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26 10:21:00
導語: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我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由計劃向市場的轉型期的完成,每一個大學生都面臨多種觀念的沖擊,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課題: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大學生道德意識弱化,大學生利用網絡進行思想交流的結果造成道德情感冷漠,心理問題增多;面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這樣一種新興類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應對其教育方式特殊性引起的思想道德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的弱化,如何解決學生在面對社會用“有色眼光”看待高職教育的時的困惑,并深層次挖掘學生的心理問題;怎樣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正確區分各種思想道德觀念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成為影響高職院校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如不及時進行正確的引導,則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混亂與無序。本文旨在根據筆者在高職院校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探求適合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期與同行們共同探討。
二、目前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教育主體都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既面臨嚴峻的挑戰,同時又具有一定的復雜性。
(一)新時代的變化給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嚴峻挑戰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全人類的生產方式、社會意識和日常生活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正在接收新的沖擊。
首先,信息網絡化作為一把雙刃劍已經給我國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提出嚴峻的挑戰。“網絡”的出現和發展,其特有的平等性、開放性和互動性迎合了大學生崇尚民主、追求平等的價值取向,其高效、便捷的信息傳遞模式贏得了學生的認同,在一定程度上給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方便;但同時網絡信息的混雜性對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心理發展、價值觀念和政治傾向等方面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導致學生價值觀念沖突加劇、價值取向多元化。
其次,經濟全球化使我國進入世界一體化進程,但嚴峻的就業形勢卻日益顯露。由于學歷層次的差異,高職高專學生在就業時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增加競爭力,高職高專學生大都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而對思想道德教育卻形成一種偏見,把思想道德教育僅僅看成一種理論說教,忽視了“成人”與“成才”的關系,對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形成一種誤區。
再次,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作為學生學費來源的家庭收入兩極分化較嚴重。這種情況造就了學生兩種不同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
(二)高職高專教育培養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是適應大工業生產而興起和發展起來的,旨在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因此高職教育在專業理論上以“夠用”為原則,強化學生的技術操作。這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但其缺陷也顯而易見,即將理論“夠用”原則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壓縮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深度,從而弱化了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與高職高專教育模式相適應,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都能做到加大對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的學習力度,但卻容易忽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作為教育主體,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首先,生源類型層次復雜。有高中畢業生、中專畢業生、職高畢業生,以及五年高職畢業的學生等。雖然同樣是作為計劃錄取的學生,但從成績上看僅僅是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個層次。這些學生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對專業知識的接受存在一定難度;在行為上自我約束力不強,思想活躍但卻相對散漫;思想認識上的膚淺性使得他們對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等等。
其次,從學生心理上分析,自卑心理嚴重成為思想道德教育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從國家教育政策上看,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其興起和發展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但是從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上看,高職教育一直在低層次教育中徘徊,他們認為進入高職院校是學生考不上“名牌”大學的無奈選擇,而且在就業時還要面臨單位的“不認同”甚至是“歧視”。這種觀念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上壓力,同時加上學習基礎的差異,進而使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這種心理問題的出現使得學生在處理問題時或者過分不冷靜,走極端,或者逆反心理較強,形成某些過激行為,從而導致了道德知行分離。
第三,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脫節的現象。作為青年大學生,他們同樣處在知識水平、認識能力日漸提高、自我意識、人生觀日漸成熟的關鍵時期,他們道德觀念日益增強,道德評價能力逐步提高,但由于自身心理上的不獨立或者沒有獨立的社會角色定位及社會風氣等諸多原因,又使得他們對道德行為的要求和監督還不嚴格,導致一些高職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習慣,從而出現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的脫節。
綜上所述,從高職教育特殊的教育類型和教育主體出發,積極探求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
教育方式方法成為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
三、加強和改善高職高專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對策和建議
根據上述問題,筆者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個基礎性環節:
(一)充分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全部德育的基礎,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打破因襲或仿照普通高校的教學模式,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高職教育特點,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創造性實施教學。比如,在教學內容上,在“理論夠用”、課時壓縮的情況下,不僅要深化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根據時代要求進行專題性教育:根據社會發展加強對學生的市場經濟理論教育,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進行創新教育等等;在教學方法上,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組織教學實踐基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自己動腦筋,動嘴講,動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時代感。通過教學改革構建和完善具有高職特色的教學體系,凸現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
(二)加大對學生的心理輔導,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時,學生是主體,因此在教育中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根據筆者在高職院校從教經歷發現,高職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問題大部分由心理問題引起,比如由于對環境不適引起的孤獨、郁悶;由于自我定位不準確引起的憂慮、抑郁;由于其他人的觀念等引起的自卑或者自負等等。這些心理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使學生對各種道德觀念的認識產生錯位,甚至對社會產生敵視,直至走上犯罪的道路。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便是觸目驚心的例子。因此目前只有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才能保證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創造良好的氛圍。良好的環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專業水平的提高。環境有硬環境和軟環境兩個方面。在硬環境方面,學院要重于美化校園,綠化環境,提高校園文化品味;在軟環境方面,學院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在無形中積淀文化氛圍;制定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倡導學生實行自我管理;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樹立典型,弘揚正氣,提高學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惡的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在文明創建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加強修養、規范言行,主動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質。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班級是學校教育的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的重心,是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一個為人師表,具有很強威信的班主任、一個能做到自我管理并能起到火車頭作用的班委、良好的班風班貌都能在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以社會大課堂為載體,實現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化。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央教科所的專家也認為“德育的本質是實踐,缺少實踐環節的德育不是完整的德育”。因此讓枯燥、空乏的思想道德教育回歸社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道德的魅力,并把自我價值的實現與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這種形式已經為大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所共識。如通過不定期的專業實習實訓在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同時,又可以以此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通過組織參觀革命根據地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通過對企業工廠的參觀考察了解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等等。這些都在無形中讓時代的主流精神和社會的進步要求走進學生的心靈,實現對學生的教育。
(五)規范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管理,保障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實現。我國的高職院校發展時間普遍較短,各項制度處于摸索階段。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學生自身條件的限制,要求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僅要做到嚴格、規范,更要注重對學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礎。
總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著自身的特點,更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正如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周濟在學習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那樣,“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確保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希望工程’,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工程’。”高職院校只有從實際出發,探索適合高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思路,才能培養出真正德才兼備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①鄧恩遠,高職院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構想與探索.職教論壇,2002(3).
②胡新華,鄧小平人才思想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3).
③網絡資源:德育“三化”模式的探索與實踐,/research/eval/9881.shtml.
④網絡資源: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special/special.htm.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從傳統向現代、由計劃向市場的轉型期的完成,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對學生影響日益加深,給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同時由于高等職業教育教育模式和主體的特殊性,也給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一定難度。這些都要求高職高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必須緊握時代脈搏,從高職教育特點出發,以學生為本,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高職高專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 上一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