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對學生的親情教育和培養策略論文

時間:2022-09-13 10:52:00

導語:班主任對學生的親情教育和培養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主任對學生的親情教育和培養策略論文

學生進入中學階段,在生理發生變化的同時,心理變化更為急速,他們急于擺脫來自家長方面的束縛,要求獨立的意識日漸強烈。很多父母嘆息"孩子越大越難侍候"。在長期的教育中發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學生和家長之間缺乏溝通和交流,許多子女對家長教師不了解,不信任。究其原因是學生的親情意識淡漠。關鍵詞:親情教育學校家長子女鏡頭一:上個學期周末的一個下午,我班學生**放學回家,將80分的數學考卷遞給了媽媽。"你真是越大越笨!你真讓我失望,現在你爸爸椎間盤突出,不能干活,我一個人又要掙錢,又要做家務,一天忙到晚,你還這么不爭氣……"說著媽媽哽咽不止。"從小你們就把我放在外婆家,哪里管過我,你們根本不愛我!我成績不好,以后你們也什么都不要管我……"毛當場嚎啕大哭。當今社會,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越來越重視,期望值也越來越高。

其實**這樣的成績對他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本來的成績更糟糕,剛剛建立的一點自信,又被擊垮了。這樣的事例不止他一家,據中新網對家長們的粗略調查發現,約有七成的中學生家長感覺和孩子存在"距離"和"隔膜",有的甚至無法溝通,有六成感到子女和家庭成員間的親情淡化。據某中學學生情感現狀調查,約有63的學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近43的學生不知道爸爸父母的年齡,76的學生從未給父母祝賀過生日,而和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父母給子女過生日卻高達93。以上是網上摘錄的數據,有報道中考作文中以"愛心"為題的作文,極少學生寫到父母對子女的愛。近幾年來,不斷有家長反映,孩子上了中學就變了樣,隨便頂撞家長,甚至賭氣出走等。好多家長都迷惑不解,我們的孩子怎么呢為什么漸漸疏遠了父母作為教師,應該反思當前的社會形勢,教育方式,明白親情的流失和親情教育的失位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親情的培養需要教育,可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來實現。中學生有一定的文化,情感輕易波動,可塑性也強,我認為教師應根據這些特征,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親情教育和培養。

一、剖析親情理念學校和班主任要利用班會課等形式講親情的理論知識。最起碼讓學生熟悉到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養育了他們,給了他們生活和條件,給了他們受教育的條件,在他們的身上花費了巨大的心血,付出了代價,要使他們理解父母的艱辛的關愛,要引導他們學會感恩。鴉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義,鳥獸都能如此,何況人呢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涌泉相報。告訴學生,一個人假如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感恩的話,又怎能對他人,社會感恩假如連父母都不愛,又怎能愛他人,愛祖國子不嫌母丑,時展的今天,父母的觀念固然和子女有矛盾,但這不是父母的錯,有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因素。但不管怎樣,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由衷,執著,真誠的。我還常把自己對子女的愛和感受告訴學生,學生因對教師有崇拜的心理,更輕易接受親情教育。教師還可以引用一些尊敬父母的名人,偉人(如岳飛,等)給學生做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公務員之家

二、實施親情行動學校的親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更要落實在行動中。學校可從以下讓學生體驗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報。1,作親情查看。我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認真發現父母對子女的愛,如:天天早晨的催床,自己生病時的呵護,自己失敗時的鼓勵等無不體現父母的愛。父母飽經風霜的臉,日益增多的白發,漸變粗糙的雙手,不再挺拔的身軀,無不是為子女付出的見證。讓學生仔細查看這些,并要求記下來或寫感受將會使他們心得到親人乃至人間的暖和,激發他們的情感,使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生活中去。2,作親情溝通。父母和子女產生代溝,很大程度上是兩者缺少溝通,教師應有目的地讓學生主動和父母溝通,了解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童年,父母的喜好等,了解自己成長的歷程,心得父母對子女的良苦專心。天天跟父母說說學校發生的事,也聽聽父母工作的事,在溝通中積累情感,縮小代溝。

三、作親情體驗。子女不理解父母,是因為孩子根本不了解父母到底為子女付出了多少,學校要讓學生抽機會和父母互換角色,如:在假日開展"今天我當家"活動,讓學生代替父母考慮一天的油鹽柴米新問題和家務布置,使學生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使其心得父母持家之不易,真正心得到父母之恩深似海。

四、作親情回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愛,孩子是永遠報答不了的,但可以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實實在在的事,作為對父母親情的點滴回報。如:給父母一份驚喜,在父母生日時送上自己自制的賀卡,用自己的零花錢為父母在電臺或電視臺點歌;寫一封感謝父母的信;為父母做一件他們早已忽略的事;幫父母做家務:天天在家給自己設立一個勞動崗位,分擔家務勞動。另外,讓學生明白,取得優異成績是給父母最好的回報。積累親情并不在于轟轟烈烈,關愛父母要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應該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也是學校要強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