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2篇
時間:2022-04-22 02:56:25
導語: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概述
會計工作人員職業道德指的是各企業的會計人員在日常的財務核算工作中形成、積累并應在工作中認真遵守的一套會計業務活動規范。隨著國家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布與煤炭企業會計核算的不斷規范,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對企業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遵守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職業道德為會計人員作出具體核算要求。國家為規范會計核算,制定了《會計法》、《會計基礎規范》等法律法規,這些法規只是從具體操作流程、處罰規定方面對會計人員提出要求,而會計職業道德從會計人員職業水平、熱愛工作崗位及增加會計服務意識等方面引導財務人員,是對財經法律法規的補充。二是會計職業道德是真實反映企業經濟業務的保證。真實、準確地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為企業、政府等報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會計數據是職業道德對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增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意識,可減少財務人員因違背職業道德所為社會提供虛假、失實的會計數據的機率。三是會計職業道德中為企業財務人員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熱愛本職工作提出要求。
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中存在的問題
(一)財務人員遵守職業道德意識不強。目前,我國部分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由于道德素質較低,在工作中缺少客觀公正及進取的精神,在面對領導教唆、指使及來自社會的利益誘惑時,無法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及財經法規的要求,進行粉飾財務會計報表、編制虛假會計憑證、與單位領導或其他員工串通私吞公款,甚至不惜犧牲企業利益來滿足自我欲望。
(二)專業技能水平不高,缺少自我學習內在動力。我國目前的會計教育體制只注重會計專業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教育,未從職業道德方面啟發會計學生在步入社會后,不但應時刻提高自身專業素質,而且應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熱愛本職工作,客觀公正地反映企業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會計人員在畢業后,雖然財政部門每年定期組織財務人員參加后續教育,但由于教育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及部分企業會計人員存在著應付心理,最終導致很少有財務工作人員主動學習新知識,整體財務業務素質偏低。
(三)追求經濟利益,違反財經法紀,提供失真會計信息。我國目前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現為財務人員接受領導指使,向股東、稅務等部門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利用自身職務便利條件,與其他企業員工串通,對企業資產進行貪污、侵吞。
三、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現狀形成的根本原因
(一)會計監管力度不夠。一是我國《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的職業監管由同級財政部門負責,但出于政府部門對監管工作的漠視及相關法律對違反財經法紀的處罰力度不夠,導致政府部門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水平的監管存在一定的盲區,從違法成本方面為財務人員進行違背職業道德行為提供土壤。二是企業內部雖然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出于隸屬關系及同事人情方面的考慮,內審機構未能及時發現或未能對已發現的違規問題進行通報及責令會計人員改正。
(二)整個社會客觀環境有待改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人們對物質需求的不斷追求,社會上出現了各種享樂、拜金主義以及發行股票的硬性指標規定、銀行貸款的資產充裕率等種種經濟利益誘惑,不斷誘導著財務人員通過提供虛假會計報表、進行虛假會計處理或對企業財產進行貪污舞弊,影響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經濟環境亟待改善。
(三)財經法律體系尚不健全。一是做為會計人員必須遵守的基本法律法規《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均未對財務人員應具備何種職業道德素質、如何保持一定的職業操手及違背職業道德后的處罰措施進行明確說明。二是我國目前會計職業道德中未針對各種經濟事項及矛盾提出應遵守的具體原則,并缺少可執行性。
四、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的建議
(一)完善相關財經法規紀律。政府監管部門積極溝通及完善財經法規,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制約監督作用。一是在財經法規方面,國家盡快完善財經法規對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處罰措施,使執法部門在對違反財經法規的會計人員進行處罰時,有法所依,加大會計人員違規成本。同時,完善對企業領導脅迫會計人員從事違反財經法規行為的處罰規定,從源頭減少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發生頻率,為會計人員提供良好的法律及工作環境。二是稅務、審計、財政等監督部門應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通過建立統一共享的企業信息數據庫,增加各監管部門的默契度,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加大對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行為的監督檢查頻率及處罰力度。
(二)加強企業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培養其自我專研業務的精神。一是從學生入手,在職高、大學期間增加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課程,并將其設置為必修課,培養會計學生自我學習、遵守職業道德意識。二是企業要定期組織對財務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活動,提供會計人員學習財經法規的環境,對在財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工作人員進行物質、精神兩方面的獎勵。三是財政部門應強化會計后續教育的必要性,通過反面案例、印發宣傳冊等方式向會計人員進行警示教育,促使財務人員遵守財經法規及職業道德的自覺性。
(三)加大對會計人員的監管,遏制財經違法行為的發生。一是財政部門應加強對企業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及會計信息質量情況的監管,加派工作人員,定期對所轄區域所有企業進行地毯式監督檢查;提高對舉報案件的處理效率,使社會輿論對會計人員起到警示教育作用。二是設立獨立的企業內審機構,規定內審部門獨立向監事會、董事會匯報負責,強化企業財務內部監管機制,不斷規范企業會計人員核算行為。三是建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檔案制度。通過互聯網與數據庫系統,將企業會計人員在工商、稅務、財政、銀行等各部門中發生的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記錄在會計人員檔案中,首先在會計職業資格年檢中作為考核指標。其次,在會計人員重新進入新的企業從事財務工作時,新用人單位可登錄相關網站對該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情況進行查詢,促使更多的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真實提供企業會計信息。
(四)完善會計人員執業環境。這里所謂的會計人員執業環境是指企業文化、會計人員及其領導者、整個會計行業的誠信度及職業道德水平。大環境影響小環境的發展,因而我們要加強企業文化的發展,如果一個企業擁有了良好的企業文化,就會帶動整個企業員工職業道德的提高;會計人員自身也要不斷提高職業道德,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進步;每個領導者對于員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如果領導者擁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就會帶動下級員工不斷進行學習,將其作為前進的榜樣,這對于提高職業道德素養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如果整個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說平很高,每位會計人員作為其組成部分也會在大的發展環境下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而個體職業道德水平的不斷提高又會促進整個行業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完善各方面的職業道德,為會計人員創造一個良好的職業環境,是其提高自身職業道德素養的重要措施。
本文作者:李云雁工作單位:沈陽鐵路局錦州機務段
第二篇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主要分為崗前教育和在崗繼續教育兩部分。針對在崗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財政部多次下發相關文件要求各地的財政部門組織實施好在崗人員會計職業道德的繼續教育。在此號召之下,會計在崗人員職業道德繼續教育已經得到了足夠的重視。然而,僅僅通過在崗人員的職業道德繼續教育,根本無法達到凈化會計行業“空氣”、緩解會計誠信危機的目標。筆者認為應該加大會計職業道德的崗前教育力度,從源頭上凈化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而全國各大院校培養的會計專業學生,正是我國各企事業單位中會計從業者的后備軍,大多數院校的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就走向了各條財經戰線。由于大部分的大學生沒有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思想比較單純,在此階段對他們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容易在思想上形成先入為主的觀念,逐步建立是非判斷的標準,形成堅定的正確的信念,能夠達到較好的教育目標。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將會計職業道德的崗前教育納入到學歷教育中來,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以及道德觀念。
在我國目前的學歷教育中長期存在著重傳授理論知識輕職業道德素養培養的現象。據了解我國高等院校的會計專業中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院校并不多,這也是導致如今會計舞弊案件頻頻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筆者所在的高職類大專院校也是在近年來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才新開設了《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
盡管一些院校已經開設了《會計職業道德》這門課程,但是效果仍然不是很明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一,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沒有一本公認的權威教材。很多教材五花八門,沒有形成較強的邏輯體系,教材內容過于教條,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二,任課教師缺乏相關的專業化培訓,導致匆匆上崗,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幾乎是老師“滿堂灌”,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難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情感和道德觀念。其三,由于課程設置上課時的限制,難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如何提高崗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效果呢?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第一,改革教學內容。首先一本成熟的系統化的權威教材是十分必要的,建議由財政部牽頭教育部門協助,組織相關專家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之上編寫一本理論與實踐結合度高,邏輯體系嚴密受廣大學生歡迎的優秀教材。此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屬于道德觀教育的范疇,因此該課程應該是多門人文學科與會計學科相融合的。也就是說,應該將法律法規教育,價值觀教育,個人品德教育等引入到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當中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循循善誘,不斷灌輸給學生法律法規知識以及職業道德規范,從而幫助學生潛移默化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第二,加強專任教師的專業化培訓,建立相關實習實訓基地。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師資力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由于高校中很多專任教師都是走出校門就直接走上講臺的,他們理論水品高,但是實踐環節是他們的短板。要想教出優秀的學生,必須先對專任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除了鼓勵相關教師定期參與學術探討和理論培訓之外,學校應創造條件盡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應該將專任教師定期下企業鍛煉實踐形成常態化機制,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教學環節。此外,可以邀請合作企業的財務高管、優秀會計從業者、會計行業道德模范甚至法院和監獄的工作人員到學校作專題講座,用他們的實踐經歷給學生現身說法。除了“請進來”,還應該帶領學生“走出去”。應該將實踐教學內容放到實習實訓基地,帶領學生參觀合作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博物館甚至監獄等等,增強實踐教學的說服力。第三,改革課程的設置方式。筆者所在的高職高專《,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大學一年級的上學期開設,學時為54個學時。筆者認為,大一的新生對會計專業的認知度不高,在這個時候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難以在教學中引起學生共鳴,教學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將課程內容分散到大學的各個階段,與相關專業課程結合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以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為例(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采用的是2+1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為2年,最后1年在企業實踐鍛煉),可以將54個學時分散為:大一下學期18個學時,大二上學期18個學時,大二下學期18個學時。在大一下學期主要進行會計職業道德理論知識的總括性學習。在大二的各個學期與相關專業課程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結合,教師要建立豐富的教學案例庫,設置與各門課程結合的職業道德案例,盡可能將學生帶入到職務場景中,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做出正確的職業判斷。
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影響整個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石。將會計行業的崗前職業道德教育與在崗期間的繼續教育結合起來,再加上相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相信我國會計行業的職業道德現狀會有一個較大的改觀。
本文作者:黃潔工作單位: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旅游與經濟管理系
- 上一篇:國內外典型醫療保險制度對比
- 下一篇:醫院管理視域下的醫院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