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時間:2022-10-23 10:56:58

導語: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一、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德育理念滯后,領導機制不健全

目前,各高校的德育工作比較注重德育的社會價值和工具價值,前者主要表現在按照社會規范的需要來確定德育工作的內容和原則,后者主要表現在德育工作為政治統治服務,德育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在某種情況下,德育活動被貼上了政治標簽,以突出某些領導的工作業績。這兩種情況忽視了受教育者自身德行發展和完善的需要,一味地按照外界的因素來限定德育工作的范圍,忽視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的教育和道德良心的培養,忽視了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塑造,忽視了受教育者的個性意識和主體觀念。它認為受教育者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必須服從教育者的意志。長此以往,受教育者的獨立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健全的個性心理、批判精神等都會受到壓制。

2.德育工作人員素質不一,工作環境差,工作積極性不高

受諸多條件的影響,高校的德育工作領導人、教師等對于德育工作存在錯誤的認識,沒有意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能積極踐行科學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對于受教育者不夠關心等等。此外,高校對于德育投入經費不足,德育工作人員沒有專門的工作環境,積極性不高。尤其是某些領導和老師,認為德育工作就是喊口號,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中對于學生沒有什么意義,或者認為德育工作就是思想政治課,投入可有可無,所以能省就省,導致德育工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德育觀念陳舊、落后

目前,各高校的德育內容普遍比較陳舊,而且政治化傾向嚴重。高校在進行德育時,往往會片面強調思想政治內容,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集體、熱愛黨等,沒有結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價值觀念多元化這一客觀的社會現實。這些陳舊、老套的內容自然無法吸引大學生那顆追求刺激、追求新鮮的心,自然無法對他們施加德育作用。

4.德育方式、方法簡單、呆板

在高校的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灌輸”仍然是最主要的方法。教育者把學生當成是盛裝美德的瓶子,將德育內容陳列成條,變成規定性的道德規范知識,強迫學生進行記憶。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既缺少實踐,又缺少體驗,顯得簡單、呆板,不被講究獨立自主、理解萬歲的大學生所接受。

二、解決高校德育問題的建議和策略

1.更新德育理念,健全領導機制

德育工作者首先要意識到道德教育并不等同于規范教育,也不等同于行為規范。它是一種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目的是如何讓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它的主旨并不是為了束縛或約束人的發展,而是服務和幫助人的發展。因此,注重行為規范的協調性道德和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進取性道德才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應該具備的工作理念。高校的領導人員和教職工要順應時展的要求,更新頭腦中不符合社會發展形勢的陳舊的德育理念,敢于突破陳規,樹立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此外,大學生的德育工作涉及校內的多個部門,必須要黨政工團等各方面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缺少任何一個部分,大學生的德育工作都會出現遺憾。

2.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意識和綜合素質

高校德育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在于德育工作人員必須清醒地意識到德育工作在學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心里真正地重視德育工作,不再把它看成可有可無的事情。此外,德育工作者還需要根據時展的形勢,深入學習德育理論,掌握科學的德育知識,將德育知識與現實實踐結合起來,指導學生運用德育理念來解決現實問題。此外,教育者還需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成為學生思想道德的活標尺,為學生樹立以身作則的好榜樣。

3.建設德育內容現代化體系

目前高校的德育內容主要是三觀、理想、信念等,這是大多數高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這具有科學性,也是目前社會主義建設所需要的。但是,德育工作內容還應該反映時代的特點,這樣才能更為大學生所接受。德育內容首先要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在目前這個社會主義價值觀多元化的時代,學生已經不能再用好或壞這樣簡單的標尺來衡量了,德育工作必須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他人意識”。其次,德育工作要關注網絡德育。網絡時代,網絡犯罪節節攀升,犯罪手段層出不窮,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影響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所以,高校德育要加強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網絡道德規范的教育,引導學生避免網絡犯罪和在網絡環境中有效保護自己的手段。

作者:劉幸 單位:重慶交通大學