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困境與路徑
時間:2022-08-20 10:49:14
導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困境與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教師隊伍數量的不斷增加,部分高校教師出現“四化”(職業道德虛化、育人意識退化、敬業精神弱化、利益追求腐化)等職業道德建設下滑的現實困境,直接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認真思考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科學內涵,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現實困境,科學提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困境;立德樹人
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深入貫徹立德樹人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不僅指明了今后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而且也對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標準和要求。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教師隊伍數量的不斷增加,部分高校教師出現“四化”(職業道德虛化、育人意識退化、敬業精神弱化、利益追求腐化)等職業道德修養下滑的現實困境,這直接影響了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鑒于此,認真思考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科學內涵,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現實困境,從高校教師自身角度出發,實事求是地提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選擇,用高校教師的實際行動來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為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多優秀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內涵
通過CNKI數據平臺進行檢索與梳理,可以發現關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界定,學者們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其中關玫玫(2010)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處理師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等關系中需要遵守的教師職業道德。王鵬(2014)認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指高校教師在工作過程中與學生之間、高校教師之間關系的處理,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的觀念意識。李宜江(2013)認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在教書育人工作中為學生樹立的榜樣所形成的職業品德規范。綜上所述,學者們關于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的界定核心在于強調“關系”以及“規范”,因此,筆者結合學者們的界定,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內涵也有一點自己的總結與思考。筆者認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主要是指高校教師在從事教書育人的教育活動中所形成的各種關系以及準則規范的總和。在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轉型時期,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任重道遠,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更是踐行以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現實困境
(一)職業道德虛化。新時期部分青年教師缺少對高校職業道德內涵的切身體驗與思考,誤認為職業道德是“虛化”的規則,而具體的教學任務才是“實化”的標準和要求,必須引起重視,而“虛化”的規則只要停留在理論上、口頭上就行了,沒必要認真對待,反正做的“好與差”又沒有具體的考核標準和體系來衡量。部分教師甚至認為課堂之內可以遵循規范,課堂之外可以追求自由、我行我素,例如:2017年10月4日陜西科技大學一海歸教授蠻橫毆打環衛清潔女工,在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一時成為熱議的焦點問題。另外,有些教師還養成了一些賭博、酗酒等不良的嗜好,嚴重損害了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形象。(二)育人意識退化。在當前的教育實踐過程中,有部分專業課教師“授業”,不重視思想道德修養教育,即“育人”。片面地認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在于“授業”,把自己的專業課上好,把規定的任務完成好就可以了,“育人工程”是輔導員以及班主任的事情,“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專業課教師沒必要“越俎代庖”。導致育人意識嚴重退化。(三)敬業精神弱化。部分教師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缺少研究與創新,照本宣科、照屏宣科,所講內容枯燥乏味,課堂氛圍非常沉悶,沒有任何的課堂互動與思考,教師講自己的課,學生干自己的事情,甚至上百人的課堂,聽課者寥寥無幾,講話吵鬧著不絕于耳。學術上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求上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敬業精神嚴重弱化。(四)利益追求腐化。古人云: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這才是教師的立身之本。而部分高校教師熱衷“賺錢”、“發財”,利益高的事情就搶著做,無利可圖的事情不愿做。個別高校教師重視個人利益追求,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通過自己掌握的課程考試大權來進行“權力尋租”。還有部分高校教師熱衷于自己的“第二職業”,打著教師的旗號,開各種“補習班”、“培訓班”等等來獲取高額的利益收益,把利益追求作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利益追求嚴重腐化。
三、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建設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部分高校教師錯誤地認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是“虛化”的規則,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的辦法對其進行衡量和考核。因此,轉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觀念,讓職業道德由虛化的規則,變為實化的標準,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建設勢在必行。通過建立以“師德、師風、師質、師效”為核心的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不斷完善職業道德評價制度,使得考評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推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不斷提升。例如:建立“四級”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完善職業道德“一票否決”機制。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結果作為高校教師職稱晉升的重要參考指標和標準。(二)發揮思想育人與專業育人合力。高校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不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應該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的專業優勢,科學合理地實施專業育人工程,讓當代大學生在大學課堂上不僅能夠學習到專業方面的理論知識,夯實自己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修身、立德、奉獻、犧牲等思想方面知識,與學院輔導員或班主任積極溝通和有序協作,或者采取輔導員“三進政策”(進教研室、進課堂、進實驗室,進教研室主要是讓輔導員加入到專業教師隊伍的行列,體驗換位思考;進課堂主要是指讓思想政治輔導員承擔部分專業課程,更好發揮合力作用;進實驗室主要是讓輔導員能夠與學生一起參與實踐性教學環節,拉近育人的距離),建立健全高校專業課教師與思想政治輔導員的合力育人機制,推動思想育人與專業育人的協調發展,發揮思想育人與專業育人合力。(三)實現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融合。職業道德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來源,而提升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終極目標與追求。由此可見,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必須致力于高校教師自身專業的發展。正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師應該堅持“終身學習”,強化“創新發展”,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理論、新方法、新路徑,革新理論教學方式,打造特色精品課程,提升高校教師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實現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融合。(四)促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關鍵。通過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機結合,鍛造高校教師過硬的思想作風和優良的道德品質,培養立德樹人的理想人格,堅決抵制“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不正之風,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將高校教師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放在新的高度,促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實行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質的飛躍。
四、結語
十八大報告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加強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建設德才兼備高校師資隊伍成為新時期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古人云:“教無德不立,德無教不續”,“教”與“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高校教師不僅是大學生專業學習的指導者。而且是大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擔負著教書與育人的雙重重擔,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直接影響“育人工程”的質量,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科學構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評價指標體系,著力發揮思想育人與專業育人的合力,促進敬業精神與專業發展有機融合,推動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結合,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地抓起來,從根本上提升育人工程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關玫玫.教師職業道德修煉[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王鵬.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淺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4(2)
[3]李宜江.關于大學青年教師身份與年齡界定的探巧[J].化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3(2)
[4]費文曉等.高校青年教師職業道德現狀及應對策略[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4(09)
作者:孫江艷 曹騫 單位:湖北民族大學科技學院
- 上一篇:農村學校德育教育實踐與探索
- 下一篇:醫院財務人員職業道德建設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