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德育教學方法

時間:2022-12-27 08:57:09

導語:中職學校德育教學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學校德育教學方法

在學生中職階段的整體教育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分量不輕且不可替代,其直接影響學生在中職階段校園生活的融入度、自信心的重塑以及職業生涯的進一步規劃,而學生的參與度正是衡量建設好壞的核心指標之一,因為這直接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夠在思想上、專業上健康地快速成長。

一、參與性教學方法概述

參與性教學方法是師生共同推進的一種通過合作和協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培訓和研討的方法,其突出特點是:課堂環境民主、寬容,課堂的中心是學習者而非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靈活,形式多樣的活動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載體,教師通過對活動的事前設計和活動過程中的引導把控完成最初設置的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

二、參與性教學方法在課程中的運用

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參與性教學方法使用頻率較高,如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等,下面介紹筆者在此之外采取的其他參與性教學方法。(一)“云端筑夢”。對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學生來說,管理是所有課程和學習的基礎,是學生了解專業的關鍵,但管理的定義這種相對抽象的理論對學生來說又過于艱深,因此采用“云端筑夢”游戲的方法。簡言之即將學生分成小組,各小組利用有限的面條、膠紙、棉花糖在限定時間內搭建建筑,最后離地面最高的小組獲勝。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游戲,所有的學生都可參與,每個學生都扮演不同角色,或建言獻策或動手或打探“敵情”。在游戲過程中,將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五大職能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同時還可以考查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創新意識。游戲結束后,通過回想游戲過程能夠完成對管理職能和過程的精準記憶。(二)職業意識養成。在德育活動課讀本的“熱愛專業,鍛煉技能”環節,最重要的是推動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從被服務到主動服務的轉變,養成服務的意識,關注身邊的細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在該專題當月設置了職業意識養成的實踐環節,安排學生在就餐時間和課前分布在學校各樓棟門口以及食堂里,練習微笑、問候、引領,通過為身邊師生服務,邁出為客人服務的第一步,逐漸培養服務意識。參與的學生從最初的害羞,到觀察后做出嘗試,得到積極反饋后更有信心,學生之間互相感染、互相鼓勵,這些轉變在教室里是不可能實現的。(三)人體雕塑。做好服務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有顆善于體察他人的心,為讓學生意識到眼睛和心的重要性,我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不同主題的人體雕塑表演,要求全體參與,雕塑定格的畫面和主題切合,定格時為小組拍照。在主題為“雨后”的人體雕塑活動時,學生的展演各具特色,動作各異,有拿衣服遮雨的、擰衣服上的水的、為客人撐傘遞上餐巾紙的……中職學生并非缺乏服務意識,他們其實只是缺少展現的舞臺。(四)舊物改造。通過舊物改造發掘學生創意,讓他們體會到物盡其用,即便是舊物、廢物也有自己的用武之地。在德育的過程中還滲透進美育,低碳環保也可以有足夠的創意。(五)生活戲劇。宿舍里、教室里經常會發生各種小摩擦,解決問題的永遠是老師。在了解到班級中出現的問題后,改寫成小戲劇,請學生表演出來。在表演的過程中,學生討論、出謀劃策,教師不用枯燥地站在講臺上說教,很多看似棘手的問題反而迎刃而解,有時還頗具藝術性。(六)模擬場景。很多時候學生不作為的原因是對未來的無所知和不確定,想努力沒有目標,想上進沒有方向,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場景進行模擬,例如模擬創業、模擬面試、模擬職業、模擬策劃。充分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的潮流,想創業的學生可以通過虛擬創業找到自己短板從而有努力方向;想有一份體面工作就學著做簡歷,模擬面試發現自身不足,規劃自己職業;在學校和班級的運動會、各類比賽前切換視角,從參與者視角轉變為策劃者舉辦方視角,將自己的想法和實際策劃進行對比,一決高下。

三、參與性教學方法的難點

參與性教學方法的作用有目共睹,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著不小的困難,其中關鍵環節有兩個:(1)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包括個性特征、家庭背景等。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有的放矢做到成竹在胸,而充分了解學生除了需要足夠時間和精力還需要有扎實理論基礎和豐富實戰經驗,這是許多年輕教師欠缺的,也是后續努力的方向;(2)做到對教學過程的全盤把控。雖然參與活動的主體是學生,但畢竟學生的領悟能力參差不齊,對同一事物或活動的理解也有所出入,教師只有經過精心細致的提前推演或彩排才能夠做到控制活動的進程,稍有不慎有可能適得其反。在這個準備過程中,同年級或同專業的其他班主任或德育活動課專職教師可以組成課程智囊團或互助小組,一方面通過團隊作業充實完善教學活動環節,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寬部分教學活動的涉及面,形成競賽的模式,課后及時總結和反思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步驟。

參考文獻:

張波.關于參與性教學激勵作用的調查報告[J].職教論壇,2009(18).

作者:張仕杰 單位:博爾塔拉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