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師德建設探討
時間:2022-10-19 03:43:37
導語:中職師德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二十一世紀最寶貴的資源就是人才,它是我們在全球化競爭當中能否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我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人才,因此教育肩負的使命從古到今,乃至于未來都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當中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促進社會進步的動力和經濟的發展需要依靠教育發展,從而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與社會的興衰,因此提高學校教育質量與效能是我們身為教育者不斷努力的目標。鑒于職業教育的特點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產出相關科研成果和為社會提供服務,因此在職業學校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的核心者就是教師,社會對他們的考量不僅僅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和提高科研水平,亦或是教師是否是“雙師型”載體,而且還包括教師的思想覺悟、道德修養。處于中職教育當中的教師是正值青春年華、締造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中職學生爭相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職業特點和角色價值決定了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師德絕對不僅僅是個人品德問題,而是關系到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從某種意義上說,關系到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
一、師德概念界定
縱觀我國針對教師的法規和政策,在1993年頒布的《教師法》第八條規定里頭就明確教師的師德準則和師德規范,即教師應“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苯?008年和2011年分別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分析,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對師德的標準規定為“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最為顯著和詳細的是2010教育部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第十七章《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明確提出加強師德建設,即“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聘用)和評價的首要內容。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良好學術道德和學術風氣,克服學術浮躁,查處學術不端行為”。2014年為貫徹講話精神,教育部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首次劃出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即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對學生實施性騷擾等都屬于違反師德。同時明確了師德作為教師考核條件的重要指標,以及違反“紅線”的責任追究等內容?!兑庖姟诽岢鼋⒔∪逃?、宣傳、考核、監督、激勵和懲處相結合的高校師德建設六大長效機制?!兑庖姟贩Q,要創新師德教育,將師德教育擺在高校教師培養首位,貫穿高校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
二、中職學校教師師德存在的問題
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由于整體素質偏低,“問題”學生偏多,它的特殊性導致中職校教師工作壓力大、負擔重,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性,其師德師風也會在特定的環境中產生一些問題:
1.中職教師職業定位不清,無法恪守職業道德?!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的目標,這為從事中職教育事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對人才的需求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因此中職教師在過往的社會角色扮演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要。僅僅從提高教師待遇和提高教師的物質生活為工作目標做為教師崗位的簡單定位已經不足以滿足社會在教育領域上對教師的定位期望。在教學工作當中敷衍了事、沒有及時跟進教育新趨勢,教學教法技能沒提升,其教師職業生涯可持續性無法得到有效延續。這些現象往往導致了中職教師職業道德水準滑坡。
2.價值觀念出現偏差,師德意識淡薄。社會的發展,經濟的豐盈隨之帶來的是對教師隊伍價值觀念的沖擊,從而出現影響師德建設的不良思想,它不斷蠶食教師隊伍的純潔性。社會上浮躁心態以及急功近利的價值觀念,讓部分中職教師片面認為職業教育就是教給學生崗位技能,然后便可上崗實習擁有工作,足以維持生計。他們忽略了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高尚道德素質和高技能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只著重短淺的就業上崗的現實利益,忽略了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思想道德建立,偏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此外,中職教師工作以外進行兼職,以及備課不足,授課不認真,遲到早退現象時有發生,教師形象遺失殆盡,缺乏最基本的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可見師德意識薄弱,不夠愛崗敬業。
三、中職學校師德建設的途徑
1.端正職業教育觀,開展不同層面的師德教育培訓。作為中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中職學校,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端正職業教育事業的態度,遵守《教師法》、《綱要》對教師的各項要求和規定,教書育人不再是泛泛的概念,而是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的教育規范行本。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了師德建設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加強師德教育和加強師德宣傳。由此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師繼續教育機構應該建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礎的師德教育制度體系,將師德教育納入教師繼續教育計劃,將師德培訓制度化、規范化,并定期開展職業理想教育。培養教師認真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教育事業并忠于教育事業的教師。由此針對教師師德培訓的層面可以系統的鋪開為:1)教育主管部門層面推動的師德建設培訓。教育主管部門在師德建設方面的作用重要體現在法律法規的制定、教師資格準入的考察、考核指標的劃分,因此師德建設培訓應以教師對教師制度和法規政策的學習。2)學校層面推動師德建設培訓。教師與學校本身就是一個互動單位,它們是相互溝通和影響的共同體。學校的發展需要教師的支持和配合,教師個人的提升和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指引和提攜。在學校層面開展的師德建設培訓是有著現實意義和不可或缺的培訓學習的重要過程。3)個人層面上的師德建設培訓。正所謂“立德先立師、樹人先正己”,教師個人精神素養和內心擁有強大的正能量才得以以廣闊的胸懷教育學生、包容學生,同時可以更好配合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下達的各項教育任務和培養目標。只有師風純正,擁有正氣的教師隊伍才是師德建設的最基本的保障,教師個人的師德是整個師德建設最基本的元素和根本所在。
2.完善教師考核機制,健全師德評價管理體系。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對待各行各業的職業標準也不盡相同。教師師德觀念的形成和確立需要學校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量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評估指標體系,以便對教師師德進行量化考核。師德評價對師德教育、監督起著極為重要的指揮和調節作用,是提高中職教師師德素質的一個重要環節。往常對待師德的要求體現在年度考核、學期工作評估、職稱評定等方面,總體來講比較寬泛缺乏針對性,更有甚者流于形式和走過場而已。師德評價應該是推動師德規范貫徹落實的“杠桿”,應把師德評價納入教師崗位職稱考核體系和崗位績效管理的制度當中。只有通過評價和跟蹤才得以及時發現不同時期師德建設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才能從中獲得提升師德建設的更佳途徑和辦法。
3.構建有中職校園文化內涵的師德建設,建立有人文關懷的師德激勵機制。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是校園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是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體現。每一所學校有有著自己的不同于其它學校歷史和不同的發展足跡,有著其唯一性和獨特性。所以在學校師德建設過程中,融入各自獨特校園文化,堅持“以人為本,文化育人”的觀念,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校園文化也可以反哺學校的師德建設。教師作為多維度的個體,關愛教師使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集體的尊重和理解。平等、公正的校園文化氛圍和營造良好的師德環境可以充分促進教師個人學習和成長,增強教師職業生涯可持續性發展,個人訴求的滿足會對教師個人發展前景和學校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另外,對教師實行民主管理,合理地對教師進行控制、監督、制約,建立體現人文關懷激勵機制很有其必要性。該激勵辦法即是物質的,如獎金發放、個人晉升、職稱評定、辦公用品配備、旅游度假等方面;同時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激勵,如先進表彰、評優評先、榮譽授予、頒發獎狀等等途徑。通過兩種方式的使用,使激勵起到實在的作用,一情育人,以理塑人,以行正人,從人文關懷角度構建師德機制從而把加強師德修養內化為中職教師自覺自愿的內在需要。
四、結語
毋庸置疑,師德建設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社會工程,它體現在對教師教育和管理的各個環節當中?,F階段中職學校師德建設“以德治?!笔亲钪苯拥姆绞剑彩恰傲⒌聵淙恕迸囵B中職學校人才的成敗關鍵,它是社會評價學校綜合實力的指標之一。只有將師德建設從理論落實到實踐,加強對教師師德進行立體多層面的培訓,建立師德評價工作體系并以考核機制完善德育制度建設,構建有中職學校文化內涵的師德建設,建立有人文關懷的師德激勵機制等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和造就一支師德高尚、師風優良的教職工隊伍,才能促進中職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科學地發展。
作者:鐘旭斌 單位:廣東陸豐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07-30.
[2]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N].新京報.2014-10-10.
[3]劉宇.當前我國教師師德建設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4(06).
[4]湯曉,羅溢杰.新時期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11(10).
[5]朱興艷.中職學校師德建設策略淺析[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4).
[6]楊越,劉軍.廣東省高職院校師德建設現狀與對策[J].管理工程師.2012(4).
[7]鄭東河.推動師德建設發展與創新途徑的探討[J].文教資料.2007(07).
[8]解麗娜.加強師德建設,給力中職教育[J].文教資料.2011(08).
[9]王奎莉.新常態下高校教師師德建設的內涵與路徑[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5(07).
-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常態化研究
- 下一篇:和諧師德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