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主任品質以及工作藝術
時間:2022-11-17 04:28:00
導語:小學班主任品質以及工作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說它是科學,是因為班主任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說它是藝術,是因為教育雖然有法但無定法,需要班主任根據學生的特點創造性地開展班級工作。在教育領域,對班主任工作科學性的研究頗多,而本文重在探討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性。班主任具有較高素質是班主任工作具有藝術性的前提條件,同樣,班主任工作達到了藝術的境界正說明班主任具有較高的素質。
一、班主任的職業道德素質與工作藝術
班主任歸屬于教師群體,就教師而言,其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熱愛教育事業和熱愛學生上。作為班級學生的“引導者、學生的朋友、學生成長的關護者”等多重身份并舉的特殊教師——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他的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熱愛學生方面,具體表現為:
(一)責任心是前提
責任心是道德的基點。班主任工作是連接學校與學生的橋梁和紐帶,班主任的責任心表現在上對學校負責下對學生負責兩方面。有責任心的班主任會積極帶領全班同學,通過各種教育形式,組織各種教育活動,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有責任心的班主任,才會經常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以愛心喚醒學生的心靈
教育意味著“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及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成其為教育。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愛幾乎是唯一的力量。半個世紀前,心理學家曾用心理學實驗證實過這一點,即有名的“羅森塔爾效應”。該效應說明,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和愛會產生神奇的力量。
班主任既要愛班里的每一個學生,還要注意愛的方式,要把對學生的愛定位在合適的位置上,以免陷入以下愛的誤區:
1.以愛為理由,讓學生背負沉重的負擔。素質教育理念自20世紀80年代提出至今,已有近30年的歷史了。但由于種種原因,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并未得到貫徹落實,國家一再強調要減負,而現實中中小學生不但沒有減負反而增負了。這從學生書包的演變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從單肩斜挎書包到雙肩書包直至今天可以在地上推著走的書包。班主任要切忌以對學生課業學習負責為理由,放棄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與一生的可持續發展。
2.以愛為籌碼,讓學生感覺天平的失衡。愛班里成績好的學生和聽話的乖孩子并不難,難的是愛那些頑皮的學生。教育實踐證明:有些成績好的學生、聽話的乖孩子出現了畸形發展的現象,他們長大成人后在適應社會方面出現了較大的困難,有很長一段適應期。而恰恰是那些學習成績中等或中上的較頑皮的孩子有著更強的適應能力,甚至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就。這些說明,我們是不是應該多角度全面地去認識并愛這些頑皮的學生。
3.以愛為條件,讓學生陷入功利的誤區。小學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級的班主任,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采取了不少的做法,如規定凡自己任教科目考試成績名列前茅的或考了100分的可以當班長。誠然,這種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這種做法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很明顯的。
(三)以童心理解學生
小學班主任尤其是低年級班主任要具有一顆童心。腦是心理活動的器官,而小學生的腦還未完全達到成熟水平,這從以下三個指標可以看出:1.腦重。腦重受腦細胞數量的多少、腦細胞的大小和腦內部結構的復雜程度影響,而這些有待個體出生后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逐步走向成熟。成人腦重平均水平約1400克,新生兒腦重平均水平約390克,小學生腦重達到成年人腦重的80~90%。2.腦內部結構的復雜程度。腦細胞之間錯綜復雜的樹突和軸突聯系不是一生下來就具備的,而是在后天環境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可見,小學生的腦還有一定的可塑性。3.腦電波。小學生腦電波的主要形式是α波,成年人腦電波的主要形式是β波。小學生常富于幻想,常分不清甚至混淆想象與現實。因而他們天真幼稚,常說錯話,做錯事。但從人一生的發展來看,這符合個體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
(四)以寬容心接納學生
班主任是成人世界派往兒童世界的“全權大使”。兒童是發展中的個體,他們長身體、長思想、長情感、長個性,因此難免會出現錯誤。對此,一方面班主任不妨用近視眼去看待學生的錯誤,小事糊涂,大事清楚。另一方面,還要用望遠鏡去看待學生的錯誤,這里有兩層意思:其一,預見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防范于未然;其二,錯誤發生了,要認真分析根源并指出改正的方向。要做到這些,要求班主任有寬容心。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蕩比懲罰更強烈。”教育實踐中因為寬容帶來心靈震撼的事例不勝枚舉。
二、班主任的職業心理素質與工作藝術
班主任的職業心理素質主要由智能素質和非智能素質兩大塊構成。其中智能素質主要由知識和能力兩塊構成,非智能素質主要指班主任的人格特征。
(一)班主任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素養以及豐富的教育心理學知識
班主任首先應具備所任教學科的精深的專業知識,上好所任教的課程,這是班主任樹立威信的前提。其次,還應具備廣博的文化素養。學生間有個體差異,有些頑皮的學生,他們的興奮點壓根不在所要學的某幾門功課上。如果班主任在他們感興趣的某個領域精通,讓學生佩服和信服,就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能更好地引導他們。
除上述本體性知識外,班主任還應具備豐富的條件性知識,即教育心理學知識。擁有這塊知識可幫助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減少盲目性和沖動性,增強自覺性和科學性。
(二)班主任應具備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
班主任除應具備普通老師所應具備的能力外,還應具備一些帶有班主任工作特色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即協調各方面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能力。具體表現在:
1.與家長溝通的能力
在學校,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孩子,班主任的力量平攤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只有幾十分之一,這太少了;而家庭中,兩個甚至幾個家長面對一個孩子,這一教育資源對孩子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因此,班主任老師應善于挖掘這一資源。在與家長溝通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重視每次家長會,尤其是第一次家長會,給家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為進一步的溝通打好基礎。
第二,以誠相待,用誠心架起溝通的橋梁。
班主任與家長交流,首先應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學生家長的朋友,尊重對方,溝通起來就變得容易;其次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老師們為孩子做的工作等,最好擬一個提綱。這樣,家長會產生一種感覺: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班主任工作很細致、很認真負責。這在感情上拉近了距離,容易溝通。最后還應善于傾聽家長的意見。通過傾聽,可獲得許多有效的信息,如家長的教育態度、教養方式、期望水平、價值觀念等,據此診斷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講究藝術,巧妙接待不同類型的家長。
家長在文化水平、素質、修養、對學校教育支持配合等方面有差異,在接待不同類型家長時應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第四,舉辦家長學校,定期邀請有經驗的家長進行育子經驗介紹或聘請教育專家學者進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普及,以減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 上一篇:大學生地質勘查見結
- 下一篇:鄉鎮黨委廉潔準則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