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
時間:2022-02-11 09:11:29
導語: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中國法治進程的加快,使得律師在法律職業中的地位提升,律師在中國法治進程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在依法治國生態視域下,律師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以及工作職責都有所變化,如何正確維護好當事人利益,用職業道德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是現階段律師需要思考的重大課題。本文立足于依法治國視角,將律師執業能力、道德修養以及理想信念綜合起來進行考量,提出規范律師職業道德的意見,以期助力于依法治國戰略的推動。
關鍵詞:律師;依法治國;新形勢;執業紀律
近幾年來,我國依法治國進程加快,法律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律師在法律市場中扮演著“排頭兵”的角色,律師也有義務承擔推進法治文化發展、化解社會糾紛以及維護國家法律的社會使命。然而,部分律師在執業過程中過于重視經濟利益,忽視了職業道德,理想淡薄,降低了律師這一職業在當事人以及社會公眾心中的職業認同感。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求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律師在法律市場中地位的同時,促使律師為當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有必要對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展開闡述,積極引導律師行業走向科學發展、良性發展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基本理論概述
律師在從事法律活動以及履行職務過程中,應當遵守一定的行為規范,應當信奉一定的道德,此為律師職業道德。律師職業道德也是一名律師情節操守、政治素質、紀律作風、服務意識以及思想品質的綜合體現。在新時期,律師職業道德涵射六個層面的內容。第一,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任,律師從事的任何執業活動,不能與人民利益相偏離,要敢于承擔社會責任,勇于維護人民利益。例如,律師要積極參加法律援助、社會普法宣傳以及社會公益活動,真正成為一名捍衛人民利益的合格律師。第二,忠誠。律師要忠于社會主義法律事業,樹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律師還應當忠于當事人,指引當事人順著合法、正確的路線前進,保障其合法權益,不搞虛假承諾和虛假宣傳。第三,正義。律師要立足本職工作,公平對待當事人,在社會上傳播正能量。例如,律師不應當為了經濟利益哄使當事人在社會上造謠。第四,敬業。律師接受當事人委托后,必須愛崗敬業,在法律范圍內認真完成當事人交付的工作,樹立正確的執業理念,提升律師在社會公眾心中的形象。第五,法治。律師在執業過程中要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正確處理好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引導群眾遵紀守法,帶頭遵守憲法與法律,推動依法治國進程。第六,誠信。律師在執業過程中要杜絕作偽證和引誘證人串供的行為,執業過程中知曉的隱私和秘密也要嚴格保密。
二、律師職業道德失范的表現
(一)同行相輕,追逐名利。每一個律師都是法律職業共同體的一部分,每一個律師的形象都關乎律師行業的整體形象。現階段,部分律師為了追求經濟利益,通過貶損其他律師的方式來承攬案件,對當事人進行虛假承諾和虛假宣傳。首先,律師在進行宣傳推廣時,關注的不是案件本身,對當事人張揚其社會背景,貶低其他律師,夸大自己辦案數量以及過往業績,最后卻沒有真正完成當事人的委托。其次,律師在收取費用階段,利用當事人不懂法的特點,增加辦案程序,變相講授案件復雜程度,進而收取額外的費用。部分律師甚至繞開律師事務所,通過所函造假的方式來私自收取費用。最后,部分律師在二審案件時詆毀一審案件律師,加劇律師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總而言之,律師同行相輕、追逐名利的做法,不僅影響了律師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使得行業利潤喪失殆盡。(二)素養不夠,業務不精。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迭速度的加快,許多法律法規更新較快。律師只有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由專業泛化向專業精細化轉型才能適應法律市場環境的變化。現階段,部分律師靠同行辦案經驗或者吃老底來處理法律事務,不積極學習最新法律知識和執業技能,為當事人服務時,屢不清思路、找不到重點、抓不住案件關鍵突破口,服務效能低下。除了業務水平之外,部分律師不注重言談舉止和著裝。例如,東北某律師在輸掉官司后,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隨意指責審判人員存在不公正對待,甚至事后穿上印字T恤站在法院門口,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儼然損害了律師行業的整體形象。(三)關系復雜,缺乏原則。典型表現在部分律師沒有把控好與司法機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關系,過于屈服司法權力和行政權力,私下與相關人員暗中勾結,人為操控案件結果,破壞司法公信力和公平性,損害了另一方當事人合法權益。還有部分律師通過行賄、造偽證等方式來贏得案件,喪失了本應堅守的正義和職業道德,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例如,山西“郝建華”案、北京“馬玉紅”案以及昆明“鄧華”案等案件中,案發律師通過行賄等方式攬案源,通過行賄的方式破壞案件正常審理。上述不正當行為不僅貶低了律師行業的威嚴,甚至踐踏了法治的尊嚴與底線,與我國依法治國戰略相違。(四)誠信缺失,理想淡漠。一方面,部分律師誠信缺失,對案件關鍵問題避而不談,遇到困難時一味逃避,損害當事人的利益。例如,山東某律師收取律師費后,在辦理案件中遇到困難時通過拒絕接聽電話的方式回避當事人,也不退還律師費,最后引起當事人到律協進行舉報。除此之外,部分律師在承攬案件時,沒有考量自身辦案能力和服務能力,甚至對當事人進行“勝訴”承諾,導致當事人錯估律師能力。另一方面,律師作為社會大家庭中的一份子,本應關注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人民利益。但部分律師只關注自身利益,法治理想淡薄,不愿意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例如,部分律師在法律援助案件時,由于費用較低,抱著“敷衍了事”的心態辦案,絲毫不關注案件當事人利益,一味從快辦案,忽視案件中的關鍵細節,不能正確維護被援助的利益。又如,部分律師不熱衷參加普法活動和其他公益活動,對社會建設和人民利益不屑一顧,有違律師職業道德。
三、加強律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建議
(一)健全職業道德規范。針對實踐中律師職業道德失范的問題,全國律協予以了高度關注,在2011年更是出臺了相關行業規定,對律師執業紀律、職業道德以及行為規范予以了規定。但是該規定過于籠統,可操作性較弱,難以適應新時期依法治國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相關行業規定進行修訂,進一步細化律師職業道德失范的行為,規定相應的責任,擺脫說空話、走形式的思想,確保行業規定能夠具備可行性,真正將行業規定落實到現實生活中。除此之外,在修訂或者出臺行業規定時,要避免原則化的內容,注重規制條款的具體化。(二)完善立法。首先,為了針對律師隊伍中的害群之馬,在律師隊伍中起到一個警示作用,有必要修訂《律師法》,完善該法中關于違規懲戒、法律責任的內容。應當將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律師違規行為和典型的違法行為納入到《律師法》當中。其次,在修訂《律師法》時,要注意該法與《行政處罰法》和《刑法》的銜接,協調好法律之間的關系,防止“以罰代刑”情況的發生。再次,要加強對律師事務所的管理,從法律層面細化律師事務所的法律責任,監督律師事務所的不良行為。最后,為了防止律師因權利得不到救濟,而采取極端措施。本文認為《律師法》在修訂時也要關注律師權利救濟領域,做到權責相統一。總而言之,《律師法》的修訂要與社會發展形勢相適應,尤其要注意現實生活中高發卻存在立法空白的領域,彌補立法缺陷。(三)注重教育培訓。現階段,各個地區開展律師培訓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部分地區注重執業技能,部分地區則可能注重法律法規。本文認為,律師職業培訓首先要注重的就是職業道德教育,要提升律師對《律師法》及其他行業法規的認識,將與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相關的規范性文件列入到重點學習內容當中,提升律師對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的認識。除此之外,律協在對實習律師進行考核時同樣應當注重執業紀律和職業道德的考核,對于該領域考核不合格的人員,要加強思想教育,確保道德素質高、思想政治意識強和服務意識強的人員進入到律師隊伍,將道德素養低、思想政治意識弱和服務意識淡薄的人員排除在律師隊伍之外。(四)完善監督機制。規范律師執業行為,提升律師服務能力,不僅應當從立法和教育培訓等層面入手,還應當完善違規違懲戒機制,督促律師樹立責任意識,防止律師觸碰違法違規紅線。一方面,有必要健全監督機制,強化社會公民(尤其是當事人)對律師的監督,拓寬公眾投訴渠道,及時發現律師在執業過程中的違法違規現象,清除潛藏在律師隊伍內部的害群之馬,在法律市場上營造良好的執業風氣。同時,可以考量設置專門監督律師服務工作的監督委員會,提升監督工作的專業性。監督委員會主要負責對律師和律所的監督,有權披露律師的不良行為。監督委員會也應當定期對律師中的公益模范和道德模范進行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整風肅紀的同時,也發揮律師的榜樣作用,在法律市場中傳播正能量。(五)實行定期考核機制。司法行政機關因定期考核律師,細化考核內容,完善考核程序,避免定期考核的形式化。本文認為,在對律師進行考核時,不僅要考核該律師的專業水平、職業能力,更應當考核該律師的職業素養和個人操守,并在社會上予以公示,避免社會公眾在委托律師時受到欺詐。除此之外,司法行政機關也應當定期對律所進行考核,考核律所的監督機制、社會口碑以及資金能力,提升律所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
四、結語
律師不僅是當事人權益的維護者,也是國家司法體系中的重要一部分,肩負著化解社會糾紛和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重要使命。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應有之義,是在社會上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律師地位的必要保障,也是推進法律職業共同體建設的必然要求。但由于我國律師職業道德體系建設時間短,與國際水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在未來推動律師職業道德建設工作時還需要從層面著手。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性和系統性工程,律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文緊盯律師職業道德這一命題,通過運用自身所學的理論學說對這一領域加以分析,以期能夠為律師職業道德建設注入新鮮的理論活力。
參考文獻:
[1]葉澤閩.論我國律師職業道德規制.法制與社會.2017(21).
[2]張正敏.“仁”與律師職業道德的規范與養成.智庫時代.2017(5).
[3]于曉鑫.我國律師職業道德規制.法制與社會.2017(16).
作者:高俊 單位:江蘇鐘鳴律師事務所
- 上一篇:青年干部職業道德修養研究
- 下一篇:高校道德教育柔性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