學校、學院結合本單位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確保把師德建設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師德建設宣傳教育力度,確保宣傳到位
加強師德建設的輿論宣傳,營造濃厚的氛圍。通過采取多種形式宣傳高尚師德,如通過廣播、櫥窗、板報、網絡、甚至報紙,以及召開師德模范教工交流會、事跡報告會等多種形式,渲染學先進、向道德模范教師看齊的“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使整個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增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和職業責任感,提高教師的道德認識。同時,通過各種途徑的宣傳,可以使各級政府、學校領導以及廣大教師充分意識到師德教育的重要性,樹立師德為先的觀念,形成“政府從政策上對師德教育給予保障,學校為師德教育創設良好的環境,教師自覺參與師德教育”的良好氛圍[3]。
(三)師德建設工作要講求方式方法,注重實效
高校堅持“德育為先”,重在“育人”理念,在師德培訓內容上要講求人文化,突出愛崗敬業、服務奉獻、仁愛博愛、遵紀守法的精神,引導教師成為有強烈服務意識,在工作崗位上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能模范的遵守法規法紀、校規校紀,能耐心地根據學生多樣的性格,用發展的眼光、信任情感去看待每一位學生,教育引導每一位學生,直到他們到達成功的彼岸。建立健全師德培訓機制,堅持崗前與崗位培訓相結合,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教師職前、職中一體化的師德教育和培訓機制,使師德培訓制度化、規范化[4]。在師德建設工作中除了講求內容,還要講求方式方法:(1)開展實踐活動,提高能力水平。實踐型活動的開展旨在培養教師正確的決策水平,提高教師的能力。活動的開展應該是由淺入深:一是可以引導性地開展師德自我診斷活動,即開展有周期性的師德修養小結活動,讓教師在反思中提升,在小結中崛起,在認識自我的同時找到努力的方向;二是可以就某一事件的處理為載體,開展師德素質大討論活動,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形成群體目標,整體上提高師德素質;三是開展參觀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前往師德素質較高的學校開展學習與交流,從學習中領略同行的境界,從比較中找到不足……實踐型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在原有認知層面提高到運用層面,有利地促進了教師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它的形成過程就是培養良好師德素質的過程。(2)開展研究型活動,提高創造水平。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教育理論的創新更是教育發展的基礎。師德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包含了不同的內容,因此,我們不能看著舊書講新課,有必要組織一線教師參與研究和開發活動,使師德素質的提升與開發成為教育發展的先鋒。為此,我們可以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與創造的專題活動,通過對比職業規范與學校實際的出入,編輯富有特色的學校規章讀本[5],體現學校生命,給教師一個明確的要求,以解決純理論要求的問題。(3)牢牢抓住課堂教學和主題班會陣地,大力弘揚師德師風教育。課堂教學和班會課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傳授專業知識的重要渠道,也是揚師德的主陣地。我們引導教師緊跟時展的脈搏,不斷接觸外界的新鮮事物,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實際分析,結合社會熱點透析,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充分利用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以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熏陶學生。
(四)完善師德考核評價機制,做到考核評價科學
師德的考核評價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手段。師德考核評價是對教師職業行為是否遵循了職業道德規范的評議和評估。因此,建立科學的師德考核評價體系和完善的師德評價機制,對于高校師德建設工作具有很大的意義[6]。具體來說要做到:(1)明確師德考核評價標準,建立科學的師德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師德評價內容要具有科學性,師德的考核評價內容以考核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道德水平、教育教學態度和育人效果為主。如“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規律,為人師表;嚴謹治學,探求創新;熱愛關心學生,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等內容。(2)師德考核評價內容和方式要具有可操作性。師德評價應將師德理想、師德原則具體化,使之可以操作。這就要求必須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以及高校教師的工作特點、方式,盡可能地量化、具體化評估指標。在師德考核評價方式上,可通過學生主評、教師自評、同行評、師德考核小組評等多個層次相結合的方式來定期考評教師的師德表現。(3)注重師德評價的實際效果和評價結果的有效運用。現行教師的各種評比、評優、晉升等工作,多是注重發表多少篇科研論文,出版多少部學術專著,完成多少項科研成果,而很少在意教師師德狀況到底如何,更不要說把師德的好壞作為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其中。所以,要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把師德作為一項重要指標來衡量優秀教師的標準,將教師師德評價結果真正與教師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獎評優掛鉤,實行師德標準“一票否決”制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改變師德建設工作現在所處的這種弱勢地位[7]。
(五)優化師德建設監督激勵機制,監督激勵恰當
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要重視考核管理、監督保障以及激勵的緊密聯系,要強調行政約束與廣泛監督、利益保障的協調一致。監督激勵機制作為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具有調控、預防、補救、改進和提升的功能[8]。強化監督激勵機制,首先,必須有規范的師德行為標準。標準是監督的依據,沒有規范的制度,就談不上監督。其次,完善組織監督、群眾監督、學生監督和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監督機制。要建立師德的監督組織機構,建立學校和院系監督機構,及時收集監督信息。第三,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功能。通過校園網、師德師風意見箱和學生座談會等途徑,讓各方人士就師德建設自由發表意見,督促教師完成道德修養。第四,要做好監督結果的信息反饋,及時糾正師德建設的偏差,預防和補救違反師德的問題。師德監督激勵強調“以人為本”,有效地運激勵機制有助于激發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增強責感和榮譽感,形成學先進、爭先進的良性發展氛圍建立健全師德的激勵機制,必須要在師德踐行的懲層面堅持客觀公正、賞罰分明原則。客觀公正就是要求獎懲即激勵的標準要明確,一視同仁。在激勵的強度上要根據社會轉型期及廣大教師要的特點,綜合運用多種激勵形式,如物質獎勵精神獎勵相結合,以形成整體的激勵效果。賞罰明,就是要求在懲罰或激勵的執行層面,真正落實確實發揮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對于踐行師德行者,可以從職務升遷、職稱評聘、生活待遇等方給予破格待遇,使其有成就感、榮譽感從而增加續前進的動力;對于違反師德行為者,堅決給予處,以此產生警示作用,使其他教師也從中受到育[7]。
總之,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具有層面感和階段性的課題。抓主線,重實踐,穩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首先要攻薄弱,重規范,夯實師德師風建設的基礎。規范執教,嚴謹執教,培養造就一代新人,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要求。抓導向,重建設,構建師德師風建設的支點;教師的職業道德集中體現在執著追逐職業理想,默默堅持教書育人。這種境界,需要有教師個人的自律和修養,也必須有環境的導向和支撐。講誠信,重激勵,搭建師德師風建設的平臺。堅持不懈地開展師德師風學習教育活動,建立制度規范,營造弘揚優良師德師風的氛圍;將師德建設落實到學校的師資管理的政策導向中,關注教師的利益需求,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同解決教師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師德師風建設工作一定要從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出發,要關心、理解、教師,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將思想道德建設寓于多做實事、好事的實際工作,在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工作中增強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感召力和影響力[9]。(本文來自于《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經濟研究導刊》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蘇向輝祝漢宇盛文婷工作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 上一篇:藥品與醫療器械監管工作計劃
- 下一篇:教師師德建設機制分析3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