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中德育管理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5:19:00
導語:素質教育中德育管理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管理在德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就管理在德育方面的諸多功能及德育體系的構成進行了理論探討,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德育管理的基本模式和理論框架。
一、管理是德育體系的重要內容
同智力教育相區別的是,德育注重的不全是知識體系的灌輸與引導、它以向受教育者灌輸和建立是非善惡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為最終目的、對人直接進行從意識、觀念、信仰到舉止行為的雙重作用和約束。
從系統論的觀點看、德育體系包含四個層面的內容:一是觀念層面,主要包括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和思想品德教育基本理論;二是制度層面.包括有關的德育政策、德育法規等:三是操作層面.包括德育的方式方法.實現途徑和德育管理、這里的管理,包括管理目標、手段、主體,客體等;四是物質層面,主要包括德育工作者、設施設備、經費等。在四個層面中,現念層面是根本。決定德育的方向和性質,同時為其他層面提供理論支撐;制度層面是規范;操作層面是基礎;物質層面是保證。四個層面密切聯系.又互相區別、功能各異,共同構成德育體系、可以看出,管理這一帶有強制性的行為約束規范,不但不被排斥于德育之外。而且構成了德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實踐證明,管理對于促進德育、提高德育效果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用一種新的、更全面的觀點來看待和評價管理。這里說的管理.指的是德育工作者通過實施計劃、組織、指導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的活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教育,主要指以思想政治工作為主要方式的德育過程,一般說來、管理和教育是德育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二者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教育以管埋為手段、管埋則以強制性的形式來實現教育目的,既不能把管理作用絕對化、也不能視管理為可有可無:從管理活動與教育活動的深層次剖面上做進一步的發掘.二者都包含計劃、組織、控制等功能、都以規范對象的行為為最終目的,這是二者功能相同的一面比較起來,管理除包涵一定社會的法律、道德規范和管理雙方主現意志等.還包涵同社會生產力、管理環境、人的相互協作關系等相關的方面、這是由其雙重屬性所決定的。因此.在職能和涵蓋面上,管理具有比教育更寬泛的內容。隨著系統學、管理社會學、行為科學等學科研究的不斷深人,對管理的多方面的作用正愈來愈為人們所了解,管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教育形式、教育手段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重理論灌輸而輕能力培養和重共性塑造而輕個性培養的傳統教育模式日益受到挑戰。管理的介人將成為未來教育模式和教育體制的一大特征。管理通過組織過程中各要素間合理充分的配置來規范管理對象的言行和思維定勢,實現管理目的、以此起到德育的效果,客觀上使管理具有了德育效應公那種把管理同教育相舒裂,進而否定管理重要作用的觀念和做法,在理論和實踐中都是會貽誤德育的:
二、構建以策質教育為相導的粗育管理棋式
管理有機融人德育體系,實踐中需要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思想制約和教育方式。
1.在管理方式上,由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
從管理的運作機制看、首先要在管理實現方式上,由直接管理為主逐步向間接管理轉變。一方面,由于我國的教育受前蘇聯教育模式的影響。特別是受傳統封建思想中.‘修身、養性’等教條的負面影響.重共性而不重個性培養卜教育呈現出封閉、集中的特點。這種教育形式反映到德育工作上、過多地強調說教,不重視管理.沒有認真研究管理在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用。管理的方式方法顯得集中、呆板,基本上采取以行政指令為主的直接管理。另一方面.素質教育的提出和實施,對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完善,有著重大的摧動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人與社會結合的方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的配置不再通過政府指令性計創直接進行調控,而是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的利益杠桿來實現,人的行為方式的改變同樣要在“競爭”‘“擇優”的法則下進行,不能隨心所欲或惟長官意志: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德育在內的教育體系也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體現在管埋上,管理的內容、手段、實現方式等要素需要結合外部環境的改變進行新的調整。管理目標的提出和實現、不能依靠簡單的行政指令,而必須著眼于管埋主體和客體的內在聯系,科學設計管理指標和體系,將管理納人教育的全過程統籌考慮。要打破層級制的界限.把管理目標分解為相互連接的行為約束機制,通過諸如風險、利益馭動來促使被管理者自覺接受管理,從而實現管理目的,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管理起作用的主要方式:
確立以間接管理為主的德育管理模式、實踐中需要克服兩種傾向:一是忽視受教育者在情感、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搞“一刀切”的片面和絕對做法,沒有把管理對象的差異在管理目標和管理方式中反映出來,管理的層次和多祥性無從體現;二是違背管理的自身規律,對管理目標可能產生的約束作用缺乏準確的估價。制定不切實際的管理約束機制.總目標與子目標間沒有必然聯系,使管理名存實亡,造成管理失控。
2.在管理意識上.由被動型管理向主動型管理將變
應試教育模式下的管理活動,由于受考試這根指揮棒的影響,管理的一切活動均以應試為中心,以高分為最終目的,使得管理成為簡單的強制約束,喪失了其引導、教育、塑造的豐富內涵。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德育管理.沒有把管理當做一種有效和必須的德育手段,管理成了游離于教育之外的可有可無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變成了一種應付、應急式的被動型管理。公務員之家
這種狀況的出現,同傳統教育缺乏管理必要性的認識和不重視德育管理有直接關系。管理就其本質來講,也是一種教育活動。因此,管理就是教育。教育捅蓋管理則成為題中應有之義。確立主動型的德育管理模式,就是在充分汲取應試教育中被動、機械管理的教訓基礎之上。將管理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引入德育體系,使管理成為德育體系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首先。這是素質教育條件下德育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趨勢。傳統德育體系過于倚重說教式教育,并否認和排斥管理,特別在極“左.”路線的時代更是如此。這種情況。說到底是對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清。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沒有管理的主動參與是不可想像的,這是建立主動型管理模式的認識基礎。其次.管理要主動參與德育體系。素質教育條件下德育較之于傳統德育,其目標,標準、湯蓋面均包括了嶄新的內容。完成這樣的教育過程,要求管理在指導思想利方式方法上做出全新的調整。管理的著眼點著力點不能僅僅局限于對人和物的機械管理,而必須樹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管理意識,真正發揮管理在提高育人質量方面的促進和保證作用。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對教育的摒棄: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可以預見。管理在德育中的地位將會越來越顯著,教育和管理作為兩種基本方式必將更加有力地推動德育邁向新水平。
另外,管理在德育體系中的主動介入和有機滲透,為進一步增強德育的可操作性提供了新的途徑。管理在德育中發揮作用,要通過制定明確的管理目標.使得德育在目標、指標的制定和評價方面有了清晰可鑒的標準。使量化評價成為可能,為德育體系走向完善和規范化開辟了新的思路。
3.在管理形式上,由分嵌型、無序型管理向整體型、系統型管理轉變
管理活動是一個系統工程。如上所述,管理意識不到位.管理手段簡單創一、缺乏全局觀念的指導思想。必然使管理處于無序和分散的狀態,制約管理作用的有效發揮。因此,從系統和全局的高度出發.充分認識整體系統型管理體系在德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樹立科學的管理觀,精心設計管理指標和體系,使管理有機融人德育的全過程,是德育管理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
整體型管理需要突破傳統德育管理模式的條條框框,對影響管理過程中的各種因家及其相互關系進行系統地分析研究,用系統的觀點來把握德育管理的框架和體系。系統分析的特點是:解決管理問題時,要從全局出發進行分析和研究,制訂出妥善、正確的方案。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這樣一種管理模式,至少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系統觀點。就是運用系統思想和系統分析方法來指導管理的實踐活動。管理絕不是簡單的行政指令,它本身就是涵蓋目標、準則、組織等在內的完整系統,同時也是德育體系的子系統,是管理活動的運行載體。二是市場觀點。這是規范、推動管理活動的基本動力。同傳統德育管理相區別的是,市場機制下的德育管理不單靠行政指令的約束力來驅動、而是以效益原則和利益原則作為基本的驅動手段、這是市場機制下德育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三是素質觀點。包括管理雙方的素質。這個素質主要指人們具有知識和能力的總和。在素質教育條件下,一切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是以提高被管理者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的,管理的全過程都是緊緊圍繞這個中心展開的,管理的評判標準也從注重考試分數高低。轉化為對行為方式的直接約束。四是服務觀點,管理的全部活動,歸根結底是促使被管理者接受管理,因此,必須把被管理者置于突出地位。管理者要擺正位置,放下架子,改變傳統管理者居高臨下、頤指氣使的面孔,真正樹立為被管理者服務的意識。管理方式和管理體系也要體現出這個思想。五是創新觀點。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是管理的生命。強調創新,就是在保證“.慣性運行”的前提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條件進行變革,從而使管理更加適應外部環境和管理對象的變化,建立起一個充滿活力的自適應系統。
- 上一篇:美術家繪畫語言形態探索論文
- 下一篇:淺談當代大學生人格教育的現狀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