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班主任怎么做好德育工作
時間:2022-03-09 05:07:00
導語:談論班主任怎么做好德育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社會,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了將來在社會上立足的重要條件,小學生的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可塑性很強,如果在學生時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必將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班主任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先行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那么,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呢?
一、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我國著名德育專家詹萬生主任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由此可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視,成為了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現在的心理健康狀況,也為學校以后能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幫助,我對我校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生的愛心、關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數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膽怯、嫉妒、厭學等心理問題。這有社會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學校的原因,監護人的原因和學生自身的原因。調查結果對我們了解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把握其心理動態,分析心理問題成因,尋找合理的德育教育對策提供了有益幫助。對此,班主任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并根據農村小學生年齡和身心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擺在學生良好心理行為的訓練和引導上,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及時咨詢指導,矯正訓練。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使學生帶著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二、愛心是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前提
要管理好班級,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班主任如沒有“愛”字當頭,就難以把這項工作堅持下去,而且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有魔力的教育力量。要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對待每一位學生要有耐心、愛心,與學生貼心,關心他們每天在校學習生活,關心他們成長,如學生飲食衛生,生活學習的困難……學生有病有事老師在場,及時幫助解決,情暖人心,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濃濃愛意。遇到學生有心理壓力或思想包袱,班主任找學生對癥下藥,給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做通思想工作,解除學生的思想癥結,使他們愉快地適應學校生活和學習。
三、抓好養成教育
日常行為規范雖然是小事,但它對人的成長、成才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校尤其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教會學生禮貌待人、明理誠信、助人為樂,教師要以身作則,遷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件細小的事情,及時滲透思想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經常學習《小學生守則》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在教育中突出對學生的人格教育,社會公德教育,突出德育工作的方向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就學生品行方面進行加減分量化,堅持做到學生品行每周評一次,每天真實記錄學生在校的表現,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把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為,從而為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機制和制度上的保證。
四、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開展德育教育
班級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梁,學校一系列教育活動都是通過班級開展落實。以班級為單位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從而以生動真實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枯燥空洞的講道理更能讓學生接受。
4.1開好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參與性于一體,寓教于樂,陶冶學生的情操,轉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課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藝術審美能力,心理素質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學期我根據農村學生的情況策劃了許多主題班隊活動,如《愛護我們可愛的家----地球》,通過本次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地球的情感,培養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意識,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
4.2組織各類有意義的集體活動
組織學生外出參加公益活動、文體比賽、外出游玩,讓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校內組織學生參加衛生掃除、宿舍內務整理,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如:以“我讀書為了什么”為主題,讓學生展開探討、發言,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的思想有所提高。
4.3定期召開家長會
在做學生的德育工作中,我定期召開家長會,積極開展家訪工作,及時與學生家長溝通情況,保持教育學生的一致性,共同培養學生成才。總之,班主任要善于多渠道地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解除學生在心理上產生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育人是一項重要的、長期性的工作。班主任肩負著育人、塑造人靈魂的重任,應義不容辭地做好德育工作,教好書育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